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辣椒雄性不育材料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辣椒雄性不育材料1A及其保持系1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和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雄性不育材料1A的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至单核花粉粒时期,此时绒毡层细胞异常肥大,四分体受到挤压后破裂并降解,无法形成正常的单核花粉粒.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保持系1B的花粉粒结构完整,表面有3个明显的萌发沟;而雄性不育材料1A的成熟花粉粒形状不规则,空瘪,有部分花粉粒解体,败育比较彻底,说明该雄性不育材料在辣椒育种工作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宁夏枸杞雄性不育材料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显微制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宁夏枸杞雄性不育材料'YX-1'与可育材料'宁杞1号'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和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育材料'YX-1'小孢子发育受阻于四分体时期,无法形成正常的单核花粉粒,败育的特征是四分体胼胝质壁不能适时降解,四分孢子在胼胝质壁内液泡化、核质收缩降解,绒毡层细胞异常肥大增生,推迟解体.压片结果表明,不育材料'YX-1'四分孢子形状不规则、空瘪、解体,败育比较彻底.  相似文献   

3.
辣椒雄性不育材料H9A小孢子败育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光学、电子显微技术及生化指标测定法, 对辣椒(Capsicum annuum)雄性不育材料H9A及其保持系H9B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生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 雄性不育材料H9A的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单核前期, 由于绒毡层细胞极度膨胀, 四分体受挤压后破裂并降解, 无法形成正常的单核花粉粒, 属于孢子体败育。不育材料花蕾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从四分体时期开始明显高于保持系, 保持系游离脯氨酸含量从单核小孢子期开始明显高于不育材料; 不育材料小孢子发育各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明显低于保持系, 但丙二醛含量均高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4.
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晋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时期是在造孢细胞增殖——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时期。造孢细胞和小孢子母细胞退化导致雄性不育的主要细胞学特征是:造孢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胞内常含有n个微核,小孢子母细胞细胞质液泡化,并且认为绒毡层的退化与小孢子母细胞败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EMS诱变、背景纯化与遗传分析,从拟南芥突变群体中分离到一株单隐性核位点控制的雄性部分不育突变体pms15-16-2-3.细胞学观察表明,突变体在花药发育的过程中,中层细胞延迟降解,绒毡层细胞形态分化异常,出现异常的四分体,导致最终只能形成少量的花粉.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该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PMSl5-16-2.3基因位于拟南芥第3条染色体BAC克隆T24C20 上的28 kb区间内.目前该区间内尚未见到控制小孢子发育基因的报道,因此该基因是一个控制小孢子发育的新基因.本研究结果对同的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化粉发育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光敏雄性不育谷子683小孢子败育途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光敏雄性不育谷子(Setaria italica)683在长日(>15h)和短日(=10h)下小孢子的发育途径、花药中药粉总数及游离花粉总数作了观察和统计,发现长日条件下,小孢了败育主要发生在造孢细胞和花偻母细胞时期,此时,有60%-80%的药室的造胞细胞和花偻母细胞严重收缩,细胞结构破坏,演变成着色极深的“异常黑块”(埃氏苏木精染色)。每花药中花粉平均数,长日条件下为66.84,短日照下为111.86,差异显著,每视野中的游离花粉平均数,长日条件下为13.73,而在短日条件下为20.1.研究对“异常黑块”的出现与花粉总数大幅度降低的关系作了分析,并讨论了“异常黑块”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其与小孢子败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辣椒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辣椒雄性不育花药败育时期和方式,以辣椒雄性不育系1442A、13733A及其可育系为试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败育现象从造孢细胞时期以后每个阶段都有发生,败育形式有造孢细胞液泡化、畸形、拉长、细胞间隙大;绒毡层细胞径向过度伸长,高度液泡化,且出现多层细胞,严重挤压小孢子母细胞,解体较晚且充塞花粉囊室;薄壁细胞取代了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和小孢子母细胞的分化;药室内壁、中层层数增加,绒毡层细胞肥大,造孢细胞或花粉母细胞分解解体;由于花粉母细胞胼胝质壁不降解而无法释放出四分体小孢子;染色浅、细胞质被降解成空壳的单核期小孢子因缺乏营养物质而败育。  相似文献   

8.
萝卜CMS不育系与保持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A2、A4及其相应保持系B2、B4的小孢子发生与花药壁发育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不育系A2的绒毡层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出现异常,小液泡增多,至单核期汇合形成大液泡,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小孢子外壁染色浅,细胞壁受到破坏,最后与绒毡层一同降解.不育系A4在减数分裂期即表现出异常,绒毡层异常肥大;花药发育后期,小孢子外壁亦染色较浅;绒毡层细胞融合形成细胞团块侵入药室挤压小孢子,两者一同降解.  相似文献   

9.
辣椒雄性不育材料H9A小孢子败育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光学、电子显微技术及生化指标测定法, 对辣椒(Capsicum annuum)雄性不育材料H9A及其保持系H9B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生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 雄性不育材料H9A的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单核前期, 由于绒毡层细胞极度膨胀, 四分体受挤压后破裂并降解, 无法形成正常的单核花粉粒, 属于孢子体败育。不育材料花蕾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从四分体时期开始明显高于保持系, 保持系游离脯氨酸含量从单核小孢子期开始明显高于不育材料; 不育材料小孢子发育各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明显低于保持系, 但丙二醛含量均高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雄性不育系88—3花药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福青  王翠兰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3):570-574,T001
大白菜雄怀不育两用系88-3的不育株,其开花时花药内无花粉粒,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至二核花粉粒皆有发生,高峰期在末期Ⅱ前后,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入减数分裂和小孢子母细胞不能完成减数分裂及孢子不能正常发育是雄性败育的主要形式;败育一旦发生便是急剧而彻底地解体或凝聚成一团是败育的共同点,中层组织、绒毡层组织及药隔维管束异常均是雄性败育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EMS诱变筛选手段分离到一株拟南芥类似花药不开裂雄性不育突变体(like-defective in anther de-hiscence,ldad),其果荚干瘪,花药不能开裂且花粉败育。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的表型受2个隐性基因控制;细胞学观察发现,在花药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小孢子的降解;通过图位克隆初步对ldad的2个突变位点分别定位,一个定位在1号染色体上SSLP标记F22L4与端粒之间171 kb的区间,另一个定位在5号染色体上SSLP标记T10O8与端粒间150 kb的区间内;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此区间内未见育性相关的已知基因。该研究的结果对进一步克隆LDAD1&2基因及探讨其在花药发育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拟南芥花蜜腺筛分子及蜜腺组织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压冷冻和低温替代技术,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anaL.)花蜜腺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蜜腺组织中深色细胞的超微结构与筛分子早期分化的超微结构十分相似;细胞核中染色质逐渐出现凝集并且边缘化;细胞器分布异常;细胞质浓稠,这些超微结构特征与近年来报道的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超微结构相似,在筛分子和深色细胞分化中,细胞核及一些细胞器的逐渐解体与原蜜汁的运输,加工和蜜汁的分泌有直接联系,这反映了蜜腺发育过程中筛分子和蜜腺组织的细胞学变化是与蜜腺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完善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3.
经EMS诱变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群体筛选得到一株雄性不育突变体ms1142,突变体的果荚短小,不含种子。细胞学观察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突变体花药发育过程中,花药中小孢子外壁异常、破裂,最后没有花粉形成。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隐性单核基因突变所致;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将MS1142基因定位于第1条染色体的BAC克隆F16P17上44kb区间内,目前尚未见该区间内有雄性不育基因的报道。以上结果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S1142是一个新的调控花药发育的关键基因。该工作为花药发育关键基因MS1142的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经过EMS诱变、背景纯化以及遗传分析,得到一株隐性核基因控制的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ms214,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将突变基因MS214定位于拟南芥第一条染色体上顶端700kb的区间内。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区间内有一个与蜡质合成有关的基因CERl;测序分析表明在突变体ms214中,CERl基因第一个外显子上碱基由C^509变成了u^509的突变,导致CER蛋白在该处的氨基酸由脯氨酸^170变成了亮氨酸^170;等位实验结果表明ms214和cerl是等位突变体。ms214突变体的茎和果荚呈现出与野生型不同的亮绿色;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突变体花药发育各个时期无异常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发现ms214的茎和果荚的表皮没有蜡质的形成,但是突变体成熟花粉粒表面含油层异常,具有许多小的脂肪小滴。这些结果揭示了MS214蛋白质参与蜡质合成过程,而且脯氨酸^170是该蛋白质行使功能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在T-DNA插入突变体Salk_118481株系的群体中,筛选到一株雄性不育突变体,用T-DNA序列上的一对引物进行PCR鉴定表明其基因组中没有T DNA插入。通过背景纯化与遗传分析发现该雄性不育突变体是由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引起不育的主要原因是在花药发育的第13~14期,花丝不能伸长以完成授粉,故该突变体命名为fne (filament no elongation)。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FNE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FNE基因位于第五条染色体上分子标记MBD2和MMG4之间的97kb区间内。目前该区间内尚未见到控制花丝伸长基因的报道,因此,FNE基因是一个控制花丝伸长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6.
To identify new genes important for anther development, we screened for male sterile mutants among a population of Arabidopsis ecotype Columbia (Col) mutagenized by T DNA insertion (provided by ARBC). A male sterile mutant line with normal vegetative and flora development but no seed yield was isolated from Salk_118481 line. T DNA insertion site identific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T DNA sequences in the genome of the mutants. 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utant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nuclear gene named filament no elongation because the filament of the mutant remains very short at the 13-14 stage of anther development. The fne gene was mapped to a region of 97kb between the molecular makers MBD2 and MMG4 on chromosome 5 using map based cloning technique. No genes involved filament elongation were reported in this region, so we believe that FNE gene could be a new gene controlling filament elongation in Arabidopsis.  相似文献   

17.
An Arabidopsis thaliana male sterile mutant EC2-157 has been isolated using an EMS mutagenesis strategy.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it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called ms157.No pollen grains have been observed in mutant anthers.ms157 Has been mapped to a region of 74 kb located in BAC clone T6K22 on chromosome Ⅳ using a map-based cloning strategy.As no male sterile gen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is region.ms157 could be a novel gene related to fertility.The further molecular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n this gene should facilitate our understanding of A.thaliana anth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通过EMS诱变、背景纯化与遗传分析,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筛选到了一棵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突变体ms1502。细胞学观察发现,突变体在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出后花药绒毡层过早衰亡,小孢子的内容物不正常地凝聚,最终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粒。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对该基因MSl502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MS1502位于第4条染色体上分子标记F25124和T12H20之间105kb区间内。目前该区间内尚未见到花药发育必需基因(不育基因)的报道,因此MS1502是一个控制花粉发育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9.
光是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隐花素是植物的蓝光受体,在植 物中调节多种光形态建成,包括抑制下胚轴的伸长、子叶的伸展和调节植物的开花时间 等,但隐花素依赖蓝光调节光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 方法研究了在持续蓝光和红光下生长的拟南芥隐花素双突变体cry1cry2和野生型幼苗的全蛋白图谱.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进行肽质谱指纹图谱分析.在cry1cry2和野生型中鉴定了71个差异蛋白点.这些差异蛋白质反应光的变化可以形成6类,结果表明,光调节隐花素是通过控制许多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为进一步研究拟南芥隐花素的光反应机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研究表明,蛋白质表达图谱可用于研究各种突变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应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乙烯在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ein2-5、ein3-1、EIN3ox、EIL1ox 4种乙烯突变体与Col-0野生型为材料,对比研究它们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和形态学变化。研究发现,干旱胁迫导致莲座叶直径、叶片面积、花序、水势等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同时不同突变体的形态适应特点呈现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乙烯积极参与了植物形态塑造过程,与植物的抗旱性具有紧密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