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水相体系逆流色谱技术结合了逆流色谱的高效率、高制备量以及双水相体系适于蛋白质分离的特点,因此在蛋白质的分离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正交轴逆流色谱仪器的双水相体系逆流色谱技术在多种蛋白质分离中的应用。并对一些新兴的蛋白质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及新型逆流色谱柱分离系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SIS聚合物可随环境参数的变化发生可逆转化,因此可被用于酶与蛋白质的亲和沉淀或可逆固定化,这对于简化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程序、提高分离纯化的效率和提高固定化酶的利用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十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一般为30-150 nm的囊泡。外泌体携带有多种蛋白质、mRNA及miRNA等生物标记物,并直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抗原传递、蛋白转运以及RNA转录等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与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在疾病的发生机制探索和相关疾病的检测中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外泌体通常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体液中,对外泌体的分离和纯化是实现基于外泌体的疾病发生机制及疾病检测应用研究的基础。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外泌体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性质研发了多种分离和纯化外泌体的方法技术,主要有超速离心法、聚合物沉淀法、免疫分离法以及基于微流控的分离法等。综述了近年来外泌体分离和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简要论述了传统的外泌体分离方法,重点介绍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外泌体分离方法,并比较了这些方法的分离机制、优缺点以及应用前景。通过对近年来外泌体分离和纯化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比较,旨为相关研究人员开展外泌体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推进外泌体在疾病检测及其他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包裹蛋白质的聚酯微球 ,蛋白质包裹率大于 80 %。应用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 8种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粒径主要受有机相中聚合物浓度和外水相中稳定剂浓度的影响。通过二次回归组合设计 ,建立了微球平均粒径与聚合物浓度及稳定剂浓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根据此式 ,选择不同的聚合物浓度和稳定剂浓度可制备适于蛋白质口服给药的微球。  相似文献   

5.
多肽/蛋白质类药物普遍存在体内半衰期短的问题,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蛋白质半衰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许多技术已经被提出并测试延长治疗性蛋白的作用时间,如与其他蛋白基因融合(免疫球蛋白域或血清蛋白,如白蛋白)、与聚合物结合(PEG化修饰、聚唾液酸化、HEP化等)。这些技术主要基于本身较长的半衰期及循环机制调控以延长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的半衰期。针对上述的多种长效化方式及相关产品进行了综述与讨论,以期为此类药物的长效化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和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快速进行,尤其是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和生物质谱的大范围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十年。十年间.伴随着对蛋白质组分离技术分辨率和重复性的争论,以双向电泳为主的基于凝胶的分离技术和以反相色谱为主的液相色谱质谱技术都取得了迅猛而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微芯片电泳-紫外检测系统分析蛋白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芯片电泳是基于微机电加工技术(MEMS)工艺,在芯片上的微管道中完成电泳检测过程的新型技术.依据紫外吸光度分析法,对蛋白质样品进行电泳分离与紫外检测.实验采用自控接口模板对进样及分离电压进行了系统的程序化控制,从而准确地控制整个电泳、检测流程,提高了微芯片电泳的分离效率和检测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夹流进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分离混合蛋白,可用于蛋白质样品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8.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蛋白质分析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之后的又一新型分析及分离技术。本文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基因工程干扰素、疫苗、动物脏器提取物等蛋白质产品进行了分离分析和纯度鉴定,并与凝胶电泳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HPCE可以用于生物产品分离、生物遗传研究和医学临床等领域的蛋白质定量分析、组分测定和纯度鉴定,是一种很有应用前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之后的又一新型分析及分离技术,本文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基因工程干扰素、疫苗、动物脏器提取物等蛋白质产品进行了分离分析和纯度鉴定,并与凝胶电泳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HPCE可以用于生物产品分离、生物遗传研究和医学临床等领域的蛋白质定量分析、组分测定和纯度鉴定,是一种很有应用前途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2-DE技术中疏水性和碱性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向凝胶电泳(2-DE)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等特点,已被广泛地用于蛋白质组的分离.但是它在分离疏水性蛋白质和碱性蛋白质时却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然而,疏水性与碱性蛋白质在全蛋白质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且具有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因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标瞄准这些蛋白质,并且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用亚细胞预分离技术,顺序提取法等方法来富集疏水性蛋白质,用一些新的有效的增溶剂如硫脲,ASB一14等来改善疏水性蛋白质的溶解,应用这些技术2一DE可分辨出总平均疏水值达O.80的蛋白质;在碱性蛋白质分离方面,通过等电聚焦预处理,使用窄pH梯度胶条等大大地改善了碱性蛋白质在2-DE中的分离,能分辨出等电点达11.7的蛋白质.现对2-DE技术中疏水性和碱性蛋白质分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正常及三种类型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脲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及性质的变化,发现在每种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中,水溶性蛋白质均减少,水不溶性蛋白质则都相对增加。经SephadexG-200柱层析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发现,晶状体中脲溶性蛋白质主要是由二硫键交联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经巯基乙醇还原后,绝大部分高分子聚合物可分解成低分子量蛋白质,其分子量与水溶性的γ晶体蛋白相同。这提示晶状体中脲溶性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很可能是以二硫键交联而成的γ晶体蛋白聚合物。此结果与本实验室所得白内障晶状体水溶性蛋白质的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 ,即蛋白质组分分离、蛋白质组分鉴定、利用蛋白质组信息学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 ,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在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目标是为复杂蛋白质样品建立一个高通量、大规模、自动化的分离分析技术平台,从而实现准确、快速地筛选功能蛋白质。蛋白质的分离分析在蛋白组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二维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及其与质谱联用、多维液相分离技术及其与质谱联用和蛋白质芯片等高效分离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在哈佛医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工作的Bert Vallee领导的一个科研组已经分离,克隆并表达出了一种能促使产生毛细血管的人体蛋白质。最初从人的结肠癌细胞分离出的这种蛋白质,是由123个氨基酸的单链组成的。在正常人的肝组织中也检测出了这种蛋白质。据生物化学杂志报道,科学家称之为血管原素(angiogenin)的部分仅仅占这种蛋白质的1×10~(-15),它可促进血管的增殖。在兔子的角膜和受精卵的膜片中都观察到了血管原素的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芯片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嘉  马文丽  郑文岭 《生命科学》2005,17(2):132-136
蛋白质芯片是以高度并行性、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为特点的蛋白质组检测技术。本文综述了蛋白质芯片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多种作用,包括普通蛋白质芯片在微量蛋白质分离、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以及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蛋白质定量检测方面的作用,普通蛋白质芯片通过与质谱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结合而拓展其应用范围,以及蛋白质组芯片、活性的蛋白质芯片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SIS聚合物可随环境参数的变化发生可逆转化,因此可被用于酶与蛋白质的亲和沉淀或逆固定化,这对于简化蛋白南的分离纯化程度、和提高固定化酶的利用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十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一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17.
对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体系的筛分介质浓度、缓冲体系的离子强度、分离电压、进样量及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 最终确定最佳分离条件为7.5% Dextran, 7.5%丙三醇, 0.15 mol.L-1 TB, 0.1% SDS, 分离电压23.5 kV, 进样量1.5 ps i×90秒, 温度25°C。应用此方法对金冠×红玉苹果杂种后代韧皮部蛋白质进行测定, 得到了多个与阶段转变相关的蛋白质, 在韧皮部50节上, 有分子量为5.0 kDa的特异蛋白质出现, 分子量为24.5 kDa的蛋白质含量在阶段转变过程中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对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体系的筛分介质浓度、缓冲体系的离子强度、分离电压、进样量及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分离条件为7.5% Dextran,7.5%丙三醇,0.15mol·L^-1 TB,0.1%SDS,分离电压23.5kV,进样量1.5psi×90秒,温度25℃。应用此方法对金冠×红玉苹果杂种后代韧皮部蛋白质进行测定,得到了多个与阶段转变相关的蛋白质,在韧皮部50节上,有分子量为5.0kDa的特异蛋白质出现,分子量为24.5kDa的蛋白质含量在阶段转变过程中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9.
梁启浩  李阳  唐旭清 《病毒学报》2017,33(3):313-319
基于经典HP模型,本文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获取蛋白质特征,利用分层聚类方法进行蛋白质序列的结构分析。其目的是将自动信号频谱分析技术与层次聚类方法相结合,并应用到蛋白质序列结构分析中。通过流感病毒HA和NA蛋白质序列的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得到非常好的分类结果。这些研究为基于大数据的蛋白质序列的自动信息提取和结构分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分离效果好、清晰度高的杨树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像,本研究以小黑杨、毛果杨和84K杨叶片为材料,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Tris-饱和酚法和Tris-三氯乙酸法提取杨树叶片总蛋白质,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双向凝胶电泳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应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6.0软件对这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得到的双向电泳凝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ris-三氯乙酸法最适用于双向电泳的杨树叶片蛋白质的提取。利用Tris-三氯乙酸法提取蛋白质得到的鲜样中总蛋白质平均含量为949.46μg·g-1,得到的蛋白质点平均数量为567个,所得到的双向电泳凝胶图谱分离效果好、清晰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