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袋鼠是一种无胎盘有袋类哺乳动物。无胎盘且有袋,是原始型动物的特征。因此,袋鼠有“活化石”之称。远在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到两亿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地球上开始出现哺乳动物。古生物学家推测,那时的哺乳动物就是一种有袋类。以后,这种有袋类灭绝了。到了中生代晚期的白垩纪,又从无胎盘类动物中分化出一支有袋类。科学家认为,现代袋鼠的祖先大约就是白垩纪的有袋类动物。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是一类最进化并在地球上占主导地位的动物类群,重建其系统发育关系一直是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热点。随着越来越多物种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该类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与进化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全基因组序列,稀有基因组变异及染色体涂染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当前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在现生哺乳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综合已有的研究归纳整理了胎盘亚纲的总目及目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给出了胎盘动物19 个目的系统发育树。本文还分析了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李雅轩 《化石》1997,(2):9-11
第三纪主要哺乳动物类群的演化李雅轩编译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类,它具有更完善的适应能力。有化石证明,现代的哺乳类起源于原始的兽齿类,进入新生代以后,以食虫类为基干的有胎盘类迅速分化发展,占整个哺乳动物总数的95%以上,至今仍雄称全球,因而常称...  相似文献   

4.
邱占祥 《化石》1998,(2):3-6
虎剑齿虎及其进化邱占祥虎在动物分类学上属哺乳动物纲有胎盘亚纲肉食目猫科。现生的猫科动物,按照体形和叫声可以大致地划分为两类:即小型的“喵”叫的猫类,和大型的“吼”叫的虎类(包括狮、虎、豹等)。所有这些猫科动物,不管它们在体形大小和皮毛花色上有多大的差...  相似文献   

5.
刘永卓  陈平富 《化石》2016,(3):11-18
正哺乳动物是一种恒温的脊椎动物,身体有毛发,大部分都是胎生,并藉由乳腺哺育后代。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类群。现生哺乳动物分为原兽亚纲和兽亚纲,其中兽亚纲又分为后兽次亚纲和真兽次亚纲。原兽亚纲现生的代表只剩下产卵的鸭嘴兽和针鼹,我们熟悉的袋鼠等生活在澳洲的这些可爱的有袋类,它们被包括在后兽次亚纲中。真兽次亚纲包括了所有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漫长的演化历史可以一直追溯  相似文献   

6.
长鼻类(Proboscidea)即象类,现生仅存亚洲象和非洲象两属三种,但化石属种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表明其在史前繁盛一时.正如著名的美国古生物学家Romer在他的《古脊椎动物学》专著中所言:"在哺乳动物的演化史中最引人入胜的篇章之一便是长鼻类的演化故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象类起源和演化的研究一直都倍受瞩目. 1811年,当Illiger为现生的象类及其化石种类(当时主要是猛犸象)单独立一目时,他选择了象类最显著的器官——长鼻(proboscis)作为该目的名称.200年之后,对于长鼻类化石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祖先已被追溯到距今约6千万年之前的古新世,早期类型也并不具有长鼻,这大概早已超出了Illiger当初的预想.  相似文献   

7.
动物胚胎发育讲座(八)──哺乳类的胚胎发生张天荫(山东大学生物学系济南250100)哺乳类可分为3个亚纲:原兽、后兽和真兽。这里主要介绍真兽亚纲胚胎发生。此纲包括现代大多数哺乳动物,其胚胎时期都有胎盘,所以又可称为有胎盘亚纲。原兽类亦称无胎盘类,为卵...  相似文献   

8.
主要根据近两年的文献,从分支系统学观点综述了现生胎盘类哺乳动物的目变动,目上组群和目间种系发生关系,给出了其19目的分支图,讨论了目上水平分支分类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胎盘 在哺乳动物妊娠期间,内分泌功能系统开始了巨大的变化。内分泌腺体尤其是垂体与卵巢的分泌活动亦出现了一系列相应的反应,发育中的妊娠子宫与胎盘则是此时形成重要激素的来源。许多哺乳动物在妊娠子宫内膜中,有产生激素的腺体结构。胎盘及内膜合成的部分激素是真正的妊娠激素,而且这些激素主要是在雌性有机体中形成。因此,它们在维持正常妊娠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垂体促性腺素和来源于卵巢及肾上腺皮质的类  相似文献   

10.
鳥类血压的测定方法,过去曾在H.stubel和吳新蔚等专題研究的实驗方法部分中有过敍述。但作为方法介紹至今尚无詳細記載。过去的研究工作者們,对于血压的实驗或研究多数是以哺乳动物为主。因为其他类动物的血管都較哺乳动物的为細,故在实驗上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我們在研究鳥类的专題实驗中,深感用鳥类来代替哺乳动物做有关血压的实驗或研究,是既方便且又具有广泛的意义,同时也非常經  相似文献   

11.
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为何不是从蛋中孵化出来的?瑞士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找到了令哺乳动物通过胎生和哺乳方式繁殖后代的遗传变化基础,并且证实了这些改变是在进化史上逐渐发生的。该研究表明,乳蛋白基因出现于所有哺乳动物种类的共同祖先中,而且是在编码卵蛋白的基因消失之前。相关论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上。  相似文献   

12.
敖政  刘德武  蔡更元  吴珍芳  李紫聪 《遗传》2016,38(5):402-410
克隆又称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该技术已在多种哺乳动物中成功建立并被逐渐应用。然而,利用该技术获得的哺乳动物克隆胚胎的发育效率非常低(一般只有1%~5%),这严重限制了克隆技术的应用。胎盘发育缺陷被认为是抑制克隆胚胎发育的一个主要原因。几乎所有的SCNT来源胎盘都会出现不同的发育缺陷,如胎盘增生、胎盘血管缺陷、脐带畸形等。胎盘异常的根本原因是滋养层细胞基因组在发育过程中未能建立正确的表观遗传修饰,导致胎盘发育调控相关的重要基因,特别是印迹基因的表达出现异常。印迹基因表达异常导致胎盘的形态异常和功能缺陷,进而影响克隆胚胎的发育能力。目前,虽然有许多提高克隆胚胎发育能力的研究报道,然而在大多数研究中克隆效率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主要原因之一是克隆胚胎的胎盘发育仍然存在诸多缺陷。本文综述了克隆哺乳动物的胎盘异常及其印迹基因表达,并对未来提高克隆效率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我們对于自己的祖先是关切的,对于我們的家族,以至再扩充到对于人类的起源也是很关切的,同时哺乳动物的起源在古生物学中还是一个最隐晦难明的問題。哺乳动物的界說 哺乳动物有許多特征为它們与其他的四足类(两柄类、爬行类、鳥类等)的区別之点。这些特征是:(1) 由母体所生的乳养育其所生的小动物。(2) 通常有毛髮被其全体(人体亦然,不过毛髮較細而短)。(3) 由心脏发出的主要动脉管位于身体的左  相似文献   

14.
非编码RNA与哺乳动物基因组印记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组印记是由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主要发生在胎盘哺乳动物(真哺乳类)和显花植物中.大部分印记基因都分布在印记基因簇内,其中包含大量的非编码RNA基因.印记基因的表达受印记控制区(ICRs)的顺式调控.基因组印记产生的原因及过程是现代遗传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分析印记同源区从非印记物种到印记物种的过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最近,原始哺乳动物(有袋类和单孔类)模式物种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印记同源区的比较分析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发现非编码RNA与哺乳动物基因组印记获得关系密切.主要依据为:(1)伴随着基因组印记的获得,印记区有大量的非编码RNA新基因出现;(2)与基因组印记相关的一些保守非编码RNA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此外,对15种脊椎动物中印记snoRNA基因系统分析的结果表明:印记snoRNA起源于真哺乳类与有袋类动物分化之后,并且在真哺乳类辐射进化之前发生了迅速的扩张,主要的基因家族在这一时期已经形成.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非编码RNA与基因组印记获得的密切联系.非编码RNA可能主要通过调控印记表达和诱导染色体表观遗传修饰两种机制,参与哺乳动物基因组印记的获得.  相似文献   

15.
IFAW 《人与生物圈》2013,(3):32-39
大象——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它们的祖先在几千万年前就生存在这个不断演变的星球上。这些庞然大物的家族曾经兴旺发达:地球上一度同时有11种不同的大象在四处漫游,而今天,只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仍在生存。  相似文献   

16.
古新世     
《化石》1975,(1)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个大时代,也是生物史上的“哺乳动物时代”,起始于约六千五百万年前。古新世是新生代的开始阶段,延续约一千万年。在这一时期内沉积的岩层称为古新世地层或古新统(因岩层多呈红色,故又称“红层”)。许多现代的和绝灭的哺乳动物类群,包括人类远古祖先在内的灵长目,都在这一时期初次出现并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因此,古新世地层,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是研究地球史和哺乳动物起源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7.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usretroviruses,HERV)是逆转录病毒在几百万年前感染人类并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以孟德尔方式遗传至今的残余物.其在人体内数量众多,并且每个家族都存在多拷贝.HERV各家族基因结构基本相同,但许多功能都不明确,过去大多数研究人员将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视为垃圾DNA.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HERV与人类的进化关系密切,是哺乳动物生殖所必需的,并且影响哺乳动物胎盘发育,是妊娠所不可或缺的基因.同时和胎盘共同构建了一个防止微生物感染胎儿的屏障.除了以上生理功能外,HERV还参与人体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酶祖先序列重建是指通过计算机算法推导来自灭绝生物的祖先酶的氨基酸序列的技术。通常可分为6个步骤,依次为现代酶的核酸/氨基酸序列收集、多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祖先酶序列的计算机推测、基因克隆、酶学性质表征。该方法广泛应用于研究分子在行星时间尺度上对环境条件不断变化的适应性和进化机制。随着酶在生物催化领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该方法逐渐成为研究酶序列、结构和功能关系的有力手段。同时,祖先酶大多具有温度稳定性、突变稳定性等特性,使其成为进一步定向进化的理想蛋白质支架。文中综述了酶祖先序列重建的计算机算法、应用和常用计算机软件,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展望其在酶定向进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南极洲第一次发现两块哺乳动物的化石。化石产在距南美洲一千三百公里的塞摩尔岛。研究证实,这两块颚骨属于一种现已绝迹的有袋类。我们知道,在大洋洲和美洲的有袋类种类有:袋鼠、袋熊、袋狸、树袋熊和负鼠等。这种有袋类的祖先,最初出现在南美。至于它们是怎样会传到大洋洲去的这个谜,一直未能解开。有的科学家认为,南极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原是连接在一起的。七千万年前的南极,曾经有过气候温暖、树木丛生的黄金时代,使得北方树林里的许多动物都迁移到这个温暖的地带。后来,约在六千万年前,大  相似文献   

20.
摄食胎盘行为是哺乳动物分娩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生物学意义。野生哺乳动物的分娩大多发生在夜间,受光线和视线等观察条件的限制,很难直接观察到野生动物的分娩行为。2015年4月9日8点59分,我们在安徽黄山观察野生短尾猴 (Macaca thibetana) 鱼鳞坑A1群时,发现初次生产的雌性个体“头华玉 (THY)”分娩后摄食胎盘的行为,随即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记录了该个体摄食胎盘的行为过程。THY摄食胎盘包括舔舐、撕成片状、刮食和吞咽等过程,历时2小时29分钟,其中摄食胎盘有效时间长于63min,进程缓慢。与其他相关研究比较,初次生产的雌性短尾猴头华玉 (THY) 摄食胎盘具有花费时间长、社会交往多、警惕性高的特点。本研究是本课题组在安徽黄山研究短尾猴30年首次直接观察到产后摄食胎盘行为,为了解短尾猴的繁殖行为和非人灵长类的繁殖特性提供了难得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