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勇东 《蛇志》2012,24(2):199-200
皮肤护理是患者基础护理中一个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以预防和减少皮肤破损及压疮发生为目的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科研的重点[1]。骨科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首选腰硬联合麻醉,由于患者失去痛觉和主动活动,易出现皮肤损伤。近年我科出现术后并发2例皮肤损伤,现将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高龄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5例ASA Ⅰ-Ⅱ级择期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微量镇痛泵镇痛,随机分为三组:氟比洛芬酯组,芬太尼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A组镇痛泵配方为100ml生理盐水申含氟比洛芬酯150mg,B组手术结束即应用镇痛泵100ml生理盐水加芬太尼0.8mg;C组手术结束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泵中加入芬太尼0.4mg和氟比洛芬酯100mg.记录三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之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满意度C组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的PCA按压次数少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现象B组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高龄骨科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满意度高,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不良反应少,可安全用于骨科高龄患者镇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农锦文  黄亚芬  石小荣  陆群 《蛇志》2013,(4):448-449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并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创伤骨科病房的传播,避免交叉感染,保障安全。方法对1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消毒隔离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护理,同时在患者出院前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11例患者无1例出现交叉感染,无医疗差错及纠纷,无科内暴发流行。其中7例患者痊愈,4例患者明显好转。经问卷调查,所有患者均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100%。结论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重点在于做好消毒隔离,预防和控制传播。全面监测,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合理用药及减少耐药菌产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临床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监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590株骨科创伤患者感染病原菌中,以伤口及创面感染分离率较高,各检出299株、122株,分别占50.68%、20.68%;其中革兰阳性菌244株,占41.36%,革兰阴性菌327株,占55.42%,真菌19株,占3.22%;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米诺环素、利奈唑胺,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度较高外,对大多数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骨科创伤患者感染以伤口和创面感染多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革兰阳性及阴性菌耐药率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骨科创伤患者的感染与耐药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骨科创伤感染中应用VSD疗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骨科创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VSD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感染的治疗中,VSD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6.
万玉清 《蛇志》2017,(3):339-340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疼痛控制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肢体疼痛和肿胀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和肿胀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张艳  陈如玲 《蛇志》2017,(2):192-193
目的探讨大黄水蜜贴敷"神阙"穴对骨折术后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骨折术后发生便秘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即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上指导患者多饮水,多进食水果、蔬菜,必要时给予缓泻药或开塞露纳肛。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水蜜贴敷"神阙"穴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便秘情况和相关症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便秘的相关症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水蜜贴敷"神阙"穴治疗骨科骨折术后便秘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自体输血与同种输血对骨科患者免疫功能、血液氧合代谢水平变化影响,本研究选取骨科手术需要输血的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输注异体血,观察组患者采用自体血液回输,通过检测患者免疫功能、血液氧合代谢、丙二醛(MDA)、细胞间粘连分子-1 (ICAM-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的变化,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研究发现,术前两组患者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氧摄取率及动、静脉乳酸量、MDA、ICAM-1及MMP-9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氧摄取率和动、静脉乳酸量、MDA、ICAM-1及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CD3~+、CD4~+、CD4~+/CD8~+、NK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的结果说明,自体输血对骨科术中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以维持机体有效循环,避免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创伤弧菌脓毒症,是由创伤弧菌引起的致死性疾病,主要见于慢性肝病患者。创伤弧菌是一种嗜盐的革兰阴性(G-)条件致病菌,自然存活于热带及亚热带海水中,可寄生在滤食海生动物体内(如牡蛎、蚌、蟹等)[1]。我国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广西等沿海地区贝壳类海产品中都曾检测到创  相似文献   

10.
陈举锋  杨庆江 《蛇志》2007,19(3):224-225
痔疮是肛门疾病常见的一种,无论哪种手术方法,难免有出血的可能,也是临床常遇到的问题。一旦出现出血,给病人增加痛苦,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现就其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分析如下。1出血的原因及分类痔术后出血,分为原发性出血和继发性出血。原发性出血是手术后24 h出血;继发性出血,一般在术后5~10天,由于伤口坏死组织脱落,坏死组织下方动脉尚未闭塞而导致出血。因此,手术操作无误,彻底止血是防止术后大出血的关键。具体原因分析如下:(1)麻醉不完全,肛门松弛也不满意,术野暴露不清楚,影响操作。(2)切除范围掌握不明确,切除创面…  相似文献   

11.
杨吉娣 《蛇志》2011,23(3):318-319
下肢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不正常地凝结,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麻木,腓肠肌及腹股沟有明显压痛,皮温高于对侧,站立和行走时疼痛加剧,是妇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妇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非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与多重耐药菌特征,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5 034例,共有63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5%。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比较骨科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多重耐药菌构成。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骨科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

结果

63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中,手术切口最多,占39.68%(25/63)。63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样本中共分离出1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2.71%(74/11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占34.75%(41/118),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占2.54%(3/118)。118株病原菌中多重耐药菌有32株,占27.12%(32/118),均为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达90.91%;鲍曼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87.5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达88.89%。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长、手术时长、糖尿病、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和联用抗菌类药物与骨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长≥10 d、手术时长≥2 h、患有糖尿病、有泌尿插管、使用呼吸机、联用抗菌类药物是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中革兰阳性菌是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的比例较高,应根据药敏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住院时长、手术时长、糖尿病、泌尿插管、使用呼吸机和联用抗菌类药物都是影响骨科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进行合理干预,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科保护支架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在术后用软枕抬高下肢,观察组在术后采用自制的骨科保护支架抬高下肢。比较两组肿胀程度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并发症、满意度。结果:肿胀程度与疼痛程度:术后2周时,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Ⅰ度肿胀、轻度疼痛明显高于对照组(t/x2=6.587~16.861,P0.05);关节功能:术后2周时,观察组Lya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155~15.676,P0.05);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x2=7.988,P0.05);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x2=6.975,P0.05)。结论:骨科保护支架能早期消除患肢肿胀,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衰并发肠结核的患者病情复杂,治疗过程中需兼顾患者术后机体应激变化,药物治疗及毒素代谢之间的平衡。我科通过对1例慢性肾衰并发肠结核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和护理,体会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合理的血液净化技术是治疗该病有效的手段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创伤惠者伤后自主神经的功能改变。方法:应用HRV频域分析观察创伤患者伤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30例创伤患者依照ISS评分分为轻伤、重伤和严重伤三组,分别收集伤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上午8点至10点间的心电图资料,选取其中5分钟的无干扰、无早搏的心电图数据,应用频域分析法进行短时程HRV分析。结果:创伤患者伤后早期HRV的低频功率(low-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frequency,HF)均明显降低;但LF/HF却明显升高。结论:伤后早期自主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变,即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损伤越严重,这种改变越明显。随着病情的缓解,LF、HF逐渐升高,LF/HF逐渐降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腓肠肌挤压配合踝泵运动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36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腓肠肌挤压配合踝泵运动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2011年7月~2012年6月单独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393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25,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腓肠肌挤压配合踝泵运动后显著降低了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避免了诱发肺栓塞的可能性,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病人术后感染原因分析及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方法:将400例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组200例,治疗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的助眠药和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进一步加强手术室管理,强化无菌观念,对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使用硬膜外持续微量注射镇痛及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研究要求将患者按硬膜外持续微量注射镇痛及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方式分为实验组A、B组和对照组A、B组,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然后对比两种术后镇痛方式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之间的镇痛满意度.结果:通过分析、比较,硬膜外持续微量注射镇痛患者及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患者镇痛满意度护理干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结论:常规的硬膜外持续微量注射镇痛及静脉自控微量注射镇痛使患者术后取得镇痛效果的过程中,系统的护理干预是提高镇痛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兵  刘琮  李博  鲍亮  朱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3):6487-6490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术式对脊柱创伤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72例脊柱创伤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和下地活动时间分别为(121.36±7.85)min、(123.74±31.75)m L、(8.32±2.14)d、(37.85±9.28)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5.96±12.47)min、(299.77±36.01)m L、(15.41±4.58)d、(57.03±13.58)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值=7.931、11.372、8.192、9.341,P0.05)。2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中VAS评分和NRSD评分分别为(1.86±0.53)和(2.01±0.5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2±1.34)和(5.59±1.3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值=12.913、11.235,P0.0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Z值=9.637,P0.05)。结论:对于脊柱发生创伤的患者而言,在临床中应用微创术式进行干预治疗,不仅临床效果令人满意,而且还可较为有效的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较为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骨科术后疼痛的原因,并采取合适对策,以期降低骨科患者疼痛,提高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15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引起疼痛的原因,并按照住院号单双号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栓镇痛,观察组采用镇痛泵镇痛,根据麻醉情况选择静脉镇痛或硬膜外镇痛,给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镇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骨科术后疼痛原因以手术创伤为主,占92.93%,其次是手术体位限制,占53.07%,尿潴留占37.07%。两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3 h、10 h、1 d、3 d、7 d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3 d、7 d 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3 h、10 h、1 d、3 d VA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骨科术后疼痛原因主要与手术创伤、手术体位限制有关,使用镇痛泵辅以及心理疏导能有效缓解骨科术后患者的对疼痛的感知,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