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岛4种药用藤本植物几项水分生理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测试结果表明,生境不同,藤株的水分状况、持水力、蒸腾强度日变化各自不同其差异程度与气温、湿度和藤株等因子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低地次生雨林华南省藤种群天然更新的适生坡形,以海南甘什岭天然分布的华南省藤为研究对象,以种群数量、生长特征(株高、地径、羽叶面积等)和死亡率为天然更新的衡量指标,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坡形(凸坡、缓坡、凹坡)与华南省藤不同生长阶段种群更新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形对华南省藤种群数量、株高、羽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和死亡率等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地径影响极显著(P0.01),对高径比影响不显著(P0.05)。其中,凹坡种群数量(84株·hm~(-2))、株高(212.38 cm)、羽叶面积(36.22 m~2)最大,株高(0.153%)和羽叶面积月相对生长率(0.145%)最高,幼苗期凹坡死亡率低(8.72%),藤株整体生长最好。坡形是影响海南低地次生雨林华南省藤种群数量及生长特征的重要环境因子,坡形通过改变区域土壤水分、养分、光照等,影响华南省藤的种群数量和生长。凹坡是华南省藤的适生坡形,在今后华南省藤的资源更新保育和人工栽培中,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3.
探究不同有机肥配施对木本蔬菜赤苍藤的生长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为提高赤苍藤食用部位产量及提升其口感和营养成分含量提供实践依据。本试验以2年生木本蔬菜赤苍藤扦插苗为试验对象,采用鸡粪和牛粪2种有机肥进行双因素三水平(0.4、0.8和1.2 kg/株)共10组处理的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不施用有机肥为对照组),施用6个月后测定分析不同配比有机肥处理下赤苍藤可食用部位的生长状况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鸡粪和牛粪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对赤苍藤多数生长指标具有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影响(P<0.01,下同)。在生长特性层面,与对照组的生长指标相比,各有机肥处理组赤苍藤植株的生长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提升,且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平均萌芽数和叶面积均以T6处理组(鸡粪0.8 kg/株+牛粪1.2 kg/株)最大,分别为12.67个和28.25 cm2,而地径增量和枝条长度增量分别以T8处理组(鸡粪1.2 kg/株+牛粪0.8 kg/株)和T9处理组(鸡粪1.2 kg/株+牛粪1.2 kg/株)最大,分别为2.77 mm和41.11 cm;各...  相似文献   

4.
匙羹藤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概说: 匙羹藤Gymnema sylvetre(Retz.)Schult.又名武靴藤,羊角藤、金刚藤、乌鸦藤等,为萝藦科匙羹藤属植物。本品全株均可药用。我国民间用其根消肿解毒、清热凉血,治多发性脓肿、深部脓肿、  相似文献   

5.
赤苍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是华南、西南地区一种常见的木本蔬菜,其嫩茎叶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本研究采用“3414”施肥法,对1.5年生大新种源赤苍藤扦插苗进行追肥试验,探究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其生理特性及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多数施肥处理下赤苍藤植株生理及干物质积累情况较对照(N0P0K0)有所提升,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等随施肥进程均有规律性升高或降低;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素主效应对各指标的影响效果高于磷、钾;施肥后期,缺素及过量施肥处理均出现轻度养分胁迫现象;此外,施肥后期叶片大量元素含量较施肥中期降低,可能存在一定的“养分稀释”效应;综合分析发现,尿素2.14 g/株+过磷酸钙4.44 g/株+氯化钾0.67~1.33 g/株处理下赤苍藤植株状况最佳;氮素对赤苍藤生长发育的促进及胁迫作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七种中草药提取物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叶下珠、珠子草、千里光、鸦胆子、使君子、冬青和猫爪藤等7种中草药进行提取和初步分离,筛选出有抗肿瘤效果的活性部位,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采用MTT法,以7种中草药醇提物的不同分离部位分别对人肝癌、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细胞株进行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研究,并以人正常肝细胞株为模型对照跟踪筛选活性部位。结果表明,从7种中草药醇提物中,均获得对肿瘤细胞株具有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的化学分离部位,其中叶下珠和珠子草的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的活性最显著,千里光的乙酸乙酯层、鸦胆子的正丁醇层、使君子和冬青的氯仿层活性次之,猫爪藤氯仿层和冬青的乙酸乙酯层活性较差,其他部位无活性。  相似文献   

7.
对23个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优良无性系扦插苗的干物质积累量(全株及根干质量)及生长性状(平均枝数、地径、主藤长、平均藤径、平均藤长、平均根径和平均根长)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其干物质积累量与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幼苗的根干质量占全株干质量的63%,其变异系数在所有指标中最大(54.67%),主藤长的变异系数次之,而平均根长的变异系数最小,表明各无性系间根干质量和主藤长的差异较大,可作为雷公藤优良无性系选优的基本指标.各无性系幼苗的干物质积累量与生长性状的第1对典范相关系数(0.964 9)达显著水平,且包含总相关信息的69.84%;在该对典型变量中,干物质积累量第1典型变量U1的X2变量(全株干质量)系数的绝对值最大(0.786 2),U1为主要描述优良无性系幼苗全株干质量的综合性状,随全株干质量升高U1明显下降;生长性状第1典型变量V1的Y4变量(平均藤径)和Y5变量(平均藤长)系数的绝对值最大(0.388 3),V1为描述优良无性系幼苗平均藤径和平均藤长的综合性状,随平均藤径的增加V1明显减小、而随平均藤长的增加V1明显增大.通过第1对典型变量的二维排序可将供试的23个无性系划分为3类,最优无性系为2、4、7、8、9、13和15.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藤径和平均藤长可以作为雷公藤生物量模型构建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封丘忍冬基地所产忍冬整株生药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对忍冬各部位中活性成分含量大小的影响。用加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分别对忍冬花蕾、叶、藤和根部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以绿原酸(CHA)、总黄酮作为指标成分,用薄层色谱法(TLC)、紫外色谱法(UV)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含量。结果发现: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的有效成分最高,忍冬花蕾、叶、藤和根部中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4.7%、3.0%、3.2%和2.1%,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9%、9.2%、3.6%和1.9%。提取效率从低到高分别是乙醇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3种提取方法以忍冬的花蕾、叶、藤、根部的粗提物中都检测到了绿原酸。绿原酸的含量从高到低为花蕾、叶、藤和根部;总黄酮的含量从高到低为叶、花蕾、藤和根部。本研究不仅通过对比得出了最优的提取方法,还为整株忍冬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南山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萝藦科南山藤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南部,全株药用,临床应用广泛。化学结构类型包括甾体、苯丙素、寡糖等,其中C21甾体类成分为该属植物中主要化学结构类型,并具有抗肿瘤、抗抑郁、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本文对南山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南山藤属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极危植物藤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藤枣[Eleutharrhena macrocarpa(Diels)Forman]属防己科单种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藤枣因其形态特征和分布式样在防己科植物中较为独特,具有重要的植物系统学和区系地理学研究价值。据相关文献记载,目前发现和记录的藤枣自然种群数量小于60株,种群处于极危状态,面临灭绝风险。国内外与藤枣相关的研究资料也相对匮乏。为及时拯救和关注这一濒危物种,该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报道了藤枣的分类学简史、科学研究价值、自然种群数量、濒危状况、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位、区系分布、模式标本认定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近期的研究目标。期望能对藤枣的准确鉴定、精准调查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笔者在湖南省武冈市双牌乡太源村,见到一株罕见的古藤,当地群众敬称之为“千年藤龙”。该藤生长在荷叶塘院落中一条五路旁,与其伴生的有胸径达130厘米的黄连水,胸径达54厘米的三角枫,胸径达4O厘米的黄檀等十余株古树,古藤则似树似藤,主干如一条铁灰色长龙盘旋缠绕于古树之间,小技如龙须一样垂落飘扬在石路之上,给院落增添了几分古朴而活泼的气氛。后经中南林学院曾铁如教授鉴定,该藤为蝶形花科植物紫藤。这株紫藤长达150米,地径达42厘米,据推算及当地老人介绍,树龄已达三百多年。太源村古紫藤@黄剑波$武冈市林业局办…  相似文献   

12.
栽培条件下三叶木通茎藤生长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1个不同产地的野生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e)自然单株进行栽培试验,对其5个茎藤生长性状与5个气候因子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三叶木通茎藤生长的第一要素,月平均气温和月有效积温与小区总茎藤总长度、单株主茎长度和小区茎藤材积相关性最强;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日照是影响三叶木通茎藤生长的第二要素,表现出高湿少光有利于茎藤生长,低湿足光有利于茎藤萌梢。  相似文献   

13.
藤枣(Eleutharrhena macrocarpa)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极小种群物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标本记录、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藤枣的地理分布、群落及种群状况等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藤枣自1910年首次采到标本以来,至今共统计到19个分布点;(2)藤枣间断分布于云南南部、东南部、西南部及广西那坡等热带雨林地区。由于其生境破坏严重,原记录中有9个分布点消失,现存比较可靠分布点仅10个;(3)藤枣数量极少,目前调查可靠数量仅约40株,且未见幼苗,表明天然更新困难。基于调查结果,讨论其濒危原因,为对其进行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葡萄植株中白藜芦醇及葡萄素含量动态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葡萄生长期间不同部位中主要活性成分白藜芦醇和葡萄素含量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活性成分代谢积累规律.以湖南省境内的主要葡萄品种红地球的主藤、侧藤、支藤、根、叶、叶柄为研究对象,从2010年4月到2011年1月考察了白藜芦醇与葡萄素含量的动态变化,采用超声波辅助甲醇提取法对实验材料进行白藜芦醇和葡萄素提取,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白藜芦醇和葡萄素含量测定来考察白藜芦醇和葡萄素在葡萄植株中动态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葡萄植株中不同部位白藜芦醇和葡萄素含量差异显著,主藤>侧藤>支藤>根>叶片≈叶柄;各部位白藜芦醇和葡萄素在生长期含量变化趋势是先升后降,尤其是葡萄素变化趋势很明显,白藜芦醇变化趋势较小,各部位芪化物含量在9~10月含量处于峰值.  相似文献   

15.
金钟藤为海南原产,近20年来种群数量迅速增多,并对许多次生林、人工林和灌木林造成严重危害。金钟藤种群成灾的生境或区域有不同的光照和水分条件,而灾变种往往通过较高的表型可塑性来适应多样的生境条件。为揭示土著灾变种金钟藤适应多样生境条件的生理生态机制,本文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水分条件对金钟藤生长、形态性状及其可塑性、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光干旱条件下金钟藤生物量有所降低。在低光下,金钟藤增加了茎总长度、比茎长、比叶面积,降低了根冠比。这些形态性状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平均为0.36。高光干旱生长条件下,金钟藤叶片水浸液对生菜种子萌发和芽长生长的抑制作用较低,可能是因为在这种胁迫条件下,金钟藤降低了对竞争(化感)的资源投入。形态性状的可塑性可能促进了金钟藤在林下低光环境下更好的捕获光能和快速生长至冠层,而化感作用的可塑性说明金钟藤可能通过调节对竞争(化感)的资源投入来适应多样的水分条件。金钟藤在形态性状和化感作用方面的可塑性可能是其适应多样生境条件并爆发成灾的生理生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20多年来,金钟藤在海南和广东异常快速生长,对生物多样性和林业生产破坏严重。观测金钟藤的月生长动态,了解其在海南的生长量,能够为金钟藤的合理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点定时观测法,对海南3个市县3种不同生境的金钟藤新枝的月生长量进行测定。【结果】金钟藤在海南全年可生长,一新枝月平均生长134 cm,全年累计平均生长1607 cm。金钟藤全年有2个生长高峰期,分别在4月和9月,其中4月平均生长206 cm,9月187 cm。金钟藤在11月生长量最小,平均生长86 cm。金钟藤在1—9月生长较快,一新枝累计平均生长1326 cm,占全年生长量的82.5%;在10月至12月生长缓慢,一新枝累计平均生长281 cm,占全年生长量的17.5%。不同生境之间的金钟藤生长有极显著差异,月平均生长量从高到低顺序为定安188 cm白沙131 cm五指山83 cm。金钟藤种子在3—7月均可萌发,花果期在4—7月。在海南月平均温度17~28℃、月平均降雨量28~396 mm的自然环境范围内,金钟藤的生长量与温度和降雨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与意义】金钟藤在海南光照充足的生境里快速生长扩散,月平均生长量高达188 cm,其生长与生境、海拔和植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郝朝运  张小平  李文良  张昱 《生态学报》2008,28(6):2900-2900~2908
为揭示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及其成因,采用分形分析中的计盒维数对取自4个分布地的13个样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 同一研究地不同群落中永瓣藤种群的分形特征差异明显,而不同研究地同一类型群落之间的差异不大,分析认为这与永瓣藤在群落中的生态地位及生境异质性有关.(2) 永瓣藤种群计盒维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杉木林 (1.911±0.025)、杂木林 (1.806±0.079)、马尾松林 (1.692±0.054) 和毛竹林 (1.629±0.081),表明不同群落中其个体分布的非均匀性存在较大差异.(3) 永瓣藤种群的拐点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毛竹林 (4.111 m±0.484 m)、马尾松林 (3.778 m±0.222 m)、杂木林 (2.857 m)、杉木林 (2.013 m±0.117 m),次序与计盒维数相反.(4) 分析认为,不同群落中永瓣藤无性繁殖能力的不同对其种群格局的计盒维数以及拐点尺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低地次生雨林棕榈藤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海南岛甘什岭6种天然棕榈藤为研究对象,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与冗余分析(RDA)筛选了棕榈藤种群分布的主要生境因子,探究了种群密度随主要环境因子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杖藤(Calamus rhabdocladus)和大白藤(C.faberii)种群密度最大,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和白藤(C.tetradactylus)次之,小钩叶藤(Plectocomia microstachys)和单叶省藤(C.simplicifolius)种群密度最小;影响棕榈藤分布的条件作用因子为5种,影响大小为全P坡位全N坡形岩石裸露率,排序轴中第一轴解释33.5%物种-生境相关性信息,4轴共解释73.7%的相关性信息;棕榈藤在5种生境梯度下呈现一定的差异性,白藤适宜于全P含量相对较高且岩石裸露率低的下位斜坡;大白藤适宜N、P含量相对较少且岩石裸露率低的中上位地段;单叶省藤适宜于N、P偏低的中位凹地,杖藤适宜于土壤全P和岩石裸露率低的凹地;黄藤适宜于全P偏低的岩石裸露偏高的中上位凹地;小钩叶藤幼苗适宜于N、P含量偏高的斜坡。综上所述,杖藤和黄藤对该地区生境的适应能力最强,全P、坡位、坡形、全N和岩石裸露率是影响该地区棕榈藤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6种棕榈藤对生境响应不同,且幼苗期棕榈藤对生境的响应较其他生长期有明显差异。在棕榈藤天然更新资源保护和恢复过程中,针对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采取相应措施有利于藤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19.
木质藤本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木质藤本通过影响支持木进而影响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但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北热带喀斯特森林中,木质藤本与支持木的关系鲜为人知。以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五桠果叶木姜子(Litsea dilleniifolia)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木质藤本的密度、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树种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木质藤本对树木的影响。结果显示:(1)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内木质藤本平均密度为0.0913株/m2,木质藤本在0-20m空间尺度整体表现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尺度增大,聚集强度逐渐减弱;不同径级木质藤本在不同尺度上的分布格局不同。(2)木质藤本对不同径级、不同种类、不同聚集强度的支持木选择表现以下体征:随着支持木径级增加,木质藤本攀附的比例和每木藤本数有增加趋势,且木质藤本胸径与支持木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附藤率较高的支持木有紫葳科(Bignoniaceae)种类和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nensis),单木附藤数量多的是南方紫金牛(Ardisia thyrsiflora);物种的聚集强度与附藤率、附藤数量呈负相关。(3)木质藤本的密度与支持木死亡率关系不显著,而物种的附藤率与死亡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木质藤本密度在原生性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并不高,且木质藤本对支持木具有选择性,但其对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的死亡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原生性季节性雨林的物种共存、极小植物种群保育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石漠化区域的植被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棕榈藤是一种重要的非木质森林资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热带雨林恢复过程及林分结构对棕榈藤分布生长的影响,应用样方调查和排序分析法,对海南岛甘什岭3种不同恢复阶段的次生雨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棕榈藤多度在恢复中前期最高(74±43),中期次之(32±37),前期最低(0±0),棕榈藤频度分布整体表现为中前期中期前期。中期的杖藤(13.62±8.39 mm)、小钩叶藤(8.01±3.05 mm)、多果省藤(6.54±7.52 mm)和黄藤(3.62±2.52 mm)地径生长大于中前期(7.52±3.75,6.72±3.33,4.73±5.20,3.51±2.4 mm),白藤(1.32±0.53 mm)小于中前期(7.87±6.45mm);中期林分的杖藤(131. 35±62. 72 cm)和黄藤(23. 93±15. 23 cm)高生长大于中前期(90.02±92.13,23.72±17.93 cm),但白藤(8.31±0.85 cm)、多果省藤(32.43±30.91 cm)和小钩叶藤(31.62±8.74 cm)小于中前期(54.30±50.77,48.46±78.11,34.35±7.10 cm)。(2)棕榈藤多分布在恢复中前期和中期林分中,灌丛群落不利于棕榈藤分布,黄藤、杖藤、多果省藤和白藤倾向于分布在恢复中前期的群落中,小钩叶藤多分布在恢复中期的群落中。(3)平均树高与棕榈藤多度均呈正相关,立木密度与棕榈藤多度呈正相关,最大胸径、平均胸径与小钩叶藤多度呈正相关。建议资源保护要加强对热带雨林的保护,资源培育利用要根据不同藤种进行林分结构调整或者选择适宜林分结构进行近自然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