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江流域稀有濒危植物特征及其优先保护等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江流域共有127 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稀有濒危植物。其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松科、木兰科、樟科、毛茛科等4 个科的植物占1/3 强;以森林为生境的稀有濒危植物占66.93% ;因生境丧失而受威胁的植物达71 .65 % 。长江流域稀有濒危植物形成了2 区+6 片的地理分布格局:川西滇北和四川盆地盆周山地的2 区的地貌多为高山峡谷,东部平原丘陵区出现的6 个稀有濒危植物分布片都在片断化后形成的山地森林区。表明人类干扰是长江流域植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保护森林成为保护长江流域稀有濒危植物的主要途径。以种群数≤10 个作为判定植物是否属于濒危这一级的条件之一基本符合《中国植物红皮书》的标准。长江流域的稀有濒危植物可分为5个优先保护等级,其中,8 种仅有1 个种群的本区特有植物为第一优先保护对象,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
江西稀有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据调查统计,江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稀有濒危植物74种,比《中国珍稀濒危植物》记载本省的种类(48种)增加了26种,是华东濒危植物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本文论述了江西稀有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区系特征及保护现状,它们具有组成丰富、区系复杂、起源古老、成分多特有、分布局限和生态脆弱等特点。在分析稀有植物濒危原因和本省保护区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稀有濒危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分级问题的微机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险程度(濒然度)分级问题是稀有濒危植物优先保护评价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应用改进了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为基础的系统模式识别,定量研究了中国稀有濒危植物濒危等级;用动态的系统分级阈值,裁定100个待评种等级之归属。  相似文献   

4.
甘肃稀有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甘肃稀有濒危植物51个种的地理分布和48个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5.
广西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仕训  骆文华  唐文秀  王燕  陈泓   《广西植物》2006,26(4):429-433
从迁地保护的内容、适应性、有效性等方面对桂林植物园迁地保护稀有濒危植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迁地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科学性强,96%以上的物种有科学记录,除了银杏等少数几个种属于“保护性收集”外,其它都是“具有保护意义的收集”;75%的种适应或基本适应迁移地的环境,原分布于广西的种明显比分布于广西区外的种适应性更强。按照最小存活种群的标准,该园有73种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有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井冈山稀有濒危植物39个种的地理分布和35个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区系特征,并认为:①稀有濒危植物的古老成份,反映了井冈山自侏罗纪以来地史与气候比较稳定,植物区系区的,演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泥盆纪至侏罗纪可能是井冈山植物区系发生的重要时期。②稀有濒危植物的区系特点是,现代植物区系的种、属成份与华南联系紧密,与华东次之;区系的起源与古热带区系有重要关系。③井冈山特有种的形成可能是生态分异成因多于历史成因,并且温带性物种在井冈山的生态分异比热带性物种更趋强烈。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残存稀有濒危植物群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峡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残存稀有濒危植物群落属于中亚热带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所处自然环境少生境独特;群落中有数种至十余种稀有濒危植物群聚生长,且以其中的部分稀有濒危植物为优势种。独特的生增昨良好的群落结构被认为是该类群落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该类群落的就地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8.
木论林区稀有濒危植物元素背景值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分析了木论喀斯特林区12种稀有濒危植物中11种元素的背景值。结果表明,在12种稀有濒危植物中,同一元素在不同植物的背景值差异较大,多数元素的背景值与生长于林区内和林区外石山的其他植物的元素背景值相似,但有一些较高,一些则较低,其中Ca、N的背景值最高,而Al的背景值比其他植物低10~30倍。12种稀有濒危植物的元素背景值与土壤的元素背景值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这些稀有濒危植物对土壤中的多数元素都有较强的吸收和累积能力,Ca、N的Ax值达100n以上,P、Cu的Ax值在10~100n之间,K、Mg、Mn、Zn的Ax值在1~10n之间,Si、Fe、Al的Ax值最小,仅0.1~1n,11种元素的Ax值大小顺序与林区外石山和土山植物的Ax值大小顺序相似。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元素归还系数大小及其顺序与Ax值相似。  相似文献   

9.
鄂西南后河一个典型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研究了鄂西南后河一个典型的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1400m^2的样地中自然分布有15种稀有濒危植物;群落优势种为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金钱戚(Dipteronia sinensis);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除银鹊树为随机分布外,都为集群分布的格局;水青树银鹊树(Tapiscia sinsis)和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结构呈衰老型,金钱椒、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和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var.vilkmorniana)种群表现为旺盛增长型结构,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则表现为成熟的种群结构;群落垂直分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整个群落结构稳定,稀有濒危植物在群落中无论是在乔木层还是在其他层次中均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如果人为大量采挖稀有濒危植物小苗,群落将会演替成以水青冈等稀有濒危植物为主的群落。  相似文献   

10.
重庆的珍稀濒危植物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按1991年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不完全统计,重庆约有全国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52种及变种(含区域不详2种),占湖北及其附近地区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种的81.3%,华中区的33.3%,全国的13.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7倍。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这些珍稀濒危植物中有蕨类植物3种,裸子植物14种,被子植物3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级植物23种,三级保护植物24种  相似文献   

11.
浙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浙江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6种的地理分布和51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区系特征,其结果如下: 1.本区存在较多的我国特有属,单型属、少型属的事实,说明浙江省的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的古老性和相对原始性。2.根据51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其属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而56种的地理分布则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它们与华中亚热带区系植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孙启时 《植物研究》1995,15(4):485-490
本文分析了东北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0种的地理分布和26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区系特征:1.东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少, 特有植物贫乏。2.根椐26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 其属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而以北温带区系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3.
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对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计算出综合评价值,对其优先保护顺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7种,隶属于34科44属;根据综合评价值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进行优先保护评价排序,其中Ⅰ级优先保护物种有9种,Ⅱ级优先保护物种有23种,Ⅲ级优先保护物种有12种,Ⅳ级优先保护有物种3种。通过分析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发现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相对集中,并且在900~1 600 m海拔段,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和数量分布最多。该研究结果更加真实有效地为该保护区管理部门制定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其更加高效有力地指导本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有植物穗花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孙同兴  林金星  胡玉熹  王献溥   《广西植物》1996,16(4):353-358
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Hance)Pilger)属于红豆杉科穗花杉属,为我国特有树种;现正处在濒危状态,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本文比较系统地综述了穗花杉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化学成分、地理分布、生长特性、生态学和群落特性等。关于穗花杉的系统位置,一直争论不休,作者简述了各种分类观点后,根据上述特性分析结果,支持将稳花杉放于红豆杉科中并与榧树属同族的主张。最后,文章分析了可能引起穗花杉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两点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珍稀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谢树莲  凌元洁 《植物研究》1997,17(2):153-157
翅果油树为我国特有植物,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本文较系统地综述了翅果油树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染色体核型、生长特性、地理分布、生态学和群落学特性、根瘤固氮活性及化学成分等。文章还分析了翅果油树濒危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稀有濒危植物异地保护群落设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提出了建造群落舁地保护三峡库区稀有濒危植物的方法。从地点选择、面积确定、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异地保护群落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对三峡库区及其附近的残存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调查,选择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一个独特生境,设计了一个面积约3000m^2,优势种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线槭(Dipteronia sinensis)、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r  相似文献   

17.
陈家庸  黄正福   《广西植物》1988,(2):179-189
.本文报道珍稀濒危植物引种保存的初步研究结果。 总结了引种保存60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并详细介绍银杉、金花茶、银杏、杜仲、天麻及人参等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 论述引种保存植物与主要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广西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王才明  黄仕训  王燕   《广西植物》1994,14(3):277-288
本文报道广西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地理分布。通过重点分布区的实地考察和资料研究整理,广西有分布的第一批国家保护植物共123种,占该批保护植物总数的31.62%,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9.
127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listed in 《China Plant Red Data Book》 were found in Yangtse River valley. 1/3 of them belonged to 4 families with high economic values such as Pinaceae, Magnoliaceae, Lauraceae and Ranuculanceae. Of all the plants, 66.93 % existed in forests and 71.65 % were threatened with damage of habitats.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the studied region formed a geographical pattern with 2 distribution areas and 6 small distribution centers. The 2 areas were in the high mountains in western Sichuan and northern Yunnan or around the Sichuan Basin. The 6 centers included the fragmented montane forest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valley. These showed that human activities were the main factor threatening the survival of plants, and preserving forests were the effective approach to save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the valley. Takings≤ 10 as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 in a unit of area for categorizing the endangered plants is basically in accord with the criterion defined in the 《China Plant Red Data Book》. Thus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the valley could be divided into 5 ranks for priority conservation. The plants in the first rank composed cf 8 endemic species natively grown the valley with only one population for which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or active 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原则和植物保护的具体情况, 探讨了我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与方法。研究选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收录的所有物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红线保护植物, 其中的I级保护植物定义为红线关键植物, 并基于文献资料及标本记录等数据建立了我国植物的属性数据库和地理分布数据库。在GIS支持下, 以建立的数据库为基础研究了我国红线保护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 基于保护生物学理论, 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以热点地区和GAP分析为理论基础, 在其分布地中识别具有代表性的热点区域以及不同属性植物分布的重点区域, 进而结合土地利用和人类干扰因素, 划定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生境整体保护的红线。通过在全国尺度上的分析, 得出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整体保护红线面积为71.63万km2, 占陆域国土面积的7.45%。植物生境保护红线划定的原则、方法和划定方案的研究对于更准确地划定生态安全预警红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可以为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