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患,70岁,因"间断发热、咳嗽、伴黄痰半个月"入院,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后结合患者基础疾病及高危因素,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治疗。入院后补充诊断为继发性癫痫,给予丙戊酸钠(VPA)治疗。临床药师重点关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VPA的药物相互作用,密切监测VPA血药浓度,发现两种药物联用时,患者VPA血药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导致癫痫再发作,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后,VPA血药浓度显著上升,癫痫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临床药师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VPA联用会产生相互作用,前者可明显降低VPA的血药浓度,建议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VPA血药浓度,避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VPA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酚妥拉明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患儿肺功能、炎性因子以及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给予静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滴酚妥拉明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儿退热时间、肺啰音和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测定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血清sTREM-1、sICAM-1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肺啰音及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_aO_2)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_aO_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和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中sTREM-1、sICAM-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重症肺炎患儿,可以明显提高肺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血清中sTREM-1和sICAM-1水平,促进症状好转,提高疗效,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 BF)是人体肠道共生菌,也是临床工作中检出率较高的厌氧菌。本研究于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集从8名肿瘤患者血培养中分离的11株厌氧菌,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技术鉴定为脆弱拟杆菌。病例分析结果显示:5名患者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是脆弱拟杆菌最常见的易感因素(4/8);临床最常使用的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4/8);7名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效果良好,发热缓解,感染得到控制,复查血培养结果转阴。本报道通过对肿瘤患者血流感染脆弱拟杆菌的感染因素和抗菌药物治疗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为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联合去甲万古霉素对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0例临床资料,其中36例为观察组,采用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联合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其余34例为对照组,采用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的效果、症状缓解时间、治愈时间、住院花费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及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但住院花费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联合去甲万古霉素对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多,需临床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卡培他滨结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结合伊立替康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0%,对照组为68.00%;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也存在差异,两组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结合伊立替康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骨伤患者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狀況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到的25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其菌种鉴定及药敏采用美国BD Phoenix100結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果:四年间我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不断提高,平均占28.5%。主要来源于分泌物标本,占64.0%。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3.6%、35.2%、48.4%,可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结论我院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況较严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亚胺培南,控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內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人免疫球蛋白(HIG)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IMP/CS)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PS/TS)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8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9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33例,采用HIG+IMP/CS+PS/TS治疗)、B组(33例,采用IMP/CS+PS/TS治疗)和C组(33例,采用PS/TS治疗),比较三组有效率、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B组的78.79%,B组高于C组的60.61%(P0.05)。治疗7 d后,三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CD4~+和CD4~+/CD8~+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A组CRP、IL-6、TNF-α、CD8~+水平低于B组,B组低于C组(P0.05);治疗7d后,A组CD4~+和CD4~+/CD8~+高于B组,B组高于C组(P0.05)。三组治疗期间均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HIG联合IMP/CS和PS/TS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的非重复奇异变形杆菌的药物敏感性、临床分布,回顾性分析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2013年该院共分离107株奇异变形杆菌,以分离自尿液最多,其次为痰液;来源最多的是外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体外药敏显示:奇异变形杆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良好,敏感率达85%以上;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80.4%;对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超过30%;对呋喃妥因耐药率为99%。其中21株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包括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在内的其他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与亚胺培南敏感株基本相仿。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主要发生在入住ICU、外科术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留置各类置管和梗阻性尿路疾病的患者,可引起泌尿系统、皮肤创面、腹腔、血流、生殖道等部位感染,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及局部感染症状。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该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奇异变形杆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等抗生素敏感性良好。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其他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所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主要发生在入住ICU、外科术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留置各类置管和梗阻性尿路疾病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监测湖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性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1999~2 0 0 2年15所大型综合医院感染标本中分离的3772株铜绿假单胞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养-西司他丁的耐药率分别为14 .4 9%、9.5 1%、10 .38%和13.15 % ,不同年度耐药率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同时2 0 0 0~2 0 0 2年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铜绿假单胞菌在各病区的分布以外科病房、内科病房和ICU病房为主。ICU病房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从1999年的10 .2 %升至2 0 0 2年的2 9.7% ,各年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0 5 )。标本分布以痰液分离率最高,伤口分泌物次之,尿液占第3位。结论 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有逐年增长趋势;要重视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Ⅳ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理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Ⅳ期肺腺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卡培他滨口服常规治疗;实验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紫杉醇治疗。对比两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期(MST)、血细胞分析情况、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1实验组DC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TTP、MST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血细胞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脱发、肝损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可明显改善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毒副作用与单药治疗相比无差异,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摩根摩根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临床分离的80株摩根摩根菌的来源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痰液标本与其他类型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多种临床标本均可分离到摩根摩根菌,以痰液标本居多,占58.75%;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41.25%,其次为急诊内科,占31.25%。20种抗菌药物中,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丁胺卡那霉素(98.75%)、头孢吡肟(91.25%)、氨曲南(87.50%)、亚胺培南(86.25%);痰液标本与其他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等9种抗菌药物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对此9种药物的敏感性要显著高于痰液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结论对摩根摩根菌引起的感染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治疗,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不同部位的摩根摩根菌感染应选用不同种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用药管理方法,分析临床医生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对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1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他克莫司进行治疗过程中的药物管理方法进行总结,并对临床医生的用药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归纳出一套完整的用药管理方案。结果:我院采用专业的用药管理方案后,肾病综合征患者咨询药物相关问题的次数明显增多,用药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临床医生纠正用药问题例数明显减少,较少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电话随访后患者的满意度和复诊率明显增加,临床医生采用的用药管理方案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结论:临床医生对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他克莫司治疗,对此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既可以体现临床医生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同时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更加安全的用药服务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与他克莫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OL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0.1%的他克莫司软膏与康复新液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糜烂面大小、疼痛程度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口腔糜烂面积和疼痛程度均显著降低(P 0.05),且联合组口腔糜烂面积和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轻微的黏膜烧灼痛,停药后两天后症状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联合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病变部位出现黏膜萎缩,1例出现色素沉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与他克莫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康复新液与他克莫司治疗,其能明显降低粘膜糜烂面积和疼痛程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分析摩根摩根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临床分离的80株摩根摩根菌的来源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痰液标本与其他类型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多种临床标本均可分离到摩根摩根菌,以痰液标本居多,占58.75%;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41.25%,其次为急诊内科,占31.25%。20种抗菌药物中,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丁胺卡那霉素(98.75%)、头孢吡肟(91.25%)、氨曲南(87.50%)、亚胺培南(86.25%);痰液标本与其他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9种抗菌药物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对此9种药物的敏感性要显著高于痰液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结论 对摩根摩根菌引起的感染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治疗,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不同部位的摩根摩根菌感染应选用不同种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尝试使用新的抗感染治疗策略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方法 选择10例转入ICU的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入选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多次痰培养结果提示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生长。患者先予以头孢美唑抗感染治疗,在48~72 h后痰培养结果均提示对亚胺培南等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然后根据患者肺部感染是否好转选择继续使用头孢美唑或调整为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抗生素。结果 10例患者治疗7 d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均显著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脱机拔管转出ICU。结论 根据肺部微生态特点,利用菌群之间存在的拮抗作用,可以使用抗生素来调节微生态失衡。对于合适的患者,这种新的抗感染策略可以有效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可作为临床抗感染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0(IL-10)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亚胺培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WBC)、血清PCTJL-10水平以及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WBC、PCT、IL-10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WBC、PCT、IL-10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联合氨溴索能够降低重症肺炎患者WBC、PCT、IL-10水平,临床疗效较好,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64株阴沟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3年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64株阴沟肠杆菌,其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阴沟肠杆菌对3代头孢菌素耐药严重,呈多重耐药性,亚胺培南仍为治疗阴沟肠杆菌严重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单药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一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多西他赛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参照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统计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为30.00%,略高于对照组的25.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焦虑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半年生存率为7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3%(P<0.05)。结论:相比于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二线治疗老年晚期胃癌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及抗菌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9月分离自住院患者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资料及其治疗情况。结果从163株标本中分离出15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0.51%),其次是亚胺培南(38.46%);临床常用6种抗菌药物治疗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β-内酰胺酶抗菌抑制剂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病情严重尤其是全耐药时可联合用药,可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亚胺培南临床用药与非发酵菌群分离率和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临床用药和非发酵菌群分离率与耐药性变迁的关系,有利于非发酵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00~2003年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的菌株分布、与亚胺培南的临床用药的相关性及耐药率。结果4年来非发酵菌的分离以铜绿假单胞菌(30.7%)、乙酸钙-鲍曼不动复合杆菌(19.%)及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19.1%)为主.其分离率与亚胺培南用药存在相关性。对各菌属的主要菌种进行耐药性分析,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率极高,铜绿假单胞菌和乙酸钙-鲍曼不动复合杆菌的耐药率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结论非发酵菌的检出率与亚胺培南使用关系密切,耐亚胺培南的菌株迅速升高。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