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国东  李欣  孟维旭  李佳航  张卓航 《生物磁学》2014,(8):1510-1512,1521
目的:观察并探讨三氧化二砷碘油栓塞联合置管介入化疗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2008-2010年收治的转移性肝癌患者33例,进行肝动脉造影及间接门脉造影,根据肝动脉造影或门脉造影结果,根据肝动脉供血情况分别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方法治疗,3.4周为1治疗周期,共完成4个治疗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陆床有效率,随访半年、1年、2年患者生存率。结果:①介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KPS得分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临床总有效率81.82%。②随访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0.9l%、66.67%、33.33%,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患者中远期生存率明显高于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结论:三氧化二砷可从多角度抑制癌细胞,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对于不能手术和不适宜手术的转移性肝癌患者,根据肝动脉供血情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0层CT对肝癌碘油栓塞沉积不良患者治疗方案的临床指导。方法:21例富血供肝癌碘油动脉栓塞后,复查肝脏CT病灶内碘油沉积不良患者,用640层螺旋CT行CT灌注成像、CT动脉成像检查。结果:21例碘油沉积不良病灶内仍有动脉血供18例,坏死3例,18例有动脉血供病灶由肝动脉供血6例,膈下动脉供血3例,肠系膜上动脉供血4例,右侧副肾动脉供血1例,胃左动脉供血2例,右肾动脉供血2例。结论:640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动脉成像,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病灶碘油栓塞后肿瘤的残留与坏死,特别能精确判断肿瘤病灶血供起源情况,对再次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三氧化二砷碘油栓塞联合置管介入化疗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介入治 疗科2008-2010 年收治的转移性肝癌患者33 例,进行肝动脉造影及间接门脉造影,根据肝动脉造影或门脉造影结果,根据肝动脉 供血情况分别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方法治疗,3-4 周为1 治疗周期,共完成4 个治疗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价患 者临床有效率,随访半年、1 年、2 年患者生存率。结果:①介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KPS得分明显高于化疗前(P< 0.05),临床总有效率81.82%。②随访半年、1 年、2 年生存率分别为90.91%、66.67%、33.33%,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患者中远期生存 率明显高于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结论:三氧化二砷可从多角度抑制癌细胞,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对于不能手术和不适宜手术 的转移性肝癌患者,根据肝动脉供血情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进展期大肝癌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并通过彩色多普勒复查肿瘤的血供情况.结果:60例晚期肝癌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肝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明显减少,肿瘤血供≥Ⅱ级者由TACE治疗前的90%(54/60)降为术后的71.67%(43/60).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准确定位,经肝动脉化疗是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手段。从给 药方式上而言,相对于静脉系统化疗及单纯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尤其是进行明胶海绵补充栓塞,可明显改善物代 谢动力学参数,既减少外周药物浓度和非靶器官毒性,又能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从剂型上而言,阿霉素 碘化油乳剂能明显降低血药峰值浓度,并能选择性分布于肝脏肿瘤内,达到靶向治疗肝癌的目的。加用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上述 作用会更加明显。肝动脉化疗药微囊栓塞也能取得较明显的物代谢动力学优势,缓释、增加局部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和减轻药物 不良反应。无论外周血药峰值浓度(Cmax)还是曲线下面积(AUC),载药洗脱微球(DEB)栓塞均显著低于阿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 从而取得比传统的化疗栓塞更好的肝癌治疗效果。对不同给药方式及载药剂型的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将对不断提高TACE的疗 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 对小肝癌的诊断( 附15 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对小肝癌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诊断肝癌术后复发、超声、平扫厦增CT检查、MRI检查肝内病灶最大径≤1cm患者15例。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造影观察肿瘤染色后再注入碘油4~12ml。1—4周后作CT扫描,再根据CT检查结果作出诊断。结果:15例共发现42个病灶。在41个小肝癌病灶中五种影像方法检出率分别为超声70.6%,CT60%,MRI66%,血管造影88.5%,碘油CT99%。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均明显为优。结论:本研究显示肝动脉造影和碘油CT是目前诊断小肝癌最敏感和准确的影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肾脏肿瘤出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肾脏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肾动脉CTA检查.在介入手术中寻找所有的肿瘤供血动脉,并逐一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治疗一周后复查肾动脉CTA检查.对肾动脉CTA在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28例肾脏肿瘤出血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肾动脉CTA检查,共找到32支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手术中共找到34支肿瘤供血动脉并成功栓塞治疗.介入手术前肾动脉CTA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4.12%(32/34).栓塞治疗后复查肾动脉CTA检查证实所有已栓塞的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效果良好.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前肾动脉CTA检查可以为肾脏肿瘤出血介入栓塞治疗提供准确的定位作用.栓塞治疗后肾动脉CTA检查有利于对栓塞疗效的准确判定.  相似文献   

8.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4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因发展迅速,患者就诊时肿瘤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生存时间短。目前非手术疗法中介入治疗是一种较成熟的技术,利用介入放射疗法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已达到临床治疗肝癌的目的,这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方法,通过阻断肿瘤的血供,使瘤体严重缺血和坏死而缩小。以延长生存期、减轻病痛的折磨,提高生存质量。从2004年2月至2006年1月,我科对4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采取了此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入住我院的60例已确诊且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Ⅲ、Ⅳ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结果:近期疗效有效率为76.67%.0.5、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4%、65.2%、38.7%.平均生存时间为25.6个月.结论:将放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应用到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中晚期患者具重要的实践与运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子宫肌瘤65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造影了解肿瘤的血供来源后,超选至两侧子宫动脉,缓慢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或PVA微粒栓塞治疗。结果患者症状缓解率为93.2%,月经增多,痛经,尿频、尿急,贫血等1-3个月内恢复正常。并发症:除栓塞综合征外,可见阴道不规则流血,腰腿痛,可自行恢复。治疗后3-6个月肌瘤缩小率在30%-68%之间。中短期疗效较稳定,末见复发。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其分支栓塞,并发症少,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肿瘤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和药物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AFP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肿瘤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71%),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确切,优于肝动脉化疗栓塞,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及其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入院的97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照组采用阿霉素灌注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患者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及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及1年、2年的生存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治疗中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是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患者的疗效,分析栓塞剂的选择及合理应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30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造影检查,使用丙烯酸微球和明胶海绵条对出血动脉行急诊栓塞治疗,对动脉造影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找到并成功栓塞42支出血的支气管动脉,28支采用单独丙烯酸微球栓塞治疗,14支行丙烯酸微球与明胶海绵条联合栓塞治疗。栓塞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栓塞术后均无再次咯血及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栓塞剂是确保栓塞治疗成功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脾多肽注射液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84例予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研究组8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检查记录两组间肿瘤血供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同时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表明,其中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1.91%,远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肿瘤内动脉、肿瘤周边动脉血流分级水平较低,肿瘤周边门脉血流分级水平较高,治疗后血清AFP、CA19-9、GGT、AFU水平较低,治疗后外周血NK细胞、CD4~+、CD4~+/CD8~+比值水平较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发热、乏力疲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脾多肽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对于减少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的血供,降低AFP、CA19-9、GGT、AFU水平,以及减轻TACE治疗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是支气管动脉,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是大咯血介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更为罕见。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病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提高对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为咯血责任动脉的认识,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例腹腔动脉系统分支(胃左动脉、肝左动脉)参与大咯血供血动脉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报道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2例患者均为支气管动脉栓塞后再发大咯血,再次血管造影显示1例肝左动脉参与供血,1例胃左动脉参与供血。栓塞上述血管后,患者止血成功。病变位于下肺、伴有胸膜增厚,提示有腹腔动脉系统分支动脉参与供血的可能。术前仔细阅读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行主动脉分支动脉CT血管成像,可减少对责任性非支气管性体动脉的遗漏。结论:腹腔动脉系统参与供血是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复发的少见原因,了解其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栓塞,可以降低咯血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治疗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配合抗癌药物使用,治疗效果明显。索拉非尼因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而被越来越广泛的用于治疗肝癌。本研究针对索拉非尼的靶向性,探讨该药与化疗栓塞联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旨在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索拉非尼联合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治疗一年生存率、两年以上生存率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52.1%,临床获益率为89.6%,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对应值33.3%和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年生存率为89.6%,两年生存率为72.9%,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对应值58.3%和35.4%,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FP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AFP水平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联合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明显的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陶智慧  李楠  梅松原  宁志方  马勇  巩芳伟 《生物磁学》2013,(34):6726-6728,6752
目的:本文采用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通过讨论其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愈后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确诊为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在DSA监视下,分别超选择双侧子宫动脉,各灌注甲氨蝶呤20mg,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至子宫动脉完全闭塞。3~5天后,在硬膜外麻醉及彩超监视下行宫腔镜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月经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治疗成功,造影显示子宫动脉闭塞良好,患者阴道不规则出血迅速停止。宫腔镜病灶切除术中出血极少,无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5~10天,所有患者血hCG均恢复至正常水平;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损伤小、安全有效,可以减少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保留患者子宫及附件的正常解剖及生理功能,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TACE治疗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于介入前、介入后1月,行上腹部CT检查以及测定患者血清AFP水平,观察其疗效和AFP值变化。结果有效组(包括PR组和SD组)44例介入前后AFP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D组20例介入前后AFP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R组(22例)和SD组(22例)介入前后AFP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0)。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的变化对评价TACE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锥形束CT (DynaCT)在肝癌患者实施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手术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栓塞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实施TACE手术治疗的102例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102例患者病灶进行手术前螺旋CT检测、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DynaCT检测,并对比DSA与DynaCT对肝癌病灶、供血动脉、术后栓塞效果的检测结果。本研究发现术前普通螺旋CT共计检出病灶105个,术中DSA检出病灶数目176个,DynaCT术中检出肿瘤病灶285个;DynaCT和DSA的平均检出病灶数目均显著的高于普通螺旋CT (p<0.05),DynaCT平均检出病灶数目均显著的高于DSA (p<0.05);DynaCT的病灶供血动脉检出率为86.67%,显著地高于DSA (55.68%)(p<0.05);DynaCT检出的285个病灶对栓塞效果评估结果与实际栓塞效果一致的有271个病灶(95.09%),DSA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的有138个病灶(78.41%),DynaCT对于TACE术后效果评估的一致性高于DSA (p<0.05)。本研究表明,DynaCT在肝癌患者实施TACE手术治疗中能够更有效的发现病灶,指导栓塞操作。  相似文献   

20.
叶云飞  杨倞  孙永健  徐胜  孟岩  刘思博 《生物磁学》2013,(25):4947-4949
目的:探讨和分析三维适形放疗和逆向调强放疗在巨块型肝癌的治疗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90例巨块型肝癌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组95例以及逆向调强放疗组(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95例。并对放疗后患者肿瘤的直径以及1、3年内的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式对巨块型肝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常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够让肿瘤缩小5-10%,1年和3年后的存活率为78.9%(75/95)、12.6%(12/95);而逆向调强放疗能够让肿瘤缩小15%以上,1年和3年后的存活率为85.3%(81/95)、16.8%(16/9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和逆向调强放疗技术均可有效的缩小肿瘤,提高患者的1、3年生存率,而逆向调强放疗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