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的动态改变对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有ST-T段改变的患者,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心电图状态,并重点监测ST-T改变的动态情况,并回归性分析及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率的冠心病确诊率为67.9%,明显高于无动态变化组32.3%的确诊率。两组确诊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有动态改变的ST-T段改变能提高患者冠心病的临床确诊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ECG)与冠脉造影术(CA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先行CAG,后经ECG检查,通过CAG检查的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与ECG检查结果的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诊断结果,评价ECG与CA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CAG诊断冠心病的阳性诊断率82.0%,ECG诊断冠心病阳性诊断率为79.0%,两组阳性诊断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CG对三组冠心病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65.0%,92.6%,96.9%,冠脉狭窄程度50%-70%时,灵敏度低于其他两组(P0.05)。经CAG诊断为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采用ECG诊断时,组间灵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G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CAG与ECG诊断灵敏度相当,可直观反映冠脉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ST段抬高性和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接受24h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观察组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结果:对照组LAD(左前降支)闭塞血管比例(52.00%)显著高于观察组(1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CX(回旋支)闭塞血管比例(8.00%)显著低于观察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CA(右冠脉主干)闭塞血管比例(40.00%)和观察组(3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支病变比例(46.00%)明显高于观察组(12.00%),对照组三支病变比例(20.00%)明显低于观察组(48.0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二支及正常血管比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在76%-90%、91%-99%及完全闭塞的比例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罪犯血管狭窄程度在50%及50%-75%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CX多见,STEMI罪犯血管闭塞以LAD多见;2NSTEMI以三支血管病变较多见,STEMI以单支病变较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1支病变组(24例),2支病变组(44例)和3支病变组(32例)。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20分,n=26),中度病变组(20分≤Gensini评分40分,n=45)和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40分,n=29)。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各组颈动脉超声相关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超声相关参数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颈动脉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硬化度(β)、颈动脉顺应性(AC)、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EV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受试者IMT、β、EP、AC、PEVβ升高,其中重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IMT、β、EP、AC、PEVβ与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607,0.428,0.532,0.507,0.556,均P0.05),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24,0.432,0.517,0.521,0.543,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相关参数与患者病变程度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诊断中动态心电图QTc间期的预测价值。选取了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可疑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冠脉造影结果为分为心肌缺血阳性组(A组)和阴性组(B组)。对比两组QTc间期相关指标,并分析QTc间期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A组和B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长期抽烟和体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T段基线时心率、QT、QTc间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ST段严重压低时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A组QT和QTc间期均较B组显著升高(p0.05);QTc间期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0%。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诊断,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比较高,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15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冠心病组(其中单支病变38例,双支病变57例,多支病变59例;Gensini积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包括轻度42例,中度60例,重度52例),另选择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90例纳入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检测血清YKL-40、LTBP-2水平,分析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血清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24 h内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2个正常心动周期差值>50 ms个数百分比(PNN50)水平低于对照组,低频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脉病变狭窄范围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比较,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LF/HF水平比较,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P<0.05);不同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比较,重度<中度<轻度,LF/HF水平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5);冠心病组血清YKL-40、LTBP-2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P<0.05);不同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患者血清YKL-40、LTBP-2水平比较,重度>中度>轻度(P<0.05);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与血清YKL-40、LTBP-2水平呈现负相关,LF/HF水平与血清YKL-40、LTBP-2水平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YKL-40、LTBP-2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随冠脉病变狭窄范围和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与动态心电图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呈现负相关,与LF/HF水平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冠心痛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介入前后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痛患者105例,根据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A组)、双支病变组(B组)和多支病变组(C组),同时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正常时照组35例(D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洲定术前术后血清MCP-1和VEGF水平.结果:1.血清MCP-1水平测定结果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支架置入术后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VEGF水平测定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置入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MCP-1、VEGF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介入治疗可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清MCP-1水平的升高和VEGF水平降低,监测血清中MCP-1和VEGF水平变化可了解治疗效果和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与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4例冠心病患者(54例单支病变和60例多支病变)为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HDL及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D显著降低(P<0.05),多支病变组病变程度更严重(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重要指标,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年龄的关系及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各时域指标的差异变化.方法: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的133例冠心病患者和37例非冠心病患者进行HRV时域分析(SDNN,SDANN,RMSSD,pNN50,SDNNindex),并将结果做以对比,分析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HRV时域指标(SDANN,RMSSD,pNN50)低于非冠心病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患者组中,老年组HRV低于中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血管病变与迷走神经功能能受损相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迷走神经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律失常(Arrhythmia)患者诊断中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两种诊断方式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HD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ECG和DCG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判断2种方法冠心病检测阳性率、心律失常检出率的情况。结果:动态组检测的阳性率为63.10%(53例),常规组为58.33%(49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项心律失常指标中房性/室上性早搏早发、方式传导阻滞等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项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时采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阳性率和心律失常检出率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1年在我院住院患者共299例,入选标准:年龄30岁~80岁之间;心功能Ⅰ-Ⅱ级;入选前未接受甲状腺激素及胺碘酮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91例,实验组208例,实验组根据血管病变数量再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72例,双支血管病变组87例,及三支血管病变组49例,用放射免疫方法于造影前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各组间FT3、FT4、TT3、TT4及TSH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FT3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支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浆FT3水平显著低于双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浆FT3水平显著低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TT4、TT3、FT4、TS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FT3呈低水平状态,且随着血管病变加重FT3下降越明显,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化抑制因子-1(id1)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全身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微波消融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治疗后4周对两组的客观缓解率、临床受益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清中VEGF、id1蛋白浓度,对比两组患者的6个月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受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id1蛋白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d1蛋白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VEGF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消融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受益率,更显著的降低血清中VEGF浓度,提升患者1年生存率,较单用全身化疗优势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于海波  韩雅玲  荆全民  刘海伟  张磊  霍勇  张岩 《生物磁学》2014,(9):1668-1670,1656
目的:评价多种无创辅助检查组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辅助诊断价值,筛选有效的冠心病确诊和排除指标,初步确定优化的冠心病早期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419例冠心病患者多项无创辅助检查结果(包括静息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负荷心电图、负荷核素心肌显像、16或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内径有≥50%的狭窄)为金标准,观察各种无创辅助检查组合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多项无创辅助检查组合在冠心病的诊断中敏感性56.02-87.43%,特异36.13-87.61%,阳性预测值58.83.97.16%,阴性预测值30.21.73.36%,非介入手段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以动态心电图联合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组最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以动态心电图联合冠脉CT成像组最高。结论:辅助检查组合可作为无创性诊断、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动态心电图可作为各级别医院冠心病筛查的基本及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86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6例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动态心电图24h进行连续监测,比较诊断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ST段发作高峰为早上6点~12点,以及最低时段为晚上12点~早上6点,两个时段的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次数为990次,其中观察组775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次数,且P0.05;两组患者发生心肌缺血135例,其中观察组检出121例,检出率为8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且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可有效提高心肌缺血检出率,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315例冠心病患者先后实施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对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结果,并调查患者对不同检测方式的评价情况。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的冠心病阳性检出率为81.90%,与常规心电图的76.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较常规心电图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对24 h动态心电图的准确性认可度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监测价值较好,能够更加准确地呈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3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3例与非冠心病组111例,根据不同冠脉病变程度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87例,双支病变组74例,多支病变组52例,检测并对比所有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分析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较非冠心病组升高(P0.05)。冠心病组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高于单支病变组,且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hs-CRP及baPWV均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高于非冠心病者,且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随着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图ST段不同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病变特点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8例,根据心电图ST段的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124例)、ST段压低组(64例)、ST段无偏移组(20例),所有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冠脉造影情况和冠脉狭窄程度,比较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ST段抬高组中,共检测出单支血管闭塞病变99例,占79.84%,两支或两支以上血管病变25例,占20.16%,其中侧支循环开放19例,开放率为15.32%。在ST段压低组中,共检测出单支血管非闭塞病变6例,占9.38%,两支或两支以上血管非闭塞病变56例,占87.50%,单支血管闭塞病变2例,占3.13%,其中侧支循环开放34例,开放率为53.13%。在ST段无偏移组中,单支血管闭塞病变15例,占75.00%,单支或多支血管非闭塞病变5例,占25.00%,其中侧支循环开放7例,开放率为35.00%。ST段抬高组、ST段无偏移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以重度狭窄为主,ST段压低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以中度狭窄为主,三组患者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整体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躯体受限评分、精神及活动评分整体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T段压低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ST段抬高组和ST段无偏移组(P0.05)。结论:心电图ST段不同改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造影病变密切相关,且ST段压低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以及60例体检没有冠心病的健康者,对患者的VEGF和Hp-IgG进行检测,观察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Hp-IgG阳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Hp-IgG阴性的例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73,P0.001);观察组患者Hp-IgG阳性血清VEGF(t=20.37,P0.05)和Hp-IgG阴性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9.02,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与H.pylori感染情况有很大关系,对VEGF和Hp-IgG实施检测,对冠心病疾病的发展、病变、诊断、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乱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的客观缓解率和临床受益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周的功能状态评分(KPS)和体力状况评分(ZPS),对比两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4周观察组临床受益率和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4周两组KPS评分显著升高,ZP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4周观察组KPS评分显著升高,ZP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较好,能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临床受益率、生活质量和1年生存率,较单用卡培他滨治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动态心电图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SAS患者80例记为病变组,另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80例记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以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SAS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心律失常以及ST-T缺血性改变发生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SA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31%、75.00%、90.00%。病变组最高心率、房性早搏次数、室性早搏次数均高于对照组,而最低心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病变组心律失常及ST-T缺血性改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SAS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度。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从而及时检出心律失常及ST-T缺血性改变,进一步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