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州市热岛效应研究与人体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网格式布点法设置观测点,监测导致郑州市热岛效应的关键因子,揭示了郑州市热岛效应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与空间分布状况,并对不同类型的绿化区域进行了人体舒适度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热岛效应的日变化大体上呈单峰型;不同季节的热岛效应强度相差很大,热岛强度的强弱顺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热岛中心的空间分布与其附近有无工业热源密切相关.就人体舒适度而言,以乔木绿化为主的人民公园的舒适度最好;而以草坪绿化为主的西流湖公园,其改善小气候的能力较乔木为差;火车站广场由于其空间开阔,空气流动性强,故最舒适的频率也有16%.  相似文献   

2.
评价城市绿地的小气候调节功能对于应对城市热岛效应与优化公园绿地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该研究于2016年7—9 月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开展了灌溉草地与荒草地、孤植树与群植树、水体与空旷地3 种绿化配置模式下共12 个样地的微气象要素观测, 分析了公园草地、公园林地和公园水体的小气候状况, 并评估了公园绿地夏季降温增湿和人体环境舒适度的特征。结果表明: (1)与空旷地相比, 公园草地夏季平均可降温1.75%以及增湿5.06%, 且定期灌溉草地的小气候调节功能明显优于荒草地; (2)公园林地平均可降温3.25%和增加湿度3.91%, 孤植树的小气候效应明显低于群植树; (3)公园水体夏季平均降温1.56%与增湿8.10%, 而且大面积水体的小气候调节效果更好; (4)综上,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夏季绿地平均可降温2.41%、增湿5.25%以及改善环境舒适度1.75%, 公园林地的小气候调节功能明显优于公园草地和水体。因此, 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 建议优先布局群植树木与大面积水体, 并加强公园草地的灌溉养护, 以优化提升其公园小气候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厦门城市公园景观格局与植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多样性等景观格局指数和林地面积比例、树种多样性、乡土树种比例等植物群落结构指数分别对厦门城市公园景观格局与植物群落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并统计群落结构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以探讨厦门城市公园景观格局与其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及相互适宜性。结果表明:建设年代较早的人工公园(中山公园和南湖公园)树种丰富,搭配均匀,注重乡土种和外来种的合理配置;建设年代较晚的人工公园(白鹭洲和湖里公园)树种结构简单,乡土树种比例低。半自然公园中自然林地保持较好,树种多样,乡土树种比例高。与人工公园相比,半自然公园(忠仑、狐尾山和仙岳公园)平均斑块面积大,斑块类型较少,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多样性都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平均斑块面积与林地面积比、乡土树种比呈正相关,景观多样性指数与林地面积比呈负相关,说明厦门城市公园景观格局与植物群落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热岛效应日趋严重,小尺度公共空间的气候研究已成为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选取杭州市文一西路和古墩路作为实测对象,于2017年8月对各测点空间的空气温度、相对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风向进行测定,分析小气候因子日变化趋势,并运用Rayman 1.2模型评价人体舒适度,针对性提出街道空间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表明,尽可能设定与城市主导风平行或接近的街道朝向,通过人为增建遮阴空间、调控街道界面小气候一致、采用植物或绿色建筑材料、增设道路中央景观界面,且当人行道及机非分隔绿带分别种植落叶、常绿乔木,设五条绿带,选用乔—灌—草复层结构,同时增设垂直绿化时,能够有效缓解夏季极端热感受,从而营建舒适健康的城市街道空间。  相似文献   

5.
李玉凤  刘红玉  郑囡  曹晓 《生态学报》2011,31(4):1021-1028
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案例,从景观功能分类入手,揭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与功能特征。结果表明:(1)西溪湿地公园是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合理利用为基本功能特征,其生态保护功能区面积占整个公园的53.7%,旅游休闲区面积占46.3%;(2)西溪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功能斑块在整个公园中所占面积为42.08%,且面积大、形状复杂、多样性较低;旅游休闲斑块面积占25.41%,并且表现为斑块面积小、形状规则、多样性高等特点;(3)西溪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廊道面积是旅游休闲廊道面积的一半左右,其网络结构比旅游休闲廊道复杂,有利于生态保护功能的发挥;(4)生态保护廊道缓冲区内主要由生态保护斑块组成,旅游休闲廊道的缓冲区内生态功能斑块和旅游休闲斑块所占面积相差不大。基于功能分类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有利于识别景观功能的空间特征,能够有效揭示景观生态保护与利用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德顺  王振 《生物信息学》2018,25(10):27-31
为揭示广场中不同遮蔽情况在太阳运行条件下,小气候及人体热舒适度的变化特征,根据天球模型、太阳视运动轨迹原理,在测点天空鱼眼照片上,叠加日轨图和天空图,绘制成天穹图。以上海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夏季日间小气候的实地测量和热舒适度的计算,分析天空开阔度对日间小气候和热舒适度的影响,比较天空开阔度和太阳运行所在扇区天空开阔度对日间不同时刻小气候和热舒适度影响的差异,通过组间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热舒适度分析定位出对小气候和热舒适度影响最大的时间和天穹范围,为广场适宜性小气候设计提供更具体准确的设计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南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昌市主城区的公园绿地现状图为基本信息源,借助GIS技术,建立公园绿地空间数据库;利用FRAGSTATS景观格局软件计算相应的景观指数.在对现有的南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与方案,并对优化后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现有公园绿地的斑块空间分布不均衡,且面积差异较大,尤其在人口密集区,公园绿地斑块数量偏少,有效避灾面积明显偏低;通过大幅度增加斑块数、斑块面积,提高斑块间的连通性,并适当提高景观破碎化指数,可以优化南昌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点-线-面”格局,使空间分布更趋合理,有效增强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防灾避险功能;优化后的公园绿地的斑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有大幅度提高,聚集度指数也明显升高,且相应降低了优势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广州越秀公园植被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对越秀公园植被景观要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运用Autocad 软件提取了景观要素斑块信息,选取了斑块数目、斑块数目比、斑块面积、斑块面积比、斑块密度指数、斑块形状指数、优势度、分维度、均匀度等9 个指标对越秀公园植被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均匀性及破碎化程度等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越秀公园植被景观整体布局基本合理,景观结构较为稳定,密林作为全园的基质,保持了较好的生态完整性和连续性,为越秀公园的整体景观与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生态条件,但需对部分景区植被景观布局作相应调整.同时对越秀公园植被景观整体格局优化和生态完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热力景观格局及典型城市景观的热环境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孟丹  李小娟  宫辉力  赵文吉 《生态学报》2010,30(13):3491-3500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将景观生态学理论融入到热环境研究中,尝试探讨北京地区热力景观格局及城市公园、道路景观的热环境效应。地表温度反演是分析热力景观格局及典型城市景观热环境效应的前提,论文以北京地区为例,首先利用两景ASTER影像数据采用TES算法定量反演地表温度。通过半变异函数分析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确定最大采样尺度,然后在景观统计软件Fragstats中,计算不同粒度下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热力景观格局及其尺度效应。通过景观斑块特征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探讨公园景观斑块、道路景观廊道特征的热环境效应。总体上公园景观对应的平均温度随着公园面积、边界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公园周长面积比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公园渐远,地表温度升高,且升温趋势变缓。随着道路密度增加,道路平均温度显著升高,标准差显著降低,道路密度等级与道路平均温度的相关系数达到0.8021;随着距离道路中心线距离增加,缓冲区内的平均温度略有下降,但变化微弱。因此,应充分重视公园景观在缓解城市热环境方面的作用,合理布局城市道路。  相似文献   

10.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广东揭阳东湖公园植被进行调查,同时在进行植被景观要素分类的基础上,选取景观多样性、斑块数目、斑块面积、破碎度、优势度等指标对东湖公园植物景观的异质性、多样性、均匀性等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湖公园植被较丰富,景观整体布局基本合理,景观结构相对稳定,但植物配置需要加强,尤其需要突出季相变化,同时适当增加灌丛和草地的斑块,丰富空间景观结构。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背景下,人们对乡村乡土生活的向往和回归,映射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一定会是在传统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设计师需要从文化重建的高度去确立乡村题材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立足点并建立系统的工作框架。从操作层面看,设计师应视“乡愁”为魂,将乡村自然与人文环境注入活的情感,让受众得到精神上的共鸣。列举了义乌缸窑村、绍兴禹陵村建设更新的规划实例,有助于对乡土景观规划与设计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袁敬  林箐 《生物信息学》2018,25(5):12-20
乡村景观特征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要素的形态、空间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多元化乡村景观特征具有文化、景观与生态等价值。工业化、城镇化导致传统乡村景观衰败及消失,并引发景观特征减少、多样性降低。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是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对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中乡村景观特征的保护与更新进行探讨,包括内容、范畴以及具体措施和技术要点,以期对我国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乡村规划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多功能景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汤茜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14,34(12):3151-3157
多功能景观是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成为景观生态学新的研究方向,但其概念、研究方法等诸多内容仍缺少系统地研究和介绍。多功能景观研究通过优化景观结构来增强景观的多功能性,是实现区域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探讨了多功能景观的概念,提出了当前国内外多功能景观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今后应进一步开展有关多功能景观的实践研究,继续完善其评价方法,并建立景观功能及其服务的监测机制。以期为将来开展景观规划与景观管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景观规划模式与景观韵律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跃光  甄峰 《生态学报》2006,26(1):221-230
景观规划韵律学研究是目前国际景观生态规划的前沿领域。在总结景观规划的“斑-廊-基模式”基础上,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斑-廊-网-基-体模式”,并尝试揭示隐藏在这一模式内的景观韵律。景观韵律包括景观要素的形状、结构、层次、组份、形态、配置、连通、辐射、尺度、时序等空间结构和空间过程,景观韵律可以定义为:一定区域内特定时段景观要素的镶嵌格局与空间配置规律。景观度量学的数量分析方法成为景观韵律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具体案例分析中,根据研究地区景观要素的空间配置特点、景观韵律的空间变化规律,规划形成3种战略点和四横四纵的景观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利顶  傅伯杰 《生态学报》1996,16(4):337-344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由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功能及动态变化。研究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对景观结构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的强弱对生物生境和资源分布格局的干扰,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我国黄河三角洲地区东营市为研究区域,通过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分离度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该区人类活动和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人类活动对景观多样性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景观多样性降低。2)人类活动的强度与景观的破碎度成正比关系,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景观越破碎,其破碎度的值越大,人类活动越弱,景观破碎度的值越小。3)景观分离度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较为复杂,表现为两个方面,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景观类型,如耕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景观的分离度与人类活动强度成反比关系,对于那些受人类影响遗留下的自然或半自然景观类型,如:草地、水域、盐碱地及荒地,景观的分离度和人类活动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乌恩  程静琦 《生物信息学》2019,26(10):54-59
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环境解说已成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如今,环境解说也已经引起了中国内地风景园林学界、业界的关注,但从对环境解说重要性的认知到规划、设计实践能力来看,环境解说还仅是中国景观规划设计表达中的一种“新语言”。从环境解说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入手,结合实际案例阐述环境解说之于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环境解说系统能够使游客的景观理解更加深刻、丰富;对于保护地和国家公园、郊野公园等自然公园的规划设计,环境解说更是体现公园特色和个性的核心工作内容;按照传统风景观来看湿地等缺乏景观变化性、丰富性的自然空间,环境解说甚至可以成为公园游赏系统规划时的主要线索;环境解说具有辅助游客行为管理、提效资源环境保护的功能;优质的环境解说规划设计可以提升景观美感水平。  相似文献   

17.
景观可持续性与景观可持续性科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文武  房学宁 《生态学报》2014,34(10):2453-2459
人类活动已经剧烈地改变了自然环境,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种种迹象表明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不可持续的运行轨迹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景观是理解与塑造人类社会和环境关系最具操作性的尺度,也是提供景观服务,实现人类福祉最重要的场所。景观可持续性研究对于人类具有重要意义。景观可持续性是指特定景观所具有的、能够长期而稳定地提供景观服务、维护和改善本区域人类福祉的综合能力。景观可持续性具有跨学科、多维度特征,强调景观弹性和可再生能力;景观服务是景观可持续性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连接自然资本与人类福祉的关键桥梁,也是将景观可持续性与景观生态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格局-过程-设计新范式的产生是景观可持续性研究的新发展。在景观可持续性快速发展的同时,聚焦于景观和区域尺度的景观可持续性科学应运而生。景观可持续性科学以景观格局、景观服务、人类福祉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充分融合了景观生态学空间显示方法、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和GISRS等方法技术,其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之中。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是可持续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它必将成为未来十多年可持续性科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19.
孟家岗林场森林景观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贾炜玮  李凤日 《植物研究》2008,28(4):497-502
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1989年和2006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林相图,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进行分析,提取森林景观要素内部结构指标等景观指数,并对孟家岗林场近20年的景观格局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孟家岗林场森林景观要素类型的增加以及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的增高,使得森林景观的分离度和破碎度也在增加;虽然落叶松林为该研究区域的优势景观要素类型,但其优势度却在逐渐降低,表明落叶松景观要素在向其它景观要素类型转化;首次对孟家岗林场进行景观内部结构指数分析,表明阔叶树和混交林景观要素类型是以成、过熟林为主,三大主要针叶树种以中龄林和近熟林为主。人为干扰的加剧,使针叶林年龄结构趋于单一化。  相似文献   

20.
森林景观生态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综述了国内外森林景观及其动态研究的4个领域:森林景观管理与景观质量控制、森林景观格局与功能相互关系、森林景观生态过程模拟模型和决策模型、河岸景观生态的研究。并进一步指出了我国在森林景观生态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森林景观的研究基础不足,研究手段、方法相对落后,研究案例和成果有限。同时,还提出了森林景观生态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