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丹  张治然  王世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2):4374-4377,4358
目的:分析我院2009和2010年收集的15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我院2009和2010两年上报的154例报告就ADR分布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累及系统及器官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44.81%和20.78%。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中儿童和老年患者居多(33.12%和48.0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91.55%),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常见(75.97%)。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并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旨在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所上报的260例出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女性患者出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高于60岁的老年患者及0-12岁的儿童患者出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者居多。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更易产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药品种类方面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多为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抗肿瘤类及补益类,且其中居首位的为活血化瘀类。结论:导致患者对中药制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其不但包括患者本身的因素,而且还包括药品的问题,同时药品的使用方法也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临床使用时应加大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其上报,以尽量提高临床中药制剂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药物使用前后是否进行药学干预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0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耐药情况、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药学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喹诺酮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率分别为5.0%和28.0%,用药后的治愈率分别为91.0%和74.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和14.0%,耐药率分别为16.0%和40.0%,药学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积极的药学干预有利于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诊断的1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喹诺酮类药物药物所致占有比例最大,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过长、剂量过大、滴速过快、药剂浓度过高等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呈正相关,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药物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于临床中药的炮制方法对于中药饮片其中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一年内收治入院并服用同一中药饮片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水处理、炮制处理和水处理联合炮制处理三种方法对于中药饮片进行加工,并且对于不同中药饮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结果:水处理患者组有效率为72.5%,炮制处理患者组有效率为80%,水处理联合炮制处理组患者组有效率为87.5%。水处理联合炮制处理组有效率和其余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炮制处理组患者和水处理组患者患者无明显和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处理炮制可以较为完整的保存药物中的生物碱、挥发油、苷类、氨基酸、鞣质和蛋白质等有效成分,在临床实践中严格按照药材的特性和作用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能够降低药物毒性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西药感冒药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应用的西药感冒药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感冒药名称,并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进一步减少应用西药感冒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3年期间,我院在应用西药感冒药过程中,主要由于新康泰克、感康胶囊、白加黑、百服宁等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新康泰克共发生37起不良反应事件,患者主要以恶心、呕吐、耳鸣为主。服用感康胶囊共发生25起不良反应事件,患者主要以急性肾炎及肾衰竭为主。服用白加黑共发生20起不良反应事件,患者主要以腹泻、痢疾为主。服用百服宁共发生15起不良反应事件,患者主要以湿疹、荨麻疹为主。结论:西药感冒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较多,需要总结其原因,并且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154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张治然  王世冬 《生物磁学》2011,(22):4374-4377,4358
目的:分析我院2009和2010年收集的15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我院2009和2010两年上报的154例报告就ADR分布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累及系统及器官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44.81%和20.78%。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中儿童和老年患者居多(33.12%和48.0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91.55%),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常见(75.97%)。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并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泮托拉唑联合用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100例,常规治疗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乙组患者100例,常规治疗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1例患者发生头晕、头痛,余下患者均未发生因药物治疗导致严重过敏或是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我院上报的401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336例,占83.89%);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159例,占39.65%),其次为营养药、消化系统药物及抗肿瘤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15种,28.85%),其次为青霉素类(10种,19.23%)。ADR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涉及到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泰克缓释胶囊的不良反应。方法: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由于服用康泰克缓释胶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21例,对这21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了解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以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服用康泰克缓释胶囊主要发生的不良反应类型为过敏反应、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口腔疾病,其中过敏反应及口腔疾病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7.6%和28.6%。结论:服用康泰克缓释胶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较为常见,当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之时,需要立即停止用药,并且在服用康泰克缓释胶囊时对服用的剂量进行科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发生的临床给药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临床给药差错的影响因素,不断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发生临床给药错误的患者资料,对200起发生在我院的临床给药错误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发生的200起临床给药错误案例中,药品错误、剂量错误和遗漏在给药错误中的比例占74%;且非节假日发生临床给药错误的次数高于节假日;职称、工作年限和系统设备对降低临床给药错误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结论:规范给药管理制度,增加护士值班人数、对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将给药管理视为一个整体,实行全员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临床给药错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小儿定喘口服液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该药提供保障。方法:汇总我院2013年上报的小儿定喘口服液不良反应报告共计2例,进行病例分析。结果:小儿定喘口服液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是消化系统不适、皮肤损害两方面。结论:加强患者用药监护,防范不良反应发生,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使用该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评价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上市后用于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非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对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全国46家医疗机构中使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的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信息、药物不良反应及疾病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用药时间(13.62±2.22)d。用药期间仅13例经研究判断为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07%,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后有190例痊愈,3109例好转,912例无明显变化,27例病情加重,1例死亡。13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10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好转,3例患者治疗后无明显变化。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用药情况中,49.99%患者药物使用剂量≤6 mL,50.0%患者药物使用剂量≧8 mL,不同药物使用剂量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媒种类以0.9%生理盐水为主,其次为5%葡萄糖,不同溶媒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注射后81.17%患者未冲管,17.65%患者冲管,1.18%患者更换输液器,不同措施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92.19%患者未出现不合理用药,7.81%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二者之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上市后在423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风险可控,同时其不良反应症状均为前期已知或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18,(2)
目的分析急诊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静脉输注药物治疗的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药物与器具、患者自身条件、护理人员技术能力等是影响急诊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后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和掌握静脉输注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氨酚曲马多片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科术后表示存在严重疼痛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氨酚曲马多片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成分及功能与之相似的药物产品法对组内患者进行治疗,待4天后,对两组患者去痛起效时间、用药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抑制疼痛的效果上与对照组一致,止痛率为100%。结论:氨酚曲马多对骨科术后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明显,安全性有所保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炮制是中药区别于天然药物的最主要特征,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多数中药的炮制机理尚不明确,亟待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组分结构理论被提出并应用于指导中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系统探讨了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借鉴组分结构理论的思路和方法,可以进行炮制过程的组分含量变化研究、组分体内过程研究、组分药效毒性研究、组分代谢组学研究等,并展望了组分结构理论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通过组分结构理论结合各种新方法和新技术,有望更好地研究揭示中药炮制机理,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应用范围广是抗微生物药物的一大特点,其中以新型抗微生物药为主,目前不合理用药状况比较情况严峻。本文就介绍了抗微生物药物得定义和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而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的管理,增强正当使用药物程度,削减不良反应产生的几率、降低以及节减细菌抗药性出现供给患者使用药物指示。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诃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机制、质量控制和炮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诃子内所含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其中含鞣质、酚酸、三萜类成分居多。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系统阐述了诃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机制、质量标准、炮制研究以及其自身安全性,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和进一步对诃子的深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临床用药方面临床药师的作用。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临床药师与合理用药关系,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较普遍,带来许多安全隐患;临床药师制度确实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处方不合格率。结论:临床用药过程中临床药师可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肝移植后替米夫定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乙肝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肝移植患者分为2组:32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联合HBIG预防预防乙肝的复发;36例患者应用替米夫定联合HBIG预防.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干预后体内乙肝病毒DNA拷贝数(HBV DNA)、乙肝表面抗原(HB sAg)、乙肝E抗原(HBeAg)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拉米夫定联合HBIG组有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乙肝,复发率为12.5%,而替米夫定联合HBIG组未见患者复发乙肝.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到明显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替米夫定联合HBIG在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