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阿霉素诱导小鼠红白血病MEL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的实验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小鼠随机实验对比方法,共选择60只成年雄性小白鼠,将其随机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是红白血病对比组;空白对比组和阿霉素诱导组,每小组共20只小白鼠。其中红白血病对比组采用尾部静脉注射无菌磷酸盐缓冲剂200,然后在8天后为小鼠注射MEL细胞200(细胞密度为)。阿霉素诱导组小鼠注射的MEL细胞需要和阿霉素进行诱导培养超过24小时,共注射200(细胞密度为)。空白对比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分别记录三组小白鼠的患病情况、生存时间和外周血白细胞含量。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阿霉素浓度越大就会导致MEL细胞凋亡率越大。红白血病对比组当中首只死亡小鼠出现在注射后第13天,而阿霉素诱导组则发生于注射后第35天。同时红白血病对比组小鼠血液当中外周血白细胞含量为10.29,而阿霉素诱导组则仅为8.57。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具有促进MEL细胞凋亡的作用,对小鼠红白血病有着极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动脉结扎联合肝癌切除术对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脾动脉结扎联合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50例为研究组,患者34例行肝癌切除及脾切断流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前、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为(3.1±0.9)×109/L、(58.6±12.7)×109/L、(3.4±0.4)×109/L,术后2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分别为(5.9±1.5)×109/L、(140.3±50.1)×109/L、(3.6±0.7)×109/L;对照组为术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为(2.8±1.2)×109/L、(45.8±20.5)×109/L、(3.4±0.4)×109/L,术后2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为(6.2±0.7)×109/L、(172.5±32.7)×109/L、(3.6±0.3)×109/L。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周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周血小板计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与术后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1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16.0%;对照组有20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38.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病情合理选择使用脾动脉结扎联合肝癌切除术治疗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可以有效治疗肝癌和脾功能亢进,促进肝功能恢复,对延长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sPD-1协同4-1 BBL进行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后腿肌肉内,建立小鼠肿瘤模型;采用可溶性PD-1 (sPD-1)和4-1 BBL真核表达质粒体内转染进行基因治疗;观察接种不同剂量肿瘤细胞、不同治疗时间小鼠的成瘤率及肿瘤治疗效果;RT-PCR检测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组织切片检测肿瘤细胞浸润肌肉组织的组织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细胞毒性T细胞(CTLs)的杀瘤效率.结果 转染4-1 BBL/sPD-1基因治疗后,接种低剂量(1 × 104个/ml) H22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生长完全受到抑制;接种高剂量(1×105个/ml) H22肿瘤细胞的小鼠肿瘤也受到显著抑制.通过延长基因治疗,荷瘤小鼠的成瘤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递减,至8周时成瘤率为0;基因治疗不仅促进IFN-γ和IL-2基因表达上调,而且也使TGF-p、IL-10的表达下调;瘤组织中CD8+ 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和脾淋巴细胞的杀瘤效率显著增加.结论 利用体内存在的少量肿瘤可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的激活;基因治疗适用于对手术、化疗、放疗后体内残存的少量肿瘤细胞的清除;当体内存在大量肿瘤细胞时,适当延长基因治疗时间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檗碱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BABL/c小鼠40只随机分2组,全部皮下移植结肠癌细胞(CT26细胞系),次日进行药物干预。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小檗碱,100mmol/L,200μl/d,14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肿瘤细胞接种7d后连续动态测定肿瘤体积,接种15d处死全部动物,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肿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及CD68的表达。结果小鼠皮下移植CT26后,小檗碱治疗组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缓慢。与对照组比较,肿瘤体积及瘤重均显著减少(P<0.05);皮下移植15d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CD206及CD68阳性细胞;肿瘤组织中CD206及CD68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 orP<0.01)。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形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鼠注射环磷酰胺CTX形成暂时性免疫缺陷后,在其肾筋膜接种Hela细胞,建立免疫抑制小鼠肿瘤细胞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复苏培养Hela细胞,做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挑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克隆团,分离具有较强增殖活力的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1~3)×107/ml的单细胞悬液0.1 ml于CTX免疫抑制小鼠左侧肾上腺区肾筋膜内,接种BMEMs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经核磁共振成像,组织病理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确认癌细胞在肾筋膜内成瘤情况。结果:39只CTX免疫抑制小鼠,荷瘤成功39只,总荷瘤率100%。结论:成功建立了CTX免疫抑制小鼠肾筋膜接种Hela细胞模型,为研究肿瘤细胞悬液在非免疫缺陷的免疫抑制机体内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L1210细胞建立昆明小鼠及DBA/2小鼠的白血病模型,观察肿瘤细胞的迁移情况以及小鼠存活时间,为后续L1210细胞迁移的细胞内信号通路研究及抗肿瘤药物筛选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培养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系,将昆明小鼠及DBA/2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C)和实验组(B、D),实验组尾静脉注射5×10^6L1210细胞,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PBS。昆明小鼠组饲养56d,DBA/2小鼠组饲养14d。定期测量小鼠体重并观察小鼠形态,取濒死小鼠以及最后解剖的小鼠的心、肝、脾、肺等脏器称重并测量,统计结果。结果:A、B、C、D组小鼠的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56、56、13.83±0.37、10.33±3.40d。昆明小鼠实验组脾脏明显肿大,肺脏有少量白细胞浸润,心脏和肝脏无明显变化,无死亡现象;DBA/2小鼠注射L1210细胞后第7d开始出现死亡,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不断上升。结论:昆明小鼠或DBA/2小鼠尾静脉注射L1210细胞均可引起肿瘤细胞的体内浸润。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L1210细胞存活时间长,适合长期观察或周期比较长的实验;DBA/2小鼠尾静脉注射L1210细胞存活时间短,但实验现象明显。后期研究可以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验周期来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猪融合白细胞介素4/6与猪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共表达载体,研究其共表达对小鼠免疫的协同效应。方法以2A自剪接技术首次构建猪融合白细胞介素4/6与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共表达重组质粒,以壳聚糖纳米材料包裹制成纳米颗粒,进行体外转染HEK293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分析,最后肌肉注射小鼠进行体内实验并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共表达质粒VRIL4/6-2;壳聚糖包裹后转染HEK293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RT-PCR检测显示目的基因能够在HEK293细胞中高效地转录与表达。小鼠接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血清中的IgG和IgG2a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并且VRIL4/6-2-CS接种组的小鼠体液免疫水平明显增高(P0.05);VRIL4/6-2实验组的CD4+淋巴细胞显著多于其它实验组(P0.05);实验组IL-2、IL-4、IL-6、IL-23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RIL4/6-2共表达质粒能够更好的增强动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可作为提高动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经济高效安全新型免疫调节剂,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水平变化,探讨强的松干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模型小鼠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强的松组,每组20只。模型组、强的松组注射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复制ITP动物模型,强的松组第8天开始进行强的松干预;注射APS前、注射48小时、注射第8天、注射第12天、注射第15天动态检测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实验结束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β-EP、VIP、5-HT、NE含量。结果:(1)注射APS前,三组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2)注射48小时,模型组、强的松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3)注射第8天,模型组、强的松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处于最低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4)注射第12天(即给予强的松第4天),模型组、强的松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值仍处于低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5)注射第15天,模型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强的松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实验结束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VIP、5-HT检测值下调(p0.05),β-EP、NE检测值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强的松组VIP、5-HT检测值上调(p0.05、p0.01),β-EP、NE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血清VIP、5-HT等血管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可能是强的松治疗ITP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小扳减少症模型复制的方法和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索-6对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12只BAC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再将3个模型组随机设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白细胞介索-6实验组,分别皮下注射稀释液、白细胞介素-11及白细胞介素-6,定时采血,分析血小板数目。[结果] ①与给药前相比,小鼠血小板减少极显著(P<0.01);②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以及白细胞介素-6实验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③阳性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实验组给药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用环磷酰胺对BACB/C小鼠注射方法制造模型简单易行;白细胞介素-6在BACB/C小鼠以皮下注射给药途径方法,对治疗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铁过量引发肝脏损伤的小鼠应用不同剂量的富硒酵母所起到的保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腹腔注射方法,向小鼠体内注射过量的铁元素,经过6周的诱导之后导致小鼠肝脏受损,然后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富硒酵母进行治疗。分别观察每组小鼠肝脏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和活性,以及对细胞凋亡所造成的影响。结果:本次实验当中,与对比组相比,采取每天给予40药物治疗的研究Ⅱ组小鼠肝组织中的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同时也使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明显提高,减少细胞凋亡情况;而采用每天给予20或60的研究Ⅰ组和Ⅲ组肝组织内的丙二醛含量明显提升,同时也使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明显降低,增加了细胞凋亡情。结论:富硒酵母的药效具有一定的浓度指向,应该根据实际治疗目的选择不同的药物浓度,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通过观察四君子丸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生长抑制作用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培土生金法中药复方干预肺癌的作用机制。首先在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浓度为1×107个/m L的小鼠肺癌Lewis细胞悬液0.1 m L,建立肺癌小鼠模型,成瘤后,将小鼠分为3组:Lewis肺癌组、中药治疗组、顺铂组。中药治疗组每天采用四君子丸0.0936 g/10 g,灌胃一次,连续14 d;顺铂组每周一次腹腔注射顺铂0.05mg/10 g,持续2次。然后取材,采用TUNEL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测定肿瘤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TUNEL法荧光染色显示:和Lewis肺癌组比较,中药治疗组、顺铂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和Lewis肺癌组比较,中药治疗组和顺铂组Bax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实验表明四君子丸能够干预Lewis肺癌小鼠模型肿瘤组织中Bax和Bcl2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重组卡介苗HSP65抑制小鼠移植黑色素瘤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卡介苗来源的热休克蛋白HSP65对小鼠移植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纯化的重组HSP65蛋白,与弗氏佐剂联合给药C57BL/6J小鼠。分别设计了两组免疫方案,一组于肿瘤细胞接种前免疫3次,另一组于肿瘤细胞接种前免疫7次。结果在免疫3次的情况下,虽然也能激发较高的特异性抗HSP65抗体,但抑瘤效果不明显(抑瘤率14.2%);增加免疫次数到7次后,抑瘤率高达73.2%,效果显著。经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发现,增加免疫次数导致肿瘤组织中灶性坏死增加,淋巴细胞浸润增加,且肿瘤细胞病理性核分裂相减少,提示了该疫苗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纳米复合佐剂在肿瘤内的免疫调控作用及抗肿瘤效果。方法:制备包载CpG的β葡聚糖纳米颗粒(CNP),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细胞(BMDC),分5组进行体外免疫处理,分别为PBS对照组、β葡聚糖组、β葡聚糖纳米载体(NP)组、CpG组和CNP组,利用流式仪分析BMDC成熟情况。将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接种于C57BL/6N小鼠右后肢皮下,建立肿瘤模型,第6 d挑选肿瘤大小相对一致的24只小鼠均分为4组,即PBS组、NP组、CpG组、CNP组进行治疗,后颈部皮下注射给药,共给药4次,每次间隔3 d,期间隔天测量肿瘤体积,最后一次给药后第3 d眼眶取血,测定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浓度,处死小鼠后分离肿瘤及脾脏,流式细胞术检测瘤内浸润性T淋巴细胞比例及脾脏内T细胞比例。结果:CNP佐剂处理后BMDC成熟比例约为CpG佐剂组的2.8倍。在小鼠体内接种肿瘤15 d后,CNP治疗组肿瘤体积较其他组均减小,血浆中IFN-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约为CpG组的1.5倍,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与其他组相比也有明显升高。结论:构建的葡聚糖-CpG纳米复合佐剂能够有效激活BMDC,改善肿瘤微环境,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鼠膳食中高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的30只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花生四烯酸组(基础饲料+10%花生四烯酸)、鱼油组(基础饲料+10%鱼油)。喂食16周,16周后提取小鼠肠道菌群宏基因组DNA,采用Roche 454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16Sr RNA基因V3-V5区域进行测序,对菌群的组成结构以及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花生四烯酸组小鼠体内厚壁菌门的含量达到(55.3±5.26)%,与对照组小鼠体内厚壁菌门的含量(30.23±8.75)%相比显著性升高(P0.05)。并且花生四烯酸组小鼠体内变形菌门的含量(3±0.762)%与对照组(1.5±0.265)%相比也显著性上升(P0.05)。结论:膳食中高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会造成小鼠体内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的失衡,导致厚壁菌门以及变形菌门的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5.
《生命科学研究》2017,(4):343-348
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因子-1(ornithine decarboxylase antienzyme inhibitor-1,OAZI-1)是细胞内调节多胺代谢的重要蛋白质因子。已有研究发现,OAZI-1高表达的黑素瘤细胞在体外能更有效地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和吞噬,提示OAZI-1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分析OAZI-1高表达对黑素瘤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的影响,高表达OAZI-1的黑素瘤细胞(B16/OAZI-1)被接种到实验小鼠体内,结果发现,接种瘤出现先成瘤随后逐渐消退的现象,至第24 d时,接种瘤的平均体积为36±25 mm3~,而对照细胞接种瘤的平均体积为326±309 mm~3。为探索上述现象的机制,随后分析了B16/OAZI-1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结果发现:1)B16/OAZI-1接种显著增加了小鼠脾脏细胞对B16-F1瘤细胞的杀伤活性;2)源于B16-F1的细胞抗原能更有效地促进B16/OAZI-1接种小鼠脾脏细胞的增殖;3)B16/OAZI-1接种小鼠的脾脏细胞具有更强的分泌IFN-γ的能力;4)当在预接种B16/OAZI-1 30 d后的小鼠体内再次接种B16-F1活细胞时,新接种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小鼠的存活率增加。上述研究结果提示,高表达OAZI-1的黑素瘤细胞在实验动物体内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其机制可能与OAZI-1能促进肿瘤抗原提呈和诱导抗肿瘤免疫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DC-CIK细胞治疗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甲胎蛋白、免疫功能及循环肿瘤细胞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26例肝细胞癌并伴有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对其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免疫功能及循环肿瘤细胞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DC-CIK细胞治疗前后甲胎蛋白、循环肿瘤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根据细胞治疗次数分为1次组及1次组,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DC-CIK细胞治疗前甲胎蛋白为(603.32±155.78)ng/mL细胞回输后为(571.24±147.49)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CIK细胞治疗前及细胞回输后CT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8%、36.4%治疗前及回输后循环肿瘤细胞数量分别为(8.36±10.642)、(1.55±2.464),细胞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治疗前1天T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分别为(66.05±15.31)%、(41.89±12.33)%、(23.15±8.05)%、(2.10±0.77),回输后分别为(69.69±12.91)%、(44.80±11.11)%、(23.13±7.12)%、(2.29±0.9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治疗次数1次组和1次组免疫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细胞治疗可减少肝细胞癌伴复发或转移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但对甲胎蛋白和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蓝芩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血清β防御素-2、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以阿奇霉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阿奇霉素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蓝芩口服液。治疗1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测和比较两组免疫功能及血清β防御素-2、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P 0.05),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下调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D_3~+、CD_4~+、CD_4~+/CD_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以上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β防御素-2水平分别上调至(562.86±45.38)pg/mL及(607.37±47.26)pg/mL,血清D-二聚体浓度分别下调至(83.28±10.46)pg/mL及(125.94±14.83)pg/mL,治疗组以上指标的变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阿奇霉素常规治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儿血清中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β防御素-2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白细胞介素 12(IL 12)基因对HIV 1核酸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以探求治疗性 HIV 1 核酸疫苗的新策略。将 pCI 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 12基因或者 pCI neoGAG单独免疫 Balb/c小鼠,通过 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 IFN γ,通过MTT实验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通过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与 pCI neoGAG免疫组比较,pCI 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 12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 HIV 1p24 抗体滴度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 01);而与 pCI neoGAG 免疫组比较, pCI 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 12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 IFN γ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CI 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 12基因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刺激指数(SI)以及特异性 CTL活性均高于 pCI neoGAG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白细胞介素 12基因基因联合HIV 1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可能增强特异性Th1细胞和CTL反应,白细胞介素 12基因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RT PCR从小鼠肝脏细胞中扩增出小鼠白细胞介素 18(mIL 18)的cDNA ,克隆到表达载体pJW2中 ,经热诱导后在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表达的重组mIL-18(rmIL-18)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占菌体总蛋白质的 18%。包涵体用 5mol L尿素溶解后 ,经SephadexG-100柱纯化。纯化的蛋白质经透析复性 ,在 0.5mg LConA存在的条件下 ,能够对小鼠脾细胞具有剂量依赖的IFN γ诱生作用。以 1× 105 H22 肝癌细胞腹腔注射昆明小鼠 ,构建小鼠H2 2 肝癌腹水瘤模型。分别在肿瘤细胞接种后 1、4和 8d ,用 10 μg纯化产物对荷瘤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结果显示rmIL 18注射组小鼠死亡速率延缓 ,生存率显著提高 (P <0 .0 1) ,达到 62.5 %。首次证明mIL-18对小鼠H2 2 肝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经rmIL 18作用后存活小鼠具有对H22 肝癌细胞的免疫记忆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白细胞介素-12(IL 12)基因对HIV-1核酸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以探求治疗性HIV-1核酸疫苗的新策略.将pCI-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12基因或者pCI-neoGAG单独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IFN-γ,通过MTT实验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通过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与pCI-neoGAG免疫组比较,pCI-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12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HIV-1p24抗体滴度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pCI-neoGAG免疫组比较,pCI-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12基因免疫组小鼠血清的IFN-γ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pCI-neoGAG联合白细胞介素-12基因免疫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刺激指数(SI)以及特异性CTL活性均高于pCI-neoGAG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白细胞介素-12基因基因联合HIV-1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可能增强特异性Th1细胞和CTL反应,白细胞介素-12基因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