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蛾的诱捕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年在山东和安徽棉区4个地点比较研究了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蛾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地点笼罩诱蛾量分别是水盆诱蛾量的2.8、3.5、2.5和2.0倍,平均2.7倍。两种诱捕器诱蛾量倍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2.9%、31.5%、50.7%和51.2%。可见笼罩诱捕器比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虫具有更高的诱捕效率。考虑到笼罩诱捕器高效、稳定及简便,建议在我国尽快用其取代水盆进行棉铃虫成虫的标准化监测。 相似文献
2.
性信息素水盆诱捕器和黑光灯诱捕棉铃虫成虫数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 (Helicoverpaarmigera(H櫣bner) )已成为我国头号害虫 ,1 992年在华北棉区暴发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 0 0亿元 ,此后种群水平居高不下 ,严重威胁我国棉花的正常生产。为避免大面积防治失效 ,标准化测报是重要前提[1 ,2 ] 。根据目前我国棉铃虫测报标准化方法 ,黑光灯 ( 2 0W)诱蛾是成虫种群动态监测的主要手段 ,对越冬代更是唯一手段[3] 。然而 ,近年报道黑光灯在气温低时诱效低 ,前期诱蛾少 ,对防治指导性差[4] ,而全季性信息素(性诱剂 )水盆诱捕器的诱蛾效率均高于黑光灯[5] 。为进一步明确性信息素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2005年在北疆棉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2代成虫期田间试验表明,水盆诱捕器每个每晚平均诱捕头数是饮水瓶的6.3倍(瓶竖放)和18.4倍(瓶斜放),差异均达显著水准(P=0.05)。比较单个诱捕器1晚最大诱蛾数,水盆是饮水瓶的8.0倍(瓶竖放)和24.0倍(瓶斜放),差异均达显著水准(P=0.05)。比较逐日平均诱蛾数,水盆是饮水瓶的9.44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准(P=0.01)。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在此条件下用饮水瓶制作棉铃虫诱捕器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性信息素、黑光灯和杨树枝把在棉铃虫成虫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在南疆棉区 3个地点研究了性信息素、黑光灯和杨树枝把对棉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的诱蛾量分别是黑光灯和杨枝把的 9 5和 2 5 4倍 ,性信息素水盆诱捕器的诱蛾量是杨枝把的 1 4 4倍。经统计分析 ,以上倍数随发蛾量的增大有上升趋势 ,即在发蛾量大时性信息素的诱捕效果进一步提高。考虑到笼罩诱捕器的高效、稳定和简易 ,作者希望在我国尽快将其用于进行棉铃虫成虫的标准化监测。 相似文献
5.
性诱盆与频振灯在棉铃虫成虫动态监测中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20 0 1年在南疆棉区做了性信息素水盆诱捕器 (性诱盆 )和频振式杀虫灯 (频振灯 ,3 0W)对棉铃虫成虫诱捕效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6个监测点平均 ,每日每只性诱盆和频振灯的诱蛾量分别为3 5 .4和 3 2 .3头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在 1代成虫盛发的前期和中后期 ,性诱盆相对于频振灯的诱蛾量有先低后高的现象。考虑到经济性和可识别性等因素 ,作者认为在南疆监测棉铃虫成虫动态性诱盆优于频振灯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性信息素诱捕器放置高度、间隔距离以及气象因子对性信息素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置高度为1m时,性信息素诱捕器易引起斜纹夜蛾的反应,明显优于0.5m和1.5m的诱集效果。诱捕器放置的间隔距离,以25m为诱集效果最佳,与10,15,20及30m的具有显著差异。夜间风向对诱捕器的诱蛾效果具有明显影响,在3个成一列放置的诱捕器中,诱集量最大的是放在上风口位置的诱捕器;同时,与夜间风向平行设置的诱捕器,其诱集量显著高于与夜间风向垂直设置诱捕器的诱集量。 相似文献
7.
诱捕条件对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田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er是世界著名的严重危害棕榈植物的毁灭性入侵害虫,现已传入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对我国棕榈植物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比较了聚集信息素来源、诱捕器设置高度、颜色和类型对红棕象甲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来源的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诱捕器置于地面诱捕效果最好;红色和黑色诱捕器的诱虫量显著优于白色和黄色诱捕器;诱捕器类型对诱虫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红棕象甲聚集信息素的监测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行设计式及仿制圆筒式诱捕器,以人工合成性信息素(Z,E)-9,12-tetradecadienyl acetate (简称TDA) 为引诱源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影响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效果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测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日平均温度在18.5~26.2℃,人工合成性信息素TDA散发日数9~37天,温度(X1)、TDA散发日数(X2)、当日释放蛾(雄)量(X3)、累计2日释放蛾量(X4)、累计3日释放蛾量(X5)等5个因素与每日诱捕蛾量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对5个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筛选,得出线性回归方程:Y=-27.31+1.37X1+0.28X3,回归系数R(0.90)>R0.01(n-2,0.63)。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日平均温度(X1)、当日释放蛾量(X3)与诱蛾量(Y)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卡方测验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诱捕效应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的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本文比较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颜色、类型、放置位置、诱芯颜色及诱芯数量等对苹果蠹蛾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和绿色诱捕器的诱捕量是蓝色的2倍以上,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后者;三角形诱捕器与水瓶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放置在树冠中部的诱捕器诱蛾量是树冠上部的2倍左右,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后者;诱芯颜色及诱芯数量对诱蛾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苹果蠹蛾的性信息素监测技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11.
《昆虫知识》2013,(5)
我们评价了聚集性信息素和植物源信息素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Coleoptera:Cerambycidae)在林间的联合诱捕作用,以期研制出更优的引诱剂控制松墨天牛成虫的危害。结果显示,樟子松墨天牛M.galloprovincialis雄虫挥发出来的聚集性信息素2-undecyloxy-1-ethanol对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均有引诱效果,而且樟子松墨天牛性信息素与植物源信息素之间相互增效作用十分显著,比性信息素或植物源信息素单独使用效果提高45倍。松墨天牛雌虫卵巢发育情况显示,成虫期在浙江地区大约持续4个月,松墨天牛成虫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取食期(卵巢未成熟),从5月9日到7月9日;第2个阶段为产卵期(卵巢成熟),从6月3日到9月18日,两个阶段在一段时期有重叠。聚集性信息素和植物源信息素联合应用将在防控松墨天牛危害,遏制松材线虫病传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室内行为实验表明,在高浓度性信息素环境中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 雌蛾更加活跃、觅偶行为更加积极主动、求偶时间显著延长,而雄蛾主动求偶时间显著缩短、静止时间显著延长。高浓度性信息素并未引起成虫在取食活动和产卵行为的明显改变,也未能有效阻断其交配行为,而是推迟了它们的交配日期、夜间初始交配时间,缩短了交配蛾的交配持续时间。因此,高浓度性信息素主要影响其交配质量,而不是交配率。 相似文献
13.
雄性棉铃虫和烟青虫对雌性信息素的触角电生理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触角电位图(Electroantennogram,EAG)技术,比较研究了二近缘种棉铃虫、烟青虫对其性信息素主要成分Z—11—16:Ald、Z—9—16:Ald的触角电生理反应。剂量反应曲线表明,对Z—11—16:Ald,棉铃虫和烟青虫均有明显的EAG反应,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棉铃虫比烟青虫的反应较强;对Z—9—16:Ald,烟青虫有很强的EAG反应,棉铃虫的反应则很弱;对Z—11—16:Ald和Z—9—16:Ald以97:3和7:93比例形成的混合物,棉铃虫、烟青虫均有EAG反应,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动物学报49(6):795~799,2003]。 相似文献
14.
15.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重要的蛀果类害虫之一,目前性信息素广泛应用于梨小食心虫防治,为明确性信息素陷阱诱捕器的诱捕效果,针对开口方式设计四面开口和两面开口两种处理的陷阱诱捕器;针对口径的大小下设计2、3、4、5、6 cm的5种口径的对口瓶陷阱式诱捕器,分别在桃园对梨小食心虫进行诱捕试验,诱捕结果显示两面开口的诱捕器诱捕效果比四面开口的诱捕器效果显著,口径为2 cm和3 cm的陷井式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诱捕量显著高于5 cm和6 cm,诱捕量达34.6头/日和20.4头/日。通过试验明确了陷阱诱捕器的最佳诱捕效果的参数,同时为测报及田间大量诱杀的诱捕器使用提供依据,为防控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提供标准化参数。 相似文献
16.
亚洲玉米螟性诱剂诱捕器诱捕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类型诱捕器、诱捕器悬挂高度及诱捕器颜色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水盆式和三角式两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好,日均诱蛾量分别为0.7和0.6头,周诱蛾量分别为12.7和10.3头,总诱蛾量分别为46.3和41.3头,均与瓶水式、飞翼式诱捕器的日均诱蛾量、周诱蛾量和总诱蛾量显著差异;三角式诱捕器悬挂在2.5 m和2.0 m处的诱捕效果较好,日均诱蛾最分别为0.7和0.6头,周诱蛾量分别为11.0和10.3头,总诱蛾量分别为43.7头和41.3头.颜色对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影响不大,红、白、黄、绿四种不同颜色的三角式诱捕器的13均诱蛾量、周诱蛾量和总诱蛾量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19.
棉铃虫二种性诱芯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我国最严重害虫之一。为了提高监测和诱捕效率,2009年在山西和新疆进行2种性诱芯诱捕棉铃虫的田间试验,2种性诱芯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北京中捷四方公司,2种诱芯处理分别重复2次和6次,诱捕器分别为水盆和笼罩。试验结果:在山西试点,动物所诱芯的诱蛾数是中捷四方公司的8.60倍;在新疆试点,则达到11.89倍。以上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准(P<0.01)。同时,在山西试点,动物所诱芯的有效期长达62d,比中捷四方公司的长14d。据此认为动物所棉铃虫性诱芯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成虫对性信息素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EAG和风洞实验,研究了棉铃虫雌雄成虫对性信息素组分和诱芯(Z-11-16Ald∶Z-9-16Ald=97∶3)的电生理反应。其中棉铃虫雌、雄蛾对诱芯的平均EAG反应测定值分别为1.06mV和4.32mV,分别高出对照(无性信息素空白诱芯)0.67mV和0.366mV,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雌蛾:t=25.020, P≤0.01;雄蛾:t=44.269,P≤0.01);棉铃虫雌蛾对性信息素组分(Z-11-16-Ald和Z-9.16Ald)的EAG反应值随浓度增加而增加;雄蛾在被剪除触角后与雌蛾不能正常交配,而雌蛾在被剪除触角后仍有40%的交配率,比正常雌雄蛾的交配率(70%)有所下降;在风洞实验中,雄蛾没有顺风远离诱源的飞行行为,趋向诱源的比率为81.8%,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性信息素组分对棉铃虫的交配活动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