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珊瑚属两个新变种与海南草珊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海南岛、广西、云南产的海南草珊瑚Sarcandra hainanensis(Pei)Swamy et Bailey进行形态学和茎的组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wamy等描述的海南草珊瑚是一个混杂的种群。本文对海南草珊瑚的描述作了修订,分出两个新变种:屏边草珊瑚S.hainanensis(Pei)Swamy etBailey var.pingbianensis C.Z.Qiao et Q.H.Zhang和陵水草珊瑚S.hainanensis(Pei)Swamy et Bailey var.lingshuinensis C.Z.Qiao et Q.H.Zhang.  相似文献   

2.
草珊瑚及其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珊瑚及其栽培刘贤旺赖学文(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草珊瑚[Sarcandraglabra(Thunb.)Nakai]又名九节茶,肿节风,接骨木等,为金粟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或亚灌木。分布于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标本资料及实地调查、测量,详细报导了四川草珊瑚资源分布与蕴藏量,并就资源利用与再生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SephadexLH-20、MCI等方法从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全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鉴定为Chlorajapolide C(1),Shizukanolide H(2),Chloranthalactone E(3),Istanbulin B(4),Istanbulin A(5),4-Hydroxy-4,7-dimethyl-1-tetralone(6),4α,7α-Epoxyguaiane-10α,11-diol(7),(+)-Hydroxydihydroneocurueol(8),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9),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10)。其中6~10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常规的解剖学方法,对我国特有植物海南草珊瑚(Sarcandra hoinonensis(Pei)Swamy et Bailey)根和茎的木质部管状分子进行了初步研究。首次发现其根和茎中均有导管,进一步证明草珊瑚属(金粟兰科)植物有导管存在。  相似文献   

6.
药用植物草珊瑚RAPD扩增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志勇  何平 《广西植物》2009,29(4):455-458
采用CTAB-DNA提取方法,从草珊瑚植物的嫩叶中提取总DNA。以此DNA为模板,优化了草珊瑚RAPD-PCR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PCR扩增体系最适宜的条件为:反应体积25μL,内含2.5mmol/L Mg2+、1.0UDNA聚合酶、0.4μmol/L引物、60ng模板DNA和0.16mmol/L dNTP。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2min;94℃变性30s,37℃复性30s,72℃延伸80s,40个循环;72℃延伸10min;4℃保存10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草珊瑚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草珊瑚全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依斯坦布林A((-)-istanbulin A,1),依斯坦布林B(istanbulin B,2),菊苣苷(cichoriin,3),异秦皮啶(isofraxidin,4),滨蒿内酯(scoparone,5),槲皮素(quercetin,6),大黄素甲醚(physcion,7),大黄素(emodin,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10),蜂花酸(melissicacid,11),正二十五烷醇(pentacosanol,12)。结论:化合物3、7、8、11、12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11、12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SephadexLH-20、MCI等方法从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全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鉴定为Chlorajapolide C(1),Shizukanolide H(2),Chloranthalactone E(3),Istanbulin B(4),Istanbulin A(5),4-Hydroxy-4,7-dimethyl-1-tetralone(6),4α,7α-Epoxyguaiane-10α,11-diol(7),(+)-Hydroxydihydroneocurueol(8),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9),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10)。其中6∽10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植物离体培养产生草珊瑚有效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以草珊瑚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和各种植物激素在诱导及其生长培养中的调节作用。应用薄层层析(TLC)和紫外光鉴定,证明所获得的愈伤组织具有合成与原植物材料相同的黄酮类、异嗪上以啶类、延胡索酸等有机酸的能力。亦通过愈伤组织无性系筛选过程,得到一个增长率和代谢物产量比愈伤组织母系高4倍左右的优良愈伤组织系。  相似文献   

10.
草珊瑚中一个新的苯基丙二醇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全株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苯基丙二醇类化合物(2S)-3, 3-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 2-二醇 (1),以及一个已知化合物,银线草内酯E (2),并利用NMR、MS、旋光值等波谱学技术鉴定其了结构。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草珊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草珊瑚的操作过程,得出了CO_2-SFE及CO_2-SFE乙醇夹带剂两种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草珊瑚炭疽病拮抗细菌的鉴定及其抑菌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草珊瑚炭疽病发生严重,目前尚未有植物内生细菌对该病原菌生物防治的研究报道。【目的】筛选对肿节风炭疽病Colletotrichumdematium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广西不同地区采集健康肿节风植株的不同组织分离、纯化获得内生细菌。【结果】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来自茎的RJ-4和JJ-5对草珊瑚炭疽病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中拮抗作用最强的菌株是RJ-4,其抑制率达到84.10%。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RJ-4、JJ-5对供试的14种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拮抗效果,拮抗作用最强的是RJ-4,平均抑制率达到95.30%;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以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以及几丁质酶,破坏病菌菌丝,抑制病菌生长;含有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抑制明显,菌丝扭曲、断裂且分枝缠绕、菌丝颜色加深等。通过形态学特性和16S rRNA基因鉴定,RJ-4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RJ-4菌株具有抑菌抗病功能,并能产生多种抗菌活性物质,这可为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13.
对缙云山草珊瑚8个天然居群结实特征的20项表型性状的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在居群内与居群间都存在很大的变异性,其中种实产量、果序数和果序分枝的变异程度较高,而果实和种子的特征指数变异程度较低,同类性状果实的变异程度要大于种子;平均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四分枝果序百分比(1.477),最小的是种子长宽比(0.041);变异程度最大的居群是居群6(0.564),最小的是居群4(0.292);各居群间除果序分枝总数差异不显著、果序数和二分枝果序百分比差异显著外,其它17项表型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缙云山草珊瑚各居群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分化;居群内和居群间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60.7%和39.3%,说明居群内变异是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但居群间变异也不容忽视;欧氏距离聚类将所有居群划归为两大类群,主要与居群的群落类型与干扰程度有关;表型性状的Pearson相关性聚类显示草珊瑚同类性状在表型分化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遮光处理对草珊瑚光合特性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为草珊瑚的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2年生草珊瑚为材料,设置全光照(L_0)及50%(L_(50))、70%(L_(70))和90%(L_(90))遮光处理,测定分析其光合特性和叶片解剖结构以及植株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草珊瑚叶面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逐渐减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先减少后增加,净光合速率(P_n)先增加后减少,并在L_(50)和L_(70)处理下具有较低的PAR、G_s、T_r和C_i,光合‘午休’现象得到有效缓解,表现出更高的P_n。(2)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草珊瑚光补偿点(LCP)逐渐下降,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_d)先升高后下降,表观量子效率(AQE)逐渐上升,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先升高后下降,并在L_(50)和L_(70)处理下具有较低的LCP,较高的LSP和AQE,以及更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3)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草珊瑚叶片、表皮细胞、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明显增加,角质层厚度逐渐变薄;在L_(50)和L_(70)处理下,草珊瑚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发达,栅栏组织细胞长度变短,海绵组织厚度显著增加,细胞排列疏松,叶绿体数量显著增加;叶肉细胞和叶绿体结构完整,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类囊体片层结构发达,叶片捕获光能力增强。(4)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草珊瑚株高、地径、总叶面积数及单株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并在L_(70)处理下均达到峰值,分别为58.58 cm、5.09 mm、1 038.53 cm~2和15.50 g。研究认为,草珊瑚具有一定的弱光耐受力和光可塑性,50%~70%遮光处理有利于草珊瑚生长,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该光照范围选择合适的间套作林分或进行适当的遮光处理。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究草珊瑚叶和根中萜类化合物的组织特异性分布差异,解析其药效品质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和Illumina HiSeqTM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叶和根的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参与叶和根中萜类合成的差异代谢物有50个,包括法尼西基半胱氨酸、甘油醛-3-磷酸、甲羟戊酸-5-磷酸等。转录学结果表明差异代谢酶基因有57条,包括ACTCHMGCRMVKDXSKS等,并预测了MYBC2H2AP2/ERF-ERF等7个转录因子参与调控草珊瑚不同组织部位中萜类的合成和积累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结果显示,随机选取的8个参与萜类合成的酶基因在草珊瑚不同组织部位中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学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有助于阐明草珊瑚叶和根临床疗效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同时为草珊瑚的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草珊瑚     
<正>人们对草珊瑚应该是不陌生的,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我们随处可见它的存在。草珊瑚,为金粟兰科多年生常绿亚灌木草珊瑚的全草,俗称满山香、观音茶、九节花、接骨木等。南方的老百姓因为其节膨大又称之为肿节风,在少数民族畲族中又有隔年红的叫法,客家人则亲切地称其为九节茶。草珊瑚是南方一种美丽的野生观赏花卉。草珊瑚根茎较粗大,密生细根,茎圆柱形,节膨大,多分枝,而且果期甚长,从11月到翌年3月,是一种优美的秋冬观果、观叶植  相似文献   

17.
采用4因素3水平L_9(3~4)正交试验法,以生根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为生根效果的评价指标,研究扦插基质、萘乙酸、吲哚丁酸、插穗部位对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穗部位对草珊瑚扦插生根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扦插基质,吲哚丁酸对扦插生根有抑制作用,萘乙酸则没有显著影响。草珊瑚扦插繁殖时用顶部插穗,扦插基质采用含沙黄土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8.12%,生根数每棵12.11条,平均根长8.31 cm。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粟兰科植物拾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9.
九节茶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 九节茶[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又名草珊瑚、肿节风、接骨莲。 2材料类别带节茎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碱水超声波法提取草珊瑚中酚酸类成分的工艺。方法:采用羟肟酸-高氯酸铁显色法测定草珊瑚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碱水p 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草珊瑚中酚酸类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提取工艺为碱水p H=1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10。结论:碱水超声波法提取草珊瑚中酚酸类成分,提取率较高,工艺稳定,省时节能、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