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恢复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影响社会经济状况,统筹耕地与造林之间的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阐明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经济之间的互馈关系,是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构建山西省晋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二者间的互馈关系。以耕地、造林用地间的矛盾作为参数变换的前提,通过改变耕地面积变化率、造林面积、植树造林投资系数,设置持续退耕还林型、低速退耕还林型、保护耕地型、间断退耕还林型四种仿真情景,并阐明了不同退耕还林情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对社会经济有积极影响,各情景下社会经济变量均呈现不同速度上升态势。(2)尽管持续退耕还林型的林业产值增长最快,但却抑制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在此情景下各社会经济变量较低;低速退耕还林型更有利于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粮食总产量等社会经济变量在此情景下较高;保护耕地型在模拟初期对粮食总产量有明显提升作用,后期则会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固碳量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3)在低速退耕还林型下,2035年山西省晋北地区GDP达18412....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各地均暴雨频发,一些地区出现城市内涝、江河涨水或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城市内涝过后,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各种疾病危险因素增加,容易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因此,提高饮水、食品、环境卫生条件,控制媒介生物,消除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人民群众防范各种疾病的健康常识,保护重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地区城市化发展时空差异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坤矗  毕润成  孙然好  陈利顶 《生态学报》2017,37(12):3998-4007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提出,如何协调城市间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差异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因历史原因和政策影响,尤其在城市化发展方面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定量识别该区城市发展的时空差异性对于制定合理的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1984—2012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引入偏离度指数和变异系数,从人口、土地、社会、经济四方面研究了不同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化发展时空差异特征。研究表明:(1)京津冀地区城市化4个方面的发展均呈整体上升趋势,尤其表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整体增长幅度为:经济社会土地人口。(2)从发展速度看,京津冀地区人口与土地增速最快时期发生在2000—2004年;而社会与经济增速最快时期发生在1992—1996年;这些特征充分反映了我国阶段性政策的影响。(3)从城市化发展的驱动因子分析,京津冀地区人口与土地增长速度差异较小,发展趋势较为一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社会增长速度差异较小,发展趋势较为一致,表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而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土地与社会、土地与经济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4)京津冀地区城市化发展区域差异较大,不同时段各城市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在城市化进程中区域间最大差异性表现在土地的扩张,其次是人口增长,而经济和社会增长差异性相对较小。(5)人口、土地、社会、经济四项城市化驱动因子与城市生态因子的耦合协调度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行为因素与生物感染的关系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胡大鹏牡丹江医学院胡晓鹏胡怀明社会行为因素是指与人类社会生活有关的各种因素的总称。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重视生物因素的致病作用,而忽视了社会、行为因素在生物感染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因素即能造成生物感染的流...  相似文献   

5.
白天骄  孙才志  赵良仕 《生态学报》2018,38(7):2536-2546
促进水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灰水经济生产率为研究主体,将其定义为GDP与灰水足迹之比,基于对我国31个省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尚未统计)2000—2014年灰水经济生产率区域特征和空间相关性的分析,利用空间Durbin模型对人文因素与灰水经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灰水经济生产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西部地区最低;(2)各省区灰水经济生产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正自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程度较高,近年来区域间的分化加剧;(3)从全国范围来看,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度、城镇化水平及社会福利有利于本地灰水经济生产率增长,提高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福利对邻近地区灰水经济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4)从各分区情况来看,提升民众受教育程度、产业结构优化度、城镇化水平和社会福利都对东部地区灰水经济生产率具有显著积极效用,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西部地区灰水经济生产率增加;在间接效应结果中,东部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中部社区服务机构的减少,西部社会福利的改善都对相应邻近地区灰水经济生产率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此外,各地需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地区GDP,促进经济与环境健康发展。提出了推动我国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东亚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福利状况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东亚新兴经济体在医院改革中,从整合社会化医疗保险项目、控制行业机构、所有制管制、约束专业权力等多个方面入手,调整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与政府、患者、医疗保险支付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医疗服务供给体系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关系,为中国的医疗服务改革提供了很多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收缩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当前从多维度收缩视角来探究碳排放量驱动因素的研究鲜有。据此,从人口、社会和经济三个维度构建城市收缩评价体系,利用黄河中游四省50个城市2012-2020年面板数据,基于熵值法、夜间灯光指数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城市收缩对碳排放时空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中游资源型城市收缩现象最为严重,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特征。人口收缩占比最多,综合收缩最少。②碳排放总量在研究时段内从2327 Mt增长到3040 Mt,热点区域分布在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呼和浩特市、忻州市和朔州市;冷点区域从陕西省和河南省分散分布逐渐向河南省集聚。碳排放总量两极分化现象明显,高值区域数量少,数值大,且逐年增幅大;低值区域数量多,数值低,呈逐年降低趋势。成长型和成熟型资源城市是碳排放量的热点区域,同时城市收缩加剧了碳排放量;衰退型和再生型资源城市已经成为碳排放量的冷点区域,此时的城市收缩对碳排放量抑制作用加强。③城市收缩对于碳排放量的影响是复杂的,经济收缩对碳排放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最强,人口收缩解释力最小,多数影响因素空间叠加后会产生双因子增强作用,且主导因素由人口和经济收缩转变为社会和经济收缩。可见,黄河中游城市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制定双碳行动方案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差异,进而可提出有针对性且能适应于地区发展需要的节能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栋  张俊华  焦耿军  赵自胜 《生态学报》2013,33(21):6762-6773
全球气候变化已影响到传染病发生、传播与变化的各个环节,从病原体及其携带者、传播途径和人体自身抵抗力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病趋势,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加强对气候变化与传染病间关系、预测预报研究,对进一步认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改变了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增加了某些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域,并造成生物物侯期的改变;同时,极端气候事件成为导致种群数量波动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它使得传染病发病率增加、传染病分布范围扩大、人群对疾病易感性增强。文章重点评述了气候变化对疟疾、登革热、霍乱、流行性乙型脑炎、流感、SARS、肠道传染病、鼠疫、血吸虫病等常见传染病流行机制和传播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评述了传染病和气象因子关系分析中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传统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方法较单一;目前,利用流行病学资料与同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主成分回归分析、逐步判别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法、RS和GIS等方法近年来逐渐得到应用;数学建模、实验室生物学仿真实验方法是今后需强化的方向。提出了该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普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心理卫生是研究人体心理与躯体关系的一个专门学科。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医学心理学中一个重要领域。由于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对躯体和精神状态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如何帮助患者、健康人,特别是中年人避免和消除有害于身心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一) 人到中年是一生中发展的顶峰阶段,为国家社会作贡献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同时,他们又承受着瞻老抚幼,操持家务的沉重负担。这样就势必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让他们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认真抓好中年人的精神卫生工作,具有十分深远的社会意义。在我国中年人一般是指35岁到60岁这个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的寿  相似文献   

10.
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基础, 是判断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从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4个方面选取24个指标构建鄂尔多斯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运用TOPSIS模型对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研究, 并结合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鄂尔多斯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在2008-2015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 波动幅度不大, 由2008年的0.4425上升到2015年的0.5562, 在2010年指数有较明显下降。资源承载力、社会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呈上升趋势, 环境承载力呈下降趋势, 其中资源承载力与整个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经济承载力最终升至0.9444, 几乎达到最优承载力水平。模型分析表明, 资源因素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最大, 经济因素次之。建议未来控制资源消耗, 做好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转型,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以提高资源、经济方面的承载能力; 同时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方面, 通过促进节能减排, 加大污染治理, 适当控制人口数量, 降低人口压力等方式来共同提高鄂尔多斯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能力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2853个县(区)的GDP数据和全国1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ESV、YEEH和EEHC模型,依据ESV和GDP单位面积变化计算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借助Arc GIS 10.1平台对YEEH和EEHC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揭示中国陆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关系和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逐渐好转,呈现出东北地区好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好于中、东部地区的空间格局,反映出当面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之间总体上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状态从1980年的低于均值聚集模式发展变化到2010年的高—低两种聚集模式共同分布;(3)中国陆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度当前整体上趋于好转,但在区域分布上空间差异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需大力发展经济,而东中部地区则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持与修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热岛效应形成机制及空间格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及演变与城市地表覆被变化、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是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概括与体现,目前对城市热岛形成、演变的驱动机制、热岛效应与地表覆被变化的定量关系研究大多还是从对某些影响因子的测定入手,缺乏对区域热环境系统全面、综合的评价与分析.近年来,在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剧使城市地表热力景观呈现出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在利用Landsat 7 ETM+热波段数据反演上海地区地表温度的基础上,应用地统计学方法揭示了不同尺度下上海城市地表温度场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不同的驱动因子.进而,采用决策树方法构造城市热环境系统的分类和预测模型,建立中心城区地表温度场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挖掘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揭示出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心城区热环境空间格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驱动因子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异性特征,各种影响因素在空间上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决定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趋势.运用决策树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在城市内部不同区域影响热环境形成的主导因素,揭示城市热岛形成与演变的成因机制及其空间差异,并可以进一步用来预测分析未来城市地表温度场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传染疾病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威胁,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社会安定.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城镇化、都市化、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新发和突发病毒性传染病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如艾滋病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禽流感病毒、甲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近年来一次又一次在世界不同地区频繁发生并蔓延、流行.本次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爆发和疫情失控更再次警示我国和国际社会关于发展有效防治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措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天然免疫与宿主抗病研究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解决该世界性难题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倪尧  岳文泽  张云堂  吴次芳 《生态学报》2013,33(19):6418-6425
综合运用社会经济统计与环境监测数据,揭示了"世博"背景下,上海城市内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耦合演化特征。结果发现,2002-2010年各区县经济差异明显扩大。在总体差异中,主要表现为主城区内部和郊区内部差异,主城区和郊区间的差异较小;2006年后,主城区内部差异贡献进一步增加,郊区内部差异贡献开始下降,但各区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2006年和2010年经济环境耦合关系都满足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规律,但2010年拐点处的经济水平与环境质量都明显优于2006年,各区县分布格局差异较大。研究揭示了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化、多层次城市规划体系以及世博会影响是区域经济差异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建议快速发展的城市应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产业布局与城市规划作用、抓住举办城市重大活动机遇,优化经济环境耦合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商邱地区曾经是社会经济极度衰竭,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群众生活十分困苦的老灾区。到1983年,全区各项财政收入中仍有55%依靠上级补助。为扭转商邱地区经济落后的局面,建立一个高效益多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我们必须对商邱地区的自然特点、经济构成特点和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特别要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把自然与生产、农业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生态平衡与经济  相似文献   

16.
22省市汉族女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SPSS计算机软件的PCA-Q分析程序,从分析7项生长发育指标的相似与相异点入手,对我国22个省市区的44个汉族城乡女青少年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女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状况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与地理因素、城乡差别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表现为北方女青少年的体格生长水平普遍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相对欠发达地区。作者并就本结果在了解中国青少儿生长发育状况及趋势方面的作用,以及PCA-Q分析程序的实际应用体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和乡村交接的社会-生态脆弱区,科学评估其生境服务,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生境服务评估中将社会和生态视角进行整合,有利于制订具有接受度和包容性的保护与管理策略。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基于社会-生态耦合视角构建“生境质量-生境感知”的生境服务评估框架,综合InVEST模型和SolVES模型开展评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生境质量和生境感知的耦合协调关系,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协调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生境服务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境质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布呈“西高东低”格局;生境感知空间分布则多临近水系呈“条带状”格局。(2)生境质量与生境感知的耦合协调程度为轻度失调,且失调单元较多。(3)社会经济因素为耦合协调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多与景观格局因素共同作用。(4)基于生境质量和生境感知的匹配与耦合协调关系,可将研究区划分为4大类、12小类生境服务区,以进行针对性保护与管理。研究结果可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境综合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森林对于人类的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的作用及其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已逐渐为人们所理解。从人类社会产生到现在,地球上已有近2/3的森林消失了。即使今天,全世界每年也有1.8×10~7—2.0×10~7ha 的森林被毁掉。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社会经济条件不断恶化,限制了经济深入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森林对经济增长、社会繁荣、改善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索经济与生态关系协调发展的途径,成为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具有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强度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  赵洁  庄智程  顾思浩 《生态学报》2022,42(14):5708-5720
人类活动扰动加剧了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结构演变,从而导致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冲突加剧。明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分析长三角城市群2005年、2019年碳储存、粮食生产、生境质量、产水量和氮输出量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演变,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均方根误差指数和冗余分析方法,测度权衡强度并揭示权衡强度演变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分别与碳储存、生境质量和产水量之间,以及氮输出量与生境质量和碳储存之间,碳储存与产水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权衡关系;权衡强度空间异质性显著的粮食生产与碳储存,粮食生产与产水量的权衡强度高值主要集中在北部粮食主产区和南部山区。氮输出与碳储存、碳储存与产水量之间的高强度权衡关系主要位于南部地区。粮食生产与生境质量以及氮输出与生境质量的高强度权衡区域多集中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地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强度受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坡度、林地覆盖率、农田覆盖率、降雨、气温、建设用地率等。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已有研究表明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等等,且不同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本文阐述了一些主要的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并重点论述了文化与健康的关系,目的是提倡及引导人们采取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