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并观察环硅酸锆钠散辅助干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MHD患者134例,通过本院病历系统收集患者资料,以是否出现高钾血症作为分组标准:分为血钾正常组(n=49)和高钾血症组(n=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高钾血症组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MHD治疗)和观察组(MHD治疗基础上接受环硅酸锆钠散干预,比较两组高钾血症干预前后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34例MHD患者中血钾正常49例(36.57%)纳入血钾正常组,高钾血症85例(63.43%)纳入高钾血症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高钾血症与甲状旁腺激素(PTH)、合并糖尿病、既往高钾血症史、透析前血钾检验次数、超滤量、血流量、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尿酸、血肌酐、血钠、白蛋白、血磷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素偏高、血钠偏高、血磷偏高、白蛋白偏高、Hb偏高、合并糖尿病、透析前血钾检验次数偏少是MHD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后血钾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HD患者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尿素、血钠、血磷、白蛋白、Hb、合并糖尿病、透析前血钾检验次数。应用环硅酸锆钠散辅助干预高钾血症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血钾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有氧运动对MHD合并RLS患者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行MHD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RLS将120例MHD患者分为合并RLS组(n=28)和未合并RLS组(n=92)。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合并RLS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有氧运动对MHD合并RLS患者的改善效果。结果:MHD合并RLS与性别、透析龄、高血压、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血磷、维生素 B12(VitB12)、铁蛋白(SF)、同型半胱氨酸(Hcy)、血镁、β2微球蛋白(β2-MG)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偏长、β2-MG偏高、VitB12偏高、Hcy偏高、饮酒史、SF偏低、血镁偏高、性别为女、血磷偏高是MHD合并RLS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12周后,MHD合并RLS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结论:透析龄偏长、β2-MG偏高、VitB12偏高、Hcy偏高、饮酒史、SF偏低、血镁偏高、性别为女、血磷偏高均会增加MHD合并RLS的发生风险。有氧运动应用于MHD合并RLS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抑郁和焦虑状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期血压波动的状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从江苏省人民医院选取于2018年4月~2021年7月期间接受治疗的210例MHD患者。将患者根据△收缩压(SBP)的绝对值大小,分为血压低波动组(84例,△SBP的绝对值大小<10 mmHg)和血压高波动组(126例,△SBP的绝对值大小≥10 mmHg)。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MHD患者血压波动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门诊复查或电话的形式随访1年,统计两组预后情况。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MHD患者透析期血压波动与透析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磷(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尿素清除指数(Kt/V)、超滤量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透析龄越长、iPTH升高、Kt/V下降、P升高、BMI升高是导致MHD患者透析期血压波动的危险因素,ALB上升为保护因素(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死亡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HD患者透析期血压波动受到透析龄、iPTH、Kt/V、P、ALB、BMI变化的影响,MHD患者透析期血压波动均会导致患者发生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预后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医院从2016年5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182例MHD患者纳入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腹主动脉钙化评分分为钙化组(腹主动脉钙化评分>0分)145例和非钙化组(腹主动脉钙化评分=0分)37例。分析比较两组LVMI、临床基线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钙化组LVMI明显高于非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均高于非钙化组(P<0.05);且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钙化组患者全因死亡累积生存率以及心血管死亡累积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非钙化组(P<0.05)。钙化组年龄、透析龄以及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高于非钙化组,而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非钙化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透析龄、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及LVMI均是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25羟维生素D3是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与LVMI、预后密切相关,且年龄、透析龄、以及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25羟维生素D3、LVMI均是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对认知功能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7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尿毒症MHD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衰弱评分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n=38)、衰弱前期组(n=34)、衰弱组(n=33)。根据病例资料获取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对比三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认知功能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毒症M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衰弱组的年龄、透析龄、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合并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衰弱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于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且衰弱前期组高于无衰弱组(P<0.05)。衰弱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且衰弱前期组低于无衰弱组(P<0.05)。衰弱组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高于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且衰弱前期组高于无衰弱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ALB偏低、Hb偏低、PA偏低、25-(OH)D偏低、CRP偏高、IL-6偏高、TNF-α偏高、MMSE评分偏低是尿毒症MHD患者衰弱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尿毒症MHD患者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微炎症程度升高,与并发症、ALB、Hb、PA、25-(OH)D、CRP、IL-6、TNF-α、MMSE评分、运动情况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CI)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肠道菌群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1月长治医学院附属晋城医院收治的411例老年MHD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将其分为CI组(n=321)和非CI组(n=90)。收集所有老年MHD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分析其脑血流动力学和肠道菌群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MHD患者CI的影响因素。随访18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生存曲线,对比其生存预后情况。结果:411例老年MHD患者CI发生率为78.10%(321/411)。单因素分析显示,CI组年龄大于非CI组,体质指数(BMI)、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白蛋白水平低于非CI组,受教育年限>12年比例少于非CI组,透析龄长于非CI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和全段甲状旁腺素高于非C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透析龄增加和高血压、糖尿病为老年MHD患者CI的独立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12年和BMI、spKt/V、白蛋白水平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与非CI组比较,CI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ACA-Vm)降低,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大脑前动脉-搏动指数(ACA-PI)升高(P<0.05)。与非CI组比较,CI组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增加,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I组累积生存率低于非CI组(P<0.05)。结论:年龄、BMI、受教育年限、透析龄、高血压、糖尿病、spKt/V、白蛋白是老年MHD患者CI的影响因素,CI与老年MHD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紊乱、肠道菌群失衡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构建PD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腹透中心随访的200例PD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72例和营养正常组128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和构建预测模型。采用H-L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预测模型拟合优度及预测效能,并进行统计推断。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营养不良组年龄≥60岁、透析龄≥3年、焦虑/抑郁比例和血肌酐、血尿素氮、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营养正常组,体质量指数(BMI)≥18.50 kg/m2比例、血钙、白蛋白(ALB)、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透析龄≥3年、焦虑/抑郁、hs-CRP是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BMI≥18.5 kg/m2、ALB、spKt/V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PD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905(95%CI:0.834~0.983),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91、0.903、0.872。以25%的样本进行验证:该风险预测模型实际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889、0.875、0.880。统计推断显示:关联性好(P<0.05),优势性相对一致(P>0.05)。结论:年龄、BMI、透析龄、焦虑/抑郁、hs-CRP、ALB、spKt/V均是P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经验证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产检的妊娠24~28周孕妇147例,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GDM组(n=86)和非GDM组(n=61)。其中GDM组根据新生儿结局分为不良组(n=21)和良好组(n=65)。对比非GDM组、GDM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及新生儿结局情况。对比不良组和良好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患者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GDM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均高于非GDM组(P<0.05)。GDM组的不良新生儿结局总发生率高于非GDM组(P<0.05)。不良组的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均高于良好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GDM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与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前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高、FPG偏高、孕前BMI偏高、2hPG偏高、分娩前BMI偏高、HOMA-IR偏高、FGF2偏高、FINS偏高、FGF21偏高、FGF23偏高均是GDM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FGF2、FGF21、FGF23水平升高,其与年龄、孕前BMI、分娩前BMI、FPG、2hPG、FINS、HOMA-IR偏高均是导致GDM患者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DN血液透析患者(n=172),上述DN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通透析治疗者60例(普通透析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者112例(高通量透析组)。普通透析组采用低通量透析治疗,高通量透析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以及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通量透析组治疗6个月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低于治疗前和普通透析组(P<0.05),高通量透析组治疗6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高于治疗前和普通透析组(P<0.05)。高通量透析组的生存率高于普通透析组(P<0.05)。存活组年龄、上机前舒张压、上机前收缩压、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透析频率、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死亡组(P<0.05),两组性别、血钙比较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机前舒张压高、上机前收缩压高、血磷高、iPTH高、透析频率少、白蛋白低、血红蛋白低均是DN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减轻DN患者血液透析所引起的心脏功能及结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影响DN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其中上机前舒张压、上机前收缩压、血磷、iPTH越高,白蛋白、血红蛋白越低,透析频率越少,患者的死亡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胎盘早剥的危影响因素,并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管生成素-2(Ang2)联合应激诱导蛋白2(Sestrin2)对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收治的SPE患者348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胎盘早剥分组,分为胎盘早剥组(n=75)和无胎盘早剥组(n=273)。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PLGF、Ang2及Sestrin2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PE患者并发胎盘早剥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GF、Ang2联合Sestrin2对SPE患者并发胎盘早剥的预测价值。结果:胎盘早剥组的PLGF、Ang2低于无胎盘早剥组,Sestrin2高于无胎盘早剥组(P<0.05)。SPE并发胎盘早剥与剖宫产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小板、尿素氮、纤维蛋白原、血肌酐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BP偏高、DBP偏高、纤维蛋白原偏低、血肌酐偏高是SPE并发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Sestrin2水平下降,PLGF、Ang2水平升高则是SPE并发胎盘早剥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PLGF、Ang2联合Sestrin2检测对SPE并发胎盘早剥的预测价值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SPE并发胎盘早剥患者中Sestrin2水平升高,PLGF、Ang2水平下降,联合检测可以辅助预测SPE并发胎盘早剥的发生。SBP偏高、DBP偏高、纤维蛋白原偏低、血肌酐偏高是SPE并发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Sestrin2水平下降,PLGF、Ang2水平升高是SPE患者并发胎盘早剥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患病情况,并分析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MHD患者229例记为研究对象。统计并记录所有患者CKD-MBD患病情况,并通过Kauppila评分对所有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予以评定,将患者按照Kauppila评分结果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以及血生化指标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229例MHD患者中CKD-MBD患病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高甲状旁腺激素(PTH)、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低PTH、高钙血症、低磷血症,占比分别为45.85%、42.36%、30.57%、20.09%、19.65%、10.04%。229例MHD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为68.56%。钙化组年龄、透析时间、血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非钙化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透析时间、hs-CRP均是MHD患者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HD患者CKD-MBD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多见于高PTH、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其中年龄、透析时间、hs-CRP均与MHD患者血管钙化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bapwv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bapwv正常组及bapwv升高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异常升高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对hs-CRP、UA、Hcy与bapwv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78例高血压患者中有41例出现bapwv异常升高,发生率为52.5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bapwv升高组与bapwv正常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程方面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apwv升高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s-CRP、UA、Hcy水平均高于bapwv正常组患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DBP、hs-CRP、UA、Hcy均是bapwv异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9、1.193、1.416、1.309、1.205,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人群的hs-CRP、UA、Hcy均与bapwv呈正相关(r=0.488、0.510、0.493,P0.05)。结论:hs-CRP、UA、Hcy均是高血压人群bapwv异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均与bapwv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解放军113医院及河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8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对照组,n=212)和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实验组,n=170)。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定义将患者分为A组(代谢综合征,n=202)和B组(非代谢综合征,n=180)。比较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并计算其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两组受试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随访1年并记录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APN、FPG、FINS、HOMA-IR、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SBP、DBP、BUN、APN、FPG、HOMA-IR、hs-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HDL-C、HOMA-IR、hs-CRP水平升高为高血压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1年后,对照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72例,实验组144例。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G、HDL-C、HOMA-IR、hs-CRP水平升高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其胰岛素抵抗程度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显著相关,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关系。方法:选择82例CKD患者与21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将CKD患者分成CKDl~2期组、CKD3~4期组和CKD5期组。检测和比较各组hs-CRP、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钙(Ca)、磷(P)、血红蛋白(Hb)的水平,同时评估患者是否有心肌缺血及心室肥厚、心脏瓣膜钙化表现。结果:随着e GFR下降,CKD患者血清hs-CRP水平呈上升趋势,不同CKD分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BUN、Cr、UA、P、TG、Hcy、pro-BNP水平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白蛋白、Hb、Ca、HDL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前白蛋白、胆固醇、LDL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以hs-CRP为因变量,其他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酸、Hb、Hcy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以心肌缺血是否阳性和瓣膜钙化是否阳性为因变量,hs-CRP为自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为心肌缺血和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OR1)。结论:CKD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其肾功能降低密切相关,且为其发生心肌缺血、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分析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生活质量、氧化应激水平和疲乏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9年8月~2021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透析室长期规律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5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采用修订版Pieper疲劳量表(RPFS)评估所有患者的疲乏程度。采用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析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氧化应激水平、生活质量和疲乏状况的关系。结果:150例MHD患者中有114例PSQI评分>5分,本血液透析室MH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76.00% (114/150)。根据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n=114)和无睡眠障碍组(n=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组、无睡眠障碍在年龄、透析时间、血红蛋白(Hb)、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透析治疗效率标准(Kt/V)、血钙方面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透析时间、年龄、Hb、iPTH、Kt/V均是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睡眠障碍组的一般健康状况、肾病相关、总分均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疲乏评分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丙二醛(MDA)高于无睡眠障碍组,超氧物歧化酶(SOD)、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结论:透析时间、年龄、Hb、iPTH、Kt/V均是MH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且睡眠质量变差会加重MHD患者疲乏程度,加重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转血液透析(HD)原因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30例PD转HD患者和30例PD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PD转HD患者纳入PD转HD组,将30例PD患者纳入PD组,比较两组的组间特征;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PD患者转HD的影响因素;另根据随访结果将PD转HD组的10例死亡患者纳入死亡组,将20例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分析两组的组间特征。结果:PD转HD组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磷(P)明显高于PD组,尿素氮(BUN)、肌酐(Scr)明显低于PD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透析不良事件、Alb均是影响PD患者转HD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N、腹透相关性感染、透析不充分、腹透管功能障碍、Alb下降均是PD患者转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DN率较高,Alb水平较低(P<0.05)。结论:导致PD患者转HD的原因包括腹透相关性感染、透析不充分、腹透管功能障碍、Alb降低等,DN患者较为多见,且DN和Alb降低的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