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在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该研究以南亚热带4种桉树-乡土树种混交林(桉树与乡土树种混交比例分别为5:5、6:4、7:3、8:2)和桉树纯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优势乡土树种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和速生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的叶片生理、结构和化学性状在不同比例混交林中的差异。结果表明,4优势造林树种的叶片性状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中灰木莲的比叶面积(SLA)、光合磷利用效率(PPUE)、单位质量叶片最大光合速率(Amass)和蒸腾速率(Tmass)以及叶片养分含量最高,说明灰木莲采取资源获取型的生态策略;尾叶桉的SLA、Amass、Tmass及叶片养分含量最低,但具有最高的PPUE,说明尾叶桉兼顾了资源获取型和保守型的物种特征。灰木莲与尾叶桉在SLA、Amass、Tmass  相似文献   

2.
选定组配树种对桉树杂交种的特性起决定作用,但不同种间杂交种的生长表现常常不容易预测。为掌握华南地区桉树重要树种间杂交种的生长特征,促进桉树杂交育种的精准化,该文以父本为混合花粉的人工杂交种为遗传材料,以尾叶桉×巨桉为对照,进行了尾叶桉与桉树窿缘组树种(布拉斯桉、细叶桉、钝盖赤桉、昆北赤桉)的4种组配杂交种的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材积生长量上,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低于尾叶桉×巨桉,但其内部树种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尾叶桉×昆北赤桉具有显著优势;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树高、胸径均显著小于尾叶桉×巨桉,但其高径比显著大于尾叶桉×巨桉(P0.05);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具有高的和一致的保存率,且在不同组配间、家系间(组配内)均无显著差异,5年生值为84.4%~89.6%;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5年生材积的平均变异系数约为64%,组配间、家系间差异大,都大于尾叶桉×巨桉。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速生性、树形等与尾叶桉×巨桉间存在显著差异,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组配、家系间具有显著的生长差异,可为桉树遗传改良提供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桉蝙蛾Endoclyta signifier是严重危害速生桉主干的钻蛀性害虫,可导致林木衰弱、风折、甚至造成幼林报废,是当前影响桉树生产的主要虫害。查明桉蝙蛾原是博白乡土害虫,由于桉树的发展而转移危害速生桉。查明它在林区的发生和分布情况,是做好害虫防治工作的前提。在博白县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桉蝙蛾的分布范围、速生桉品种与害虫发生关系、害虫自身生物学特点等讨论了发生和危害的特点,为防治桉蝙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寄主植物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是桉属(Eucalyptus)植物的重要枝叶害虫。自2007年在我国发现以来,对广西、海南及广东地区的桉树种植已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海南和广东地区共5种桉树上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虫体大小、寿命及怀卵量。结果表明,桉树品种能够显著影响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虫体大小;用40%蜂蜜水进行补充营养时,不同寄主植物上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的寿命差异显著,而桉树枝瘿姬小蜂雄虫在不同寄主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寄主植物上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的怀卵量不同,并且随着日龄的延长,其怀卵量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5.5年生21种耐寒桉树的53个种源在闽西山地的保存率和生长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在树种/种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经聚类分析可将参试树种/种源分为5类,适宜在闽西山地推广种植的树种包括巨桉(Eucalyptus grandis)、邓恩桉(E.dunnii)、柳桉(E.saligna)、边沁桉(E.benthamii var.benthamii)、道里格白桉(E.dorrigornsis)和赤桉(E.camaldulensis)等,其中巨桉的最优种源是来自Near Coffs Harbour NSW的20116号,5年生时材积生长量达171.03 m3hm-2,邓恩桉的最优种源是来自NSW的20633号,5年生时材积生长量达158.61 m3hm-2,边沁桉的最优种源是来自NSW的18788号,5年生时材积生长量达110.96 m3hm-2。原产地海拔对桉树的适应性影响不大,而降雨的分布类型是引种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子,最优树种/种源是来自南纬26°~30°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南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北部内陆夏雨型树种/种源,邓恩桉、巨桉、边沁桉和柳桉可耐-4~-4.5℃的低温,适宜在闽西山地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6.
孝惠爽  赵杰  傅声雷 《生态学报》2023,43(19):7963-7973
桉树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速生营林树种,具备极高的经济价值,然而我国桉树人工林的发展还存在巨大争议,桉树营林的生态环境效应还有待进一步考究。针对我国华南地区典型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纯林经营的潜在生态问题,选取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的10树种混交林(10 species mixed forest plantation, 10S)、30树种混交林(30 species mixed forest plantation, 30S)和桉树纯林(Eucalyptus monoculture, E)三种林型,另外设置桉树砍伐(Eucalyptus cutting, EC)和桉树砍伐清除林下灌草(Eucalyptus cutting and understory removal, ECUr)这两种常见经营措施的处理,通过比较不同林型和管理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指标的差异,解析了桉树营林对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以及线虫群落的影响。本结果表明:三种林型间的土壤理化特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桉树纯林的土壤真菌生物量、真菌细菌比、食细菌线虫多度显著高于10和30树种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常用桉树树种的亲缘关系,利用扫描电镜观察7种桉属(Eucalyptus)树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粗皮桉(E.pellita)、窿缘桉(E. exserta)的7个花粉性状大多处于前2位,其中粗皮桉花粉的赤道面长、宽和面积最大,分别为17.522、17.090μm和300.830μm~2,而窿缘桉花粉的萌发沟长、宽和大小最大,分别为6.576、0.720μm和4.718μm~2;赤桉(E. camaldulensis)花粉的赤道面最小,韦塔桉(E.wetarensis)花粉的萌发沟最小。聚类分析表明,在信息保留87.5%时,7树种可以分为3组,粗皮桉和窿缘桉聚在一组,韦塔桉和巨桉(E. grandis)聚在一组,其余聚在一组。粗皮桉、窿缘桉的花粉外壁纹饰较光滑,细叶桉(E. tereticornis)和赤桉属常规,尾叶桉(E. urophylla)、韦塔桉和巨桉较粗糙。从花粉形态分析,粗皮桉和窿缘桉的亲缘关系较近,韦塔桉、尾叶桉的亲缘关系较远,细叶桉、赤桉和巨桉的亲缘关系与传统分类结果一致。因此,7种桉树花粉形态反映了一些新的亲缘关系,对桉树的杂交育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植物种间杂交是一种普遍自然现象,杂交往往造成植物表型及生理变异,从而改变杂种抗虫性。与亲本种相比,杂种抗虫性可能增强或减弱,也有可能处于与亲本相似水平。初生、次生代谢物的质变与量变是引起杂种抗虫性变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桉树杂交育种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桉树杂交种间抗虫性表现参差不齐,因此,桉树是研究杂交种抗虫性变异机制的理想材料。以2个桉树杂交种巨细桉DH201-2、巨尾桉G9及桉树重要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为研究对象,比较了2个杂交种与其纯亲本种[(巨桉×细叶桉),(巨桉×尾叶桉)]间的抗虫性差异;同时,综合比较了品系间叶片性状(叶片厚度、含水率、比叶面积)、初生化合物(C、N、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次生化合物(总酚、单宁)差异,以研究桉树杂交种抗虫性变异的理化机制。结果表明:DH201-2感染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虫瘿数目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而G9上虫瘿数目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DH201-2与G9的叶片厚度与巨桉相近,而显著薄于另一亲本种。DH201-2叶片含水率显著高于细叶桉、与巨桉相近;G9叶片含水率则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相似的是,DH201-2和G9的比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初生化合物方面,DH201-2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亲本种,N含量则仅高于细叶桉;而G9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虽高于其双亲本种,可溶性糖含量则无显著差异,N含量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次生化合物方面,DH201-2叶片总酚和单宁含量显著低于其双亲本种,而G9则显著高于其双亲本种。因此,与其亲本种相比,DH201-2感虫性增加,而G9抗虫性增加;与桉树枝瘿姬小蜂发育相关的营养指标(如含水率、可溶性糖、N含量)及次生防御物质(如总酚、缩合单宁)在桉树杂交种组织内的含量差异影响了桉树杂交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在全球推行桉树杂交育种且桉树害虫数量逐年增加的大背景下,应加强对桉树杂交种抗虫性机制研究,为选育高抗品系及桉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桉树枝瘿姬小蜂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主要危害桉属树种的外来有害生物。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究中国桉树枝瘿姬小蜂主要伴生细菌在桉树枝瘿姬小蜂成功定殖中的作用。【方法】测定不同抗性品系桉树的次生代谢物质黄酮和单宁的含量以及易感品系桉树在枝瘿姬小蜂危害前后的含量变化。通过体外抑菌和化学物质降解实验,探究桉树枝瘿姬小蜂主要伴生细菌对抗虫性物质黄酮和单宁的耐受性及降解能力。【结果】抗性品系桉树的黄酮和单宁的含量明显高于易感品系,易感品系在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后黄酮和单宁的含量显著提高;高浓度的黄酮和单宁会抑制桉树枝瘿姬小蜂伴生细菌的生长,在中低浓度黄酮和单宁的条件下,主要伴生细菌能够适应,并继续繁殖;桉树枝瘿姬小蜂伴生细菌具有一定的降解黄酮和单宁的能力,其中细菌Staphylococcus cohnii降解黄酮的能力比Pseudomonas geniculate稍强,而Bacillus wiedannii、Serratia macescens对单宁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结论】桉树枝瘿姬小蜂侵染桉树后,可以诱导桉树产生抗性,桉树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物质来抵御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危害,而桉树枝瘿姬小蜂部分伴生细菌可降解桉树次生代谢物质来帮助小蜂克服植物抗性完成定殖。  相似文献   

10.
桉树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在经济、生态、药用等方面有着较高的价值。由于桉树遗传杂合性高,许多主要的经济性状由多基因共同调控,常规基因编辑手段无法满足对桉树目标基因编辑与转化后高效筛选的要求。通过mCherry荧光蛋白作为筛选标记可极大地减少转化后的鉴定工作量。本研究以尾巨桉为材料,构建含有35S启动子启动mCherry标记基因的CRISPR/Cas9载体,对桉树基因组进行高效的可视化编辑。利用mCherry荧光蛋白作为筛选标记,筛选阳性转化后代,并提取含荧光标记的不定芽基因组进行PCR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编辑载体PHEE401-35S-mCherry,转化尾巨桉愈伤后,在580 nm的光源下有明显的红色荧光,且经PCR鉴定可扩增得到与35S-mCherry条带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本研究为开展桉树基因编辑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筛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探讨博白林农经营速生桉的主要成功做法,总结发展桉树生产关键。掌握林业政策,熟悉桉树特性,科学种植和管理,预见市场动态进行运作,可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桉树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特征,对不同林龄尾巨桉(Eucalyptus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种子库的储量、垂直分布特征及与林下植被的相似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活力种子储量最高的为1~2 a生桉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型;其次为3~4 a生桉林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最低的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显著低于其他林型。随林龄增加,尾巨桉林土壤种子库储量快速下降。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是杂木林和马尾松林,显著大于其他林型。随林龄增加,尾巨桉林土壤种子库植物种类先增后降。所有林型中,0~5 cm土壤种子库的密度均显著高于5~10 cm土层。杂木林种子库和林下植被共存植物种类最多,其次是马尾松林,杉木林最少。尾巨桉人工林随林龄的增加,共存植物种数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土壤种子库Jaccard (CJ)和Sorensens (CS)相似系数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在速生桉人工林经营中适当间种(保留)乡土树种,可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夜间低温对2种桉树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建  叶露  周坚  于敬修  项东云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0):2024-2028
以人工气候箱模拟夜间低温处理尾叶桉和邓恩桉幼苗,研究其对2种桉树的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低温使尾叶桉和邓恩桉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降低;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升高;2种桉树幼苗的水分利用率变化有一定的差异,邓恩桉的水分利用率随低温胁迫升高,而尾叶桉的水分利用率则先升高然后下降;同时,低温胁迫下尾叶桉和邓恩桉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夜间低温导致2种桉树叶绿体肿胀变形,淀粉粒降解,对尾叶桉的影响要比邓恩桉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4.
直杆桉试管短枝人工包埋种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桉树是速生经济用材树种,其材质好,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可作为能源(称石油树)、造纸及人造纤维的重要原料。有关桉树组织培养,国际上早在1965年就开展了研究,1969年从愈伤组织诱导出了小植株,到目前为止,已从许多种类的不同外植体诱导出了不定芽或体细胞胚胎发生,并相继在许多实验室开展快速繁殖研究,而且成功地摸索出一套建立无性繁殖的方法。但桉树的试管苗生根仍是一大难关。de Fossard(1974)曾报道未能诱导出根。后来,一些研究者虽报道诱导出根,但生根率很低。为此,我们用人工膜包埋技术试验并结合调整外源激素种类和浓度,使生根率大大提高。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研究手段,据1978年资料统计,在组织培养中具有胚状体分化能力的种子植物已达34科,75属,117种(朱澂 1978)。这说明胚状体发生的普遍性。在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中,诱导出胚状体的材料也已不少。由于胚状体的结构完整,分化频率高,繁殖系数大,成苗速度快,有利于胚状体发生和发育规律的研究。桉树为世界木材产量最多的三个树种之一。为使桉苗快速繁育,国内外正开展桉树组培的研究工作,但现尚未见出现胚状体的报导。早在1965年,Sussex由赤桉实生苗外植体获得了愈伤组织。Aneja等(1969)由柠檬桉木质块茎的愈伤组织诱导出小植株。Kitahara  相似文献   

16.
桉树     
一般通称的桉树或“有加利”是指桉属(Eucalyptus)的好多种植物来说的.桉属是属于桃金娘科(Myrtaceae)的一个大属,种类相当繁多,除了1种产在的摩尔和2种产在印度半岛而外,几乎全部都产在澳洲和其邻近的岛屿.这一属植物究竟有多少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精确数字.据1936年Engler-Diels的报导,桉属有600种,而1949年Bailey和Rehder说只有300种,最近苏联格洛巴来哈依连珂说有500多种,??戈纳则说有600多个种和变种.造成种类统计数目上的不统一,很可能是由于各学者对于分类上的观点不同所导致的.因为桉树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在1843年后,世界上比较温暖的国家都先后引入栽培了.我国引入桉树栽培的确切年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南方速生树种凋落叶浸泡特性, 以松、杉、桉、红锥为研究对象, 对比各凋落叶在浸泡过程中的水 质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桉树凋落叶浸泡液 pH 值比其他低、臭味强且持久, 色度开始较大, 但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 最终低于红锥叶。四种凋落叶总氮、总磷、总钾均呈现释放、积累、释放的波动过程, 差异不大。腐殖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 pH 值的大小, 而水质颜色的深浅与臭味的强弱并没有直接相关性。根据实验所得数据, 其中桉树凋落叶在水中浸泡最先引起水质发黑, 这可能与桉树人工林区偶有发生的黑水现象有关, 红锥次之; 松树与红锥凋落叶最先引起水质发臭, 但是强度逐渐降低, 只有桉树凋落叶在 127 天内一直保持强的臭味。  相似文献   

18.
潘嘉雯  林娜  何茜  苏艳  李吉跃 《生态学报》2018,38(19):6932-6940
研究影响桉树人工林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对于提高桉树人工林生产力以及经营水平和合理利用树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收集我国3个桉树人工林种植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关于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对海拔、林分密度、林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与乔木层生物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与混合模型分析,探究各因素对我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年均温、年降水量、林龄、海拔和林分密度均是影响广东、广西、云南这3个省(区)桉树人工林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年降水量对这3个地区桉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影响极其显著(P0.01),林龄和林分密度对桉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这是因为这3个地区都位于亚热带,温度都属于桉树生长的适宜温度,而这3个地区存在明显的干湿季,降水量在季节和地域上分布不均匀,导致这3个地区年降水量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因此,年降水量成为影响这3个地区桉树人工林生物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雷州半岛桉树生物质能源林生长的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雷州半岛2年生桉树无性系DH201(Eucalyptus grandis  E. tereticornis)能源林为研究对象,对6种不同密度配置下的林分生长量、生物量以及热值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密度对桉树生物质能源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桉树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影响极显著,在林分不同发育阶段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不同;单株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1年生的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均以密度为10000 ind. hm-2的最大,分别为52.57 m3 hm-2和32.02 t hm-2;2年生的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均以密度为2500 ind. hm-2的最大,分别为75.85 m3 hm-2和45.66 t hm-2;密度对热值及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1年生和2年生的桉树能源林的最优密度分别为10000 ind. hm-2和2500 ind. hm-2。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筛选提升南亚热带人工林生产力的树种配置模式,选择南亚热带8个乡土树种,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设计,建立了树种多样性梯度(1、2、4、6个树种)人工新造林试验平台,研究树种多样性及不同功能特性树种混交对人工林早期树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树木生长第5年,树木生长并没有随树种多样性增加而增加;速生树种马尾松和米老排纯林生长量是珍贵树种红椎和格木纯林的2.5~4.5倍;2个树种混交和4个树种混交情况下,针阔树种混交、速生树种与固氮树种混交显著提高树木生长量51.5%~132.8%,而当6个树种混交时,不同树种组配对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树种配置模式下土壤氮、磷养分是影响树木早期生长的主要因素。针阔树种混交、速生和固氮树种混交能显著提高南亚热带人工林树木的早期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