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噬菌体抗体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治疗性抗体的发展经历了异源抗体、人源化抗体和人源性抗体几个阶段。目前,人源性抗体是治疗性抗体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出现为人源性抗体的制备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并且逐渐成为目前获得人源性抗体的主要手段之一。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抗体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它是噬菌体展示和抗体库2种技术的集成,目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对该技术的原理、类型、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源化抗体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单克隆抗体从问世到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其中人源化抗体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并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的技术革新,如PCR技术、抗体库技术、转基因动物等。人源化抗体的形式也从最初的嵌合抗体、改型抗体等逐步发展为今天的人抗体。抗体人源化已经成为治疗性抗体的发展趋势,同时各种抗体衍生物也不断涌现,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抗体本身的应用局限,也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更多利器。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使之应用于临床治疗,不仅需要对抗体效应机制进行更细致深入的研究,同时还有赖于对人类免疫系统调控机制的全面精确认识。  相似文献   

3.
治疗性抗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价值。治疗性抗体产业已经成为整个生物制药行业的支柱产业,其销售额连年大比例上升,2007年已达240亿美元(约合1648.56亿元人民币),占整个生物技术药物年销售总额的近1/3。目前,治疗性抗体已经发展到人源性抗体阶段,尽管已上市的抗体仅有20%为人源性抗体,但是临床研究阶段的人源性抗体却已达到50%左右。  相似文献   

4.
治疗性抗体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生物靶向治疗药物,已成为目前全球药物研发的热点。截止到2013年2月,已有34个治疗性抗体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据统计,目前有多达350余种抗体产品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29个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开发抗体新靶点和新适应证,研究和设计更为安全有效的新型抗体分子及抗体组合疗法,寻找生物标记指导抗体对病人的有效治疗,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该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将综述国际抗体药物研发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国内抗体药物现状及发展策略予以简要陈述。  相似文献   

5.
与常规治疗药物相比,抗体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特异性好等优点,其作为一类重要的治疗性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应用范围逐渐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慢性炎症扩展到心血管和感染性等疾病中。人源抗体的全部结构是由人类抗体基因所编码的,因此避免了异种蛋白长期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加之人源抗体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其逐渐成为治疗性抗体研发的首要选择。综述了近年来治疗性人源抗体的主要制备技术及其在临床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同时探讨了人源抗体制备技术的不足之处,以期为人源抗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治疗性抗体药物针对不同的适应证具有专一性和有效性。目前已上市的治疗性抗体药物多是以IgG为框架开发的,并且绝大部分属于IgG1亚型。在治疗性抗体药物的开发中,由于各亚型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影响其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触发效应功能的能力等,为达到期望的治疗效果并且避免不良反应,应选择适宜的抗体亚型进行抗体设计。主要综述了影响IgG亚型选择的相关因素,以及IgG1、IgG2和IgG4亚型在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治疗性抗体药物在生物医药中的研究发展是最快的。自1986年美国FDA批准第一个治疗性抗体上市以来,抗体药物的研发得到快速发展。迄今已有35个抗体药物批准上市,目前处在临床研究的抗体药物350多个,处在Ⅲ期临床研究的抗体药物约有30个,用于癌症、炎症或免疫疾病、高胆固醇、骨质  相似文献   

8.
抗体生产纯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FDA批准第一个治疗淋巴癌的嵌合单抗药物Rituxan,Anti-CD-20抗体上市,并进入56个国家,至2007年,FDA已批准了20多种治疗性单抗药物,约一半用于治疗癌症,7个已成为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炸弹药物”。而随着高细胞密度培养及表达技术:大规模培养的表达水平从1g/L到5g/L;细胞的培养规模越来越大从12000L到15000L和在建的20000L细胞培养规模,同时多个细胞培养罐并行运行;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大规模蛋白质纯化技术的发展:从批产几公斤到年产几十公斤抗体,发展到批生产几十公斤至年产上十吨抗体的规模。同时,新型凝胶技术、更大规模的纯化生产系统技术和膜过滤技术的发展,使经典的三步层析技术能够缩短到两步层析技术生产抗体,进一步节约了投资,提高了产能和产率。详细介绍了最新发展的两步层析主导的一条完整抗体生产纯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梁琍 《生物技术通讯》2006,17(5):799-802
作为一种具有靶向性的生物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感染和抗移植排斥等。但鼠源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受限于诱导产生人抗鼠抗体、肿瘤渗入量低、亲和力低和半衰期短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向各学科的渗透,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对抗体进行改造,可使其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抗体人源化已经成为治疗性抗体的发展趋势,同时各种抗体衍生物也不断涌现,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了抗体本身的应用局限,也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利器。本文简要介绍上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治疗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治疗性抗体药物是生物制药领域最受瞩目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单克隆抗体又是该领域的重中之重。治疗性抗体的核心技术目前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和大型制药公司(如罗氏公司、拜耳公司等),着重关注癌症、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我国拥有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产品少、产业化规模小,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自1997年FDA批准第一个治疗淋巴癌的嵌合单抗药物Rituxan, Anti-CD-20抗体上市,并进入56个国家,至2007年,FDA已批准了20多种治疗性单抗药物,约一半用于治疗癌症,七个已成为年销售额超十亿美元的"炸弹药物"。而随着高细胞密度培养及表达技术:大规模培养的表达水平从1g/L到5g/L;细胞的培养规模越来越大:12000L到15000L和在建的20000L细胞培养规模,同时多个细胞培养罐并行运行;这些都极大的推动了大规模蛋白质纯化技术的发展:从批产几公斤-年产几十公斤抗体,发展到批生产几十公斤-年产上十吨抗体的规模。同时,新型凝胶技术、更大规模的纯化生产系统技术和膜过滤技术的发展,使经典的三步层析技术能够缩短到两步层析技术生产抗体,进一步节约了投资,提高了产能和产率。本文将详细介绍最新发展的两步层析主导的一条完整抗体生产纯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交瘤技术使鼠源单克隆抗体(鼠单抗)被广泛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建立了治疗性抗体的第一个里程碑。但随后出现的人抗鼠抗体等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鼠单抗的临床应用。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应用DNA重组技术和抗体库技术对鼠单抗进行人源化改造,先后出现了嵌合抗体、改型抗体和全人抗体,同时也涌现了各种单抗衍生物,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了鼠单抗临床应用的不足,未人类疾病治疗带来新的曙光。我们就上述治疗性抗体人源化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单克隆抗体以其特异性强、均~性好的特点在疾病治疗中已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f目前所用单抗多为鼠源性抗体,进行治疗时,由f多次使用或多剂量使用,会刺激人体产生抗鼠抗体(HAMA)的排斥反应,这不仅减弱了单抗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使人体产生其它副反应,从而阻碍了单抗治疗的进程。抗体工程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这不仅降低了抗体中的鼠源成份,可以使鼠源抗体的免疫原性减弱,有利于抗体的临床应用。本文利用表面重塑法对抗乙脑抗体可变区基因进行了人源化改造。1材料与方法工.三…  相似文献   

14.
从纳米抗体的研究进展,双特异性纳米抗体在感染类疾病、肿瘤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热点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综述了双特异性纳米抗体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首先比较了纳米抗体与全长单克隆抗体之间的差异并阐述了双特异性纳米抗体具备的独特优势;继而概括了双特异性纳米抗体的发展历程,并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性抗...  相似文献   

15.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炭疽毒素包括3种蛋白质成分:保护性抗原(PA)、致死因子(LF)和水肿因子(EF)。PA与LF形成致死毒素(LT),与EF形成水肿毒素(ET)。由于致死毒素(LT)在感染者损伤及死亡中发挥主要作用,因此在炭疽感染晚期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难以发挥疗效,治疗性中和抗体成为目前最有效的炭疽治疗药物。目前国外获得的炭疽毒素抗体多为炭疽PA抗体,美国FDA已批准瑞西巴库(人源PA单抗)用于吸入性炭疽的治疗。一旦炭疽芽孢杆菌被人为改构或PA中和表位发生突变,针对PA单一表位的抗体将可能失效,因此针对LF的抗体将成为炭疽治疗的有效补充。目前国外已有的LF抗体多为鼠源抗体和嵌合抗体,而全人源抗体可以避免鼠源抗体免疫原性高等缺点。本研究首先用LF抗原免疫人抗体转基因小鼠,利用流式细胞仪从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分选抗原特异的记忆B细胞,通过单细胞PCR方法快速获得两株具有结合活性的抗LF单抗1D7和2B9。瞬时转染Expi 293F细胞制备抗体,通过毒素中和实验(TNA)发现1D7和2B9在细胞模型中均显示较好的中和活性,并且与PA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较好的协同作用。总之,本文利用转基因小鼠、流式分选技术和单细胞PCR技术的优势,快速筛选到全人源LF抗体,为快速筛选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栋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11):2327-2333
治疗性抗体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同时药物靶点过于集中造成了重复开发、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医药企业在研发抗体药物时需要探寻差异化的研发策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文中从药物的来源、结构形式、靶点选择、药物作用机制和差异化药物特性等方面探讨了治疗性抗体药物的差异化研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已被生理学家们对肿瘤及治疗肿瘤的认识不断加深,从化学药物到天然植物药(如紫杉醇),再到当前的免疫靶向治疗药物(如以肿瘤细胞膜为靶点和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体药物)。科学家们通过对抗体分子的人源化改造,新型抗体分子的研究,药物可分解性无毒性等多方面的研究,使得抗肿瘤药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新时期,寄望研究出对癌症患者更友好更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抗体技术历经动物血清多克隆抗体、杂交瘤单克隆抗体,以及重组基因工程抗体等不同发展时期,尤其是后者使得治疗性抗体的生产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已上市的抗体药物中,人源化抗体、全人源抗体由于免疫原性小,临床药效好,目前已经成为抗体药物的主流.随着抗体药物在癌症、免疫调节等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抗体产业已经成为国际制药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抗体产业由于品种不足、技术落后,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行业发展受限于诸多技术瓶颈,如:工程细胞系构建与筛选、大规模培养工艺开发,单抗的纯化与质控等,上述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突破可加快我国抗体产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骨髓瘤细胞和带有抗体的B淋巴细胞结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简称单抗。首先,本文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历程包括鼠源性单抗、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以及人源性抗体这四大阶段,分别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说明;接下来,又对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说明,从疾病诊断方面及疾病的治疗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人类许多疾病,抗体已成为了一种很重要的治疗制剂。如何进一步提高抗体的效能,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在抗体治疗过程中,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ADCC)被认为是治疗性抗体临床疗效中一个重要的治疗功能。抗体恒定区Fc片段(crystalline fragment)的糖基化对ADCC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抗体恒定区的核心岩藻糖基化。近些年来,很多研究报告表明,去除或降低岩藻糖基化的治疗性抗体不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都表现出更高的效能。这主要是由于去除或降低岩藻糖基化的治疗性抗体相对于岩藻糖基化的抗体,可以在更低浓度下通过与FcγRIIIa的高亲和力而表现出较强的ADCC作用。因此,去除或降低岩藻糖基化抗体的应用有望成为提高下一代治疗性抗体效能的有效手段。在此综述中,我们主要讨论了控制治疗性抗体恒定区岩藻糖基化的重要性及当前去除或降低岩藻糖基化治疗性抗体的生产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