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苏南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是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模拟自然、半自然植物群落为基础,对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进行了研究。根据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可以将乡村植物景观划分为村落植物景观(农户外环境植物景观)、农田植物景观、道路植物景观和水域河道植物景观;生态植物景观营造可以从自然群落中得到借鉴,以常熟为例,采用植被生态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对当地自然、半自然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模拟形成15个可供当地应用的人工配植模式;乡村不同植物景观类型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功能要求,通过分析常熟典型乡村特点,以模拟自然群落为基础,可进一步改造形成适于不同类型的乡村植物景观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明娟  赵娟娟  江南  潘妮  张曼琳  束承继 《生态学报》2021,41(22):8732-8745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对深圳最具代表性的6个近海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同时结合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分析其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公园内部景观格局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共调查到近海公园植物108科310属471种,其中乡土植物82科169属231种。草本植物中乡土植物比例较高,而木本中乡土植物占比较低。(2)TS-4和H-1分别是近海公园最常见的乔灌群落类型和草本群落类型,其样地量分别占总量的39%和26%。常见群落的指示种多数具有热带性质并占据主体地位。(3)公园中灌木植物种数低于乔木和草本植物,但群落稳定性较高。(4)半自然型和人工型近海公园各类植物的相似性,以灌木层植物最低。(5)公园整体景观格局中,斑块密度与林地面积比、林地最大斑块面积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6)各层植物多样性也受到景观格局显著影响:草本层植物多样性与草地、林地的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灌木层植物多样性与林地、水体的景观破碎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乔木层植物多样性与草地最大斑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公园景观破碎度的增大可能会导致植被景观面积减少。建议在公园植物造景初期就要重视对灌木的运用,尤其是一些生态本底比较脆弱的公园,以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低维护性。同时应尽可能保留大面积的核心植被生态斑块,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与场地生境条件的联系,阐述了结合场地生境营造进行植物群落构建的必要性。基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门花园的场地小气候特征,通过对生境因子的计算机分析模拟与实验观测,确定日照条件、土壤水分条件和风环境是决定该场地生境类型划分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场地生境类型划分,并提出了适应降水、日照、气温、风等小气候因子的植物群落设计策略和目标,构建冬季“枯而不倒”的群落形态为主要建群种、形成以“地被层—季节主题层—结构层”为主体的草本植物群落分层组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干旱城市建成环境绿地生境主要特征表现为破碎化、规模大、尺度小和生境多样化,但在现实中其设计方式单一,绿地空间和生境资源被浪费,亟待找到适宜的生态设计途径。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个生境花园的实践和实验研究为例,提出以1m×1m作为基本尺度单元的“生境营造+地被群落” 设计模式。“生境营造”以光照和水作为主导生境因子划分生境类型,并在场地设计时优化生境条件。“地被群落”设计可以师法西北地区多样化的自然草地群落原型,结合8种群落设计的基本模式,营造多样性、动态性的城市植物群落景观,降低管理维护成本,提高群落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生境破碎化对城市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生态廊道作为城市中的绿色线性空间,对缓解城市化进程下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具有重要作用。自生植物不仅是城市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乡土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资源,在低维护植物景观营造中起到关键作用。聚焦北京温榆河-北运河生态廊道,在对廊道自生植物总体物种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城市化梯度上自生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差异,并分析不同自生植物种群对城市化水平的适应性。共调查到温榆河-北运河自生植物195种,隶属于73科,156属,以自生草本植物为主。各城市化水平下自生木本植物的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中低城市化水平下草本植物的α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随着城市化水平升高,自生乔木和一、二年生的β多样性升高,自生多年生草本、自生入侵植物和外来植物的β多样性值下降。在城市化梯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均值排序为入侵植物 > 乡土植物 > 国外外来植物 > 国内外来植物。将生态廊道自生植物按照生态位宽度划分为广适型、中适型和狭适型,并依据生态位重叠筛选了与15种入侵植物在城市化梯度上适应性相近的自生乡土植物种类。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营造稳定的低维护自生植物群落,抵抗外来入侵植物的扩散,实现城市河流生态廊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植物景观也因其独特的生命力而成为风景园林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现代风景园林中越来越重视植物景观的营造园林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绿化及街道景观也将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城市园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群落构建机制对解释植物物种共存、多样性的维持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燕山山脉东麓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野外调查了374个植物样方(20 m×30 m)。通过多元回归树、植物群落亲缘关系指数、高斯核函数密度估计等研究,重点探究了植物群落构建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燕山东麓的植物群落可划分为以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槲栎(Quercus alien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为优势的5个群系。植物最大树高这一功能性状表现出了较强的系统发育信号,此区域植物功能性状保守性较强。荆条灌丛、槲栎、蒙古栎群系的群落构建过程以环境过滤为主导,栓皮栎群系的群落构建过程以负密度制约为主导,白蜡树群落的构建机制有由环境过滤向负密度制约过渡的趋势。另外,本文引用高斯核密度分布估计对亲缘关系指数的分布进行估计,直观、真实地反映了亲缘关系指数的个体值及整体趋势,为探讨群落构建的生态位机制和中性理论间的争论提供更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俞孔坚 《生态学报》2019,39(23):8733-8745
农民利用千百年积累的生态智慧,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最少的投入,实现大面积的改变,营造可持续的、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地球表面景观。文章探讨了如何重新发掘农民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进行大面积水生态修复的理念、方法和案例。基于作者及其团队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传统生态智慧-模式提炼-增强设计-运行检测(POE)-模块技术-现代生态修复工程”的研究和实践路径,将传统农耕生态智慧进行了增强设计,形成了模块化的当代生态工程技术,用于大面积国土生态修复,尤其是以水为核心的生态过程与景观的生态修复,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中进行实践并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9.
康渊  王军 《生物信息学》2019,26(8):121-125
乡村建设的本质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存生态系统,健康的村落生态系统离不开智慧营造模式。单元是一种空间环境系统,由于系统内部要素的共同作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村落单元呈现的景观模式具有差异性,包含着不同的生态智慧。基于此,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村落生态单元的概念,村落生态单元由居住景观、生产景观及文化景观 3 个子单元组成。村落生态单元景观模式的营造智慧关键是单元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青藏高原秀日村为例,归纳了秀日村村落生态单元良性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包含着“农牧共生”与“方位种植”的生产景观营造智慧;“田居一体”与“循环再生”的居住景观营造智慧;“信仰至上”与“万物平等”的文化景观营造智慧。  相似文献   

10.
华南地区花镜植物资源筛选评价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营造物种多样、季相丰富、景观优美的生态经济型花镜,筛选出一批适合于华南地区花镜景观营造的植物种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合华南地区花镜景观营造的植物305种,隶属于84科221属,主要有爵床科(Acanthaceae)、豆科(Fabaceae)、菊科(Asteraceae)、石蒜科(Amaryllidaceae)等,小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分别有16、127、134和28种;乡土植物100种,占32.79%,外来植物205种,占67.21%。综合评价分析表明,Ⅰ级、Ⅱ级和Ⅲ级花镜植物分别有148、151和6种;层次分析表明,前景植物、中景植物和背景植物分别有106、162和157种;季节分析表明,春、夏、秋和冬季植物分别有216、232、195和128种。这表明可用于华南地区花镜景观营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应用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1.
韩丹  王成  殷鲁秦 《生态学报》2021,41(22):8892-8905
物种间相互作用网络研究能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提供指导。基于群落水平的城市蝴蝶蜜源植物互作网络的研究较少,对城市蝴蝶蜜源网络结构缺乏深入认识。研究在国内城市生态系统中构建蝴蝶蜜源网络,并探讨不同类型植物对网络特征的影响。2020年6-9月,在北京26个城市公园中记录访花蝴蝶和蜜源植物物种及互作频次,采用交互多样性(ID)、交互均匀性(IE)、专业化程度(H2'')定量化生态网络结构特征,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变差分解分析不同生长型、起源、栽培方式的植物类型对网络结构的影响差异。采用物种的伙伴多样性(PD)和专业化程度(d'')识别重要蜜源植物。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公园中22种蝴蝶与81种开花植物的交互作用,形成趋于泛化的生态网络结构;(2)不同生长型及不同起源的植物-蝴蝶网络的交互多样性及专业化程度有显著差异,草本及乡土植物对丰富网络中交互多样性和支持专业性更高的蝴蝶物种具重要作用,而植物的栽培方式对蜜源网络结构影响较小;(3)伙伴多样性高且专业化程度高的植物可被视为重要蜜源植物。基于蝴蝶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绿色空间应注重构建乡土草本植物群落,优先选择重要蜜源植物。我们的发现印证了蝴蝶-蜜源植物生态网络方法作为联结生态研究和城市绿地实践管理的有效工具,能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澳门路环黑沙水库植物群落与物候特征,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黑沙水库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空间结构、多样性及重点植物物候期。结果表明,在1200 m2样地中有维管植物88种,隶属于47科80属。乔灌层无明显优势树种,草本层中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具有较显著优势,各层植物分布均匀程度差异小。群落外貌终年常绿,大部分种类各物候期存在重叠现象,萌芽展叶期持续时间长,开花期集中在5-6月,果熟期10-12月最盛。根据乡土植物群落和物候特征,筛选并推荐在澳门及邻近区域可开发的景观植物,为构建生态价值高的植被景观或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蓝绿基础设施降温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王新  常青  刘筱  张刘宽 《生态学报》2021,41(7):2902-2917
蓝绿基础设施对于调节城市气候、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和增强城市韧性极为重要。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城市蓝绿基础设施降温效应研究特点,结合气候区特征从景观、类型和群落斑块尺度上分析蓝绿基础设施降温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尝试运用Meta分析统计城市蓝绿基础设施降温效应的定量指标,最终面向规划设计实践需求提出未来城市蓝绿基础设施降温效应研究的三大挑战:(1)衔接城市和街区尺度上蓝绿基础设施降温效应研究,筛选关键的蓝绿基础设施热缓解参数,指导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定量指标的设定;(2)整合水平与垂直的多维度蓝绿基础设施降温效应研究,结合街区特征确定降温阈值,以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蓝绿基础设施布局;(3)探究影响不同单体植物降温效率的核心要素,筛选最优降温植物群落配置,指导场地尺度上植物降温的种植设计。  相似文献   

14.
探究干旱砾漠区不同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特征及其驱动力,对干旱区不同地貌单元针对性的自然植物群落保护措施制定与合理的人工恢复植物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了干旱砾漠区砾漠戈壁、风蚀残丘、风沙地和河谷地4种微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并基于土壤和微气象因子监测探究了不同地貌单元影响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表明:(1)干旱砾漠区植物群落呈斑块状分布,垂直结构1~2层,生活型主要以1年生植物和小灌木为主;不同地貌单元中砾漠戈壁灌木约占45%,风蚀残丘和风沙地1年生植物约占50%,河谷地植物群落包含所有统计的5种生活型,其中包括少量乔木和藤本植物。(2)干旱砾漠区河谷地的植物群落覆盖度、植株密度、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最高,风蚀残丘次之,在植物分布稀疏的砾漠戈壁和群落结构最简单的风沙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最低。(3)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可溶性盐和地表温度是影响干旱砾漠区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因子,除此之外,风蚀残丘的土壤容重、砾漠戈壁和风沙地的地表风速也是影响各自微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干旱砾漠区生态受损后应依据不同微地貌单元中影响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5.
闫明  刘曼舒  杨怀  付觉民  田国行 《生态学报》2020,40(20):7362-7376
武胜关谷地位于古北界和东洋界交汇处,独特的过渡地带造就了丰富植物资源,植物景观保育性调控有助于维持场地稳定可持续发展。基于对无人机技术和GIS的运用,获取了武胜关谷地的自然资源、地貌、水文、视域等特征,以及生态敏感性(保育等级)和植物生态位类型分布。结果显示:(1)研究地整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且为典型的谷地类型;(2)多样的坡向变化带来了不同的太阳辐射和沿路可视域变化,主要呈现出研究地中段道路两侧太阳辐射量偏低且被人为干扰可能较大的特点;(3)高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地南侧,高土壤肥力地区主要分布在阔叶林区、喜水植物适合分布在道路两侧汇水区、阴性植物主要适合分布在道路南侧。依据分析结果,结合生态位、景观异质性、边缘效应等理论,从分区控制、地带防护、植被斑块改造与植被选择以及可持续管护4个方面,提出了武胜关谷地植物景观保育性调控的系统性策略。研究在自然景观资源保护、植物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未来可在小尺度的可操作性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马晓菲  石龙宇 《生态学报》2020,40(22):8167-8175
雨洪径流失控引发的负面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雨水花园作为典型的用于雨洪治理的生态基础设施,是进行城市水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提升雨水花园以径流控制为主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研究团队基于物联网技术在中科院城市所内建成一座带有径流控制效益监测系统的雨水花园研究示范样地。景感学作为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其理论分析雨水花园样地这一景感的营造途径、原则、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有助于使人-生态基础设施-自然环境三者更和谐地相互融入和适应,进而为雨水花园这类生态基础设施的营造提供借鉴经验。经探究发现雨水花园样地营造遵循了愿景呈现的双向性、方位的顺脉性、营造过程的渐进性三项原则,它可从多方面提供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与文化服务,有利于改善区域人居环境。通过径流控制效益监测系统监测、分析得出样地具备显著的调节服务(径流削减)能力,且人们可通过视感、听感、触感感知并享受雨水花园样地供给的文化服务。由于物联网监测技术与居民对各部分生态系统服务的监测和感知能力各有侧重,本研究认为可结合物联网相关监测技术和人的物理感知对雨水花园这类生态基础设施的营造工作进行评估,进而指导这类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提升其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观赏草景观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态价值、资源价值和美学价值三方面构建了观赏草景观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北京植物园和南中轴公共绿地的观赏草景观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通过该评价体系得出北京植物园和南中轴公共绿地观赏草景观很美的隶属度分别为0.459和0.413,美的隶属度分别为0.302和0.301.评价结果与公众感觉和反应一致,说明该方法适用于观赏草景观效果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李军 《生态科学》2016,35(4):173-178
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 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基于对城市退化植物景观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后, 进一步对系统进行了生态服务功能的评价, 以检验生态恢复后的植物景观质量, 以期为城市退化植物景观系统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南京地区美丽乡村植物景观的物种丰富度及其群落特征,实地踏查了南京地区42个美丽乡村,对1 013个样地的绿地类型、植物种类和植物生长状况进行记录;运用R语言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构造独立系数探究不同绿地类型间的独立程度。结果表明:(1)南京地区美丽乡村植物景观的物种丰富度较高,调查记录的维管植物共计139科438属667种,主要属于广布型(41科)、泛热带型科(36科)和北温带型(24科)植物,植物群落物种生活型结构为金字塔形,乔木种数(111)<灌木种数(136)<草本种数(357);(2)不同乡村的植物群落存在明显差异,平均Jaccard距离为0.76,平均S?rensen距离为0.61;(3)不同绿地的植物群落存在明显差异,平均Jaccard距离为0.55,平均相互独立系数为0.22;(4)存在的风险主要为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和野生植物的无序生长问题,对此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深入探究山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关键土壤因子的关系及土壤因子在植物群落构建与多样性维持中的重要作用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提升的基础。本文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相关分析揭示了贺兰山东坡典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贺兰山东坡植物群落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针阔叶混交林植物物种组成最为丰富,中域效应明显;不同层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各自在不同海拔间差异显著(P<0.05),植物多样性大体表现为草本层 > 灌木层 > 乔木层。(2)研究区土壤因子沿海拔梯度变化趋势不同,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含水量(SM)、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空间变异性较大;高山灌丛草甸土壤养分含量最高,高海拔区土壤P限制高。(3)9个土壤因子解释了研究区总体植物多样性89.68%的生态信息,与植物多样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影响不同层次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异的关键土壤因子略有不同。综上,土壤有机碳、pH、碳磷比、含水量是影响贺兰山东坡植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