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要求通过杂交种能培育大型珍珠。目前较好的育珠河蚌是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但它们的育珠性状还不理想。三角帆蚌所产珍珠,质量虽佳,但插核植片部位的壳间距离小,不能育成大珠;褶纹冠蚌体型大,插核植片部位的壳间距离也大,外套膜厚实,能插大核植大片育成大型  相似文献   

2.
1983年春季,我们用不同年龄(即2、4、6龄)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进行人工育珠试验,发现不同年龄的河蚌,所形成的珍珠在形态、光泽等方面有差异。随后采用美国1100+2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仪,对上述三种年龄的三角帆蚌珍珠,进行了16种元素的分析,结果见右表:  相似文献   

3.
在讲河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珍珠的形成停留在书本理论知识上,有的甚至对珍珠的自然形成、河蚌可以人工育珠持怀疑态度。为此,我们从1985年开始,带领学生进行河蚌育珠实验。到1987年经有关部门鉴定,认为实验是成功的,在一个三角帆  相似文献   

4.
淡水珍珠生产中提高三角帆蚌幼蚌的成活率是增殖三角帆蚌蚌源的关键之一。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自1974年开始,在南汇县水产养殖场和南汇县老港公社成立一大队育珠组进行了三角帆蚌幼蚌的三期培育工作。到1978年,该蚌的成活率可达60—70%。1976—1978年每年培育量分别为12、20、30万余只。其培育方法为:  相似文献   

5.
我县地处江南水乡,河池密布,有利于发展河蚌育珠生产。遵照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我县不少生产队生产珍珠已成为一项主要副业收入,对支援国家建设,供应药用,壮大集体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 河蚌育珠生产饲养管理是不可忽视的经常性工作,对提高珍珠产量、质量及减少手术蚌的死亡率,都  相似文献   

6.
三角帆蚌外套膜及珍珠囊的组织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些年来,人们对海水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和淡水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i)等双壳类外套膜及珍珠囊进行了组织学、组织化学和体外培养等的研究,然而结合河蚌人工育珠方面的报道却不多。事实上,欲提高淡水珍珠质量虽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其中与取供体蚌中的外套膜外表皮制作植片用的小片部位,以及珍珠囊的形态结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旨在能对提高河蚌人工育珠的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淡水珍珠养殖业的发展,研究蚌的精、卵发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也愈加迫切,而亲蚌的选择对繁殖的成败以及珍珠质量和产量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观察研究两种蚌斧足内生殖腺中的卵子和外鳃中的钩介幼虫的成熟度和外鳃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人工繁殖选择恰当的受精时间,亲蚌成熟度的掌握等,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资料。材料和方法在蚌的繁殖季节,以我国淡水人工育珠常用的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和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为实验材料。从100个蚌中,按外鳃膨大的不同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雌蚌共40个,其中褶纹冠…  相似文献   

8.
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elliptica)在我国分布很广,是我国三种淡水育珠蚌之一。它所形成的珍珠微带金黄色,具有特殊的风格。四川省安岳县自1971年开始使用背角无齿蚌进行珍珠养殖以来,获得了不少经济利益,并积累了一些育珠经验。为了进一步探讨珍珠形成机理,以利于提高珍珠质量,从而获得更多优质珍珠。我们在对我国淡水育珠河蚌外套膜组织学和染色体等研究的基础上,又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细胞中的核酸、糖类、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作了组织化学方面的一些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五大淡水湖三角帆蚌群体mtDNA CO Ⅰ基因片段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隶属于瓣鳃纲(Lamelli—brachia),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蚌科(Uionidae),帆蚌属(Hyriopsis)。三角帆蚌是中国特有的优质淡水育珠母蚌。随着珍珠养殖产业的发展,生产中三角帆蚌种质退化严重,筛选或培育出品质优良的三角帆蚌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五大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和洪泽湖是三角帆蚌的主要分布区域,对五大淡水湖三角帆蚌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间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的研究将对三角帆蚌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产生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我国主要的育珠母蚌,其所培育出的珍珠色泽鲜艳、细腻光滑,因而成为目前淡水育珠生产中首选的育珠母蚌之一。蚌的外套膜是贝壳和珍珠形成的重要组织器官,有内外两层表皮细胞及其间的结缔组织构成。它对钙具有高度通透性,其上皮细胞具有通过细胞膜主动吸收Ca~(2+)和贮存Ca~(2+)的功能,并通过胞吐作用排出钙至外套膜外腔中,这些钙就是形成珍珠的基础。维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进的毛细管法 ,研究了圆背角无齿蚌 (Anodontawoodianapacifica)和三角帆蚌 (Hyriopsiscum ingii)两种淡水河蚌离体血细胞对两种水体中常见病原细菌的趋化移动作用 ,及血清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 ,两种河蚌的离体血细胞对细菌都具有趋化移动作用 ,产生趋化移动的血细胞数量都显著高于无细菌的对照组 (P <0 0 5 )。在有血清时 ,血细胞对荧光极毛杆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s)的趋化移动活性略高于肠型点状气单孢菌 (Aeromonaspunctataf.intestinalis) ,圆背角无齿蚌离体血细胞的趋化移动能力显著高于三角帆蚌 (P <0 0 5 )。血清对河蚌离体血细胞的趋化移动作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P <0 0 5 )。  相似文献   

12.
背角无齿蚌珍蛛囊形成过程中钙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同位素活体标记、人工育珠、普通石蜡切片和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对一种淡水育珠河蚌-背角无齿蚌珍珠囊形成过程中的钙代谢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植入小片带入的钙在珍珠囊形成的过程中,主要代谢途径是:(1)随小片细胞脱落而进入游走细胞;(2)从小片进入初生珍珠囊,初生珍珠囊脱落后进入游走细胞;(3)从小片进入育珠蚌结缔组织,其中一部分再进入育珠蚌表皮,随粘液和壳质分泌;另一部分则进入次生珍珠囊表  相似文献   

13.
河蚌培养组织的几种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测定了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外套膜培养组织及其培养液中的氨基酸,牛磺酸及钙含量。在珍蛛中含量较高的丙的氨酸和甘氨酸分别增加541%和91%。三种蚌在培养中牛磺酸含量增加5.78%到3倍,培养组织的钙含量增加1倍左右。同时测定了培养组织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组织与河蚌外套膜具有相近的比活及相对酶活。结果表明,河蚌外套膜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也具有分泌珍珠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珍珠不仅是名贵的中药材,而且还能加工成高级装饰品和化妆品,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当前人工养殖河蚌育珠是农村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河蚌育珠的历史、育珠的研究现状作一个介绍,以供参考。一、珍珠生产的历史回顾我国是世界上采集和应用珍珠的最早国家。在公元前2200年,《尚书禹贡》中就记载了大禹治水后曾规定江浙等地产的蚌类珍珠作为贡品。春秋时代的《书径》中也有关于珍珠的  相似文献   

15.
两年来,我们把人工培育再生珠和培育有核珠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了插核手术方法的试验,现已初获成功。该法具有手术简便、囊袋形成快、珠质沉积快、脱核率底的特点。 (一)材料 采用经培育2—3年质量高,后端植株较多的三角帆蚌。珠核是用背瘤丽蚌的壳经漂白、制光制成。核径4.8—5.8毫米。工具有开口器、顶珠  相似文献   

16.
鳑鲏鱼类产卵时对河蚌鳃不同位置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燏  刘焕章  沈建忠 《动物学报》2006,52(2):272-278
鰟鮍是鲤科中的一群小型鱼类,在繁殖季节,鱼类产卵于河蚌的鳃腔内,鰟鮍鱼卵在河蚌鳃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以前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不同的鰟鮍鱼类对河蚌不同物种的选择,而对鱼类产卵时在河蚌鳃的上具体位置研究很少。本研究分为野外和室内两部分,野外现场解剖16种河蚌并统计观察鱼卵在鳃上的位置;室内选择六种代表性的淡水河蚌鱼尾楔蚌(Cuneopsispisciculus)、圆顶珠蚌(Unioclouglasiae)、失衡丽蚌(Lamprotulatortuosa)、洞穴丽蚌(L·caveata)、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woodiana)和射线裂脊蚌(Schistodesmuslampreyanus),在分别养殖6d和3d的条件下,观察高体(Rhodeusocellatus)卵寄生在河蚌鳃上具体位置。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在繁殖时有不同的适应策略。在野外条件下鉴定出3种鱼类,短须(Acheilognathusbarbatulus)、越南(A·tonkinensis)和广西副近似种(P·cf·meridianus),它们用其较长的产卵管将鱼卵寄生在河蚌内鳃的前部和中部,而室内属鱼类产卵管短,对河蚌鳃的前、中、后部位置选择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是其仔鱼所具有的发达翼状突起可以将其稳固地寄生在河蚌内鳃。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类群为了给其仔鱼提供最大的生存机会而采用不同的策略。这些结果与鰟鮍和河蚌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是一致的[动物学报52(2):272-278,2006]。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孕育着丰富的我国淡水双壳类特有种(共17属58种),其中蚌科占67%,达13属39种[1],资源开发潜力巨大.Labieniec[2]、Goff[3]、蔡华芳[4]等对淡水蚌的研究集中于DNA生物制剂或蛋白饲料的开发利用.而国内对淡水蚌的研究多见于三角帆蚌(Hyfiopsis cum-mingii)、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等少量几种珠母贝的育珠研究[4].  相似文献   

18.
背角无齿蚌珍珠囊形成过程中钙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同位素活体标记、人工育珠、普通石蜡切片和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对一种淡水育珠河蚌──背角无齿蚌珍珠囊形成过程中的钙代谢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植入小片带入的钙在珍珠囊形成的过程中,主要代谢途径是:(1)随小片细胞脱落而进入游走细胞;(2)从小片进入初生珍珠囊,初生珍珠囊脱落后进入游走细胞;(3)从小片进入育珠蚌结缔组织,其中一部分再进入育珠蚌表皮,随粘液和壳质分泌;另一部分则进入次生珍珠囊表皮,分泌成为珍珠质的组成部分。实验结果说明了小片中的钙要参与育珠蚌组织的钙代谢,小片的质量对珍珠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育珠蚌的繁殖比较特别,发生中的钩介幼虫一定要寄生在鱼的鳃和鳍条上,赖以生存而变态成稚蚌。由于大部分的钩介幼虫遇不到中间宿主而夭折,所以,靠天然增殖育珠蚌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不能满足育珠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适应育珠生产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展了人工繁殖育珠蚌的技术研究。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繁殖要点介绍于下:一、育珠蚌的生物学特性育珠蚌是软体动物,体外有两片对称的蚌壳包被,蚌壳呈墨色或黄褐色,由三层组成。最外层为角质层,中间为棱柱层,内层为珍珠层。上述  相似文献   

20.
蚌科钩介幼虫的比较形态学研究Ⅱ.六个种幼虫的形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真柱矛蚌、剑状矛蚌,洞穴丽蚌、角月丽蚌、三解帆蚌、褶纹完蚌等六种蚌的育作囊的类型和钩介幼虫的形态,应用光镜及扫描电僮对钩介幼虫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 柱矛蚌、剑状矛蚌、三角帆蚌、褶纹冠的育儿囊为外鳃类同生型,洞穴丽蚌、角月丽蚌的育儿囊为外鳃类四生型、钩介幼虫可为二类:真柱矛蚌、剑状矛蚌、褶 纹冠蚌为有钩型,三角帆蚌、油穴丽蚌、角月丽蚌为无钩型。一些细微结构在不同种之间也存在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