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9年间收治11例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年龄为26—75岁,男性7例,女性4例。合并透明细胞癌者1例,术前误诊为肾上腺肿瘤者1例。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者,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1个月-7年未见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瘤倾向于良性肾实质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治疗首选保肾手术,但应注意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35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5例, 女20例。平均年龄(59.0±11.3)(35~79)岁。主要症状为腰痛5例, 肉眼血尿3例, 余27例为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肿瘤, 左侧22例, 右侧13例。肿瘤位于肾上极7例、中极14例、下极14例。33例行超声检查, 表现为低回声18例, 高回声10例, 等回声3例, 混合回声2例。30例行CT检查, 平扫表现为肿瘤与正常肾实质比较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 增强后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强化影, 其中12例有典型的中央星芒状瘢痕征。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肾部分切除术12例, 根治性肾切除术23例;后腹腔镜手术23例, 开放手术12例。结果术后病理检查, 肿瘤平均直径(4.0±2.3)(1.3~14.0)cm, 切面为黄褐色14例, 红褐色19例, 黑色和咖啡色2例。镜下观察, 肿瘤典型特征为瘤细胞呈巢状、腺泡状或管状排列, 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 大小基本一致, 胞质含有丰富的嗜酸颗粒,...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特征,指导并提升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影像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结果:47例患者中43例因查体偶然发现,仅4例表现为患侧腰痛症状。术前影像诊断中1例考虑嗜酸细胞腺瘤,1例考虑腺瘤,2例CT与MRI报告不一致(CT与MRI各有1例诊断良性,具体类型不确定),其余43例均诊断为肾细胞癌(1例囊性肾癌)。27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16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微波或射频消融术。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嗜酸细胞腺瘤,随访4~179月,均无转移或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作为一种与肾细胞癌难相鉴别的良性肿瘤,因缺乏特异性表现,极易误诊为肾细胞癌,因此对肾肿瘤患者应尽可能选择保肾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嫌色性肾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和嗜酸细胞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二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对手术切除的5例CRCC和2例Oncocytoma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 CRCC以实体结构为主、胞质半透明或嗜酸性颗粒状、核皱缩且核周有空晕;Oncocytoma以巢状结构为主,胞质嗜酸颗粒状、核圆形、核仁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两者均呈E-cadherin、EMA、CK20、vimentin阳性;CRCC瘤细胞CD10和CK7强阳性而S-100蛋白阴性,5名患者随访8~32个月,其中1例手术12个月后由于转移死亡;Oncocytoma瘤细胞S-100蛋白强阳性、CD10和CK7阴性,2名患者随访41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CRCC和oncocytoma二者形态学各有特征,免疫表型相似,二者鉴别诊断主要在于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综上所述:CRCC为惰性肿瘤,Oncocytoma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后极少发生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林伟  刘建国  王丽丽 《蛇志》2005,17(2):119-119
我院自1988-2003年共收治肾外伤52例,占同期泌尿系损伤的31.2%。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性细胞瘤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CT检查12例,平扫8例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3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例瘤体周边有环状钙化。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6例见星状瘢痕。MRI检查3例,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结论:多数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结合MRI特别是动态扫描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嗜酸性细胞瘤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CT检查12例,平扫8例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3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例瘤体周边有环状钙化。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6例见星状瘢痕。MRI检查3例,2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例T1WI呈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结论:多数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结合MRI特别是动态扫描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学结果,探讨其特异性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为腹膜后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手术及CT资料。结果:5例均为单发肿块,位于腹主动脉周围,CT平扫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肿块直径3CM-7CM,平均4.5CM,瘤体密度较均匀,无囊变和坏死,增强后呈明显较均匀强化。结论:腹膜后异住嗜铬细胞瘤常位于腹主动脉旁,CT增强显示腹主动脉旁类圆形富血供软组织肿块,若t临床合并高血压,应高度警惕嗜铬细胞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的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病人均达到临床治愈,顺利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术前准备,配合术中术后血压的观察和调整是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成功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治疗和护理嗜铬细胞瘤病人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包膜下积液的成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肾包膜下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中,除1例因肿瘤致尿路梗阻放弃治疗,余均经治疗后肾包膜下积液治愈。结论:肾包膜下积液病因以梗阻性为多见,解除梗阻后可治愈;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肾包膜下积液,肾包膜下穿刺引流术因创伤小,是首选方法,对穿刺引流术治疗后复发病例,可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血流量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低血流量阴茎异常勃起住院患者35例,综合阴茎海绵体血气分析及彩色超声检查35例均为低血流量(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勃起时间12至240小时,平均72小时。其中,有31例患者应用过药物藻酸双酯钠,1例患者为性生活后导致异常勃起,1例患者为排尿后导致异常勃起,2例患者应用何种药物不详。结果:入院后给予冷敷、镇静、阴茎海绵体灌洗等治疗后5例症状消失,其余30例患者阴茎仍持续勃起。遂施行阴茎海绵体尿道海绵体分流术,术后全部病人阴茎萎软。随访6至24个月,31例患者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其中轻度患者7例,中度患者16例,重度患者8例。结论:(1)阴茎海绵体血气分析、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是诊断阴茎异常勃起的重要方法。(2)冷敷、镇静、阴茎海绵体抽吸减压等治疗是低流量阴茎异常勃起的首选,如无效应及时行阴茎海绵体尿道海绵体分流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和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分娩产妇中发生胎盘早剥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度51例,Ⅱ度26例,Ⅲ度21例。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3%。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腰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胎动异常等。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脐带因素、机械因素、羊水过多、双胎、子宫畸形、不明原因等。母婴结局:98例孕产妇中经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60例。孕产妇死亡2例,死亡率为2.04%;围生儿死亡17例,病死率为16.60%;产后出血16例,占15.31%;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9例,占9-20%;出现子宫卒中10例,占10.20%;子宫次全切除2例,占2.04%。结论: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重视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才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和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分娩产妇中发生胎盘早剥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I度51例,II度26例,III度21例。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3%。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腰腹痛、阴道流血、血性羊水、胎动异常等。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脐带因素、机械因素、羊水过多、双胎、子宫畸形、不明原因等。母婴结局:98例孕产妇中经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60例。孕产妇死亡2例,死亡率为2.04%;围生儿死亡17例,病死率为16.60%;产后出血16例,占15.31%;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9例,占9.20%;出现子宫卒中10例,占10.20%;子宫次全切除2例,占2.04%。结论: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重视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结合B超等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才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王颐  蒲永东  杨波 《生物磁学》2011,(2):314-316
目的:总结并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并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17例,完整切除15例,部分切除2例,复发4例,均再次手术;恶性肿瘤29例,完整切除10例,部分切除15例,活检2例,复发6例,再次手术4例。随访时间0.5至5年,良性肿瘤死于其他疾病3例,死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例;恶性肿瘤死亡22例,其中1年内死亡8例,3年内死亡12例,5年内死亡2例。结论: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B超、CT及MRI检查是目前诊断PRPT方便、有效的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治疗PRPT的首选治疗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PRPT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复发病例应选择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并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并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6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17例,完整切除15例,部分切除2例,复发4例,均再次手术;恶性肿瘤29例,完整切除10例,部分切除15例,活检2例,复发6例,再次手术4例。随访时间0.5至5年,良性肿瘤死于其他疾病3例,死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例;恶性肿瘤死亡22例,其中1年内死亡8例,3年内死亡12例,5年内死亡2例。结论: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B超、CT及MRI检查是目前诊断PRPT方便、有效的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治疗PRPT的首选治疗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PRPT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复发病例应选择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9年收治的46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的GIST病例,以探讨GIST的主要发生部位、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GIST主要发生在胃(60.87%)和小肠(26.09%);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71.74%),腹痛不适(19.57%),腹部包块(15.22%)等;诊断首选B超(阳性率45.65%)、CT(阳性率100%)和内窥镜检查(阳性率81.09%)。本组手术45例,根治性切除40例,姑息性切除3例,术中活检1例,局部切除1例,1例放弃治疗。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42例,复发死亡11例,带瘤生存8例,无瘤生存21例,3例术后口服格列卫(甲磺伊马替尼,ST1571)的病人已生存8月、14月、18月。结论:目前GIST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分子靶向制剂的应用显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