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口腔雾化药物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疱疹性口炎患者122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口腔雾化药物吸入以及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相关康复指标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热退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以及康复时间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口腔雾化药物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疱疹性口炎患儿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期间收治的患者120例,将选取的所有队形列为研究对象。其中不良反应发生患者为50例,对该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进行临床用药情况分析,同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有效的评价以及分析。结果:50例患者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未进行辨证论治,药物用法错误、药物用量错误、中药炮制不不满足实际标准以及中西药联合应用不不恰当,当然还存在其他的原因。结论:我们需要强化中药使用过程中的辨证力度、炮制、煎煮以及配伍等的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刮痧油刮痧配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早期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急诊小儿早期感冒发热患儿5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橄榄油做介质刮痧配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刮痧油做介质刮痧配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平均起效时间(1.68±0.54)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平均起效时间(2.72±0.83)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刮痧油做介质刮痧配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早期感冒发热的起效时间快,临床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7,阿奇霉素治疗)和研究组(n=88,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32%(83/88),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46%(70/87)(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湿啰音、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FEV1、FVC、FEV1/FVC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L-6、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且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5.
庚级升  田嘉玲 《蛇志》1993,5(2):33-34
我们应用清栓酶对1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收到出人意料的临床效果,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该药溶栓、抗凝、止痛、止血等效果迅速、显著,确实。该药药源丰富,作用优于尿激酶,使用简便、安全,是治疗急性肺血栓病的一种颇有前途的新药。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揿针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研究组48例,给予揿针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WBC、CRP、NEU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92 % vs.83.88 %,P<0.05);研究组咽痛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WBC、CRP、NEU水平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WBC、CRP、NEU水平指标比较(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8 % vs.16.67 %,P<0.05)。结论:揿针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的降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控制炎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和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MPP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和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n=40)和研究组(小儿推拿、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阿奇霉素治疗,n=40)。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对比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和血清炎性因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肺部啰音、咳嗽和X线片肺部病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较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4 d后CD3+、CD4+、CD4+/CD8+更高,CD8+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4 d后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和阿奇霉素治疗MPP患儿,可促进症状改善,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调节患儿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环丙沙星的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环丙沙星与其它药物的配伍禁忌,探讨该药安全、有效使用问题。方法:查阅文献资料,走访医护人员,加以汇总分析。结果:环丙沙星与一些药物存在着配伍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药物的效果或者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环丙沙星与一些药物有着配伍禁忌,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注意,并在工作中加以预防之。  相似文献   

9.
帕罗西汀为5-羟色胺(5-HT)阻断药,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低等优点,为目前临床上常用抗抑郁症药物。帕罗西汀疗效和不良反应与该药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并且个体差异性较大。因此,研究开发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实践意义。本文综述帕罗西汀血药浓度检测时血样的前处理方法,同时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检测帕罗西汀血药浓度进展进行论述,为该领域的临床合理用药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整肠生是以BL20386菌株研制而成的活菌生态制剂,该菌在试管内有抑制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生长,促进大肠杆菌繁殖作用;对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及其它肠道病有一定疗效。本试验旨在测定LD50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其结果提示该药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口服液,2~5岁5mL/次,1次/d;≥6岁10mL/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3岁1袋qd,≥3岁1袋,bid口服。2周1个疗程,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4例复发(10.00%),对照组12例复发(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左西替利嗪,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泰克缓释胶囊的不良反应。方法: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由于服用康泰克缓释胶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21例,对这21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了解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以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结果:服用康泰克缓释胶囊主要发生的不良反应类型为过敏反应、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口腔疾病,其中过敏反应及口腔疾病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7.6%和28.6%。结论:服用康泰克缓释胶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较为常见,当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之时,需要立即停止用药,并且在服用康泰克缓释胶囊时对服用的剂量进行科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旨在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所上报的260例出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女性患者出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高于60岁的老年患者及0-12岁的儿童患者出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者居多。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更易产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药品种类方面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多为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抗肿瘤类及补益类,且其中居首位的为活血化瘀类。结论:导致患者对中药制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其不但包括患者本身的因素,而且还包括药品的问题,同时药品的使用方法也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临床使用时应加大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其上报,以尽量提高临床中药制剂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刘丹  张治然  王世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22):4374-4377,4358
目的:分析我院2009和2010年收集的154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我院2009和2010两年上报的154例报告就ADR分布与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累及系统及器官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为主,分别占44.81%和20.78%。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主,其中儿童和老年患者居多(33.12%和48.0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91.55%),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常见(75.97%)。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并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统计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原因,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加强药品的安全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住院处方1699份,对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现象,研究处方点评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的变化。结果:全年共点评1260份清洁手术病例,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病例303份,包括不合理用药病例287份,不合理用药率为94.71%;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用药时间长、无指征用药及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合理。Ⅰ类切口病例中含不合理病例271份,不合理率为28.11%,其中无适应症用药情况最为明显,无适应症用药比例为7.39%。限制级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特殊级抗菌药物万古霉素不合理应用严重。通过定期专项点评抗菌药物处方并积极落实整改措施,以上不合理应用现象均有明显好转。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不合理使用情况有改善,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需加大力度宣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6.
探讨小儿预防接种时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2013年3月到2014年2月我院预防接种患儿共627例,对627例接种小儿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627例接种小儿共出现4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类型包括全身反应(40.0%)、局部反应(31.1%)、巧合反应(20.0%)、暂时性昏厥(8.9%)。在45例不良反应中,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百白破三联疫苗(11.7%)、乙肝疫苗(8.4%)、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疫苗(6.6%)、脊髓灰质炎疫苗(3.5%)、麻疹疫苗(3.3%)。结论:小儿在预防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是因人而异,在接种时可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6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含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蓝芩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者在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蓝芩口服液,可提高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的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药物使用前后是否进行药学干预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0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耐药情况、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药学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喹诺酮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率分别为5.0%和28.0%,用药后的治愈率分别为91.0%和74.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和14.0%,耐药率分别为16.0%和40.0%,药学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积极的药学干预有利于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滴定法治疗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共110例,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和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FRS)进行疼痛评价,采用滴定法从小剂量开始给药,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患者总用药时间为28~170 d,平均用药时间(45.7±19.4)d,中位时间为48d。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换算成吗啡剂量计算)40~500 mg,中位剂量74 mg。110例患者中有101例(91.82%)达到中度以上缓解。发生不良反应63(57.27%)例,消化道副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48例(43.64%)例和恶心呕吐25例(22.73%)、其次依次为嗜睡15例(13.64%)、头晕9例(8.18%)、排尿困难5例(4.55%)、皮肤瘙痒3例(2.73%)和呼吸抑制2例(1.82%)。结论:阿片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的中重度癌痛,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便秘和恶心呕吐。应合理、安全的使用阿片类药物,从小剂量开始,规范剂量滴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70例EB病毒感染患儿均为我院在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