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的效益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7年生福建含笑-杉木[Michelia fujianensis Q.F.Zheng-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混交林的生长效果、改土效益、水源涵养功能以及混交机理的分析研究表明,该混交林种间关系协调,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能调节林分小气候,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增强水源涵养功能,促进林分生长。福建含笑与杉木混交林是改造杉木低产林、防止地力衰退及扩大珍贵阔叶树种植范围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杉木萌芽林林冠下营造中亚热带常见乡土阔叶树种——细柄阿丁枫与木荷后,形成的杉阔混交林的两年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萌芽林改造成细柄阿丁枫杉木混交林与木荷杉木混交林后,林分水源涵养功能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林内小气候得到改善,林分抗御火灾能力增强。杉木林冠下营造乡土阔叶树种是改良杉木林生态环境质量,科学经营杉木低产林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语晨  程金花  李明峰  王宇 《生态学报》2019,39(6):1908-1916
以三种(杉木+少量栎类、杉木+栎类+光皮桦、杉木+栎类+光皮桦+马尾松)不同树种配置的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计算了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三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全面分析了湖北省九华山林场不同树种配置杉阔混交防护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优势树种主要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栎类(Quercus L.)及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三种,并有少量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散生于林内,生长优势也较弱。不同树种配置所呈现的林分空间结构也不相同。树种配置Ⅰ(杉木+少量栎类)的角尺度平均值为0.42,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31,混交度平均值为0.18,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和生长优势度均较好,但混交程度较弱,近乎杉木纯林,对应的生物多样性也会较小。树种配置Ⅱ(杉木+栎类+光皮桦)的角尺度平均值为0.5,大小比数平均值0.32,混交度平均数0.48,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现随机分布;林木主要处于亚优势生长状态,混交度以中度-强度混交为主;而树种配置Ⅲ(杉木+栎类+光皮桦+马尾松)的角尺度平均值为0.58,大小比数平均值0.51,混交度平均数0.54,林木空间格局呈现聚集分布,生长优势水平中庸,为中度混交。全面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可以明确林分空间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为合理择伐以及近自然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使该地区的杉阔混交林的多种功能得到可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4.
自养机制的形成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之一.本研究通过混交模拟杉木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林分,观察比较发现从退化的杉木林阶段到地带性树种比例较低的混交林、地带性树种比例较高的混交林和地带性树种纯林阶段凋落量、N、P、K、Ca和Mg5种元素的归还量逐渐增加,特别是5种养分元素的循环速率也不断增大,其中N、Mg的循环速率由杉木纯林的0.1左右增大到火力楠纯林的0.5以上,与此同时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也不断增加,表明退化杉木人工林在恢复过程中随着林内地带性火力楠树种混交比例的增加,林分的自养机制逐渐获得重建.从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角度来看,杉阔混交比例的确定应以林分自养机制的形成和土壤养分状况的改善为标准.  相似文献   

5.
柳杉—杉木混交林种间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混交树种在正常林分中的蓄积量为其环境容纳量,采用蓄积量百分数求混交林种间竞争系数,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探讨柳杉-杉木混交林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平衡时,柳杉、杉木相对蓄积量分别为76.21%和32.79%, 说明两树种能协调生长。  相似文献   

6.
杉木、木荷纯林及其混交林凋落物量和碳归还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5月-2007年4月,研究了福建省建瓯市水土保持科教园内19年生杉木人工林、木荷人工林和杉-荷混交林凋落物量和碳归还量.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的年均凋落物量分别为2470.85、4171.96和4285.99 kg·hm-2·a-1,不同人工林中凋落物均以落叶为主,占林分年总凋落量的68.62%~87.26%.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在每年的4-5月、7月和12月出现3次较大峰值,而木荷人工林和杉-荷混交林凋落物量的峰值仅出现在每年的3月份.与人工纯林相比,混交林促进了阔叶树种的单株凋落物量增加,但抑制了针叶树种的凋落物量.落叶是3种人工林凋落物碳归还的主体,人工林碳年归还总量大小顺序与年均凋落量相同,其中杉-荷混交林最高(2.12 t·hm-2·a-1),杉木人工林最低(1.19 t·hm-2·a-1).与针叶和阔叶人工纯林相比,针阔混交林的凋落量大、碳归还量高,具有良好的碳吸存能力.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种子雨组成和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人工林已成为亚热带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可持续的自然更新能力,是决定杉木林群落演替方向和维持杉木林大面积存在的基础.本文以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种子雨的物种组成、数量大小和季节动态,以及林分优势物种种子雨数量特征和季节变化,揭示种源条件是否是制约杉木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分别收集到13科18属21种和12科16属19种的种子.混交林和纯林的所有物种种子雨强度分别为3797和3300粒·m-2.乔木物种种子数量在种子雨中占绝对优势,混交林占89.1%,纯林占86.2%,其中杉木种子数量最多,其完整种子雨强度分别为825和345粒·m-2.两林分种子雨各类型种子所占比例均为完整种子>干瘪或腐烂种子>被取食种子.两林分种子雨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均在秋季到达高峰,且在落种高峰期种子雨以完整种子为主.无论是杉阔混交林还是杉木纯林都有充足的种源,种源(种子雨)条件不是制约杉木林天然更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杉木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陈龙池  汪思龙 《生态学报》2003,23(2):393-398
对一代杉木纯林、二代杉木纯林和杉楠混交林中杉木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3种林分杉木根系分泌物都降低了杉木幼苗的鲜重、胚根长度和胚芽长度 ,抑制了杉木幼苗的生长。其中不同林分类型的杉木根系分泌液对杉木种子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之间的关系是 :一代≈二代 >混交。  相似文献   

9.
连栽第1和第2代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过程之一,直接影响着森林的生产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林地的肥力水平,而且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和生产力下降现象普遍存在,寻求杉木林连栽两代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差异与连栽林分生产力下降的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30多年连续定位的测定数据,分析了连栽第1、2代杉木人工林在物质生产养分利用有效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化学循环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速生阶段,第2代林每生产1 t干物质需要的养分比第1代林多1.58-3.29 kg,干材生长阶段,第2代林每生产1t所需养分比第1代林多4.23-5.92kg;速生阶段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养分利用系数第2代林比第1代林分下降19.7%-22.8%,养分循环系数下降12.8%-15.6%,干材生长阶段养分利用系数比第1代林分下降35.3%-36.2%,养分循环系数下降23.2%-27.0%,养分周转利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功能第2代林比第1代林差;由干材生长进入成熟阶段的生长期内,伴随水文学过程的养分地球化学循环中,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积累的地球化学循环的能力下降,养分流失率是第1代林的2倍左右,养分的积累率还不到第1代林的60%,对森林地力的维持和林木生长都是不利的。从生态系统水平上定位研究,定量分析了杉木连栽两代人工林养分循环功能过程,研究成果为我国南方人工林持续经营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凋落物的树种多样性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功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模拟试验和野外调查对凋落物的树种多样性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功能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林分取样调查的结果表明 ,有两个树种凋落物覆盖的几个杉阔混交林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只有杉木凋落物覆盖的杉木纯林土壤 ,酸性磷酸酶活性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这 3种土壤酶活性均以具有凋落物种类最多的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最高。除了土壤酶活性升高之外 ,杉阔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也明显高于仅有一种杉木凋落物覆盖的杉木纯林土壤。采用杉木叶凋落物与不同阔叶树种凋落物处理土壤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在凋落物投放量和 (1 5NH4 ) 2 SO4 施用量相同的控制条件下 ,随着投放的凋落物树种组成的增加 ,土壤中 1 5N的残留量也随之增加 ,而其损失量却随之减少 ;土壤中杉木幼树对于 1 5N的吸收量以及杉木幼树的单株鲜重也随着处理凋落物组成树种的增加而增加 ,具有不同树种数量的凋落物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p<0 .0 5 )。可见随着凋落物树种多样性的增加 ,不仅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这两个基本的质量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而且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保蓄功能以及保证幼树良好生长等的生态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罗云建  张小全 《生态学报》2007,27(2):715-724
收集了有关杉木连栽的地力退化和连栽杉阔混交林的对比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表明,杉阔混交林土壤容重平均比杉木纯林降低5%;连栽杉木人工林随代数的增加呈现容重变大的趋势,2代比1代平均增加6%,3代比2代平均增加9%。这种容重的变化使看似具有可比性的对比样地之间失去了可比性,可能导致对杉木连栽人工林地力退化和杉阔混交林的土壤改良作用的评价产生偏差。通过对这种容重变化产生的影响进行校正,对杉木连栽人工林地力退化和杉阔混交林的土壤改良作用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表明,采用固定深度采样的杉阔混交林与对照的杉木纯林、多代连栽杉木人工林不同代次问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贮量的相对变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估现象。固定深度采样时,与对照的纯林相比,杉阔混交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被低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贮量的相对变化平均低估6%和5%;杉木连栽引起的地力退化也被低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贮量从1代到2代分别低估5%和7%,从2代到3代分别低估7%和8%。经t-检验表明,杉阔混交林与对照的杉木纯林、多代连栽杉木人工林不同代次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贮量的相对变化在土壤容重影响校正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衰退机理探讨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速生丰产树种,在商品木材的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杉木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和地力衰退一直是阻碍我国林业生产的重要问题,这引起了许多学者和林业工作者的兴趣和注意.本文对杉木人工林连栽后出现的生产力下降的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导致杉木人工林连栽生产力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对杉木人工林衰退机理做了分析.概括起来,杉木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主要表现在: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和林地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恶化.而导致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营林措施不合理,这是外因;其次是杉木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这是内因.内外因的结合导致杉木人工林连栽后出现生产力下降和地力衰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不同间伐措施对乳源木莲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间伐措施不同,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的乳源木莲生长差异显著。间伐适时,乳源木莲的胸径、树高生长量明显增加,材积速生期延长,且17年生仍处在速生期;而逾期间伐,林分密度偏大,则混交林中乳源木莲生长受抑制,速生期提早结束,生长不良。作者认为,为提高杉莲混交林的经营效果,适时间伐、密度合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以木荷和杉木为试验材料,模拟异质和同质两种森林土壤养分环境,设计单植、两株纯植和两株混植3种栽植方式,开展盆栽试验研究木荷与杉木混交造林增产及木荷生长竞争优势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 与同质养分环境相比,异质养分环境中木荷与杉木混植时两树种均具有较高的苗高和干物质积累量,且木荷竞争优势明显,这与其根系可塑性强有关.混植的木荷各径级细根大量增生,其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比杉木高80%~180%.木荷细根在垂直方向上采用了补偿性的生长策略,即除占据富养表层外,还在低养分斑块中大量增殖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木荷与杉木的细根在土壤中的拓殖深度不同,生态位分化,缓解了两树种根系对养分的强烈竞争,提高了混植产量.纯植的木荷由于根系自我识别作用,抑制了根系的生长,使得纯植产量较低.细根在空间上错开和均匀分布可能是木荷纯林结构稳定的原因之一.建议在生产中采用块状整地和表层施肥等措施,改善土壤养分分布状况,营建混交林促进木荷和杉木生长,而对已营造的木荷人工纯林,可以及时调控林分密度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5.
杉楠混交与人工杉木林自养机制的恢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自养机制的形成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之一。本研究通过混交模拟杉木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林分,观察比较发现从退化的杉木林阶段到地带性树种比例较低的混交林、地带性树种比例较高的混交林和地带性树种纯林阶段凋落量、N、P、K、Ca和Mg5种元素的归还量逐渐增加,特别是5种养分元素的循环速率也不断增大,其中N、Mg的循环速率由杉木纯林的0.1左右增大到火力楠纯林的0.5以上,与此同时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杉木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结构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建瓯市东安林场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人工混交林乔木层结构及动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6种混交林中杉木的长势均优于杉木纯林,其中杉木-楠木[Phoebe bournei (Hemsl.)Yang ]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净生产力均最大,分别达到19.5 cm、15.5 m和0.002 84 m3·a-1;杉木-檫木[Sassafras tzumu (Hemsl.) Hemsl.]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净生产力最小,分别仅为15.7 cm和0.001 82 m3·a-1;杉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树高最低,仅为14.1 m.在6种混交林中,除杉木-檫木混交林中杉木的功能重要值小于檫木外,其他混交林中杉木的各项重要值均大于其混生树种,表明杉木在与混交树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杉木与阔叶树混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明县国营云涌林场以3:1的混交比例,分别营造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红荷木(Schima wallichii)、木荷(Schima superb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3种混交林,经过6年的调查观测表明:混交3年后种间关系开始激化,6年以前要适时修枝、截顶、间伐,调整1—2次种间关系。混交林与纯林比较:0—30cm土层养分消耗较大,但林分生物量高,有较高的林分生产率;6年生的混交林枯落物量及其养分元素含量、含水量比纯林大;0—10cm表层N、P、K含量有增加趋势。这些混交类型,宜从现有的3:1比例,扩大至4:1或5:1,尤以杉木+火力楠的类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杉阔混交林主要种群多维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在生态位空间分割基础上,应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位宽度公式和生态位重叠公式测定了杉阔混交林不同资源空间中主要种群的多维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考虑资源利用率与否对生态位宽度的测度有较大影响。杉阔混交林主要种群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生态适应性不同。在同一资源空间中,种对间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并非成正相关关系。在不同资源空间中,杉木与同一其它树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发生变化。生态位重叠与竞争之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种对间的生物学特性的左右。研究杉阔混交林多维生态位特征对混交林营造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林分结构、生物量、群落特征、生产力、培肥土壤、涵养水源及林内小气候等方面对不同混交模式的杉木拟赤杨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拟赤杨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和协调种间关系能力的针阔混交树种。7年生3:1带状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7.24%和18.22%,同时混交林还表现出比杉木纯林更好的培肥土壤、涵养水源、改善林内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应用AHP法进行不同混交模式的综合选择结果表明:3:1杉木拟赤杨带状混交模式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杉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亚热带4种森林凋落物量、组成、动态及其周转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婧  喻林华  方晰  项文化  邓湘雯  路翔 《生态学报》2015,35(14):4668-4677
为研究亚热带次生林保护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等功能过程的影响。采用凋落物直接收集法,比较湘中丘陵区3种次生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的凋落物量、组成特征及其周转期。结果表明:4种林分年凋落物量在414.4—818.2 g m-2a-1之间,3种次生林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3种次生林两两之间差异不显著,落叶对林分凋落物量的贡献最大,占林分凋落物量的59.9%—66.6%。杉木人工林和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的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呈"双峰型",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呈"不规则型"。优势树种的凋落物量对其林分凋落物量的贡献随林分树种多样性的增加而下降,杉木、马尾松凋落物量的月动态与其林分凋落物量的月动态基本呈一致变化趋势,但南酸枣、青冈、石栎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率最低(0.31),周转期最长(3.2 a),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分解率最高(0.45),周转期最低(2.2 a),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周转随林分树种多样性增加而加快。可见,次生林凋落物量大,且分解快,周转期短,有利于养分归还和具有良好地力维持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