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小鼠受精抗原1基因与人类同源基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平  张思仲  夏庆杰 《遗传》2002,24(4):427-430
参照已报道小鼠受精抗原1(FA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和PCR产物克隆测序等方法,对人受精抗原1(hFAI)基因进行了克隆,并对两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已报道的小鼠FA1基因序列在其可读框内可能存在两处错误。(2)人OTK27基因可能与小鼠FA1基因同源,即OTK27基因就是人hFA1基因,或FA1基因就是小鼠otk27基因。  相似文献   

2.
本简要综述了线虫ced(ced-3、ced-4、ced-9)基因、果蝇rpr基因和一些病毒基因对相关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调控及其可能机制,并初步探讨了这些基因诱导或抑制PCD的可能生物学或医学意义。深入研究这些PCD相关的低等运行动物和病毒基因的作用机制,将对高等动物乃至于人的PCD基因调控的探讨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P53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清  汤雪明 《生命科学》1994,6(5):14-19
P53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与进展徐清,汤雪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室200025)P53基因是目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星。1981年Weinbery等人首先报道人癌基因分离成功,癌基因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11986年人...  相似文献   

4.
人胚胎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已成功诱导分化为配子细胞,人胚胎干细胞理论上也具备分化为生殖细胞的潜能。本文从影响人胚胎干细胞体外向生殖系分化的基因调控和干细胞小生境(niche)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胚胎干细胞在生殖医学及不孕治疗中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生物磁学》2010,(1):I0003-I0003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叶史瓦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作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的长寿基因。这种长寿基因可以帮助减缓记忆力减退和降低老年痴呆症发病率。科学家正在开发类似长寿基因效果的药物。此药物将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1月13日出版的《美国医学协会期:FID)(JAMA)上。  相似文献   

6.
鱼类精子携带源基因导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鲤鱼(或泥鳅)精子在保存液内与人生长激素(hGH)重组质粒DNA保温,再与鲤(或泥鳅)卵受精。由此发育的鱼苗经DNA分子杂交和PCR检测证明,33.3%(或37.0%)的个体带hGH基因,其拷贝数在4-150/细胞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精子可作为携带外源基因的载体,通过受精作用产生转基因鱼。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转化基因致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宫颈癌及其他生殖道和肛周等恶性肿瘤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PV16转化基因在转录耕接、转录调控及致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内皮细胞基因的切应力反应元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皮细胞与血流直接接触,血流产生的血管壁切应力直接调节内皮细胞基因的表达,其调节机制就是通过切应力反应元件调节基因的转录。切应力反应元件有кB位点、TRE(AP-1)位点、Egr-1位点和Sp1位点。相关的基因有:PDGF-B、(人、猫、鼠)、tPA(人、猫、鼠)、TGF-β1(人、鼠)、Endothelin-1(人)、ec-NOS(人)、c-fos(人)、ICAM-1(人)、MCP-1(人)、V  相似文献   

9.
真菌是自然界中一个大的生物类群,就医学真菌而言,如何确定其分类地位以及属,种等问题很多,传统分类法从形态表型出发,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医学真菌方面已逐渐形成了以其因分析为基础的分类与鉴定系统,真核生物的rRNA基因结构的独特性使其在医学真菌的分类与鉴定中应用广泛,结合聚合酶链反应,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限制性酶切片多态性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技术,rRNA基因适合于各分类水平(各系发生、种内分型及种间鉴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Sterol Biosynthesis Inhibitors, SBIs)是1960-70年开发的一大类型系统性杀菌剂,由于这类杀菌剂具有向顶传导和熏蒸作用,同时兼备保护和治疗效果,以及杀菌谱广,施药量低,药效期长等优点而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与医学领域中。在农业上SBIs是重要作物病害如白粉病、锈病的特效药剂,对控制其他多种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也有良好的效果。在医学上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广泛应用于防治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引起的人类皮肤、口腔、呼吸道上的各种念珠菌病。 1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的杀菌作…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通报》2009,(7):46-46
一种适合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基因操纵的非人类灵长类模型,对于有关疾病机制的生物医学研究及基因疗法和再生医学方面治疗方法的开发来说都会极有价值。本期(2009年5月28日出版)Natur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描述了这样一种模型。来自7家日本研究机构的一个小组培育出了非人类转基因灵长类动物——普通狨猴。这些狨猴身上融人的转基因通过胚系传人,在后代身上表达。这项工作涉及一种“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它被引入了10个胚胎中。  相似文献   

12.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是一个跨地区、跨领域和跨学科问题,涉及临床医学、动物医学、环境健康学及政策研究等,全球各地均面临着严峻的AMR局面。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的出现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突破和转机。本文阐述了研究AMR的重要性和mNGS技术的发展现状,分别总结了mNGS技术在人、动物和环境领域ARGs研究的应用现状,并对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ARGs在人-动物-环境界面的多生境和多层面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一个微机医学图像库,使(微机医学图像库)能象普通数据库一样便于管理和使用,材料和方法,开发硬件为586-90机和EpsonsES-800c扫描仪,开发应用软件为Windows3.1的GUI为开发环境,以Foxpro2.6为开发语言,Powerpoint4.0(以后简称PPT)为图像工具。  相似文献   

14.
肥胖基因及OB蛋白蒋诗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230029)关键词“obese”基因,OB蛋白肥胖是目前几个很难解决的医学问题之一。世界上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西方国家尤为突出,如美国就有三分之一的人至少超过理想体重的百分之二十,每年...  相似文献   

15.
基因与学习记忆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有关基因与学习记忆调控的研究引人注目。实验显示:(1)c-fos等即刻早期基因(IEGs)的激活是学习记忆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时程增强(LTP)诱出的同时也伴有IEGs的激活;(2)应用转基因技术获得α-CaMKⅡ、Fyn和N-CAM等基因突变的小鼠,均表现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障碍,以及LTP诱导和维持障碍;(3)果蝇单基因(dnc,rut等)突变体的学习记已能力明显下降,其机制与突触可塑性的改  相似文献   

16.
《昆虫知识》2009,(3):331-331
美国斯托瓦斯医学研究所开发出了一种名为“全基因组测序法”的果蝇突变基因测序法。研究人员称,在寻找果蝇突变基因上该方法能大幅减少时间和精力。相关研究发表在5月出版的《遗传学》(Genetics)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刘德培,梁植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东单三条五号100005)从单细胞受精卵发育成不同种类的细胞称为分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一系列的细胞分化、增殖与有序排列形成发育的个体。细胞分化过程体现个体发育的规律,同时也反映生物进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余健秀  庞义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4):239-241,238
利用转座子和整合载体发展了一系列技术,这些技术包括:(l)插入中断染色体基因,确定基因是否有功能;(2)在所感兴趣的基因近侧翼插入筛选标记和报告基因(reIX)rtergene),使研究基因结构及转录调节方式等变得容易;(3)经改造的基因再导人染色体和通过重组把外源基因导人质粒、噬菌体及宿主菌的基因组,进行菌种改良。近年来,转座子Tngl7及其衍生载体被用于枯草杆菌(ffesilluSSSbrtlis,BS)或其它革兰氏阳性(G”)菌的染色体突变、基因转移等,并已成为改良菌种的一种新途径。ITngl7的发现和性质1979年TotheCh等l’啃先…  相似文献   

19.
细菌群感效应的猝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枝花  于鑫  余萍  魏谷  郑正 《生命的化学》2005,25(6):463-466
细菌群感效应(quorum sensing,QS)是一种细菌种间和种内信息交流调控机制.研究证明,细菌群感效应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某些人体、植物病原菌的发病机制有关,目前它已成为医学、生物工程、农业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控制生物膜形成和病原菌致病性的新方法.该文介绍目前已有的细菌群感效应的抑制方法(即细菌群感猝灭,quorum quenching),主要包括降低R蛋白活性、抑制信号分子合成,以及降解信号分子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鼠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单克隆细胞中克隆到了该抗体重、轻链可变区(Ⅴ区)基因,并分别将其与人的恒定区基因Cγ3,Ck相拼接,构建人-鼠嵌合抗体基因。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证实嵌合抗体重链基因在E.coli中得到了表达。间接ELISA法免疫测定的结果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与乙肝表面抗原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