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凯恩戈姆斯国家公园为例,对英国国家公园“合作伙伴”(Partnership)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对其合作伙伴管理模式进行总体介绍;然后对土地管理、社区发展、自然保护、商业发展等4种合作伙伴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包括制度背景、公园管理局及主题合作伙伴组织的责权利等;最后总结为3方面特点,合作伙伴责权利的法律制度保障、合作伙伴对象和内容的多元化、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在核心责权利中的主导性;并提出中国国家公园建立“国家主导、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4):8-16
新的国家公园体系是中国在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为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石,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体验机会。“为什么(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怎么样(国家公园体系未来有哪些特征)”和“做什么(来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是帮助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应对相关挑战和机遇的3条可行路径。此外,为了同步整合这3条路径,还需要一条路径解决政策和程序方面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为什么”方面,国家公园体系不仅应当保护生态完整性,也应当致力于提供转变性的游客体验机会。这些体验能够激励游客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激励他们去探索更多地方。而“做什么”的问题涉及路径的其他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化的全球背景下建立规划和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公园遴选标准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傲  崔彤  宋天宇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20,40(20):7231-7237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国家公园作为国际普遍认可的自然保护手段,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美国、加拿大、德国、南非、日本等国的国家公园建设较早、发展较好,通过分析其国家公园建设经验得出:(1)国家公园是以自然保护为首要目标,并为公众提供享受大自然的场所;(2)其评价对象与标准主要包括,自然景观/自然遗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重要栖息地、面积/范围、自然区域/自然环境、文化景观等;(3)根据资源条件和目标定位的差异,国外国家公园的选建模式主要有基于生态区划的国家公园建设模式、基于社区共建的国家公园建设模式和基于资源主导的国家公园建设模式。在国际经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及国家公园建设需求,提出我国国家公园发展建议:(1)明确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2)制定国家公园评价准则和方法,建立以国家代表性、完整性、原真性为主,包括生态区位重要性、历史文化价值等因素的国家公园评价指标体系;(3)划定面向国家公园规划布局的生态地理分区,在区域内建立国家公园,并与生态系统优先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或代表性自然景观格局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世界保护区委员会及其组织结构王献溥为了适应全球保护区事业发展的需要,世界保护联盟(IUCN)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CNPPA)常委会经过多次酝酿讨论,正式提出改名为“世界保护区委员会”(WCPA)的建议,经1996年10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全体...  相似文献   

5.
暗夜星空是自然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荒野价值的综合载体,是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的重要保护对象之一。中国有大量研究聚焦于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相关领域,但针对暗夜星空的研究尚少。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认为暗夜星空是“国家公园的一半”,并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其经验值得借鉴。通过介绍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经验,包含暗夜星空的概念界定、保护价值、保护需求,分析国家公园体系单位的保护优势,从星空监测、规划设计、访客管理、活动组织、价值展示、法律保障、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保护管理举措和保障措施。最后,分析中国开展暗夜星空保护与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筑境之道”“营境之理”“成境之术”3方面对中国的暗夜星空保护和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四川动物》2008,27(4)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两栖动物衰减现状,配合“世界两栖动物保护行动计划(AmphibianConservationActionPlan)”、“两栖动物方舟计划(AmphibianArk)”和“2008年爱蛙年(2008yearofthefrog)”等重大活动,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保存委员会两栖动物专家组(中国区)(IUCN/SSC—AmphibianSpecialistGroup—ChinaRegion)和中国动物学会共同主办“IUCN中国两栖动物保护行动计划研讨会”于2008年6月26~2813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施1992年2月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会议的各项决议,世界保护联盟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于1993年3月26—30日,在澳大利亚的敦斯维尔大堡礁国家海洋公园召开了一次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出席者有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多米尼加、印度尼西亚、肯尼亚、新西兰、瑞士、西萨摩亚、英国、美国和扎伊尔等11个国家20人。会议在参观讨论了澳大利亚湿热带地区一些热带雨林、红树林的保护区以及著名的大  相似文献   

8.
丛丽 《生物信息学》2018,25(11):106-111
中国能否打破现有困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是国内研究者们一致关注的命题。过去40年中,学者已经对国外国家公园发展的经验和中国探索国家公园建设途径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分析,然而百家争鸣、众说纷纭,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核心问题尚未达成共识。通过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运用普赖斯定律和布拉福德定律,对知网中1 695篇国家公园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综述,针对文献年谱、文献来源类型、关键词、核心作者群、资金资助和研究案例地空间分布6个方面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中文语境下,中国国家公园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现有研究已经历3个阶段式发展,进入中国特色化探索时期;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源远流长,近5年成为多学科研究新热点;聚焦国外发展经验和国内实践总结,研究问题逐步深入。同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文献合作度不高;核心期刊比例低,科学定量研究方法相对缺乏;针对性研究空间分布不平衡,需求侧研究缺失等。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公园体制建立核心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自然基础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林生  曾瑜皙  虞虎 《生态学报》2021,41(3):861-873
研究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有助于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促进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并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参考。阐述游憩功能的理论基础,分析游憩功能的定义与特征,探讨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自然基础并提出实现路径。主要结论有:(1)游憩功能是生态地理要素形成的对人类游憩活动的支撑或保障程度,具有属性依赖性、潜在性、可实现性3个特征;(2)生态地理要素是形成游憩功能的自然基础。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自然基础包括地形地貌、地表覆被、独特景观、生态区系、气候条件等方面,这些条件共同影响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游憩利用适宜性与游憩利用承载力;(3)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游憩功能的实现路径包括合理形式、生态设施、影响控制、特许经营与协作共享。  相似文献   

10.
英国应对复杂问题形成了精细而又综合的国家公园保护机制,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借鉴意义。自然保护与景观保护是英国国家公园保护的“二元方法”,是国家层面保护制度在国家公园中的“投射”。基于此形成了以国家保护制度为骨架,国家公园层面补充强化的国家公园保护制度。首先,系统阐释了国家层面以生物多样性为主导的自然保护机制和国家公园层面的强化措施;其次,分析了基于景观特征评估的景观保护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英国国家公园自然保护与景观保护对中国当前国家公园机制建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国家公园实行管控分区的要求,以便实现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目标。然而,国家公园管控分区评价的指标尚不明确,以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下简称"钱江源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基础环境(包括高程、植被指数、交通道路影响和基本农田)、重点野生动植物分布(野生动植物、黑麂生境适宜性和白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自然资源保护基础(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风景名胜区和生态公益林)和生态现状(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自然资源承载力、三区三线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指标构建多源数据空间分析指标体系,利用空间叠加分析技术获取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管控分区结果,并与管控分区最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多源数据的方法能有效地识别钱江源国家公园内生态保护价值较高区域;(2)多源数据空间分析结果与最终管控分区结果对比显示,其总体精度为78.07%(197.70 km2),在核心保护区精度为83.55%(127.99 km2),一般控制区精度为69.67%(69.71 km2);(3)影响精度主要原因是新调入区域基础数据不足,以及通过定性分析解决管控分区破碎化等。研究认为基于多源空间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客观、高效地划分国家公园管控分区,具有一定普适性,但仍需通过增加数据数量或优化算法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12.
陈战是  孙铁  陈妍 《生物信息学》2019,26(11):71-74
在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不断推进的当下,探讨国家公园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显得敏感而有必要。在梳理美国国家公园道路系统发展建设历程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其在前期论证、建设理念以及多部门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同时就如何统筹交通游赏需求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也做了有益的探讨,对中国未来国家公园的发展建设乃至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星  杨海峰 《化石》2008,(2):2-5
翁文灏先生(1889—1971)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地质学家,我国近代科学事业的重要倡导者、组织者。他领导了中国地质调查所和早期地质学会,培育出我国第一代地质工作者;创建了新生代、地震、土壤、燃料等研究室;在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沉积学、地层古生物学、山志学、地图学等方面皆有重要建树;在古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也做过开拓性的工作,尤其在建国初期归国“闲赋”期间,阅读、撰写了大量古人类研究论文,展示了渊博深厚的学术底蕴,  相似文献   

14.
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2015年12月起,我国陆续启动了三江源、神农架、武夷山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唐芳林等,2019;臧振华等,2020)。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承担着破解我国自然保护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头管理、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的重要使命。目前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统一分级的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保护力度持续加强,社会参与有序扩大,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管理体制机制、资金保障等方面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黄宝荣等, 2018;臧振华等, 2020)。  相似文献   

15.
<正>亚热带森林之眼钱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区(以下简称“钱江源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开化县西北部,地处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处。钱江源国家公园在空间上由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以及连接上述两地的生态区域构成,总面积252平方公里。该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承载着钱塘江水源地和中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自然系统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参考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野生动物肇事下农户生计损失的评估框架,基于449户问卷调查数据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生计损失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野生动物肇事造成的农户生计损失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本维度,其后依次为社会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损失最小;(2)性别、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收入、耕地面积、养殖牲畜规模、生计多样化、应对策略多样化、是否获得政府扶贫救助以及与国家公园的距离对于各维度生计资本损失都有一定影响;(3)农户采用改变种植结构与生计类型、搬迁、减少外出等方式进行适应,倾向于采取夜晚结队轮流敲打、使用喇叭、制作“汗衣”等传统方式进行防范。在此基础上,提出协同维护农户生计安全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希望能够为缓解国家公园人与野生动物冲突、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共存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会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这次会议由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主持,委托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局主办,于1979年10月5日-16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世界五大洲十多个国家的30多名代表。会议主要讨论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等几个生物地理区域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存在问题。会议10天,2天学术报告,2天各国国家公园和保护区情况介绍,3天有关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委员会事务的回顾和讨论,3天参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考查团”也称“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国际合作,在中外交流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考察工作跨度达8年之久,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为我国引进西方近代先进的科技知识与科学思想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我国地质、古生物、气象、大地测量、植物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财富,为诸多学科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重大作用;此次考查活动本身及其取得的成果,对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外科技交流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年是“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科学考察活动八十周年,鉴于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2007年5月9日开始,在中国古动物馆推出展期为三个月的“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科学考察活动八十周年纪念展,同期举办“中国西北考查团科学考察活动综合研究”项目学术研讨会,以纪念这一科学考察活动并促进对其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林产化工通讯》(双月刊)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林产化工行业惟一的技术类刊物(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2—1328/S,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5—3433)。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在2002年“第四届江苏省质量评估分级”中被评为一级期刊。  相似文献   

20.
王鹏  杨文娟  李乐  高志强  何友均 《生态学报》2023,43(13):5383-5394
声景观在现行国家公园景观评价体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薄弱的环节,关系着国家公园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国家公园日间的53种声景观进行主观愉悦度评价,考察并选取描述声景观质量的客观心理物理学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二者主客观关系,并得到国家公园声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声景观表现为不同的声学特征,并在响度、尖锐度、粗糙度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虫鸣声响度最大(5.829)、尖锐度最大(2.667)、粗糙度最大(0.018),鸟鸣声的尖锐度与其余六种声景观均显著差异。(2)采用响度、尖锐度、粗糙度、波动度作为描述声景观质量的客观心理物理学指标具有适宜性。其中,响度是影响公众对国家公园声景观主观愉悦度认知的主要因素,二者呈负相关关系。(3)采用K-均值聚类等级划分发现,国家公园声景观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虫鸣声质量最高(3.86)、鸟鸣声其次(3.58)、交谈声最低(2.43)。自然声景观质量整体高于人工声景观。(4)国家公园声景观质量在空间上具有南部高、北部其次、中部低的格局特征,且与区域生态保护等级水平存在较强空间重叠性。研究结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结束后,未来声景观科学管理与规划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其它类型自然保护地的声景观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