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之源  张崇岱 《生物学杂志》1998,15(6):24-24,23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应用,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①消除污染;②改善生态环境;③开发清洁能源;④挽救频临灭绝的物种。安徽省在各个方面均有建树,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应用,前景看好,特别是水污染控制领域。工业发展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即是实施生产全过程予防污染...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作为生命科学前沿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正迅速应用到工业、农业、医药、医疗和环境保护的各个部门,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崛起则进一步为人类健康、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秦岭生态资源保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西安市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问题,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已显的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介绍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近年来西安市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一些做法,对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今后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约30%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生物技术产业已不是几个国家的产业,而是一个全球化发展的产业,由于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各国发展的后劲,于是它们纷纷将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与发展战略的需要,其核心是技术创新,提出了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链和区域经济竞争力是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阐述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只有立足现实、谋划长远,紧抓发展优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工业生物技术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前面能源资源短缺、粮食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物技术,利用可再生资源,发展以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为核心的工业生物技术,生产能源、材料和化学品,从而解决粮食、环境污染等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贺桂珍  张衢  吕永龙 《生态学报》2020,40(4):1129-1139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认为是促进举办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但在给举办城市带来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将带来各种不利影响和风险。关于冬奥会影响的学术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近年来才转向对城市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保护、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遗产管理等影响的研究。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冬奥会给举办城市、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的研究仍比较匮乏。通过对历届冬奥会对主办城市的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进行综述,分析冬奥会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并提出未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关注的重点研究领域和问题,包括开展冬奥会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关注和实施全过程环境风险管理,加强冬奥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监测和评估,构建冬奥会环境制度体系、可持续共治机制,以期为我国举办2022冬奥会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下认识生物学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瑾 《生物学通报》2002,37(12):35-37
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角度看,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教育的使命之一在于使全体公民在认识生命的基础上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自觉利用绿色技术与采用绿色的生活方式,保护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生物学教育是未来公民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和可持续消费观必备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之所以呈现出一片大好的状态,是因为其符合生态发展规律,集中体现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理念。也就是说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生物技术运用进去,由此使得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得以不断提升。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生物技术运用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的必要性,接着探讨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过程中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业生物技术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前面能源资源短缺、粮食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物技术,利用可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10.
郑元球 《生态科学》1992,(1):132-136
拟从植被的生态环境作用价值、植被破坏的严重后果,以及植被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以论述,意在讨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引起重视,并共识保护和发展各种植被。从宏观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刊首语     
曲音波 《生物加工过程》2014,(1):I0001-I0001
<正>随着石油等化石资源的迅速消耗和由此引起的环境生态的迅速恶化,能源、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21世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开发新的可持续再生的替代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紧迫任务。生物质是地球上唯一可大规模再生的有机碳资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其中非粮的木质纤维素部分降解,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大宗化学品,可以有效地缓解能源资源紧缺,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三农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得到高声的呼吁,我们在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还要使其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环境保护需要通过科学化、法制化的手段来实行,而环境影响评价就是环境保护得以实施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顺利实施环境保护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有力保障。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建设施工污染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和针对这些缺陷采取的对策来探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践。  相似文献   

13.
山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只考虑短期效益的行为,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冲击。为此,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尤其是植物资源的保护,是实现山区生态环境优化和经济振兴的正确途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就生物技术发表了一份报告,主要内容是:生物技术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工具,它在正负两方面都存在巨大的潜力。生物技术和其它技术结合,可以为解决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粮食安全的一些老问题提供新的方法。生物技术还为解决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5.
生物催化剂研发及生物催化技术的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危机与环境压力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着眼于发展环境友好、过程高效的工业生物技术,有望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将成为解决能源、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关键,而生物催化是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本文介绍了生物催化在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并对新型生物催化剂的发现与新的催化功能的开发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处于快速稳定的发展阶段,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全所未有的挑战。基础设施的完善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良好的经济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地提高,与此同时城市的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得遭到了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发达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国内某些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述,提出可行性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案,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生物产业已成为全球性战略新兴产业,是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经济、科技竞争的焦点。世界各主要经济强国都把生物技术确定为21世纪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而工业生物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绿色、可持续的特点,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技术。在我国,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生物技术,可以构建新型产业结构和工业体系,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正是印度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其产业规模不大,但它的国际地位正在提升。印度的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都很丰富,而且在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印度生物技术公司更加国际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公司将更加注重创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印度政府已经开始通过增加研发经费和开发人力资源来加速生物技术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毛劲松 《生物工程学报》2022,38(11):4043-4049
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创新技术之一,颠覆性、引领性、系统性特征日益凸显,智能化、汇聚化、变革化模式不断涌现,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本文深入剖析了天津市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基础和优势,介绍了天津市近年来在支持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方面的总体部署和举措,以及在支撑生物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指出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是天津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并对生物技术支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天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综合生产与保护(IPP)是在早期IP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可持续农业生产理论,由欧洲的昆虫学家于1977年首先提出,现已被欧洲和世界许多国家接受和应用,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概述IPP产生和发展过程,基本原理和目标,综合植物保护的地位与基本组分,IPP在世界和我国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