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中国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肿瘤切除、肝移植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手段,但术后的高复发率和高转移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导致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必要因子。综述了CTCs的标记物——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转铁蛋白受体、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上皮细胞粘附因子、高尔基蛋白73和异常凝血酶原等,以及利用这些标记物检测CTCs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以期为肝细胞癌转移的早期检测、术后的复发、预后评估和选择治疗方案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孙帅  邓宇亮 《遗传》2015,37(12):1251-1257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从肿瘤原发病灶脱落并侵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由于CTCs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其与癌症发展转移密切相关,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CTCs单细胞异质性检测方法。鉴于此,本文发展了在单细胞层面对CTCs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并用于单个肺癌CTC的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基因突变检测。首先用集成式微流控系统完成血液中稀有CTCs的捕获,接着将CTCs释放入含有多个微孔的微阵列芯片中,得到含有单个CTC的微孔,通过显微操作将单个CTC转入PCR管内完成单细胞基因组的放大,并进行单细胞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以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NCI-H1650和NCI-H1975为样本,通过芯片与毛细管修饰、引物扩增条件(复性温度、循环次数)的优化,结果显示在复性温度59℃、30个循环次数的条件下,引物扩增效果最优。利用该方法成功地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了测试。从患者2 mL血液中获取5个CTCs,分别对其EGFR基因的第18、19、20、21外显子进行测序,发现该患者CTCs均为EGFR野生型。研究结果证明此检测方法可以灵敏地用于单个CTC基因突变的检测,在临床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行播散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途径,检测腋窝淋巴结已经不能完全准确判断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转移。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是肿瘤远处转移的前提,对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将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监测治疗效果。简要综述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事实上,很早以前——早在1869年——科学家就发现癌症细胞可以在血液中消失。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些所谓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可以帮助临床学家更早的捕获癌症或者检测治疗的效果。一些研究人员更专业的倾向于称之为循环表皮细胞——而不一定是循环肿瘤细胞本身——然而CTC的称谓仍然广泛使用。抛开这些术语不管,  相似文献   

6.
黄昕研  刘永军  张娜 《生命的化学》2021,41(10):2105-2110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是引起癌症转移的重要因素。检测CTCs对于癌症早期诊断、治疗监控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癌症患者血液中CTCs数量稀少,CTCs检测困难,研究具有高CTCs捕获效率与捕获纯度的CTCs捕获系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纳米系统因为具有比表面积大、易于修饰、粒径形态可控、生物相容性良好等优势,在CTCs捕获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概述了用于CTCs捕获的代表性纳米系统,并对纳米系统与微流控技术结合捕获CTCs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可控、表面多功能化、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重要的血液生物学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肿瘤转移的"种子",活力较强的肿瘤细胞随着血液的流动可穿出血管在远端聚集形成微小的癌栓,对CTC的检测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转移的评估.新型纳米材料以及纳米表征测量技术的应用对CTC分析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和微流控技术对CTC的捕获和检测已成为液体活检的研究热点,这一技术也被逐步推广到临床应用中.本文对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在CTC的捕获和检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该领域生物分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对评估胃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12例,术前留取血液标本进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选取病理分期为Ⅲ期的36位患者进行术后6周期Xelox化疗,在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分析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值和肿瘤分期、化疗预后的关系。结果:在胃癌患者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2)为39.29%(44/112),并且和肿瘤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在术后行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和化疗敏感性明显相关,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值动态增高的患者比降低的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循环肿瘤细胞的动态监测有助于预测胃癌患者的化疗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转移诊断、个体化治疗/疗效评估及肿瘤转移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其在循环系统中比例极低,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和鉴定成为临床应用的难点。oHSV1-GFP是一种经过基因修饰的人单纯疱疹病毒。我们将该病毒的复制关键基因ICP4的启动子替换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启动子,并在ICP4下游连接GFP表达盒,以使该病毒在感染细胞后,能在端粒酶逆转录酶转录环境的作用下激活下游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基因。本研究旨在利用该病毒捕获循环肿瘤细胞,从而建立一种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细胞系、肿瘤组织及正常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情况;抽取正常健康人外周血4ml,将肿瘤细胞系分别按一定梯度加到外周血中,按照MOI=1比例转染重组病毒oHSV1-GFP DNA,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GFP+细胞数,进行该方法检出率的测定;收集临床标本外周血4ml,裂解去除红细胞后,按照MOI=1比例转染重组病毒oHSV1-GFP DNA,24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GFP+细胞并计数,初步检测该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组织呈现端粒酶逆转录酶高表达状态,而正常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量低。在该检测方法中,我们将CD45-/GFP+细胞定义为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测定结果显示:外周血中加入SMMC7721细胞10,50,100(个)的检出数分别为6.8±2.04,40.8±4.04,85.9±7.03,总体检出率为87.9%,外周血中加入Huh7细胞10,50,100(个)的检出数分别为6.6±1.90,39.8±3.88,86.4±7.63,总体检出率为88.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该方法捕获的细胞数与实际肿瘤细胞数呈明显相关性,r20.95。应用该方法检测26例肝癌患者及5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显示,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5-/GFP+的细胞数(16.7±2.77)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0.94±0.12)P0.0001,亚组分析显示区域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计数(23.77±4.49)明显高于区域淋巴结(9.76±1.87)的患者,P=0.0002。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估。该方法能够特异性示踪循环肿瘤细胞,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肿瘤转移过程中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存活的肿瘤细胞,该细胞的生成被认为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必要前提.CTC的存在与否及数量多少是肿瘤预后判断、疗效监控和肿瘤转移评估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近年来,纳米材料、纳米结构表面以及可操控微量液体的微流控技术广泛应用于CTC的富集和检测,本文对CTC富集、检测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王燕  徐秀林 《生物信息学》2018,16(3):137-142
循环肿瘤细胞(CTCs)对恶性肿瘤传播转移有重要影响,因此CTCs识别技术的出现与不断进步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准确可靠的CTCs识别技术将为尽早确诊肿瘤、指导个性化治疗方案、诊断微小残留病变以及评估抗癌药物的敏感性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本文针对核酸检测法、免疫细胞化学术、流式细胞术和基于表征特性图像识别技术等CTC识别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总结,比较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对现阶段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CTCs识别的技术发展方向作了进一步的展望,为学者们提供更广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27(2):127-127
美国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能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大肠杆菌的手持检测装置,使用方便且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3.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随血液循环一起转运的实体肿瘤细胞,与实体肿瘤的发展、转移、复发和预后等关系密切。然而,CTC数量的稀少使有效检测CTC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新发现的基因表达调控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TC关联性miRNA的研究为CTC的检测和肿瘤的诊治开创了新思路。该文介绍了CTC的临床意义和主要分析方法,在CTC关联性miRNA与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总结了这类新型肿瘤细胞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指的是从实体的肿瘤或转移的病灶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的恶性肿瘤细胞。自发现以来,随着其检验技术日趋成熟,循环肿瘤细胞(CTCs)日渐成为肿瘤学炙手可热的研究对象。因为它将通过外周血的检验来实现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等情况,相对于肿瘤实体活检,"液体活检"不仅让患者易于接受,更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监测病情变化。本文综述了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测方法并综述了循环肿瘤细胞在女性实体肿瘤--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其中着重介绍了其在早期乳腺癌及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中的重大意义以及在评价治疗效果中的分子学特征。实践表明,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HE-4、CA125的联合应用在评估卵巢癌化疗敏感性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转移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挑战,90%的肿瘤相关死亡病例与肿瘤转移有关。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肿瘤转移形成的关键,与肿瘤转移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因此,靶向CTCs的治疗策略成为目前抗肿瘤转移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从CTCs的产生、CTCs的播散和CTCs的远端定植三个阶段综述了CTCs参与肿瘤转移的机制,并分别从调节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和抑制EMT过程抑制肿瘤细胞脱落产生CTCs、激活自身免疫细胞和仿生细胞膜或特异性分子修饰纳米制剂在血液循环捕获消除CTCs、抑制CTCs黏附并穿过血管内皮细胞和破坏PMN处适宜肿瘤细胞生长的微环境等方面总结了控制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肿瘤转移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生物磁学》2008,(8):1603-1603
新浪科技5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圣芭芭拉分校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纳米等级大小的“纳米蠕虫”,它可以在不破坏人体正常免疫防御系统前提下在血流中巡游,就像一个微型抗癌导弹,能够破坏“肿瘤细胞基地”。这项研究发现发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实体恶性肿瘤病灶(原发或转移灶)的肿瘤细胞因自发性脱落或外部因素释放入血形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CTCs是肿瘤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最直接原因。外周血中的CTCs会因血流剪切力作用、失巢凋亡以及免疫细胞杀伤作用死亡,但仍有小部分的CTCs可以存活下来并发生转移。因此,研究CTCs在外周血中的存活转移机制对肿瘤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CTCs在外周血中存活转移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肺癌患者87例、健康体检者40名以及肺部良性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循环肿瘤细胞试剂盒测定外周血CTC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利用ROC曲线评价CTC在肺癌诊断上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实验发现肺癌患者CTC水平(M=12.67 Unints/3 mL)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患者(M=4.76 Unints/3 mL)和健康者(M=4.48 Unints/3 m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肺癌患者的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CTC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有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CTC水平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95%CI 0.820~0.936),临界值为6.34 Unints/3 mL,对应的灵敏度为0.77,特异度为0.989。本研究初步认为,CTC检测对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可能存在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晚期转移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ell Search系统检测本院4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CTCs水平,比较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液中CTCs的差异,分析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CTCs与其疾病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ell Search系统检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阳性率达42.5%;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CTCs≥5个/7.5 mL者的肝脏转移、骨转移、转移灶≥3处均较CTCs5个/7.5 mL者更高(P0.05),前者的PFS较之后者也表现出强烈的缩短趋势(X2=3.573,P=0.059),而肺转移、淋巴结转移、脑转移、胸壁复发、受体及HER2表达在两组间无差异。结论:Cell Search系统展现出较好的检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s的能力。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CTCs的高检出率与腹腔脏器转移、肝转移、骨转移相关。CTCs≥5个/7.5 mL患者的预后很可能要差于CTCs5个/7.5 mL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联合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对前列腺癌预后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3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根据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确诊为前列腺癌,检测病理标本中CK34BE12、p63、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等免疫标志物的表达状况,并采用Cell Search细胞搜索系统检测外周血CTCs的数量,据此分为阳性组(≥5个/7.5 ml)和阴性组(<5个/7.5 ml)。分析穿刺组织中免疫标志物表达状况、外周血CTCs计数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状况的相关性。各标志物的阳性例数、Gleason评分>7分的比例、TNM分期等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年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PSA水平等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结果(1)全部患者中外周血CTCs、穿刺组织中CK34BE12、p63、AMACR的阳性率分别为31.33、3.61、3.61、86.75。CTCs阳性组的AMACR阳性率为100.00,高于CTCs阴性组的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7,P<0.05)。(2)AMACR阳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低于AMACR阴性组[(123.66±13.33)g/L比(134.89±20.08)g/L,t=2.420,P=0.018],血小板(PLT)、血清谷丙转氨酶、D-二聚体(DD)、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7分的比例均高于AMACR阴性组[(197.23±36.98)×10^9/L比(172.83±33.33)×10^9/L,t=2.062,P=0.042;(38.80±10.03)U/L比(31.46±7.83)U/L,t=2.317,P=0.023;(255.00±38.80)μg/L比(220.81±30.99)μg/L,t=2.785,P=0.007;(26.60±12.23)ng/ml比(17.90±8.88)ng/ml,t=2.263,P=0.026;45.83比9.09,x^2=3.916,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s阳性组患者的HB低于CTCs阴性组[(121.69±15.89)g/L比(132.73±18.85)g/L,t=2.767,P=0.007],血清碱性磷酸酶、DD、PSA水平、Gleason评分>7分、T3~T4期、M1期的比例均高于CTCs阴性组[(105.69±30.56)U/L比(88.89±35.58)U/L,t=2.205,P=0.030;(256.63±35.86)μg/L比(236.98±33.30)μg/L,t=2.368,P=0.020;(30.09±11.89)ng/ml比(23.33±10.99)ng/ml,t=2.533,P=0.013;57.69比33.33,x^2=4.381,P=0.036;30.77比8.77,x^2=4.981,P=0.026;50.00比17.54,x^2=9.390,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全部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8.33个月,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95、51.81、30.12。AMACR阳性组、CTCs阳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93、36.93个月,低于AMACR阴性组、CTCs阴性组的66.66、69.5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Gleason评分>7分、M1期、AMACR阳性、CTCs阳性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83、3.666、2.009、2.923,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联合外周血CTCs检测对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可根据穿刺组织中AMACR表达水平和外周血CTCs计数进行预后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