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耀萍  杨志杰  李勇  侯丽丽  李丽 《生物磁学》2011,(21):4050-4053
目的:探讨125I-UdR提高内皮抑素基因对大鼠种植癌模型的抑制效应。方法:制作肿瘤株Walker-256细胞大鼠皮下种植癌的动物模型并分为1-4组(对照组、125I-UdR组、Endostatin组和Endostatin+125I-UdR组),每组20只,通过实体瘤内注射,分别给与相同体积生理盐水125I-UdR、内皮抑素基因及125I-UdR和内皮抑素基因混合物,测量肿瘤治疗前体积(V0)和治疗后不同时间体积(Vt),计算10d、20d的肿瘤生长率(f=Vt/V0),观察各组肿瘤在光镜下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10d、20d肿瘤生长率为:(11.03±1.08、27.35±1.08),(4.02±0.79、7.58±2.98),(3.88±0.26、7.02±2.75),(2.72±1.01、2.94±1.26),2、3、4组的肿瘤生长率明显小于l组(P〈0.001);2、3组之间肿瘤生长率差别不明显(P〉0.05),4组肿瘤生长率小于2、3组(P〈0.01).结论:通过实体瘤内注射的方法给与125I-UdR、内皮抑素基因及两者混合物后,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内皮抑素基因和125I-UdR联合治疗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内皮抑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怡 《生物工程学报》2001,17(5):481-484
新生血管的生成 (Angiogenesis)与多种生理过程相关 ,受多种促进和抑制因子的调节 ,细胞外基质蛋白经酶解产生的小片段中很多都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节。内皮抑素 (Endostatin)是 1997年首先从小鼠血管内皮瘤EOMA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的 ,是细胞外基质蛋白胶原XVⅢα1链NC1结构域C末端 184个Aa的片段。可抑制bFGF和VEGF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 ,抑制肿瘤的形成和转移。由于其作用对象是血管内皮细胞 ,而不是转化的肿瘤细胞本身 ,长期反复治疗中不会引起耐药性。它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引起多方关注 ,相关研究广泛开展起来。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在其生物功能、作用机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转内皮抑素基因抑制高转移性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能力.方法:将 pcDNA3.1-Endo 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小鼠黑色素瘤高转移细胞株B16F10,运用RT-PCR和Western-blot验证Endo的表达后,进行瘤细胞的粘附实验、体外侵袭和运动实验以及C57BL/6小鼠的皮下种植瘤和肺转移瘤试验,并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内皮抑素基因能明显抑制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粘附、体外侵袭和运动、体内成瘤以及肺转移能力,其中粘附抑制率36.4%,体外侵袭抑制率48.4%,细胞运动功能抑制率52.1%,肺转移抑制率为67.3%.结论:转内皮抑素基因能明显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高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内皮抑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与鉴定人内皮抑素基因功能区片段。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 ,从人胎肝总RNA中扩增人内皮抑素基因 ,将其克隆入 pGEM T载体 ,命名为pT hES ,并应用A377自动序列分析仪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克隆了人内皮抑素基因 ,经序列分析表明 ,所克隆的基因序列正确。这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内皮抑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抑素是一种能够强烈抑制血管形成的抑制因子 ,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因此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就内皮抑素的发现 ,性质和结构 ,生物学功能 ,抑制作用机理 ,内皮抑素基因治疗以及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6.
内皮抑素与肿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近年来发现的,天然产生的新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在体内由胶原ⅩⅧ经酶解产生,可以抑制新血管生成,在肿瘤动物模型中显 同显著的抑瘤活动。通过抑制肿瘤相关的新血管的形成来治疗肿瘤,是目前出现的新疗法,内皮抑素是这种疗法中很有前景的侯选药物之一。在美国已经开始了用内皮抑素治疗肿瘤的Ⅰ期临床试验,关于它的临床前基础实验也在广泛开展。本文综述了内皮抑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7.
内皮抑素(endostatin)是近年来发现的,天然产生的新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在体内由胶原ⅩⅧ经酶解产生,可以抑制新血管生成,在肿瘤动物模型中显示出显著的抑瘤活动。通过抑制肿瘤相关的新血管的形成来治疗肿瘤,是目前出现的新疗法,内皮抑素是这种疗法中很有前景的侯选药物之一。在美国已经开始了用内皮抑素治疗肿瘤的Ⅰ期临床试验,关于它的临床前基础实验也在广泛开展。本文综述了内皮抑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  相似文献   

8.
眼部新生血管存在于多种常见的眼病的发展过程中,对视功能危害大,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栓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此目前仍无确切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1997年首先从小鼠血管内皮瘤EOMA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的,是胶原xⅧ的蛋白降解产物,分子质量约为20KD,为胶原xⅧc端非胶原区(NCl)内的184个氨基酸片段。ES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可抑制VEGF,bFGF,EGF等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其凋亡,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通过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表明,ES是当前抗新生血管疗法中最有潜力的一种新药。本文就内皮抑素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眼部新生血管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眼部新生血管存在于多种常见的眼病的发展过程中,对视功能危害大,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栓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此目前仍无确切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1997年首先从小鼠血管内皮瘤EOMA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的,是胶原XⅧ的蛋白降解产物,分子质量约为20KD,为胶原XⅧC端非胶原区(NC1)内的184个氨基酸片段。ES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可抑制VEGF,bFGF,EGF等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其凋亡,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通过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表明,ES是当前抗新生血管疗法中最有潜力的一种新药。本文就内皮抑素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眼部新生血管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以人胎肝组织为材料,提取总RNA,经反转录和PCR扩增,得到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系统pGEX-KG,分别在DH5α、BL-21菌中以GST-Endostatin融合蛋白的形式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种植癌在高压氧(HBO)干预及放射治疗前后99mTc-HL91乏氧显像的变化,并探讨其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为HBO联合放射性药物对恶性肿瘤治疗效果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建立肿瘤株walker-256细胞大鼠皮下种植癌的动物模型,60只荷瘤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高压氧(HBO)组、胶体磷[32P]酸铬和HBO+胶体磷[32P]酸铬组。尾静脉注射99mTc-HL91 37MBq(0.1 mL),4 h后利用SPECT显像,计算肿瘤组织与对侧相应部位放射性计数比值(T/NT),显像当日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大长径(a)和最大垂直横径(b),计算肿瘤体积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肿瘤生长率(f)。最后一次显像结束后处死全部模型大鼠,取肿瘤组织制成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鼠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比较实验各组T/NT与肿瘤生长率(f)以及凋亡的关系。结果:肿瘤99mTc-HL91显像良好,肿瘤部位与对侧相应部位具有较高的放射性计数比。治疗后大鼠肿瘤的乏氧区域及肿瘤体积均减少,以HBO+胶体磷[32P]酸铬组为著,T/NT与f呈正相关;大鼠肿瘤的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以HBO+胶体磷[32P]酸铬组增加明显,治疗后T/NT与大鼠肿瘤细胞的凋亡数呈负相关。结论:HBO在放射性核素治疗大鼠种植癌中起到协同作用,通过99mTc-HL91乏氧显像观察HBO干预后胶体磷[32P]酸铬治疗肿瘤效果,从而为二者联合在肿瘤治疗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种植癌在高压氧(HBO)干预及放射治疗前后99mTc-HL91乏氧显像的变化,并探讨其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为HBO联合放射性药物对恶性肿瘤治疗效果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建立肿瘤株walker-256细胞大鼠皮下种植癌的动物模型,60只荷瘤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高压氧(HBO)组、胶体磷[^32P]酸铬和HBO+胶体磷[^32P]酸铬组。尾静脉注射99mTc-HL9137MBq(0.1mL),4h后利用SPECT显像,计算肿瘤组织与对侧相应部位放射性计数比值(T小T),显像当日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大长径(a)和最大垂直横径(b),计算肿瘤体积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肿瘤生长率(f)。最后一次显像结束后处死全部模型大鼠,取肿瘤组织制成病理切片,观察各组大鼠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比较实验各组T/NT与肿瘤生长率(f)以及凋亡的关系。结果:肿瘤99mTc-HL91显像良好,肿瘤部位与对侧相应部位具有较高的放射性计数比。治疗后大鼠肿瘤的乏氧区域及肿瘤体积均减少,以HBO+胶体磷[^32P]酸铬组为著,T/NT与f呈正相关;大鼠肿瘤的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以HBO+胶体磷[^32P]酸铬组增加明显,治疗后T/NT与大鼠肿瘤细胞的凋亡数呈负相关。结论:HBO在放射性核素治疗大鼠种植癌中起到协同作用,通过99mTc—HL91乏氧显像观察HBO干预后胶体磷[^32P]酸铬治疗肿瘤效果,从而为二者联合在肿瘤治疗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方小玲  章婷婷  刚君 《生物磁学》2011,(6):1013-1019
目的:了解内皮抑素(ES)转基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选择建模成功的大鼠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S转染组(I组)24只、载体对照组(Ⅱ组)20只和阴性对照组(Ⅲ组)20只。I组病灶局部注射lipofectamine-endo-pBud复合物进行基因转染,Ⅱ组注射lipofectamine-pBud复合物,Ⅲ组注射PBS用于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异位病灶中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用Western-blot测定ES-HA融合蛋白及E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来判断转染成功与否。用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ES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测定,用免疫组化SP法对ES、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进行测定,用游标卡尺对转染前后各组大鼠异位病灶的长、宽进行测量,计算体积,分析各指标实验前后的差异,观察内皮抑素转基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疗效。结果:注射相应试剂后2周,I组异位病灶组织中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两对照组(P〈0.05),有ES-HA融合蛋白表达,且E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I组血清中ES水平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VEGF水平显著低于两对照组(P〈0.01),三组ES与VEGF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05);I组异位病灶组织中ES表达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1);MMP-2的表达明显少于两对照组(P〈0.01);MVD明显少于两对照组(P〈0.01);三组ES与MMP-2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00);I组异位病灶体积明显小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的重组质粒endo-pBud病灶内直接注射法可以成功实现E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内皮抑素(ES)转基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选择建模成功的大鼠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S转染组(I组)24只、载体对照组(Ⅱ组)20只和阴性对照组(Ⅲ组)20只。I组病灶局部注射lipofectamine-endo-pBud复合物进行基因转染,Ⅱ组注射lipofectamine-pBud复合物,Ⅲ组注射PBS用于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异位病灶中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用Western-blot测定ES-HA融合蛋白及E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来判断转染成功与否。用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ES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测定,用免疫组化SP法对ES、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进行测定,用游标卡尺对转染前后各组大鼠异位病灶的长、宽进行测量,计算体积,分析各指标实验前后的差异,观察内皮抑素转基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疗效。结果:注射相应试剂后2周,I组异位病灶组织中E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两对照组(P<0.05),有ES-HA融合蛋白表达,且E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I组血清中ES水平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VEGF水平显著低于两对照组(P<0.01),三组ES与VEGF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05);I组异位病灶组织中ES表达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1);MMP-2的表达明显少于两对照组(P<0.01);MVD明显少于两对照组(P<0.01);三组ES与MMP-2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00);I组异位病灶体积明显小于两对照组(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的重组质粒endo-pBud病灶内直接注射法可以成功实现E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众多疾病和创伤都会带来损伤创面的难愈问题,慢性难愈创面的长期存在不仅增加了局部感染的机会,而且大大影响了局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治疗方法,其相关理论和技术近来日臻完善,为慢性难愈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有望带来突破性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用皮下接种W256瘤细胞株形成实验性荷瘤大鼠,观察光动力学疗法对移植瘤大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及组织中生长抑素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认识腺病毒(Adenovirus)以来,对腺病毒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征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腺病毒科包括禽腺病毒属(Aviadenovius)和哺乳动物腺病毒(Mastadenov irus)两个属。除人腺病毒以外,一些哺乳动物的腺病毒和禽腺病毒也成为基因治疗和载体疫苗研究的热点,如猪腺病毒3型(PAV-3)、牛腺病毒3型(BAV-3)、绵羊腺病毒(Ovine adenovirus,OAV)、禽腺病毒(Aviadenovirus)、犬腺病毒(Canine adeno virus,CAV)和黑猩猩腺病毒(Chimpanzee adenovirus)。不同种属的腺病毒虽然基因组序列完全不同,但其结构和功能却非常相似,而且各型腺病毒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反应,这就为利用这些腺病毒研制基因治疗载体和活载体疫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如果利用一种腺病毒载体来进行重复免疫,宿主针对腺病毒载体蛋白的免疫反应比较强大,造成转基因表达时间缩短,重复免疫的效果较差,换用不同的病毒载体,则可以回避这种免疫反应,提高转基因的表达时间和保护性免疫反应。腺病毒可以感染很多分裂期或静止期细胞,即使在一些高度分化的组织细胞中也可增殖,如可有效的感染肌肉组织、心、肺和脑组织,并能高效的复制、表达其基因产物,因此腺病毒成为基因治疗和活病毒载体疫苗研究的首选工具。  相似文献   

18.
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和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认识腺病毒(Adenovirus)以来,对腺病毒的生物学和免疫学特征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腺病毒科包括禽腺病毒属(Aviadenovius)和哺乳动物腺病毒(Mastadenov irus)两个属.  相似文献   

19.
癌症基因组的最新进展使直接针对癌症基因进行治疗具有极大的可能性。然而,需要新的基因传递方法使这种潜力向临床应用转化,为治疗病人服务。磁性纳米技术是通过外部磁场选择性地高效传递治疗基因,还能同时用影像监测体内的传递过程。相比传统的基因传递方法,这种技术能明显提高人类移植肿瘤和不同的内脏器官如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基因传递效率。因此,磁性纳米技术使活体内癌症的基因治疗进入到新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