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涛  陈正望 《生物磁学》2011,(18):3586-3588
肿瘤坏死因子是一个特别的,并具有多重功能的细胞因子,它在免疫调节,炎症反应,机体防御当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不同的细胞微环境,肿瘤坏死因子可以诱导多种反应,例如凋亡,坏死,血管生成,免疫细胞激活,细胞分化,细胞迁移。TNF在肿瘤当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TNF是一个内源性的肿瘤促进因素,因为TNF可以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另一方面,TNF具有杀肿瘤细胞的作用。因此,如果可以调控肿瘤坏死因子的功能,将为癌症的治疗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
3.
4.
5.
林丽珠  赵寿元 《生命科学》1999,11(4):153-154
概述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作用。TNFα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量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TNFα与神经胶质增生、Alzheimer’s病、Parkinson病和多发性硬化症都有关系。然而;当CNS受损伤以后,TNFα能够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增强神经元的粘附和促进轴突的生长;这是它有利的一面。这种双重模式的效应与其受体亚型和激活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所以,在CNS的发育中,TNFα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6.
7.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糖蛋白,可以调节不同的下游信号如ERK/AKT、NF-κB等通路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管形成和自噬等生物学过程。临床相关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因此以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为靶点的相关肿瘤治疗逐渐受到重视。有关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拓扑异构酶活性抑制剂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中和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针对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进行的肿瘤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因子2(leucine zipper tumor suppressor 2,Lzts2)是一种新发现的抑癌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0q24.3,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且对肿瘤的发生、增殖和迁移中均发挥重要作用。LZTS2拥有亮氨酸拉链结构域(LZ),可以通过该结构域结合DNA调节基因转录。LZTS2还可以参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β-catenin的表达及细胞内分布,与NF-κB亦拥有广泛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在微管系统中,LZTS2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迁移,增加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LZTS2作为新的抑癌基因,与肿瘤的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新的诊断标志物,判断肿瘤的预后,亦可能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潜在方向。然而关于LZTS2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为不足,本文将对LZTS2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11.
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肿瘤坏死因子(TNF或TNF-α)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与数年前相比可谓面目一新,当初仅了解TNF的抗肿瘤活性,但后来发现TNF对多种正常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生物学活性不仅与结构类似,结合同一种受体的淋巴毒素(LT或TNF-β)相近,且与结构迥异、结合不同细胞受体的白细胞介素1(IL-1)具有广泛的功能重叠性。 TNF及其分泌调节 TNF由分子量17kd的亚单位构成,依动物种类及分离方法的不同,可为2聚体,3聚体或4聚体,还不清楚多聚体是否为体现生物学活性所必需。人TNF为非糖基化蛋白,而几乎所有动物的TNF都为糖蛋白。 小鼠TNF分子由156个氨酸残基构成。家兔TNF在N端缺2残基,为154个残基。而人TNF由于在第73位插入一组氨酸,由157个氨酸残基构成。  相似文献   

12.
肿瘤坏死因子(TNF)在疟疾的感染过程中有明显的双重作用。疟原虫抗原可刺激TNF释放,TNF反过来对疟原虫又具有杀伤和抑制作用,也同时导致多种病理改变。本着重综述了近几年TNF在疟疾感染中作用的最新进展,探讨TNF在疟疾感染中的利弊,为疟疾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人们早就发现由于细菌感染而使机体内肿癌自然消退的现象,从而推测细菌或其产物具有抗肿瘤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的而是由于在细菌或其产物的刺激下,抗体内产生某些细胞因子作用的结果。1975年Carswell等发现,经卡介苗(BCG)感染的小鼠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2小时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宫颈息肉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宫颈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150例患者宫颈息肉组织及137例宫颈管内膜组织分别进行TNF-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检查发现TNF-α主要表达在宫颈息肉组织中的浆细胞胞质内,与对照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8,P值均<0.05).而且免疫印迹检查发现TNF-α蛋白在宫颈息肉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结论:TNF-α在宫颈息肉组织中表达增高,对其发病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人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多位点突变引物和PCR方法对合成的人肿瘤坏死因子进行了突变,通过这一突变,人肿瘤坏死因子的第二位精氨酸的密码子CGT被变为赖氨酸密码子AAA,将突变后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SB-92的PL启动子下游得到重组质粒pSB-TNF-K2,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突变体[Lys2]hTNF-α的表达产率达到菌体内总蛋白质的60%以上,且为一可溶性蛋白质并易于纯化。同野生型hTNF-α相比,[Lys2]hTNF-α具有稍低的毒性,但对于某些人肿瘤细胞株表现出高于数十到数百倍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海水淹溺后家兔肺泡巨噬细胞内TNF-αmRNA的动态表达规律,并探讨地塞米松干预对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管切开插入塑料导管、向气管内灌海水4ml/kg,双肺自主通气的方法模拟海水淹溺造成急性肺损伤模型。于淹溺后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五个观察时间点进行血气分析,并采集肺组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泡巨噬细胞中TNF-αmRNA的表达。结果:海水淹溺兔急性肺损伤各时相点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淹溺后TNFα-mRNA表达显著增高,90分钟后达最高峰,而地塞米松可使之降低(P<0.01)。结论:海水淹溺急性肺损伤可能与肺泡巨噬细胞内TNF-αmRNA高表达有关。地塞米松可降低TNF-αmRNA的高表达,减轻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冬虫夏草粗多糖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α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 3种冬虫夏草提取的粗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结果表明野生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菌丝体和拟青霉子实体的粗多糖在体外都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 α ,但野生冬虫夏草在体外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 α的强度比冬虫夏草菌丝体和拟青霉子实体高 ,拟青霉子实体又比冬虫夏草菌丝体强  相似文献   

18.
肿瘤的治疗是近年来广大科研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的关系、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功能的阐述,说明了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从而为实体瘤的抗血管生成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舒通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中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并观察脑舒通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年龄和病程将临床条件基本相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观察组(氯沙坦)22例。ELISA检测血清IL-6和TNF-α的含量。采用的量表为MMSE、ADL、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POD),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快速词汇测验(RVR)评定临床疗效,在入组时、治疗后第12周后评出。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IL-6为(310±34)ng/ml,治疗后外周血中IL-6为(270±21)ng/ml,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IL-6为(321±38)ng/ml,治疗后外周血中IL-6为(185±19)ng/ml,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TNF-α为(150±27)ng/ml,治疗后外周血中TNF-α为(135±21)ng/ml,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TNF-α为(154±25)ng/ml,治疗后外周血中TNF-α为(97±14)ng/ml,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外周血中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使用常规药物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POD、FOM及RVR均无明显变化,而使用脑舒通胶囊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其MMSE、ADL、POD、FOM及RVR变化明显。结论:脑舒通可抑AD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表达,且产生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因子PTEN mRNA在腹主动脉狭窄大鼠及卡托普利处理的腹主动脉狭窄大鼠左心室肌中的表达,以探讨PTEN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狭窄术制备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动物模型,于术后4周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别检测和观察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和卡托普利组大鼠左心室PTEN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大鼠左心室肌PTEN mRNA表达减少;②与心肌肥厚组相比,卡托普利组大鼠左心室肌PTEN mRNA表达增加,接近对照组。结论:PTEN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中可能起负调控作用,该作用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