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催化生成的N-乙酰谷氨酸(NAGS)对于哺乳动物尿素循环第一个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变象异构激活是必需的。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定位于肝脏和小肠线粒体基质中,通过提供N-乙酰谷氨酸调节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的活性来调节尿素合成。我们用RT-PCR方法从宁乡猪肝脏中扩增了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的开发阅读框,并将此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了pET-NAGS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BL21(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His-NAGS融合蛋白。通过SDS-PAGE,得出NAGS分子量约为40kDa。一步亲和层析纯化后,我们将纯化后的NAGS蛋白注射到新西兰大白兔中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测试抗体,结果表明此抗体有较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来源于宁乡猪的NAGS。  相似文献   

2.
从人工感染的家兎中取得日本血吸虫成虫,制成匀浆后在37℃测定鸟氨酸转氨酶活力,底物L-鸟氨酸及α-酮戊二酸的浓度各为0.017M,pH8.O。测定结果用微克分子/ 毫克氮/小时表示,测得酶活力的平均值雄虫为33.9,雌虫为29.0。此酶的最适pH为8.O—8.2。在对此测定中合抱虫的鸟氨酸转氨酶活力为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酸活力的1.5倍,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活力的2.4倍。当用鸟氨酸分别与α-酮戊二酸、丙酮酸、草酰乙酸及乙醛酸进行测定时,测得的酶活力比值依次为100:6.2:1.8:4.2。磷酸吡哆醛能增高酶活力,羟胺则使之降低。氯化铜及对氯汞苯甲酸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2×10~(-5)M的浓度下前者抑制78.5%,后者抑制31.6%。正缬氨酸及缬氨酸对此酶的抑制作用是竞争性的,当底物鸟氨酸的浓度减低时,抑制作用增强。南瓜子氨酸的抑制是非竞争性的,在O.017M的浓度下抑制酶活力29.5%。酒石酸锑钾(10~(-3)M)及呋喃丙胺(10~(-4)M)对酶活力无影响。在日本血吸虫中测不出精氨酸转氨酶的存在,以精氨酸为底物作转氨酶测定时所产生的谷氨酸是由于精氨酸酶和鸟氨酸转氨酶相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家蚕(Bombyx mori L.),天蚕蛾科之蓖麻蚕(Philosama cynthia ricini B.)及柞蚕(Antheraea pernyi G.)丝腺体后部自L-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形成丙氨酸的机制。以上各种蚕的丝腺体组织都可利用L-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形成丙氨酸,谷氨酸及CO_2。当存在DL-环丝氨酸(10~(-4)M)时,形成较多的谷氨酸与丙酮酸,而丙氨酸之量显著地减少。以L-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或以L-谷氨酸与丙酮酸为底物,对丙氨酸之形成具有相同的抑制程度。DL-环丝氨酸(10~(-4))并不抑制谷-天转氨酶与草酰乙酸脱羧酶,但在同样条件下,可显著抑制谷-丙转氨酶的活力(~90%)。此外,若以L-天门冬氨酸或其与小量α-酮戊二酸为底物,尤其是用透析后之酶液,并无显著的丙氨酸与CO_2形成。我们认为,自L-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形成之丙氨酸,并非通过Bheemeswar提出的L-天门冬氨酸β-脱羧酶之作用,而是经过三个相继的反应,即在谷-天转氨酶催化下,形成谷氨酸与草酰乙酸,后者除非酶促分解外,在草酰乙酸脱羧酶作用下,形成丙酮酸与CO_2;由以上两反应所形成之谷氨酸与丙酮酸,在蚕丝腺普遍存在的谷-丙转氨酶催化下形成丙氨酸(见图8)。  相似文献   

4.
酶促氨基移換作用是苏联生物化学家和在1937年发現的。他們用鴿胸肌与L-谷氨酸及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共同保温时,发現谷氨酸的氨基不經脫氨直接轉給丙酮酸,生成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而且这一反应是可逆的。他們給这一新型的反应命名为氨基移换反应,催化这一反应的酶,命名力氨基移换酶。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选用了三种蛋白代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二种脂代谢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和一种糖代谢酶(乳酸脱氢酶)组成酶谱,并结合蛋白电泳相及肝脏组织化学检查,对家兔进行了观察,意在为常用实验动物家兔的生化指标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一、动物来源:由市场选购体重2公斤以上的健康家兔14只,用麦麸及新鲜蔬菜饲养,观察2周后从心脏采血进行测定。二、血清酶活性测定:谷-草转氨酶(GOT)及谷-丙转氨酶(GPT)的测定采用改良金氏法。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用对硝基苯胺法。碱性磷酸酶(AKP)用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五株大腸杆菌在不同成分与pH的培养基內培养的結果,选择了pH7.5的牛肉湯加蛋白腖与琼脂的固体培养作为細菌培养条件。从18—20小时在37度培养的大腸杆菌制成了高产量的专一性谷氨酸脫羧酶丙酮粉,其最适pH为5.1,米氏常数为4.3×10~(-3)M。拟定了一种血清及动物組織中轉氨基酶的測定法。此方法是利用大腸杆菌谷氨酸脫羧酶丙酮粉测定轉氨基作用所生成的谷氨酸量。应用此方法測得我国正常成人血清的谷門轉氨基酶活性为0.70±0.22单位与谷丙轉氨基酶活性为0.58±0.25单位(每单位等于在37度轉氨基作用生成1微克分子L-谷氨酸/1毫升血清/1小时)。应用此方法也試測了大白鼠六种組織中五种氨基酸对α-酮戊二酸的轉氨基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氧代赖氨酸对实验性肝炎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氯化碳引起小白鼠中毒性肝炎,同时每天注射I-677 100毫克/公斤,对一次中毒的急性肝损伤或反复中毒5次疗程15天的亚急性肝损伤都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GPT)作用,病理切片证明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都较对照组为轻。在四氯化碳中毒连续8周引起肝硬化的过程中,每日给予I-677,除血清胆红素降低外,对其他肝功能、肝胶元含量和肝组织切片检查,均无明显影响。I-677作用机理的研究发见,血清GPT的降低与肝组织GPT的降低有关,同时给予L-赖氨酸,不能对抗其降酶作用。I-677与肝匀浆或高GPT血清在体外培养,未观察到对GPT的直接抑制作用。与GPT抑制剂氨氧醋酸比较,后者在体外有明显抑制GPT作用而体内则无降酶效果。大白鼠每日灌胃I-677 80~320毫克/公斤(临床剂量的8~32倍),连续11周,可引起血清白蛋白的降低和丙球蛋白的升高。用氚标记赖氨酸对蛋白的掺入试验也证明,大剂量I-677对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和脂肪转运有一定影响,但这种作用可被赖氨酸所对抗。  相似文献   

8.
小麦幼根和幼苗中几种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平板淀粉凝胶电泳法和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合酶的染色法研究了小麦种子萌发后的胚、幼根和幼苗中过氧化物酶等6种同工酶及胚乳中淀粉酶同工酶的变化;测定了幼根和幼苗中过氧化物酶和吲乙酸氧化酶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的同工酶数目随萌发大量增加。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酯酶在萌发初期的胚中就有不少同工酶带和较强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吲乙酸氧化酶和谷氨酸脱氢酶在根中比在苗中活性大得多,相反,过氧化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苗中比在根中活性大得多,酯酶在苗中比在根中活性稍大,只有异柠檬酸脱氢酶在根和苗中无甚差异。同工酶带的数目及其相对强度的不同可能与器官差异有关。此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不同组织和器官在分化时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质类型花生品质性状及相关酶活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高蛋白花生品种KB008、高脂肪品种花17(H17)和高油酸/亚油酸(O/L)品种农大818(8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类型花生品种籽仁中蛋白质、脂肪含量及与品质合成相关的碳、氮代谢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KB008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H17和818,而可溶性糖含量和O/L值显著低于其他两品种.KB008籽仁中氨基酸组分含量均高于其他两品种,特别是谷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后两者;油酸含量显著低于、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品种.3种类型花生在整个生育期中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均以KB008最高,其次为H17.3种类型花生在结荚期的叶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活性大小均表现为KB008 >H17 >818,说明较高的PEPCase和RuBPCase活性有利于蛋白质合成与积累.叶片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大小表现为H17>818>KB008,KB008的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品种,而H17的SPS活性在花后60d时仍保持较高活性,说明较高的叶片SPS、SS活性有利于花生籽仁脂肪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精氨酸在代谢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氨酸(arginine)是碱性氨基酸,按化学结构,它的名称应是α-氨基-δ-胍基戊酸。这种氨基酸是人体蛋白质的正常组成成份,参与一些与氮转移、贮存和排泄有关的代谢反应,并有调节激素释放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精氨酸在代谢中的作用和人体对它的需要。精氨酸的生物合成一、精氨酸合成途径精氨酸以鸟氨酸、NH_3、CO_2和门冬氨酸为原料合成。合成过程中需要ATP供给能量,由氨基甲酰磷酸含成酶Ⅰ(CPSI),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TC),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SS)和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AS-Lase)催化,这四种酶主要分布在肝脏中,其活性因摄取氮的多少而增减。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CHO细胞重组蛋白表达量,对比研究了过表达代谢相关酶丙酮酸羧化酶(PYC2)、苹果酸酶Ⅱ(MDH2)、丙氨酸转氨酶1(ALT1)、鸟氨酸转氨甲酰酶(OTC)、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CPS Ⅰ)和代谢相关蛋白牛磺酸转运蛋白(TAUT)及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对ExpiCHO-S瞬时表达anti-hLAG3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来源于中国的Bt棉品种泗抗1号(常规种)、泗抗3号(杂交种)和来源于美国的Bt棉品种99B(常规种)、岱杂1号(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高温对Bt棉盛蕾期蕾中Bt蛋白表达量变化及氮代谢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32 ℃)相比,在38 ℃以上高温时,4个品种棉蕾中Bt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且随温度升高,Bt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增大.杂交种棉蕾中Bt蛋白表达量要高于常规种,且受高温影响较小.Bt杀虫蛋白表达量下降幅度大的品种,其可溶性蛋白含量、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活性下降幅度也大,游离氨基酸含量、蛋白酶活性、肽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无菌条件下小麦氨基酸态氮及铵态氮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铵态氮(硫酸铵)、氨基酸态氮(甘氨酸,谷氨酸及赖氨酸)和缺氮无菌砂培条件下小麦单株干物重、全氮量及根、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均可被小麦吸收,且吸收量相当.培养30d后,甘氨酸和谷氨酸处理的小麦干物重显著高于缺氮及铵态氮处理,而铵态氮、赖氨酸及缺氮处理的干物重相近.低浓度铵态氮(0.7mmol·L^1)培养15d的小麦仅根的GPT活性显著高于缺氮处理,而高浓度(35.7mmol·L^1)处理6h对这两种转氨酶活性影响不大.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氨基酸态氮培养15d或处理6h后,小麦植株根、叶的GOT或GPT活性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异,这反映出小麦外源氨基酸主要同化部位及同化量,与氨基酸种类及浓度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37年与发现肌肉组织中存在着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可逆的转氨基作用以后,氨基酸代谢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二十余年来,许多生多生化学者的工作氏31已握阐明搏氨基酶广布于生物界,并且静多氨基酸与。一酮戊二酸能进行蒋氨基作用。关子动物粗念哉中蒋氨基作用的比较研究,也有一些报导  相似文献   

15.
在5L发酵罐上研究了溶解氧(DO)对地衣芽孢杆菌分批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γ-PGA)的影响并考察在8h、32h、56h时,葡萄糖激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及对应时间点上γ-PGA的生产速率。通过溶解氧电极和搅拌转速的串联控制发酵过程中溶解氧水平,发现高溶解氧(60%)水平和低溶解氧(10%)水平均不能高效积累γ-PGA。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的提高对产物的积累有抑制作用,葡萄糖激酶和谷氨酸脱氢酶的酶活提高对产物积累有促进作用,过高的丙酮酸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菌体生长但不利于产物的积累。此外,通过对三种不同DO水平下γ-PGA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代谢流量的计算表明,在p H 6.5的条件下,对于谷氨酸依赖型生产菌株,提高外源谷氨酸利用率可以促进γ-PGA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将健康昆明种小鼠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联苯组、伤寒头高剂量、中剂量及低剂量组。各分组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1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1%CCl4花生油溶液0.1mL/10g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试小鼠禁食24h后,摘眼球取血并处死动物,分离血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检测小鼠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水平;剖检并取肝脏组织测肝脏重量,取部分肝组织研磨成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观察伤寒头处理下小鼠血清中AST、ALT、ALB和TP以及肝脏中SOD、MDA和GSH-PX的变化。结果表明,各伤寒头治疗组对AST、ALT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对TP、ALB没有影响(P0.05);各伤寒头治疗组对SOD和GSH-PX有升高作用(P0.05),对MDA有降低作用(P0.05),对肝脏指数没有影响(P0.05)。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推断伤寒头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SOD和GSH-PX酶的活性,降低MDA来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饥饿胁迫对多刺裸腹溞糖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饥饿24 h和48 h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糖和蛋白质代谢中间代谢产物以及主要代谢酶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能够显著影响多刺裸腹溞机体内葡萄糖、丙酮酸、总町溶性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同时对琥珀酸脱氢酶(SDH)、丙酮酸激酶(PK)、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饥饿24 h和48 h,葡萄糖含量分别降低了32.17%和37.55%;丙酮酸含量分别降低了46.04%和38.53%,与对照组相比.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0.05).饥饿24 h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32.14%(P<0.05);饥饿24 h和48 h总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分别下降了61.47%和65.38%.实验证明,饥饿胁迫可诱导SDH活力增加,48 h时活力极显著升高(P<0.01);而PK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GPT和GOT两种转氨酶活性在饥饿胁迫下呈上升趋势,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谷氨酸棒杆菌是工业生产氨基酸的主要菌株,以缬氨酸高产菌株谷氨酸棒杆菌V1为研究对象,探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CK)介导的草酰乙酸回补途径对菌株生理特性以及主要氨基酸代谢流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在谷氨酸棒杆菌V1中过表达pepc(编码PEPC)和pck(编码PCK),比较重组菌与出发菌关键酶活性、发酵特性以及主要氨基酸积累量变化。【结果】构建两株重组菌V1-pepc(强化草酰乙酸回补途径)和V1-pck(弱化草酰乙酸回补途径),重组菌生长均较出发菌延缓,总生物量、葡萄糖和硫酸铵消耗基本不变;过表达pck,PCK活性提高22.8%,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1.8%、17.2%、27.8%和19.5%;过表达pepc,PEPC活性提高27.5%,同时PC活性降低12.9%,天冬氨酸族和谷氨酸族氨基酸的整体流量变化不大,丙氨酸族氨基酸的整体流量降低了14.7%。【结论】丙氨酸族氨基酸受此回补途径影响较大,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受此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菠菜叶片过氧体可转变甘油酸或羟基丙酮酸成为丝氨酸。以甘氨酸为氨基供体时,完整过氧体的转变活性比破碎的约高2.5倍,这不是由于完整的膜包被使有效的羟基丙酮酸浓度增加,或由于膜破碎使辅助因子损失,也不是由于过氧体膜的甘氨酸主动运输系统的作用。结果显示,在过氧体中存在甘氨酸转氨酶,完整过氧体中高的转氨速度可能是由于甘氨酸转氨酶在完整的和破碎的过氧体中的构象或构型不同。  相似文献   

20.
植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多生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简称PEPC)(正磷酸:草酰乙酸羧化酶,EC4.1.1.31)进行下列催化反,这一反应首先在C_3植物菠菜叶片中发现。后来的研究证明PEPC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所有组织、藻类及细菌中,但在动物组织中未测出此酶。一般认为,PEPC是一个胞质酶。但也有证据指出PEPC可能与叶绿体有联系。C_3植物组织的PEPC活性是C_4植物叶片的2~5%。从不同来源的植物以及组织中得到的纯化PEPC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