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正五聚体蛋白-3(PTX-3)预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122例CHF患者作为CHF组,同期选取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血清NT-pro BNP、suPAR、PTX-3水平。CHF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并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血清NT-pro BNP、suPAR、PTX-3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血清NT-pro BNP、suPAR、PTX-3对CH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NT-pro BNP、suPAR、PTX-3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122例CHF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其中预后不良患者35例、预后良好患者83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LVEDD、LVESD、NT-pro BNP、suPAR、PTX-3显著升高(P<0.05),LVEF显著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DD、LVESD、LVEF联合NT-pro BNP、suPAR、PTX-3预测CHF预后不良的效能最高,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LVESD、LVEF联合血清NT-pro BNP、suPAR、PTX-3预测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可作为预测CHF患者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联合生长停滞特异性基因产物6(Gas6)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412例老年CHF患者根据有无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n=176)和无肺部感染组(n=236),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PCT、presepsin、Gas6水平。统计住院28 d内老年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情况,根据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n=37)和生存组(n=1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presepsin联合Gas6对老年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血清PCT、presepsin、Gas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肺部感染组高于无肺部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高、心功能分级Ⅳ级、PCT升高、presepsin升高、Gas6升高均是导致老年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PCT、presepsin、Gas6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预测老年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风险的AUC分别为0.663、0.731、0.751、0.855,三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PCT、presepsin及Gas6水平在老年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升高,且是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PCT、presepsin及Gas6水平对老年C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Rho关联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ROCK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收治的312例CHF患者,根据是否合并AF分为AF组115例和非AF组197例,根据预后的不同将CHF合并AF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AF组与非AF组血清ROCK1、HDAC3水平和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CHF合并AF患者血清ROCK1、HDAC3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ROCK1、HDAC3水平对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AF组比较,AF组血清ROCK1、HDAC3水平和LVEDD、LAD升高,LVEF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F合并AF患者血清ROCK1、HDAC3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LAD呈正相关(P<0.05)。随访3个月,115例AF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Ⅲ级和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NT-proBNP)、ROCK1、HDAC3升高为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ROCK1、HDAC3水平联合预测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大于单一指标预测。结论:CHF合并AF患者血清ROCK1、HDAC3表达升高,与心功能和预后密切相关,血清ROCK1、HDAC3联合预测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Copeptin)、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75例CHF患者,将其按照美国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的差异分作Ⅱ级组56例,Ⅲ级组62例,Ⅳ级组57例。另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opeptin、suPAR、SIRT1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此外,对所有CHF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按照预后差异分作预后不良组61例及预后良好组114例。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患者的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升高,而SIRT1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5);不同心功能等级的CHF患者间比较,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及LVEDD升高,而SIRT1水平及LVEF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F患者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与LVEDD均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血清SIRT1水平与LVEDD呈负相关,而与LVEF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年龄、LVEDD、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而LVEF和SIRT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LVEDD偏高、LVEF偏低、血清Copeptin、suPAR水平过高以及血清SIRT1水平过低均是CH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opeptin、suPAR、SIRT1与CHF患者的心功能及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脑啡肽酶(NEP)、正五聚蛋白3(PTX3)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入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10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另取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的血清NEP、PTX3及H-FAB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三者与CHF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出院后随访90 d,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NEP和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TX3、H-FABP及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NYHA分级升高,NEP和LVEF逐渐降低(P<0.05),PTX3、H-FABP及LVEDD逐渐提高(P<0.05),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X3、H-FABP与NYHA分级和LVEDD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P<0.05),NEP与NYHA分级、LVEF和LVEDD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MACE患者血清NEP水平显著低于非MACE患者,血清PTX3和H-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清NEP、PTX3和H-FABP均是CHF诊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尤其是PTX3和H-FABP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存在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对CHF早期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鸢尾素(Irisin)、氧化三甲胺(TMAO)、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HF合并AF患者175例纳入合并AF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另选取同期收治未合并AF的CHF患者100例纳入未合并AF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risin、TMAO、MI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合并A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risin、TMAO、MIF对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合并AF组比较,合并AF组血清Irisin水平降低,血清TMAO、MIF水平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Irisin水平降低,血清TMAO、MIF水平升高(P<0.05)。随访6个月,175例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和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NT-proBNP)、TMAO、MIF升高为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Irisin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risin、TMAO、MIF联合预测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大于血清Irisin、TMAO、MIF单独预测的0.787、0.780、0.777。结论:CHF合并AF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TMAO、MIF水平升高,且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Irisin、TMAO、MIF水平联合检测对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检查联合血清B型钠尿肽(BNP)、白蛋白(ALB)、胱抑素C(CysC)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23例CHF患者,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内径(LVD),实验室检测血清BNP、ALB、CysC水平。按照3年随访后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88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脏彩超检查联合血清BNP、ALB、CysC对CH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的LAD、LVD及血清BNP、CysC水平高于存活组患者,而LVEF及血清ALB水平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心脏彩超指标LVEF、LAD、LVD及血清BNP、ALB、CysC是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心脏彩超指标LVEF、LAD、LVD联合血清BNP、ALB、CysC检测对CHF患者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857(0.771~0.938),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14(32/35)、0.795(70/88),均明显高于上述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心脏彩超指标LVEF、LAD、LVD和血清BNP、ALB、CysC均为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且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sST2)、可溶性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其联合检测对心血管事件(CV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49例、Ⅲ级72例、Ⅳ级29例,根据随访6个月是否发生CVE分为CVE组(n=34)和非CVE组(n=116),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1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sST2、CTGF、suPAR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发生CVE的影响因素,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老年CHF患者血清sST2、CTGF、suPAR水平与超声心功能指标和NYHA分级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ST2、CTGF、suPAR对老年CHF患者发生CVE的预测价值。结果:CHF组血清sST2、CTGF、suPAR水平和LVESD、LVEDD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NYHA分级Ⅱ级、Ⅲ级、Ⅳ级老年CHF患者血清sST2、CTGF、suPAR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 老年CHF患者血清sST2、CTGF、suPAR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SD、LVEDD、NYHA分级呈正相关(P均<0.05)。NYHA分级≥Ⅲ级(OR=2.318)、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升高(OR=1.104)、sST2升高(OR=1.641)、CTGF升高(OR=1.644)、suPAR升高(OR=1.892)为老年CHF患者CV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升高(OR=0.839)为其独立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ST2、CTGF、suPAR单独与联合预测老年CHF患者发生CV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782、0.771、0.936。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sST2、CTGF、suPAR水平升高与心功能异常和CVE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sST2、CTGF、suPAR水平对老年CHF患者发生CVE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总胆红素(TBiL)、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应答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1例接受CRT治疗的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统计治疗应答情况。CRT治疗前检测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分析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与心功能的相关性以及与老年CHF患者CRT治疗应答的关系。结果:151例患者失访1例,余150例患者中无应答48例(无应答组),应答102例(应答组)。无应答组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水平均高于应答组(P<0.05),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心肌病、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是老年CHF患者CRT治疗无应答的危险因素(P<0.05),LVEF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CRT治疗无应答老年CHF患者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水平升高,且与心功能下降有关。血清Cys-C、TBiL、MR-proADM、AGEs是CRT治疗无应答的危险因素,可为CRT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其BNP水平将其分为A(BNP水平<94 pg/mL,43例)、B(BNP水平94~349.9 pg/mL,40例)、C(BNP水平350~988.9 pg/mL,44例)、D(BNP水平≥989 pg/mL,23例)4组,对比4组患者LVEDD、LVEF水平、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比4组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比率,对比4组患者随访2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最后分析BNP、LVEDD和LVEF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相关性。结果:A、B、C、D四组患者LVEDD、HCY呈递增趋势,LVEF呈递减趋势,C、D两组患者的LVEDD、HCY水平明显高于A、B两组(P<0.05),C、D两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A、B两组患者(P<0.05);A、B、C、D四组患者心功能分级逐渐加重,A组患者I级70例,II级27例,B组患者II级60例,III级29例,C组III级68例,IV级20例,D组III级3例,IV级43例,各组间对比心功能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12 %、11.24 %、26.14 %,43.48 %,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DD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78、0.564,P<0.05),LVEF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781,P<0.05)。结论:BNP、LVEDD与LVEF指标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评估指标,能够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血清C肽(CP)、髓鞘碱性蛋白(M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ACI合并LA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根据LA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39例、中度组40例和轻度组38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12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CP、MBP、MCP-1水平。对ACI合并LA患者行6个月的随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P、MBP和MCP-1对ACI合并LA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BP、MCP-1更高,CP更低(P<0.05)。重度组血清CP显著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MBP、MCP-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血清CP显著低于轻度组,MBP、MCP-1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CP更低,MBP、MCP-1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升高、MBP升高、MCP-1升高是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P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P、MBP和MCP-1联合预测ACI合并LA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高于CP、MBP和MCP-1单独预测。结论:ACI合并LA患者血清CP较健康群体更低,血清MBP、MCP-1水平较健康群体更高,且CP、MBP和MCP-1与患者病情程度存在密切联系。血清CP、MBP和MCP-1联合检测对ACI合并LA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蛋白(NGAL)、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与预后不良组3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清NGAL、GLI、NLR水平,分析NGAL、GLI、NLR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AIS-A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GAL、GLI、NLR单独预测及联合预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住院时间、空腹血糖、CPIS评分、AIS-APS评分、NIHSS评分、TNF-α、hs-CRP、WBC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GAL、GLI、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NGAL、GLI、NLR与CPIS评分、AIS-APS评分、NIHSS评分、TNF-α、hs-CRP、WBC均呈正相关(P<0.05)。高NGAL、GLI、NLR、CPIS评分、NIHSS评分、TNF-α为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NGAL、GLI、NLR联合预测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64,其价值显著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NGAL、GLI、NLR在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预后不良患者中升高较为显著,三者联合对于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与重症感染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感染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25),重度脓毒症组(n=20)与脓毒症休克组(n=15),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受检者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分析PCT、sFIt-1、sofa与重症感染的相关性。通过对6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结果情况分为存活组(n=36)和死亡组(n=24),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和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三者对重症感染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四组受检者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对比差异显著,脓毒症休克组高于重度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T、sFIt-1、sofa评分与重症感染呈正相关(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基础疾病、病原学、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PCT、sFIt-1、sofa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T、sFIt-1、sofa评分为重度感染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PCT、sFIt-1、sofa与重症感染呈正相关,且三者水平越高患者死亡率可能越高,因此需针对PCT、sFIt-1、sofa升高的感染患者改良治疗措施,预防预后不良情况。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认知功能、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40例老年CHF患者纳入研究,检测患者TH指标[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非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比较两组各TH指标与MoCA评分。比较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患者的TH指标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和非心血管事件组,比较两组各TH指标。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TH指标与MoCA评分、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血清T3、FT3水平及MoCA评分较非认知障碍组明显降低(P<0.05)。Ⅲ级、Ⅳ级组的血清T3、FT3水平及LVEF较Ⅰ级、Ⅱ级组显著降低,其中Ⅳ级组低于Ⅲ级组(P<0.05)。Ⅲ级、Ⅳ级组的LVEDD、LVESD较Ⅰ级、Ⅱ级组明显升高,且Ⅳ级组高于Ⅲ级组(P<0.05)。心血管事件组血清T3、FT3水平较非心血管事件组显著降低(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3、FT3水平与MoCA评分、LVEF呈正相关(均P<0.05),与LVEDD、LVESD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T3、FT3水平下调与其认知功能、心功能降低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其血清T3、FT3水平,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其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NA-21、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接诊的95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检查的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miRNA-21、MYO、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水平变化情况及和预后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miRNA-21、MYO、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病例组患者LAD、LVE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II级患者血清miRNA-21、MYO、CK-MB水平显著低于III级、IV级患者,III级患者血清miRNA-21、MYO、CK-MB水平显著低于IV级患者,差异显著(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miRNA-21、MYO、CK-MB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RNA-21、MYO及CK-MB和LVEF之间均呈负相关,血清miRNA-21、MYO及CK-MB和LAD、LVEd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NA-21、MYO及CK-MB及LVEF、LAD、LVEd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NA-21、MYO、CK-MB的表达升高,其与心功能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影响及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05例AMI合并CS患者,将直接行PCI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n=59例),行IABP辅助支持下PCI治疗患者设为研究组(n=46例)。比较两组术后心脏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酶谱指标[心肌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根据患者出院时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n=74)与死亡组(n=3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两组LVEF较术前提高,LVEDD、LVESD降低,且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心肌酶谱指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发生5例再发心肌梗死、7例急性血栓形成,研究组分别为2例、3例(P>0.05);对照组死亡23例,研究组死亡8例,研究组死亡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年龄、Killip分级≥Ⅲ级、高血脂、LVEF<40%、TIMI血流分级≤Ⅱ级占比、白细胞计数、血肌酐水平高于存活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CK-MB、LVEF、IABP辅助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Killip分级≥Ⅲ级、LVEF<40%、TIMI血流分级≤Ⅱ级为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ABP辅助支持下的PCI能有效改善AMI合并CS患者心功能,年龄≥65岁、Killip分级≥Ⅲ级、LVEF<40%、TIMI血流分级≤Ⅱ级为等为其院内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细菌性血流感染(BSI)所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载脂蛋白M(APOM)、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185例(脓毒症组),根据28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61例)和存活组(12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7例(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POM、sTREM-1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APOM、sTREM-1对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CT、sTREM-1水平升高,APOM水平降低(P<0.05)。185例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28d死亡死亡率为32.97%(61/18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PCT、sTREM-1水平升高,APOM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感染、脓毒性休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增加、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增加、血清PCT升高和sTREM-1升高为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POM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PCT、APOM、sTREM-1联合检测预测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大于血清PCT、APOM、sTREM-1单独检测预测的0.785、0.779、0.783。结论: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血清PCT、sTREM-1水平升高和APOM水平降低与预后不良的发生有关,血清PCT、APOM、sTREM-1联合检测对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C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及呼吸与危重症科收治的170例CCP患者(CCP组),其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9例、Ⅲ级66例、Ⅳ级55例,根据1年后存活状况分为死亡组26例和存活组144例,另选取同期54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收集CCP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C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对CC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P组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P<0.05)。Ⅱ级、Ⅲ级、Ⅳ级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依次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肺动脉收缩压、Tie指数和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和肺动脉收缩压、IL-6、PCT、D-D、NT-proBNP升高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FEV1占预计值%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0.789、0.792、0.801、0.954,灵敏度分别为93.33%、66.67%、66.67%、86.67%、86.67%,特异度分别为46.67%、82.67%、85.33%、66.67%、94.67%。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联合预测CCP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单项预测(P<0.05)。结论:CCP患者血清IL-6、PCT、D-D、NT-proBNP水平升高可增加心功能严重程度并导致预后不良,可作为CCP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且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0医院收治的113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检测血清UA、CysC、Lp-PLA2水平。随访1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75例)和预后不良组(3分及以上,3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UA、CysC、Lp-PLA2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UA、CysC、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脑白质病变、高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清UA、CysC、Lp-PLA2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血清UA、CysC、Lp-PLA2预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6,高于单独预测。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清UA、CysC、Lp-PLA2水平增高且与预后不良有关,联合血清UA、CysC、Lp-PLA2预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预后不良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脱氧核糖核酸甲基转移酶1(DNMT1)、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IM-3)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6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为HBV感染组,根据HBV-DNA病毒载量分为阳性组56例和阴性组130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另选取同期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孕检的150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DNMT1、TIM-3水平。比较HBV感染组与对照组、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DNMT1、TIM-3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NMT1、TIM-3水平对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V感染组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P<0.05)。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P<0.05)。186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为55.38%(103/186)。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结局不良与HBV感染孕周、HBV-DNA病毒载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DNMT1、TIM-3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DNA病毒载量阳性和DNMT1>34.94 ng/mL、TIM-3>18.96 pg/mL为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NMT1、TIM-3水平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791、0.870。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与HBV-DNA病毒载量阳性和妊娠结局不良密切相关,血清DNMT1、TIM-3水平联合对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预测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