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龙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本试验以新鲜的红皮白肉型火龙果果实的榨汁为原料,分别对发酵工艺条件、蔗糖添加量、柠檬酸用量、稳定剂用量等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火龙果汁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采用该工艺配方制备的发酵饮料澄清透明,具有清新的果香和淡淡的醇香,酸甜可口,口感顺滑。  相似文献   

2.
对火龙果酵素发酵487 d过程中总酸、有机酸、总多酚等功能成分的变化及其与抗氧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其中抗氧化能力通过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来检测;此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不同发酵时间的火龙果酵素总酸含量、pH、总多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5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火龙果酵素发酵液中总酸、总多酚含量总体上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发酵液的pH呈缓慢降低的趋势,从3.75降到3.4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有机酸,从火龙果原料和火龙果酵素发酵液中分别检测到9种和8种有机酸,原料中苹果酸的含量较多,发酵液中乳酸和醋酸的含量较多.与原料相比,酵素发酵液中新检测到了莽草酸;富马酸和抗坏血酸在原料中含量极少,酵素发酵液中则未检测到;火龙果经发酵后,检测到的8种有机酸的含量均有所增加.抗氧化分析结果表明:火龙果酵素发酵过程中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总体上呈逐步增加趋势;火龙果酵素发酵过程中总多酚含量、总酸含量、莽草酸和醋酸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中度相关,总多酚含量还原力之间呈中度相关.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从检测指标中提取出2个因子,代表了抗氧化因子和环境因子;发酵至359d时,综合评价指标达到最高值且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火龙果抗寒性检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电导法检测低温胁迫、低温持续时间以及渗透时间对不同火龙果幼苗及二年生成熟火龙果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蒸馏水渗透6h的火龙果,其电解质渗出率基本上达到稳定。温度越低,低温时间越长,电解质渗出率受到的影响越大。在0℃低温下持续处理20d后,不同品系的火龙果幼苗全部死亡。室内低温处理火龙果的抗寒性与低温后田间调查、生长恢复的结果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4.
火龙果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材料选取3种火龙果品种红皮红肉、红皮白肉、黄皮白肉的3个月生幼苗,挑选生长良好、长势基本相同的幼苗置于人工气候箱,设置0℃、2℃、4℃、6℃、10℃、15℃共6个温度处理,以未处理为对照,低温处理12 h后取枝条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等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处理下,3种火龙果幼苗的MDA、SOD、可溶性蛋白、PRO做出的响应差别显著。不断地降低处理温度后,其SOD活性增强,MDA、可溶性蛋白以及PRO含量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实验表明这4种变化指标能够用于3种火龙果幼苗的抗寒性测定,3种火龙果中红皮白肉抗寒性最强,红皮红肉居中,黄皮白肉抗寒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以火龙果茎为原料,研究火龙果茎甾醇的提取及精制工艺.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火龙果茎甾醇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火龙果茎甾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7 min、超声功率143 W、液料比12∶1 (mL/g)、温度53℃,甾醇得率为2.693%‰.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火龙果茎甾醇精制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为4∶1(mL/mg),结晶初始温度为55℃,养品时间为18h,此条件下火龙果茎甾醇的纯度达到87.6%.  相似文献   

6.
火龙果溃疡病是由火龙果溃疡病菌引起的重要真菌病害,近年来在世界火龙果产区的爆发严重影响了火龙果产业的发展。为研究火龙果溃疡病菌响应逆境胁迫的基因表达和功能,需要筛选火龙果溃疡病菌在各种条件下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以火龙果溃疡病菌菌株LJ02为研究对象,以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W)培养的菌丝体为对照组,以在LB培养基培养的菌丝体和分别在添加过氧化氢、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PDW培养的菌丝体为处理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内参基因稳定性评估软件(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评估18个候选内参基因(CYT1、SDH2_1、TBCC、SUI1、RPL19、PPH、ATP5B、UBE2_16、RPL13、UBE2_2、PRS17、SUCLA2、ATP5A、TUB1_2、ACT1、EFTU、EF1A和GAPDH)的表达稳定性。结果显示,火龙果溃疡病菌的18个候选基因在上述培养条件下的Ct值介于14.80-24.66之间,表达水平适中;稳定性最高的内参基因是CYT1,其次为SUI1,GAPDH和ACT1的稳定性最差;最少使用2个内参...  相似文献   

7.
以火龙果果皮干粉为原料,就微波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皮红色素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是535 nm,溶液呈鲜红色;微波提取火龙果果皮红色素的最优条件为:以50%乙醇为浸提剂,微波功率为180 W,提取时间为60 s,最佳料液比为1∶60 g/mL。微波提取火龙果色素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溶剂浸提法。当火龙果果皮红色素粗提物含量在40 mg/100 g果冻时,果冻的感官评分最高。当色素含量为23 mg/100 mL时,制作出来的调和酒与购买的调和酒颜色接近,呈粉色。应用在果冻及调和酒里的火龙果果皮红色素都在无避光室温放置一个月后颜色消失。维生素C对于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有防降解作用。该色素应低温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8.
火龙果溃疡病是火龙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火龙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近年来火龙果溃疡病的发生频率逐年增加.本研究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病菌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戊唑·咪鲜胺、肟菌·戊唑醇、吡唑·毒氟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EC50分别为0.0209,0.0762,2.0358mg/L,本研究为生产上防治火龙果溃疡病药剂的筛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发酵工程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工程类重要主干课之一,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和创新思维的重要课程。基于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理念,"发酵工程实验"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项目导向模块开展课程设计,进行目标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发酵工程实验"课程为载体,将工程基础知识、发酵工程系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等融为一体。建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完成"发酵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任务。学生对改革后的"发酵工程实验"课程满意度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省东方市红心火龙果为研究对象,优化分离出果籽,测定果籽中的营养成分,并与白心火龙果籽进行对比研究,为火龙果加工中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红心火龙果籽-80℃冷冻干燥后,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及碳水化合物含量依次为:6.48,24.84,31.79,13.38、2.58 g/100 g和20.39 g/100 g果籽。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到果籽中含有丰富的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分别为5.78 mg/100 g和10.50 mg/100 g果籽。此外果籽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75.23%)和多种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26.62%)。研究结果为火龙果籽在食品、药品及日化用品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发酵工程实验课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丰丽  杨华  张弘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1005-1008
以往的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生物技术行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不了对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研究从发酵工程实验课程内容入手,以改革实验方法为手段,以加深学生对整个发酵工程实验课程体系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火龙果溃疡病是危害火龙果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有效开展火龙果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本研究比较了17种木霉菌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并通过对峙抑制试验和盆栽试验等比较不同木霉菌对火龙果溃疡病的抑制作用,从中筛选出了木霉菌KN-28,其抗生效果最强,其无菌发酵液对火龙果溃疡菌的抑制率高达92.9%,盆栽试验防效可达到59.07%~70.11%.综上所述,木霉菌KN-28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潜力巨大,有望作为火龙果的生防目的菌株.  相似文献   

13.
外源GA_3浸种处理促进火龙果种子发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龙果种子播种育苗存在着种子发芽慢、发芽不整齐、发芽率低及幼苗细弱等问题。为了探讨提高火龙果种子发芽速度、发芽率和种子活力的方法,本试验以白肉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 Brit.t Rose)种子为材料,采用4个不同浓度(100mg/L,200mg/L,300mg/L和400mg/L)外源GA3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在适宜的光、温、水、气条件下催芽,通过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鲜重和活力指数的测定,研究不同浓度外源GA3浸种处理对火龙果种子发芽的影响,不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外源GA3浸种处理对火龙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400mg/L处理效果最好,300mg/L处理次之,再次是200mg/L、100mg/L,对照最差。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火龙果种子播种育苗及育种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金针菇菌渣和醋渣2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式,采用固态发酵法对金针菇菌渣和醋渣进行发酵。通过单菌发酵实验和多菌发酵实验探究其固态发酵的最佳方式及菌种组成,并摸索其最优的原料配比和发酵时间,随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发酵温度、接种量和pH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以进一步优化发酵工艺。研究表明,金针菇菌渣和醋渣固态发酵的最佳发酵方式为多菌发酵,且混合菌种的组成及比例为枯草芽孢杆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热带假丝酵母=1∶1∶1;发酵原料金针菇菌渣和醋渣的配比为7∶3,发酵3 d,粗蛋白质含量达到峰值;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结果显示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6℃、接种量7%以及pH 7.5,在该条件下发酵3 d,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7.90%。研究结果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背景】红心火龙果在常温下贮藏3 d鳞片就会出现黄化、萎蔫、果柄发霉,贮藏8 d果实腐烂率高于55%,贮藏16d果实腐烂率达95.5%以上。【目的】对红心火龙果主要致腐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出防腐效果最佳的拮抗菌株。【方法】采用传统纯培养法对红心火龙果的致腐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致腐菌回接火龙果试验,找出主要致腐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的rDNA ITS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主要致腐微生物进行初步鉴定;利用11株芽孢杆菌作为供试拮抗菌株对火龙果进行生物防腐。【结果】从自然腐烂红心火龙果上共分离得到60株致腐菌,其中细菌占38.33%,真菌占61.67%。将60株致腐菌回接红心火龙果,常温贮藏27 d后发现有2株致腐菌导致火龙果腐烂率达100%。经鉴定为扩展青霉(P. expansum)和黑附球菌(E. nigrum),分别命名为BP15和BP25。经平板拮抗试验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10075对菌株BP15和BP25的抑制率最显著,抑制率分别为60.59%和84.73%。采用稀释浓度为90%的10075过滤除菌上清液对BP15和BP25进行抑制,其抑制率分别为54.32%和90.00%,而上清液热处理后对BP15和BP25的抑制率分别降低1.30%和12.43%。以稀释浓度为90%的10075过滤除菌上清液喷涂火龙果,处理10 d的防腐效果均高于30%。【结论】火龙果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在常温下容易腐烂。研究可为火龙果常温贮藏保鲜提供一种有效的生物防腐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施用有机肥和套种对红心火龙果(Hylocereus costaricensis)种植的优势机理,以干热区红心火龙果园为研究对象,探索有机肥施用量(F0:0 t·hm-2和F20:20 t·hm-2)和套种方式(MP:单种火龙果,IP:火龙果套种花生(Arachis hypogaea)和IS:火龙果套种大豆(Glycine max))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以及红心火龙果产量、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产量、品质与土壤微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F0处理相比,F20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增加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红心火龙果产量和品质。在F0和F20条件下,相比于MP处理,IP和IS处理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氮以及蔗糖酶和脲酶活性;而IP和IS处理仅在F20条件下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和...  相似文献   

17.
张荣华  李绍元 《生物学通报》2013,48(5):43-46,F0003
本着“经济、简便、安全、易于操作”的基本原则,对简易酿造果酒的实验技术进行探索,从酶的角度深入分析实验原理,通过设置对照组,对果汁发酵产物CO2和酒精进行检测,以证明二氧化碳和酒精是果汁经酵母发酵后的产物。研究显示,除了训练学生制作果酒的发酵技术外.该实验还可以进一步拓展为探究性实验。  相似文献   

18.
以‘金都’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 ‘Jindu’)果实为试材,采用波长254 nm紫外杀菌灯为辐射源,给予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照射处理,探讨低剂量UV-C对火龙果采后保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剂量UV-C照射处理能有效抑制‘金都’火龙果果实腐烂和电导率上升,降低果实TSS含量,其中1.0 kJ·m–2紫外线辐照效果最好。1.0 kJ·m–2 UV-C处理能极显著提高贮藏期火龙果的S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贮藏早中期的几丁质酶活性和PPO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贮藏后期也显著高于对照,但降低了火龙果贮藏中期(第6天)的POD活性。此外,1.0 kJ·m–2 UV-C处理显著提高火龙果贮藏期H2O2含量(除第6天外),对果实的失水率无影响。采后火龙果应用适当剂量UV-C照射可提高抗病性,延长贮藏保鲜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外源ABA对火龙果苗活性氧(ROS)代谢的调控作用,阐明ABA提高火龙果耐寒性的机理,以‘台湾6号’红心火龙果扦插苗为材料,用150mg/L的ABA预处理后,进行10d的低温胁迫(8℃/0℃,12h/12h),测定火龙果苗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后,火龙果苗出现水渍状斑点及萎焉黄化等寒害症状,寒害指数达0.52,而外源ABA处理使寒害指数降低至0.20。(2)低温胁迫使火龙果苗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REC)也显著升高;外源ABA显著降低了H_(2)O_(2)含量、MDA含量和REC。(3)火龙果苗SOD、POD、CAT活性在低温胁迫下显著增强,外源ABA使这些酶活性进一步增强。(4)低温胁迫使火龙果苗APX、DHAR、GR及MDHAR活性显著增加,As A、GSH、DHA、GSSG含量也显著提升,但As A/DHA和GSH/GSSG比值下降;外源ABA可显著提高APX、GR及MDHAR活性,增加As A、GSH含量,并提高As A/DHA、GSH/GSSG比值。可见,外源ABA处理能增加火龙果苗抗氧化酶活性和As A-GSH循环的代谢活性,增强ROS的清除能力,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和电解质外渗,有效缓解火龙果苗受到的寒害。  相似文献   

20.
火龙果果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果皮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膳食纤维来源,且其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为提高火龙果果皮的综合利用水平,该研究以火龙果果皮为原料,首先采用纤维素酶水解法对火龙果果皮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提取,然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提取火龙果果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0.54%,酶解温度50°C,pH5.2。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可达19.81%;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31.25 g·g~(–1),溶胀性为29.11 m L·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