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肱骨外科的骨折进行临床治疗,在此期间观察病情的进展情况,并结合多种手段提高预防效果。方法:在我医院2014年一整年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分析,其中一组选择用常规的钢板固定治疗,另一组选择用三叶草性钢板固定治疗,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恢复状态、手术时间进行记录,以便对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使用常规钢板固定的一组患者骨关节的复原效率几乎为百分之百,另一组的恢复效率为百分之六十左右,两组在数据上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外科骨折的治疗要遵循骨骼的生理方式,使用常规钢板固定的方法不会引起并发症,且提高了关节的恢复能力,应该在临床上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保守治疗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2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肱骨近端的锁定加压钢板术,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平、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水平均升高,VAS评分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水平均较高,VAS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保守治疗,锁定钢板对于老年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含4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术式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肱骨近端的锁定加压钢板术式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法的疗效,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是89.13%(41/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程、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骨折的愈合时间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onstant评分及VAS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肱骨近端的锁定加压钢板术式治疗FSNH,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为积极的临床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内固定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7年我院骨科收治的获得随访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7例.骨折类型根据Evans分型:一类骨折Ⅰ型12例,Ⅱ型29例,Ⅲ型34例,Ⅳ型26例,二类骨折(R型)6例.其中DHS治疗组36例,Gamma钉治疗组43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组28例.结果:术后随访1~4年,平均2.8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优良率86.9%.结论: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严格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82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其中30人接受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治疗,髌骨周缘环形缝扎处理21例,31人应用镍钛聚髌器治疗。从手术时间、优良率、愈合时间、手术费用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聚髌器组的愈合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组及髌骨周缘环形缝扎处理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优良率与其它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治疗髌骨横断性骨折的优良率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髌骨周缘环形缝扎法及镍钛聚髌器法都可以被采纳治疗髌骨横断性骨折;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优先采用镍钛聚髌器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其中15人接受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治疗,钢板螺钉内固定处理17例,30人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从手术时间、优良率、愈合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组的术后并发症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组及钢板螺钉内固定处理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锁骨骨折的优良率与其它两组相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双克氏针钢丝环绕法、钢板螺钉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02月间,我院使用PHILOS内固定钢板治疗高龄肱骨近端骨折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54~75岁,平均66岁。根据Neer分型,一部分骨折4例,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7例,四部分骨折18例。手术采用三角肌钝性劈开入路,保护附着于大骨折块和大、小结节上的软组织,骨折复位后均行PHILOS固定。患肩功能按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患侧肩关节评分优28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PHILOS钢板可牢固固定高龄患者骨折,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相同步,适于粉碎性骨折和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9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angle,PA)、膝关节活动度逐渐升高,内翻角(Tibial plateau angle,TPA)逐渐降低(P0.05),治疗6、12个月观察组PA、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P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获得满意随访。观察组膝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膝关节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等特点,其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44例,三叶草钢板治疗48例,随访观察并比较二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肩关节Neer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二种治疗方法在Neer评分优良率和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锁定加压钢板优于三叶草钢板(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5,(4)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第五掌骨颈骨折患者45例,采取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感染、断钉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侧颈干角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与健侧颈干角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掌指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与健侧掌指关节活动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效果显著,可快速恢复手部功能。  相似文献   

11.
韦廷强 《蛇志》2011,23(3):296-297
2009年1月~2011年1月,作者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应用"AO"Y型钢板切复治疗青少年重度髁问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用"AO"Y型钢板治疗骨折C3型青少年肱骨髁间骨折22例,术后全部随访.结果 术后16例骨性愈合并取出内固定物,功能恢复好;6例在功能锻炼中,未发现明显的肘内翻畸形.结论 "Ao"Y型钢板治疗青少年重度肱骨髁问骨折效果满意,但远期是否出现迟发性肘内翻畸形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高能量伤所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8例.骨折按Schatzker分类:Ⅳ型骨折11例;V型骨折18例;Ⅵ型骨折9例,均采用了切开复位,T型和L型钢板固定治疗。结果:3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5月(6—29月)。功能评价采用Me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0%。结论:手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必须着重于早期正确处理软组织损伤、骨折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pilonⅢ型骨折选择更好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pilonⅢ型骨折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优良率、手术时间、血肿吸收和恢复时间以及后遗症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4.29%、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血肿吸收和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有缩短,其中以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差异显著,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pilonⅢ型骨折疗效优于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能缩短手术及恢复所需时间,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 III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pilonIII型骨折选择更好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pilonIII型骨折患者7l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优良率、手术时间、血肿吸收和恢复时间以及后遗症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4.29%、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血肿吸收和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有缩短,其中以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差异显著,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pilonIII型骨折疗效优于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能缩短手术及恢复所需时间,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DIDPIF)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ULPIF)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疗效。方法:从2010年2月至2015年1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TPF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访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DIDPIF术式治疗,对照组接受ULPIF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固定疗效、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固定的优良率是83.33%,与对照组的61.11%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的时间及下地负重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固定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7.78%,与对照组的38.89%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DPIF术式与ULPIF术式均可较好地治疗CTPF患者,但DIDPIF术式在骨折愈合的时间及下地负重的时间方面均优于ULPIF术式,且不会增加安全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载距突螺钉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内骨折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骨折固定方法而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载距突螺钉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口后观察骨折程度,并对关节周围平整性进行修复,如需固定可借助克氏针,部分可运用牵引手法等进行修复。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常规抗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HSS评分比较,实验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载距突螺钉固定技术能够提高膝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肱骨近端骨折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90例因肱骨骨折入院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44例,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B组为46例,均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且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定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等级。结果:获得有效随访资料共79份,占87.8%。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获得有效随访的数量为39,占43.3%;解剖型钢板组获得有效随访的数量为40,占44.4%。根据Neer评定标准,A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Neer评定优良率为92%,显著高于B组87.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1,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对肱骨近端骨折预后明显优于解剖型钢板,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进行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种不同的治疗第5 掌骨颈骨折的钢板螺钉内固定模型,比较三种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 第5 掌骨颈骨折的临床早期功能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一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将CT 扫描数据导入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第5 掌骨颈骨折模型,并选取三种钢板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骨折固定。对三种模型施加外力荷载并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对比骨 折断端的最大位移和钢板螺钉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方法一、二、三的第5 掌骨骨折端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189775 mm、 0.181428 mm、0.224299 mm,以方法二的骨折端位移最小;内固定材料的最大应力分别为1.20 KPa、1.00 KPa、1.39 KPa,以方法二 的钢板螺钉应力最小。结论:采用近端三颗螺钉远端两颗螺钉的直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 好,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安全性更高,是治疗第5 掌骨颈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动力髁螺钉(DCS)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DCS组(38例)和LISS组(23例)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无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本资料总的骨折愈合率为93.4%(57/61),DCS组与LISS组愈合率分别为94.7%(36/38)和91.3%(21/23)(p=0.643),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20.3周(16-29)和19.5周(16-26)(p=0.856).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DCS组与LISS组优良率分别为94.7%(36/38)和95.7%(22/23)(p=0.772).早期螺钉松动(术后12周内)只发生在DCS组(7.9%,p=0.236,OR=1.753[95%CI:1.302-2.415]).结论:DCS和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均取得良好的疗效,LISS装置早期松动的风险似乎低于D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