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大鼠或吉田肉瘤大鼠腹腔注射N[C~(14)]-甲酰溶肉瘤素后第一次所排尿中,最少含有三个代謝产物。代謝物1为未变的N[C~(14)]-甲酰溶肉瘤素,其含量为尿中放射性的51.5—52.7%。代謝物2为未脫掉甲酰基的含羥基化合物排出量約为尿中放射性的20.2—23.1%。代謝物3可能是C~(14)-甲酸,排出量約为尿中放射性的9.5—12.6%。自梭形細胞肉瘤B_(22)及Krebs-2腹水癌小鼠尿中亦得到相似的結果。溶肉瘤素并非N[C~(14)]-甲酰溶肉瘤素的主要代謝产物,但并不能排除N[C~(14)]-甲酰溶肉瘤素通过溶肉瘤素轉变为溶肉瘤素羟基水解物的可能性。 N[C~(14)]-甲酰溶肉瘤素在正常动物体內的代謝在质与量上与肿瘤动物者并无不同;在对N-甲敏感瘤动物(吉田肉瘤大员、Krebs-2腹水癌小员)与不敏感瘤动物(梭形細胞肉瘤B_(22)小鼠)之間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用分光光度计,采用三波长法在生物样品(血、尿、组织、胆汁及粪等)中测定N-甲酰溶肉瘤素(简称 N-甲)的方法;并用此法观察了 N-甲在动物及人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本法特异性高,灵敏度为0.10 O.D.相当于样品中含 N-甲11.5微克。大鼠口服 N-甲200毫克/公斤后5小时,由胃肠道内容物可回收剂量的7.9%,而在所排出的粪中并无可测定的药物存在。体外实验证明 N-甲在胃肠道内容物的代谢很快。可见,药物由胃肠道消失的速度并不能反映其自胃肠道吸收的情况。静脉注射后,N-甲在大鼠及家兔的血中消失很快。其在血中的生物半衰期大鼠为12分钟,家兔为15分钟。给正常或肿瘤大鼠静脉注射 N-甲100毫克/公斤后1小时,药物含量以肾脏最高,肝次之,脾、肺、心等组织仅含痕迹量。肿瘤组织的药物含量亦很低。大鼠静脉注射 N-甲100毫克/公斤后5小时,由尿可回收剂量的23.8%,其中96.3%为前两小时所排出。由胆汁亦可回收剂量的12.4%。家兔静脉注射 N-甲50毫克/公斤后,12小时内可自尿排出剂量的12.5%,其中92.6%为前两小时所排出。成年男性肿瘤患者一次口服 N-甲300毫克后5小时内,血中的药物浓度很低,但给药后12小时内可自尿排出剂量的7.1%,其中82.6%为前两小时所排出。用纸层离法证明,大鼠及肿瘤病人口服 N-甲后尿中的代谢物主要为羟基水解产物  相似文献   

3.
(一) 用瓦氏呼吸器观察了五种抗肿瘤药(氧化氮芥、溶肉瘤素、N-甲酰溶肉瘤素、FSPA及6-巰基嘌呤)对瘤細胞呼吸、有氧及无氧酵解的影响。同时观察了药物对吉田腹水肉瘤大鼠的疗效,并且討論了药物对代谢的影响与疗效間的相关問题。 (二) 氧化氮芥体外給药时对艾氏腹水癌細胞的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吉田腹水肉瘤細胞的呼吸及酵解皆无明显影响。 (三) 溶肉瘤素无論体内或体外給药对上述两种瘤细胞的呼吸及酵解皆无明显作用。N-甲酰溶肉瘤素与溶肉瘤素不同,体内一次給葯可显著促进吉田腹水肉瘤細胞的呼吸,而对酵解无明显影响。FSPA不論大剂量还是小剂量对瘤細胞的呼吸及有氧酵解皆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大剂量时可显著抑制无氧酵解。 (四) 6-巯基嘌呤体内給药时显著抑制吉田腹水肉瘤細胞的无氧酵解,对呼吸及有氧酵解却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系比较CT与其水解产物——DSA对大鼠的利尿作用并探讨DSA在大鼠体内的转化、吸收、分布和排泄。大鼠口服20及100毫克/公斤时DSA的利尿及排氯作用与CT相同,口服CT或DSA 4毫克/公斤后,则作用均不明显。水解前后比色或纸层分析都证明服药后的大鼠尿中没有DSA的乙酰化产物或其他代谢产物。口服DSA 20毫克/公斤后,药物被迅速吸收,1、3、9小时的胃腸道含药量分别为口服剂量的55、20及12%。大鼠口服DSA 4—100毫克/公斤后,3小时内自尿排出剂量的30%左右,口服CT4毫克/公斤后同时期内排出剂量的34%,但加大剂量到20及100毫克/公斤时,仅排出剂量的17—18%。反之,静脉注射20毫克/公斤后,CT自尿排出比DSA迅速。自胆汁排出的药量少于口服剂量的1%。大鼠口服DSA 20毫克/公斤后1小时,药物在肾脏分布最多,肝次之。但总的说来,本药在各脏的浓度较趋平均。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 N-甲对 P~(32)参入正常及肿瘤组织(或细胞)中核酸的影响。N-甲在治疗剂量下对 P~(32)参入大鼠吉田肉瘤(腹水及实体型)及小鼠艾氏癌腹水型的肿瘤细胞(或组织)核酸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以对参入 DNA 的影响最强。N-甲对 P~(32)参入小鼠艾氏癌实体型肿瘤组织核酸无影响;在小剂量下对 P~(32)参入小鼠网织细胞肉瘤组织核酸亦无明显影响。N-甲对 P~(32)参入正常及肿瘤动物脾脏核酸有明显抑制作用。N-甲与溶肉瘤素对 P~(32)参入正常及肿瘤组织核酸的影响类似,但在等毒性剂量下其作用较溶肉瘤素稍弱。  相似文献   

6.
已知二苯基丙基乙酸β-二乙基氨基乙酯(SKF 525A)为肝微粒体药物轉化酶的抑制剂。我們以戊巴此妥鈉睡眠时間为指标,发現SKF 525A的作用是双相的。小鼠注射一剂SKF 525A(40—80毫克/公斤)后0—12小时为莉酶受抑制期,表現为戊巴比妥鈉睡眠时間明显延长;但注射后48小时,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时間不仅不延长,反而縮短。SKF 525A的双相效应在雌雄小鼠均能看到。小鼠及大鼠經連續多次注射SKF 525A后48小时,同样也出現第二相效应。下述进一步的实驗表明第二相效应是由于肝脏药物轉化酶活性加強的結果:(1)48小时前接受过一剂SKF 525A的小鼠,戊巴比妥鈉自体內消失的速率此正常动物者明显加快。(2)不論48小时前是否接受过SKF 525A,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刚醒时,体內催眠药含量无显著差別。(3)48小时前曾經注射SKF 525A的大鼠肝切片轉化戊巴比妥鈉的速率比正常动物肝切片者快。(4)48小时前注射SKF525A并不改变二乙基巴比妥鈉(一个在体內不經轉化的莉物)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間及其自体內消失的速度。 給小鼠(或大鼠)注射相当剂量的SKF 525A后12—24小时,肝脏(及尿)中的維生素C含量比对照动物者显著增加。但在給药后48小时,此作用即已消失。可見SKF525A对动物体內維生素C合成的促进作用出現在对肝脏莉物轉化酶的刺激作用之前。  相似文献   

7.
在以前的报导中曾經指出带标記原子的S~(35)-硫噴妥鈉和C~(14)-双乙基巴比妥鈉穿透入机体中樞神經系統的速度有显著的差异:前者在注射到机体內5分钟时,脑中各部位即已达最大濃度,而后者却要在注射后1小时才达到。同时实驗又表明,不同的巴比妥类药物所引起睡眠的快慢,是与它們穿透入中樞神經系統脑部速度有关。但是有关它們透入脑組織后的詳細弥散部位和彼此間的定量关系,还不了解,有必要加以进一步闡明。因此,在研究中我們用微型放射自显术观察了S(35)-硫噴妥鈉和C~(14)-双乙基巴比妥鈉在脑組織各部位的細胞体內和細胞体間的弥散状况,因为微型放射自显术能够清晰的辨明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內后在組織中的精确部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45只烏拉坦麻醉大白鼠,分别于注射胍乙啶10毫克/公斤后的2分钟、10分钟、2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前三个时間是靜脉注射,后两个时間是腹腔注射),記录血压,并取出腎上腺、胸主动脉、心、脾及腎,测定CA含量。血压变化的三个时相与主动脉壁NA含量似有平行关系,但与其他各器官CA含量无明显相关;胍乙啶后期降压机制是使交感神經末梢所支配的器官內的NA排空的結果。  相似文献   

9.
酪胺、利血平和胍乙啶减少組織內NA的机制不尽相同。本实驗比較苯乙肼对它們釋放大白鼠心脏NA的作用。心脏的NA用氧化鋁吸附分离后用大鼠血压法檢定。正常大白鼠心脏NA含量为0.93微克/克。每天腹腔注射苯乙肼20毫克/公斤,共3天,NA含量为1.26微克/克,有明显的增加。皮下注射酪胺20毫克/公斤后2小时,心脏NA含量减少为0.56微克/克;給苯乙肼3天后再給酪胺,NA量更减至0.39微克/克。腹腔注射利血平1毫克/公斤后5小时,心脏NA已几乎耗尽;給苯乙肼3天后再給同剂量的利血平,NA含量只减少一半左右;加大利血平剂量为2毫克/公斤,也仅能减低一半的量,至15小时已近耗尽。腹腔注射胍乙啶20毫克/公斤后5小时,NA已近耗尽;給苯乙肼3天后再注射胍乙啶20—100毫克/公斤,心脏NA未見减少。給苯乙肼3天后,腹腔注射胍乙啶,然后再給利血平或酪胺,NA减少一半。預先給利血平或胍乙啶,再給一次苯乙肼,胍乙啶的釋放作用完全被对抗,而利血平仍有耗尽心脏NA的作用。根据以上結果,苯乙肼似能加强酪胺釋放心脏NA的作用,能部分减少利血平对心脏,NA的耗尽作用,但可完全对抗胍乙啶的釋放作用。結合前文結果推論苯乙肼的抗交感作用是与影响NA的釋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給麻醉猫靜脉注射力可拉敏3—5毫克/公斤后,能引起血压的短暫下降,加强注射乙酰胆碱或电刺激迷走神經外周端的降压反应,兴奋腸肌,和加强琥珀酰胆碱的阻断神經肌肉間的傳递作用。用加兰他敏0.25—2毫克/公斤試驗时,也能观察到上述作用。将力可拉敏溶液滴入兔眼內,能使瞳孔縮小,并有对抗阿托品的扩瞳作用。在离体試驗时,力可拉敏能提高豚鼠腸肌或蛙腹直肌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在麻醉猫的頸交感神經节試驗中,靜脉或动脉內注射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对电刺激交感节前纤維引起的瞬膜收縮无明显影响,但能加强舌动脉注射乙酰胆碱的作用。力可拉敏(15—20毫克/公斤)和加兰他敏(3—5毫克/公斤)能使清醒家兔的皮层自发脑电活动,产生惊醒反应。阿托品,东茛菪碱或貝納替秦对上述惊醒反应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麻醉兎靜脉內注射氯化銨(25—50毫克/公斤),可規律地引起呼吸增强,这种效应在切断竇神經、减压神經和迷走神經后不变。 (二)在頸动脉竇区灌注的条件下,給供血兎靜脉內注射氯化銨并不能刺激受血兎頸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由此說明化学感受器对氫离子不敏感。 (三)小脑延髓池內注射小量氯化銨,可导致明显的呼吸增强。 (四)氯化銨所致的呼吸增强,可能主要是由于血浆中氫离子增加对呼吸中樞的直接刺激作用,外周化学感受器在这方面不起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給予小鼠安他布斯(120毫克/公斤,口服)2小时后,戊巴比妥鈉睡眠时間显著延长,同时肝糖元含量下降;24小时后作用消失。由于本药能延緩戊巴比妥鈉自小鼠体內消失而不改变維持动物睡眠所必須的最低催眠药水平,可見安他布斯这种“延长”效应是因为抑制了催眠药的生物轉化,而并非通过中樞协同机制。安他布斯并不改变小鼠戊巴比妥鈉的ED_(50)及二乙基巴比妥(一个在体內不經轉化的催眠药)睡眠时間,也支持这个論断。大鼠体外肝切片試驗表明,当安他布斯濃度为6.6×10~(-5)M时即抑制戊巴比妥鈉轉化的50%。安他布斯对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竞爭性,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及維生素C不能对抗此作用。安他布斯对氯丙嗪的氧化影响不大,对对硝基苯甲酸的还原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鼠連續服用甲狀腺素兩週後,對銻銨急性毒性的敏感性顯著增加,而連續服用丙基硫氧嘧啶,則可增加對銻銨急性毒性的耐受性。腹腔注射銻銨於甲狀腺機能亢進狀態,甲狀腺機能不足及正常大鼠後,銻~(124)在组織中分佈的濃度均以肝及胃腸道为最高,腎臟次之,在甲狀腺中的濃度均很低。腹腔注射銻”銨後,銻~(124)的排泄總量三组動物無明顯區别。因此,銻銨對甲狀腺機能亢進狀態,甲狀腺機能不足及正常小鼠毒性的不同,似並非由於注射銻銨後,銻的分佈和排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一种快速诱导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利用放线菌酮建立的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方法。从静脉或腹腔给予雌性SD大鼠注射一定剂量的放线菌酮,于注射后1.0、2.0、3.0、4.0小时取出脾脏,光镜下结合原位3′-末端标记方法观察脾脏淋巴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做凋亡细胞计数。结果,正常大鼠脾脏生发中心有少量凋亡细胞。注射较大剂量(>2.0mg/kg)的放线菌酮在注射后2小时即可诱导脾脏形成大量凋亡形态的淋巴细胞,主要集中在皮质区的生发中心,而且与原位3′-末端标记阳性细胞分布一致。结果表明,较大剂量放线菌酮可快速诱导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脑室内或脑组织内微量注射吗啡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本文报告利用家兔脑室內注射和脑內微量注射方法,在保持中枢神經系統完整的条件下,研究嗎啡鎮痛作用部位的結果。 (二)脑室內注射20微克(相当于靜脉剂量的1/500—1/1000左右)可以产生明显而持久的鎮痛作用。注射后1—4分钟即表現作用。根据药液分布的范围等推測作用部位在第四脑室以上水平。 (三)脑室內注射嗎啡对光热刺激鼻部或后肢的痛反应都有效,对电刺激牙髓的痛反应也有效。脑室內注射多种其他药物不产生鎮痛作用。因此鎮痛是全身性的,而且是嗎啡特异作用的表現。 (四)脑內微量注射嗎啡以第三脑室周围灰貭作用最明显,10微克剂量即有鎮痛作用。側脑室壁的尾状核、透明隔以及皮貭下其他部位,注射較大剂量仍无鎮痛作用。 (五)本文提出第三脑室壁灰貭是嗎啡发揮鎮痛的作用部位的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同位素实验结果证明葡萄糖可以直接变成葡萄糖醛酸。Douglas和King用莰醇(冰片)饲豚鼠,再向腹腔内注射葡萄糖-1-C~(14)或葡萄糖-6-C~(14),然后从尿中分离出莰醇葡萄糖醛酸苷。发现给1-C~(14)葡萄糖时约61%的C~(14)位于葡萄糖醛酸分子的C-1上;给6-C~(14)葡萄糖时约67%的C~(14)位于葡萄糖醛酸分子的C-6上,说明葡萄糖的碳链并不分裂即直接转变成葡萄糖醛酸。但是许多学者证明葡萄糖不能直接氧化成葡萄糖醛  相似文献   

17.
 利用竹红菌甲素并结合其光敏特性进行了动物体内的抑瘤试验。发现患瘤局部表皮涂布竹红菌甲素软膏或局部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甲素花生油溶液、并经光照致敏后能使小鼠S-180实体肉瘤生长减缓,甚至有个别消退。同时利用细胞培养法和~3H标记化合物参入法进行了甲素抑瘤作用的定量分析。发现作用时间固定时(光照40分钟后继续培养3小时),大于12.5ng/ml浓度的甲素能明显抑制~3H-TdR、~3H-UR和~3H-Leu对S-180肉瘤细胞的参入速率;剂量与抑制率呈正相关。据此结果求出甲素对S-180肉瘤细胞的有效抑制浓度(LD(50))为40ng/ml。光照组与无光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用Ebrlich腹水癌细胞为研究体系也得到了类似的试验结果。实验结果提示竹红菌甲素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这种作用与其光敏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狗10只,靜脉注射苯乙肼5毫克/公斤显著增高主动脉压、肺动脉压、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和左、右心室作功量,同时显著减低总外周血管阻力。皮下注射5天后的表現相反,卽主动脉压显著降低,心脏指数无变化,对心搏指数、左心室作功量和总外周阻力影响均不显著。說明靜脉注射后主要表現拟交感作用,可能是苯乙肼直接兴奋腎上腺素能受体的結果;皮下給药5天后則表現抗交感作用,可能是抑制了交感神經介质釋放的結果。苯乙肼皮下注射5天后动脉血氧显著减低;靜脉注射苯乙肼后,血糖增加不显著,給药5天后則减少之。无論急性或慢性給药,动脉血乳酸及丙酮酸均显著降低,心肌摄取量亦减少。Warburg檢压法测定豚鼠心肌勻浆耗氧量,体外及体內实驗均証明苯乙肼除能抑制心肌单胺氧化酶外,还能抑制氧化丙酮酸的酶系,但作用較弱。解釋苯乙肼减少心肌耗氧的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氧化代謝。  相似文献   

19.
曾观察17个双磺胺类及苯骈噻二嗪类衍生物对大鼠的利尿、排盐及排钾作用,结果表明双磺胺类作用较差;双氢氯噻嗪(HCT)类中,3位氢原子为简单基团取代的化合物(HCT-6,HCT-13,HCT-14及HCT-16)仍保留与HCT相近的利尿与排盐作用,但为芳香基取代的HCT-18卽无利尿活性,5-氯-双氢氯噻嗪(HCT-55)及Benzthiazide(CT-S)的利尿作用与HCT相等。对其中6种化合物(CT,HCT,HCT-16,CT-S,HCT-55及HCT-18)进行了在大鼠体内代谢特点的研究。发现口服后,所有这些化合物均主要以未变形式自尿排出。各化合物自胃腸道消失的速度与化合物的油/水分布系数有平行关系(HCT-18例外):HCT-55分布系数较大,吸收最快;反之,CT的分布系数最小,而且pKa值鞍低(CT的pKa_1为6.7,其他化合物的pKa_1均在9.0—9.2),吸收亦最慢。各种化合物均在腎(或肝及腎)分布最高,其他各脏均无明显堆积。口服后药物自尿的排泄速度基本上与自胃腸道消失的速度平行;静脉注射后,则以CT-S,HCT及HCT-55排泄最快,CT和DSA较慢,HCT-18最慢。本文还討論了这些化合物在腎脏的轉运特点与产生利尿作用之间的可能联系。本文曾经雷海鹏及金蔭昌二先生指正,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Sham+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CUS),模型(CUS)+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kg),连续14天;Sham+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每天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天麻素(50、100或者200 mg/kg),连续14天;模型组接受CUS造模,并且在造模结束后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kg),连续14天;模型+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在CUS造模结束后每天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天麻素(50、100或者200 mg/kg),持续14天。随后,通过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在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处死大鼠,通过Elisa检测海马GFAP和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1)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可以导致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包括糖水偏好减少(P0.05)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1),CUS组大鼠海马GFAP和BDNF水平下降(P0.01)。(2)一定剂量(100和200 mg/Kg)天麻素干预可以缓解CUS大鼠的抑郁行为,CUS与CUS+GAS(M)组(P0.05)以及CUS与CUS+GAS(H)组之间(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高剂量的天麻素可以恢复CUS大鼠海马的BDNF和GDNF水平,CUS与CUS+GAS(M)组(P0.05)以及CUS与CUS+GAS(H)组之间(P0.05)的BDNF和GDNF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天麻素可以缓解CU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恢复CUS模型大鼠海马的BDNF和GDNF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