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CRSD)是由于睡眠-觉醒周期与人体的24 h生物节律失调所致的一类睡眠疾病。它以失眠和(或)白天过度嗜睡,影响生活质量为主要临床表现。因内源性昼夜节律系统变化而引起者包括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DSPS)、睡眠时相前移综合征(ASPS)、非24 h节律睡眠障碍和无昼夜节律的睡眠障碍;因环境改变导致者主要包括时差和轮班相关的睡眠障碍。近年来,由于生物节律基础研究在临床睡眠医学实践中的转化应用,CRSD的发病机制进一步被明确,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睡眠日记、活动记录仪和褪黑素水平测定、体温检测都成为常规应用的诊断手段。光疗、褪黑素等因可以恢复正常的生物节律而得到广泛应用。针对生物节律的促睡和促醒信号靶向性开发新的药物将成为睡眠障碍药物研发的新方向。以CRSD的诊疗与研究为核心的行为睡眠医学(behavior sleep medicine)已经成形。如何利用我国丰富的病例资源,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的结合,促进我国生物节律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临床医学中的转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孕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孕前明显升高,可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脂、产后抑郁等疾病的发生。本研究拟探讨孕期运动对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3月在我院产检建卡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妊娠情况、生活习惯以及运动情况,再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孕妇的睡眠情况进行评分。根据每日运动情况,分为运动时间≤30分钟和>30分钟两组,分析运动时间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再选取出睡眠障碍(PSQI评分>5分)的孕妇,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增加每日运动时间,坚持四周后,再次进行睡眠评分。结果:发放问卷320份,有效问卷293份。其中运动时间≤30分钟的共238人,平均睡眠评分为5.88分,运动时间>30分钟的共55人,平均睡眠评分为4.83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运动时间≤30分钟的孕妇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5.22%,运动时间>30分钟的孕妇,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7.28%,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睡眠障碍的孕妇增加运动时间,四周后24%的人改善了睡眠质量。结论:对比运动少的孕妇,每日运动超过30分钟可以带来更好的睡眠质量。对于睡眠障碍的孕妇,增加每日运动量(>30分钟),可以改善睡眠,从而改善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分析睡眠障碍的原因,探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2010年12月心内科109例住院睡眠障碍患者采取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找出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随后,将10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7d后对对两组患者睡眠障碍进行测评。结果: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症状为:入眠时间长,早醒,觉醒次数多,醒后再入眠难;睡眠障碍原因为:患者自身疾病、心理、环境、其他及综合因素所致。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两组有较大差距(P<0.05),干预组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明显,干预组好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论:疾病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生活习惯是影响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心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发展性的异常,其病因及发生机理至今未明。低觉醒模型是ADHD成因的一种假设。本文从睡眠障碍导致的低觉醒探讨ADHD发生机理。通过对ADHD儿童的睡眠障碍进行分析以及将ADHD外在表现与睡眠剥夺后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ADHD儿童存在的低觉醒是由于外显的或内隐的睡眠障碍引起的,一方面间接证明了低觉醒模型,另一方面为ADHD的成因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国锋  彭小虎  袁梦  陶青 《生物磁学》2011,(24):4988-499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发展性的异常,其病因及发生机理至今未明。低觉醒模型是ADHD成因的一种假设。本文从睡眠障碍导致的低觉醒探讨ADHD发生机理。通过对ADHD儿童的睡眠障碍进行分析以及将ADHD外在表现与睡眠剥夺后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ADHD儿童存在的低觉醒是由于外显的或内隐的睡眠障碍引起的,一方面间接证明了低觉醒模型,另一方面为ADHD的成因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睡眠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睡眠失调易引起多种生理和心理疾病。睡眠稳态既受外界因素(昼夜变化、饮食和温度)影响,亦受内在系统(分子钟和促睡眠/觉醒神经元)调控。细胞内有CLOCK、PER、CRY、NPAS2和BMAL1等分子周期性变化控制生物节律;脑内有基底前脑、丘脑、下丘脑、脑桥和延髓等神经元群体特异性地抑制或促进睡眠与觉醒,各核团之间通过突触连接形成神经网络启动和维持觉醒、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睡眠障碍普遍存在,本综述将针对调控生物体睡眠-觉醒的分子、细胞和脑网络机制展开讨论,为防治睡眠障碍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对机体免疫状态、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募集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社区的386例老年人为研究调查对象,统计其睡眠障碍发生率,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其分为睡眠正常组和睡眠障碍组。对比两组老年人的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该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检测并对比两组老年人的免疫状态指标,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所有受试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并比较其在两组老年人之间的差异。结果: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社区386例老年人中,165例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无配偶或丧偶、患有慢性病、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有不良心理状态是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10、1.293、1.241、1.412、1.309,P均<0.05)。睡眠障碍组CD3+、CD4+细胞阳性率、CD4+/CD8+比值均低于睡眠正常组,而CD8+细胞阳性率则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睡眠障碍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睡眠正常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SF-3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睡眠正常组(P<0.05)。结论: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到性别、婚姻状况、慢性病、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睡眠障碍还会引起免疫状态异常以及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昼夜节律系统与成人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昼夜节律是存在于所有生命体中、接近24小时的内源性生物节律。昼夜节律与社会或环境节律的长期不同步,会引起睡眠、情绪等一系列变化。本文阐述了昼夜节律系统与睡眠之间的联系,重点介绍成人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疾病的临床研究成果,以期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调查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分析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与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制临床资料调查问卷采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所有患者的睡眠状况,采用多维记忆评估量表(MMAS)评价所有患者的记忆功能,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earson检验分析PSQI评分与记忆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100例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68例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8.00%。根据患者有无睡眠障碍分为两组:睡眠障碍组(n=68)和无睡眠障碍组(n=3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与年龄、性别、户籍所在地、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发病情况、收入情况有关(P<0.05),而与精神症状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丧偶、户籍所在地为城镇、性别男、年龄>70岁、文化水平为中学、收入情况为无是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睡眠障碍组汉词记忆、汉词配对、图画记忆评分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PSQI评分与汉词配对、图画记忆、汉词记忆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且受到年龄、性别、户籍所在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睡眠障碍可影响患者记忆功能状况,睡眠障碍越严重,记忆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在欧美是引起睡眠障碍较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在我国对这一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目的旨在描述满足RLS最新诊断标准的RL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睡眠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选取2006年10月~2007年6月在哈医大二院门诊及住院的31例RLS患者,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及相关量表进行分析.结果:RLS临床表现谱与国外略有差异;RLS与睡眠障碍关系密切,特发性RLS对睡眠的影响更大.结论:RLS临床表现谱可能具有一定的人类种族差异;对RLS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有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并观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和衰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9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91例老年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将入选的91例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n=56)及非睡眠障碍组(n=35)。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采用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评估所有患者的衰弱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PD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并观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和衰弱的影响。结果:睡眠障碍组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命名、延迟回忆、注意、抽象、定向评分及总分均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HAMA、HAMD评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心理衰弱、躯体衰弱、社会衰弱评分及总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多因素Los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A评分偏高、多巴丝肼片等效剂量偏高、HAMD评分偏高、Hcy偏高是老年PD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AMA评分偏高、Hcy偏高、多巴丝肼片等效剂量偏高、HAMD评分偏高是老年PD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同时,睡眠障碍可加重老年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衰弱程度,增加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术后睡眠障碍对机体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和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60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病例资料收集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所有患者的睡眠质量;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所有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睡眠障碍对机体认知功能、心理状态和康复进程的影响。结果:26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的有98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7.69%。根据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n=98)和无睡眠障碍组(n=1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与性别、肿瘤部位、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肿瘤直径、合并疾病数量、术后疼痛评分有关(P<0.05),而与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占位症状、吸烟史、饮酒史、术前卡式功能状态(KPS)评分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女、合并疾病数量2种及其以上、术后疼痛评分偏高、肿瘤部位为多个脑叶、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为Ⅲ级是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睡眠障碍组的MoCA、MMSE评分均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SAS、SDS评分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性别、术后疼痛评分、合并疾病数量、脑胶质瘤病理分级、肿瘤部位均是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睡眠障碍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加抑郁焦虑程度,影响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与脑电图活动、神经心理学指标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100例PD患者。将其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差异分作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68例及无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32例。比较两组脑电图活动、神经心理学指标以及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PDQ39)评分,并分析PSQI评分与脑电图活动、神经心理学指标及PDQ39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睡眠障碍组的δ波和θ波相对功率值高于无睡眠障碍组,而β1、β2两个频段的相对功率值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脑电图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以及重度异常的患者比例高于无睡眠障碍组,而脑电图正常的患者比例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中文量表(MoCA)评分低于无睡眠障碍组,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PDQ39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经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PD患者的PSQI评分与脑电图异常程度、HAMA评分、HAMD评分及PDQ39评分均呈正相关,而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睡眠障碍可能对PD患者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加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降低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监测脑电图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PD患者睡眠障碍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究睡眠障碍是如何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妇科内分泌科就诊的育龄期女性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分为睡眠障碍组(n=34例)和非睡眠障碍组(n=46例)。对比分析两组PSQI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月经周期,生育能力,通过Pearson法分析睡眠障碍与女性生育能力的相关性。结果:(1)睡眠障碍组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各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睡眠障碍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较非睡眠障碍组升高,而雌二醇(E2)水平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3)两组月经周期比较,睡眠障碍组月经紊乱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生育能力比较,睡眠障碍组生育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睡眠障碍与FSH和LH均存在负相关性,和E2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睡眠障碍可减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驱动,导致卵泡刺激素释放缓慢,延长了月经周期,并导致黄体功能下降,增加了未受孕或者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20,(1)
目的分析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睡眠质量与身体健康状况相关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我校2015、2016、2017、2018级1058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调查问卷及体检方式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058名学生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为88.00%,其中男生与女生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86.69%和88.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阶段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大一、二在校阶段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相近,分别为93.31%和93.85%,大三实习阶段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最高为98.99%,实习结束后待业阶段的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最低为52.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Hb是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0.080,-0.025,均P0.05)。结论高舒张压、低Hb可影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睡眠质量;加强运动,保证营养摄入,以增加Hb,降低舒张压,有助于降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睡眠障碍风险。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及其与生活质量和睡眠卫生意识的关系。方法:选取400例肺癌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定患者睡眠质量,采用肺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睡眠卫生意识量表(SHA)评定患者睡眠卫生意识,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IS总分与FACT-L总分、SHA总分的相关性。根据AIS总分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AIS总分>6分)和非睡眠障碍组(AIS总分≤6分),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400例肺癌初治患者共有252例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3.00%(252/400)。睡眠障碍组生理/情感/功能/(社会/家庭)维度、肺癌附加模块、FACT-L总分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患者SHA总分、睡前2h剧烈运动、白天睡午觉、定期服用催眠类药物、晚上喝酒得分维度评分均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IS总分与FACT-L总分、SHA总分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与性别、化疗次数、肿瘤分期、疼痛、焦虑、抑郁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焦虑、疼痛、肿瘤分期、抑郁(P<0.05)。结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受疼痛、肿瘤分期、焦虑、抑郁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不良的睡眠卫生意识可导致较为严重的睡眠障碍,从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生活质量、氧化应激水平和疲乏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9年8月~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透析室长期规律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采用修订版Pieper疲劳量表(RPFS)评估所有患者的疲乏程度。采用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析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氧化应激水平、生活质量和疲乏状况的关系。结果:150例MHD患者中有114例PSQI评分>5分,本血液透析室MH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6.00% (114/150)。根据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n=114)和无睡眠障碍组(n=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组、无睡眠障碍在年龄、透析时间、血红蛋白(Hb)、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透析治疗效率标准(Kt/V)、血钙方面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透析时间、年龄、Hb、iPTH、Kt/V均是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睡眠障碍组的一般健康状况、肾病相关、总分均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疲乏评分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丙二醛(MDA)高于无睡眠障碍组,超氧物歧化酶(SOD)、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结论:透析时间、年龄、Hb、iPTH、Kt/V均是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且睡眠质量变差会加重MHD患者疲乏程度,加重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武汉市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与学业压力、居住环境的关系,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在武汉市4个行政区各随机抽取1所小学的一~六年级所有健康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儿童睡眠障碍报告率为71.9%,睡眠焦虑报告率最高为38.0%,其次是夜间磨牙为30.0%.课业负担重、读书感到有压力、学习成绩偏下的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居室夜间周围环境、儿童有无独立的卧房、儿童是否有自己的床、儿童平时或周末看电视时间对学龄儿童睡眠障碍发生均有较大影响.结论 课业负担重、读书感到有压力的学龄儿童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社会各界应对学龄儿童的睡眠障碍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从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 等 3 个方面综述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研究的最新进展,旨在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巴胺能药物及其它因素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4名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病例组,87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价患者的睡眠状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帕金森病组PDSS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HAMD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为失眠。使用多巴胺能药物(OR=5.50,95%CI:1.96-15.81)是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较低的HAMD评分(OR=0.35,95%CI:0.13-0.93)则显著降低其睡眠障碍风险。结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睡眠障碍,多巴胺能药物和抑郁可能促进和加重其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