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是继X射线成像、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等之后的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其可光纤化的特点使得它易于医用电子内窥镜相结合。OCT内窥镜技术可实现对人体内部器官的高速率、高分辨率、无损伤、实时成像。主要介绍了OCT技术的种类、基本原理以及包括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率等的参数;简述了OCT内窥镜的发展历史以及最新成果,重点分析了光源对OCT内窥镜的影响。总结了OCT内窥镜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医用防护内窥镜新近在沈阳研制成功。专家认为,该产品对有效预防医用内窥镜医源性交叉感染将起到重要作用。沈阳沈大内窥镜公司相关人员充分研究了国外已公开的有关专利文献,用了6年时间,自主创新、研发的可防止内窥镜医源性感染的“一次性鞘套及适配的软性电子内窥镜”,目前已正式进入临床试用阶段。该产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可反复使用的改进型软性内窥镜,另一部分是能覆盖镜体钳道管和镜体外表面的一次性使用膜层,包括由膜层构成的一次性水、气管道并相互连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三维人体虚拟内窥的发展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内窥镜是用计算机处理CT或MRI获取三维医学数据,以获得类似用标准内窥镜观察病人内部器官过程观察效果的一种诊断的新方法.对它的起源、优点、原理作了一个较全面的综述.介绍了虚拟内窥镜的技术组成,分析了研究开发虚拟内窥镜技术的难点.对三维人体虚拟内窥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建立了虚拟摄像机几何模型和定位方法.根据人体的三维影像数据,以不同分辨率对虚拟人体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然后实现虚拟内窥结果的可视化,研制出基于微机的虚拟内窥系统和对三维人体影像数据虚拟内窥的结果.对虚拟内窥镜的发展、应用和前景做了展望,虚拟内窥是实现医学虚拟诊断、虚拟治疗和虚拟教学的很有前途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需要任何麻醉 ,只要服下一粒小小的“胶囊” ,就能代替胃镜进行检查 ,并可检查大肠、小肠———这种医用内窥镜的研制已在我国取得重大进展 ,在正式投入临床使用后 ,胃病患者将不用再忍受做胃镜检查的痛苦。据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研究人员介绍 ,这种医用内窥镜“智能胶囊” ,其直径大约 10毫米、长度大约 2 1毫米 ,比一般的口服胶囊略大。病人服下这种智能胶囊后 ,胶囊随胃肠运动自行在体内穿行 ,并摄下胃和大肠、小肠的图像 ,图像通过传感器以数字的形式传输到病人随身携带的一个比香烟盒略大的记录装置上。智能胶囊自动排出体外之后 ,医生…  相似文献   

5.
叶上珠  陈小权 《蛇志》2005,17(2):111-112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病之一,虽然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但却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不断完善的鼻内窥镜技术,具有视野清晰、明亮、手术微创等优点,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简便而有效的手段。现对2001~2003年行鼻内窥镜手术的16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日本奥林巴斯公司与昭和大学最近共同开发出一种可以在体内直接对食道、胃、直肠等处的癌变组织进行观察诊断的高倍内窥镜。医生在使用这种新型内窥镜时 ,由于不需要将疑似癌变组织取出体外进行活检 ,除了可缩短诊断时间之外 ,还可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新型内窥镜同样也是通过口进入患者的食道、胃、直肠等消化器官内部观察癌变病灶 ,但这种内窥镜的前端安装了微型显微镜、高性能数码相机和照明器械。贴近消化器官内壁的显微镜可将病灶部位放大 4 5 0~ 10 0 0倍 ,然后 ,数码相机将放大的病灶图像拍摄下来 ,这样 ,医生就可以通过电视监控器…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的可行性与疗效,安全性。方法对50例鼻出血患者,经鼻内窥镜寻找出血点,并用微波凝烫封闭止血,术后随访半年。结果47例(94.0%)1次止血成功,3例再次止血成功,无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方法简单、有效、患者痛苦小和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吴凤玲  张燕辉 《蛇志》2001,13(3):73-73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 ,是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死率 2 8%~ 80 %。内窥镜下注射硬化剂是一项比较新的治疗技术 ,操作者在距离病灶 1 m以外操作 ,操作器材繁杂 ,病人病情较重 ,有时是在大出血的紧急情况下进行 ,因此 ,需要护士熟练、迅速地配合。我院用内窥镜下注射硬化剂疗法治疗门脉静脉高压症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 1例 ,共接受 32人次治疗 ,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措施报道如下。1 护士要掌握治疗的适应症  应用内窥镜下注射硬化剂疗法的适应症有 :( 1 )常规治疗无效的食…  相似文献   

9.
叶舒  殷海  黄贤 《蛇志》2005,17(4):266-267
我科自1999~2004年已进行了115例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对鼻窦内窥镜手术进行初步评价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为发挥医用纤维内窥镜其应有的性能,在临床上进行观察、摄影、治疗需配置必要的辅助设备和器械。其中最必不可少的是光源、气源等可控电气装置和必要的活组织取样钳、细胞刷、摄影装置等。对这些辅助设备和器械进行维护和保养是很重要的。现择要介绍如下: 一、光源箱的正确使用和保养为使仪器一体化,现在国内外生产的医用纤维内窥镜用的光源箱一般都把光源、气源等可控电气装置合并装在一个综合的装置箱内。这种综合电气装置一般都具有以下性能:(1)提供一个可供调节亮度的照明光源。  相似文献   

11.
上海医用光学仪器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研制成功的XSJ—1型纤维示教镜,最近在上海通过技术鉴定,并将在83年投产。示教镜是内窥镜检查时,作为教学示范、学术交流、病理研究的不可缺少的辅助装置。该镜全长870mm,目镜可放大16倍,观察放大倍数和主镜一样,导象束采用六角形蜂窝状排列。经临床试用,清晰度、亮度均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冠状动脉移植术中应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及传统切开方式获取大隐静脉术后桥血管通畅率。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窥镜组(EVH,n=178)和开放手术组(OVH,n=202)。术后1年行冠脉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EVH组术中共计完成静脉桥血管总数为376支,平均每例2.11支。术后1年行冠脉CT检查,失访19例(静脉桥血管43支),发生桥血管再狭窄总数为21支/共333支,平均每例为0.0631支。OVH组术中共计完成静脉桥血管总数为458支,平均每例2.27支。术后1年行冠脉CT检查,失访11例(含静脉桥血管31支),发生桥血管再狭窄总数为26支/共427支,平均每例为0.0609支。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移植术中应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与传统切开方式获取大隐静脉相比较,在术后1年时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350例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64例)给予综合疗法,观察组(186例)给予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联合综合疗法。通过观察并记录疗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患者体内IL-1,IL-8水平,SF-36量表评分,评价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的疗效。结果:经手术和药物治疗,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1和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IL-1和IL-8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IL-1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F-36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在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2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6项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对鼻窦炎与鼻息肉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德国Los公司最近推出世界独创的三维立体内窥镜。它使手术从平面定位发展到空间定位,是世界内窥镜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它广泛适用于普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直肠外科、神经外科及五官科等。三维立体内窥镜系统使手术难度大大降低,安全系数大大提高。电视内窥镜手术是当前外科领域的新技术,传统的二维内窥镜系统只能观察物体的平面位置,操作难度高,安全系数低,使该技术的普及受到限制。三维立体内窥镜与传统二维内窥镜相比较,其显著优点是:①三维立体内窥镜能对手术位置正确定位。②自动变焦系统使整个手术过程无需转动内窥  相似文献   

15.
钟伦坤  孙永东  胡文健  陈隆晖  张学渊 《生物磁学》2013,(36):7101-7103,713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鼻窦炎鼻内窥镜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鼻渊舒口服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出血量≤5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30例,痊愈率51.72%,总有效率91.38%。对照组痊愈14例,痊愈率28.00%,总有效率78.00%。2组比较,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窦炎鼻内窥镜围手术期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6.
闭金玉  梁妮 《蛇志》2004,16(3):58-59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该手术的特点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结构,通过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和鼻窦粘膜形态和生理功能[1].该手术方式具有术野清晰,术后反应轻,效果好等优点.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3年8月,施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130例,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医用超声是将雷达技术与声学原理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医学的一种诊断方法。三十多年来,医用超声诊断装置发展极为迅速,已与X线技术和同位素诊断装置鼎足而立,构成三大医用图象成象技术。医用超声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是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诊断技术领域。日本医用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可说是整个世界医用超声诊断技术发展的缩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了解日本医用超声诊断技术,实际上对这一新的诊断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进展情况,也就有了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吕振东 《蛇志》2003,15(4):72-72
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 ,在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疗效 ,但由其引起的并发症时有发生 ,甚至引起病人死亡。我院 2 0 0 2年行鼻内窥镜术后死亡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60岁 ,退休工人。患者 5年来出现进行性双侧鼻塞 ,流少量涕 ,嗅觉丧失 ,无涕中带血 ,无明显头痛 ,说话呈闭塞性鼻音 ,睡眠时打鼾 ,时常憋醒 ,白天嗜睡。故来我院就诊 ,要求手术治疗。已往曾于 1 988年、 1 995年 2次在外院行鼻息肉摘除术。1 0年前因患脑垂体瘤行γ刀治疗。诊断为复发性鼻息肉 ,于 2 0 0 2年 5月 6日收入院。体检 :体温 36…  相似文献   

19.
黄敏玲 《蛇志》2005,17(2):131-132
目前鼻内窥镜手术已在国内广泛开展,它具有鼻外无切口,亮度高,直视下手术,术野清晰,准确度高,创伤小及出血少,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充分保留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治愈率高等优点,使鼻和鼻窦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科自2000年12月至2004年10月,对43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总免疫球蛋白(TIg E)、嗜酸性粒细胞(Eos)及鼻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9)。对照组给予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Ig E、Eos、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鼻黏液纤毛清除率、清除速度、传输速度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明显高于对照组(77.97%,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Ig E、Eos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TIg E、Eo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清TIg E、Eo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鼻黏液纤毛清除率、清除速度、传输速度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4、IL-8、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92%、20.3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用于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治疗,且安全性更高,其可有效改善患者鼻纤毛传输功能,可能与其降低血清TIg E、E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