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威胁着全世界人类的健康. 全降解聚合物血管内支架是由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作的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变窄管腔的血管支架. 它克服了金属药物洗脱支架引起的慢性局部炎症反应、血管生理舒缩功能缺失和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未来可能在同一位置再次植入支架的缺陷. 但全降解聚合物支架由于各级降解产物的刺激引起炎症反应以及支架植入部位力学微环境的变化,从而引起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结合力生长因子(mechano growth factor, MGF)对力学刺激敏感的特性,MGF可能对心血管支架植入引起的局部力学变化作出响应. 因此本文对全降解聚合物支架植入后支架的降解特性与力学微环境变化引起的再狭窄、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以及MGF在其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冠脉介入支架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也在逐年上升。因此,加深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和预防乃是当务之急。在人体所需的众多微量金属元素中,铜对维护心血管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铜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究其原因,是由于铜能影响血管的形成以及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也参与了众多相关生长因子的调控。所以,人体要保证足量的铜摄入,避免铜元素的缺乏。向生物材料中主动添加铜元素,可以通过释放铜离子起到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进而加速伤口的愈合。目前,治疗高发的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是采用冠脉支架植入手术,但是其依旧面临着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这两种风险。含铜的金属支架材料通过释放对血管有益的铜离子,有望加快支架植入后的内皮化过程,进而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的发生率。所以,将来积极开发应用于心血管领域的含铜医用材料是一种缓解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检查的图像质量及X射线剂量。方法500人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常规拍摄左前斜位加头位或足位,右前斜位加头位或足位,必要时加摄蜘蛛位。结果采取支架植入治疗左前降支狭窄92例,左回旋支狭窄28例及右冠状动脉狭窄45例,冠状动脉微细血管显示佳,管腔内血栓、血管内膜撕裂、支架等显示清晰。结论全数字化血管造影机采集的图像佳,X线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4.
信息     
波士顿科学公司自愿召回血管支架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日前决定自愿召回所有用于外周血管治疗的Hemashield Vantage血管支架。本次召回的原因是,过去两年内生产的Hemashield Vantage血管支架存在潜在危险,在缝合时会造成产品的磨损或撕裂,导致植入失败和术后并发症。波士顿科学公司共收到3份相关报告,称该危险一般发生在术后3~7天。血管支架植入失败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肿胀、皮下出血、伤口出血和低血压等。公司建议病人如有以上症状,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对于缺乏症状的失败植入者,医生应对其进行常规的术后临床评价。波士顿科学公司每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疗效及治疗经验.结果:22例患者共植入22枚支架,均获得成功.术后即刻造影狭窄率为(11.2±4.5)%,较术前(79±15)%明显改善.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20%.临床随访无TIA发作或脑卒中再发,DSA随访除1例外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和指导冠脉介入的金标准。然而,随着介入手术的发展,冠脉造影在评价冠脉病变方面存在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医生的需要。血管内超声以其优越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在冠心病介入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作为冠脉造影的有效补充,血管内超声不仅能提供管腔和血管的直径信息,还能告知术者斑块负荷、斑块构成和血管重塑等,明确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性质、严重性和稳定性。此外,血管内超声还可以判断病变是否可以延迟血运重建,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策略和评估支架植入效果,有效地预防手术并发症。本文从血管内超声的概况,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简要概述了血管支架的制备过程.从激光器和加工材料的选择,支架结构的设计,激光切割工艺参数的优化,辅助路径的设置以及血管支架的后序处理等方面探讨了这些因素对血管支架加工质量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8.
类人胶原蛋白-透明质酸血管支架的性能及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类人胶原蛋白与透明质酸按不同比例复合,控制透明质酸的终浓度(W/V)分别为0、0.01%、0.05%、0.1%,用京尼平交联,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方法构建出血管支架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PS分析、拉力测试、压力爆破实验、细胞毒性实验、血管支架细胞种植实验及小鼠皮下植入等方法对其表面超微结构、表面元素组成、力学性能、细胞毒性等级、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透明质酸的含量为0.05%时,类人胶原蛋白-透明质酸支架的孔径比较均匀,孔隙率达94.38%,应力为(1000.8±7.9)kPa,爆破压力为(1058.6±8.2)kPa,细胞毒性实验合格,同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及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9.
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自扩张血管支架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扩张型镍钛合金血管支架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超弹性,可以很好地解决支架植入后的再狭窄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支架在血管中的自扩张行为进行模拟,并对支架的网格形状与尺寸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支架和支架内皮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血管内支架产生的背景、发展进程及其应用于临床后出现的再狭窄问题,着重综述了十几年来内皮细胞种植血管内支架预防术后再狭窄的相关研究成果。血管内支架内皮化的最终实现可以使现行的血管支架具有正常血管内皮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理功能,是控制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问题的很有前途的支架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98条血管)术前经CTA诊断后,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18个月,分析踝/肱指数(ABI)、血管内径、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结果:成功完成77例(98.7%)患者、97条(99.0%)患肢的PTA和支架植入术,除1例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导丝未能成功通过病变导致介入失败外,其余病例经介入治疗后均开通,术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血肿、血管壁破裂、穿孔或内支架移位,远端血管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9±0.23)恢复至(0.86±0.26),下肢血管内径及足背动脉搏动均明显改善。结论: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以改性猪小肠粘膜下层组织(SIS)为支架,利用仿生技术构建小口径人造血管的可行性。方法:自犬隐动脉分离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与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分别种植于改性SIS膜表面,制成3 mm 仿生三层人造血管为实验组;制成单层人造血管为对照组,分别植入修复15例犬双侧股动脉缺损,术后进行彩超、组织学检测和电镜检测鉴定。结果:植入12周,14个仿生人造血管保持通畅,通畅率93.3%,有血管样生物结构形成,管腔内壁有完整的内皮覆盖,管壁中层见大量平滑肌细胞;对照组通畅率60%,有少许内皮细胞覆盖。结论: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并能在体内保持良好通畅性, 修复动脉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oronary Total Occlusion,CTO)与非闭塞性病变在植入药物洗脱支架(Sirolimus-eluting Stents,SES)后的血管反应(新生内膜覆盖情况和支架小梁贴壁情况)。方法:共入选64位患者,分成CTO组、富含脂质斑块(Lipid-rich Plaque,LRP)组与非富含脂质斑块(non-LRP)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6月随访时行OCT检查。结果:术后即刻,CTO组与LRP组支架贴壁不良的发生率要高于non-LRP组(3.03%%,2.58%%vs.0.64%,P=0.0219);组织脱垂、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LRP组、CTO组、non-LRP组(14.99%vs.11.00%vs.6.41%,P0.001;3.81%vs.2.39%vs.1.07%,P=0.0119)。6月随访时,三组比较(CTO组vs.LRP组vs.non-LRP组),CTO组贴壁不良发生率(5.0%vs.1.04%vs.0.4%,P=0.002)、伴有支架小梁裸露的截面数(23.4%vs.8.2%vs.6.6%,P0.001)以及伴有支架小梁突出的截面数(30.8%vs.9.6%vs.9.6%,P0.001)较高。结论:植入SES后不同的血管反应和冠脉原始病变特征有关。CTO病变与LRP病变在植入支架即刻更易于发生贴壁不良、组织脱垂和支架内血栓。6个月随访时,CTO病变的血管内皮化和愈合延迟,且贴壁不良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血管生长抑素是一种新的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它能够特异性地抑制血管生成。本文通过宫角注射法对血管生长抑素抑制小鼠胚胎植入的最低有效量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明胶酶谱分析和免疫印迹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血管生长抑素对MMP-2和MMP-9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表明,宫角注射4μg血管生长抑素是抑制小鼠胚胎植入的最低有效剂量,这一最低有效剂量显著抑制了小鼠子宫MMP-2和MMP-9的活性及蛋白的表达[动物学报49(3):332—338,2003]。  相似文献   

15.
由于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见效快、病人恢复时间短等诸多优点,在治疗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堵塞方面,有逐渐替代外科搭桥手术的趋势。虽然血管支架技术在临床已经有广泛应用,治疗效果也有明显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改进。本文首先回顾了血管支架的发展历程,然后针对血管支架研究中与血流动力学相关的几个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为血管支架的改进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MSCs)干细胞捕获支架能否预防和减少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方法:①用乙基纤维素作为包被底物对支架进行包被,然后再包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体.②以球囊损伤法建立犬冠状动脉狭窄模型,应用标准球囊导管技术,将包被有抗体的支架植入犬(n=20)冠状动脉前将支损伤段远端,再以相同方法在损伤段近端植入裸支架作为对照组(n=20).4w后处死动物,取出支架段血管行血管内超声(IVUS)及血管形态学检测分析血管管腔面积和内膜增生面积.结果:术后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捕获支架组较裸支架组的最小管腔直径和新生内膜面积较明显减少(P<0.05),而最小管腔面积则明显增加(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捕获支架能快速修复损伤的血管内膜,降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设计一种由胶原和高分子聚合物组成的新型生物一人工复合血管。其研制过程是将包绕有聚酯网的硅胶棒埋入羊的皮下组织,再将形成的经聚酯网为支架的胶原管经醛化处理。作者通过肉眼和SEM观察提出了研制生物——人工复合血管的要点:聚酯网网孔要合适,其与硅胶棒的间隙要恰当,理化处理方法更要选择好。  相似文献   

18.
李彩红  陈玲 《蛇志》2010,22(4):399-400
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械的不断完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在我国逐步开展。经桡动脉穿刺路径较股动脉相比,具有创伤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无需中断肝素治疗及术后无体位限制,减轻术后排便困难,并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等优点。我院2010年1~6月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28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日前决定自愿召回所有用于外周血管治疗的Hemashield Vantage血管支架。  相似文献   

20.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已广泛用于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治疗。然而,该技术存在血管壁弹性回缩和内膜增生等不足。PTA术后植入金属裸支架(BMS)虽然可以减少血管壁弹性回缩,但由此引起的支架内再狭窄(ISR)又成为治疗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药物洗脱支架(DES)被用来解决狭窄问题,但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LST)、内皮化延迟和必须长期抗血小板治疗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药物涂层球囊(DCB)获得了快速发展。DCB作为非支架方案,可将所携载的活性药物转移至病变段血管壁,对ISR或原发病变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DCB的发展历史,并通过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从机制上阐述涂层技术、涂层药物、赋形剂等对DCB功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及DCB在PAD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