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甘肃无尾两栖动物的资源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龚大洁  杨莉 《四川动物》2006,25(2):329-331
甘肃无尾两栖类动物共有6科、16属、32种和亚种,在两栖动物中占绝对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直接威胁着无尾两栖类的生存环境,也造成其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本文在对甘肃无尾两栖类动物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无尾两栖类动物生境和物种多样性保护,从而合理利用无尾两栖类动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北碚的两栖动物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北碚有两栖类动物11种,隶属1目4科4属。分为3种生态类型。区系成分以华中华南区和华中区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3.
罗键  高红英  罗钰 《四川动物》2007,26(4):822-826
1996~2007年对四川省资阳市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两栖类7种,其中有尾目1种,无尾目6种;爬行类18种,其中龟鳖目2种,有鳞目蜥蜴亚目5种、蛇亚目11种,其中包括新记录1科3属5种。建议加强对该市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合理利用两栖爬行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河北沧州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5月~2007年10月对沧州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21种,分隶于3目10科14属.其中两栖纲1目3科3属6种;爬行纲2目7科11属15种,其中外来种3种,本地种2目5科8属12种.区系成分以广布种和古北种为主.  相似文献   

5.
2006年3-9月,对陕西省宁陕县境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宁陕县共有两栖爬行动物44种(亚种),隶属5目14科31属,其中两栖纲2目7科8属13种,爬行动物3目7科23属31种。其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成分占优势,分布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宁陕县特有种2种。对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成  顾海军  阳华  刘志君 《四川动物》2006,25(2):305-307
采用编目法调查了四川省汶川县草坡自然保护区和若尔盖县包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概况.调查表明,草坡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17种,隶7科3目;包座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5种,隶5科3目.  相似文献   

7.
河北衡水湖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九皋 《四川动物》2007,26(2):356-357,361
衡水湖保护区有两栖爬行动物22种,其中,两栖动物2目4科4属7种,爬行动物2目5科10属15种。对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两栖、爬行动物更新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2015年发表的爬行动物名录及同年《中国两栖类信息系统》发布的两栖动物名录的基础上, 通过整理新发表的分类学研究及先前名录遗漏的部分早期文献, 更新了截至2019年底中国现生本土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名录。2015-2019年间, 中国两栖动物新记录1科, 新描述2属, 恢复1属有效性, 新记录1属, 新描述或恢复有效种74种, 新增国家纪录18种; 另6属、8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在此视为次定同物异名而未做收录, 后同)。同期, 中国爬行动物新恢复5科, 新描述1亚科, 新描述1属, 恢复3属有效性, 新记录3属, 新描述、恢复或提升有效种43个, 新增国家纪录10种; 另有5属、4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 并移除1属、4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此外, 通过整理2015年前文献, 爬行动物增补3属, 提升3亚种至种级地位, 增补国家新纪录3种, 另有3属、2种的有效性未得到近年研究证据支持, 同时移除1种在我国的分布纪录。综上, 截至2019年底, 我国共记录现生本土两栖动物3目13科62属515种(蚓螈目1科1属1种, 有尾目3科14属82种, 无尾目9科47属431种), 爬行动物3目35科135属511种(鳄形目1科1属1种, 龟鳖目6科18属34种, 有鳞目蛇亚目18科73属265种、蜥蜴亚目10科43属211种)。此外, 本文还对先前名录中部分爬行动物的中文名提出了修改建议, 建议恢复部分物种的惯用中文名。2015-2019年, 新物种及新纪录已知物种数量占现两栖、爬行动物物种总数的17.1%和10.2%。近年来, 我国发表的两栖、爬行动物新物种和已知物种的新纪录数量持续增加, 分类体系也在研究中不断完善, 建议今后及时地进行阶段性总结, 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讨论, 以推动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7~8月,采用样线法对四川甘洛县马鞍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调查到该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动物15种.其中,两栖动物10种,隶属于2目6科,均属我国特有种,并且古老物种的比例较高,占所调查到的两栖动物总种数的40.0%;爬行动物5种,隶属于1目3科,其中3种为我国特有种.此区所产两栖爬行动物均属东洋界物种.其中大凉疣螈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其他种类均属国家"三有"动物.  相似文献   

10.
参考两栖爬行动物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收集近年来甘肃省两栖爬行类相关研究文献,结合2018—2019年的野外调查,对甘肃两栖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了整理与修订,结果表明,甘肃现分布有两栖动物2目10科20属36种,爬行动物2目17科38属70种;与《甘肃脊椎动物志》相比,增加20种,删除10种;与《甘肃两栖爬行动物》相比,增加16种,删除7种;并对20个物种的归属或学名进行了修订。动物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物种28种(26.42%),东洋界物种56种(52.83%),广布种22种(20.75%);在动物地理省级分布区中,陇南南部山地省物种最多(69.81%),陇南北部山地省次之(29.24%),祁连山地省最少(5.66%)。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受威胁种40种;中国特有种42种。本文对甘肃分布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梳理和探讨,旨在更新及完善甘肃本土生物多样性名录,为甘肃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与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于2003年8月21~30日、10月1~6日、2004年3月17日~5月28日,采用样线法或样地法,结合资料和走访调查,目前伏牛山共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2目、4科、9属,占河南省现有两栖动物物种总数的46.2%.其中分布于南坡的有12种,北坡有9种,南坡比北坡物种丰富、群落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12.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中旬至下旬对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7种,隶属于9科3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27种(亚种),隶属于12科4目.其中,两栖动物13种(亚种),隶属于7科2目;爬行动物14种(亚种),隶属于5科2目.该保护区物种组成较丰富,没有古北界的成分,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马边县新纪录9种,大鲵已被收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大凉疣螈和脆蛇蜥已被收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大鲵和大凉疣螈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保护区和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Sorenson指数为36.7%.  相似文献   

13.
河南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 ~2010年采用踏查法和访问法对河南省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两栖动物21种,隶属于2目7科16属;区系组成以东洋界成分为主;蛙科( Ranidae)为优势科,中华蟾蜍指名亚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黑斑侧褶蛙(Peloph...  相似文献   

14.
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 0 2年 8月 1日~ 17日对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合前人的工作 ,该保护区共有两栖爬行动物 2 2种 ,其中两栖动物 11种 ,隶属于 9属 7科 2目 ,爬行动物 11种 ,隶属于 9属 4科 2亚目 1目。区系特点为 :(1)物种组成较丰富 ;(2 )都属于东洋界物种 ,没有古北界的成分 ;(3)区系组成较简单 ,以喜马控雅 -横断山区型和南中国型为主 ;(4 )特有种所占比例高。 (5 )既古老又具年轻的特点。美姑县新纪录 6种 ,大凉疣螈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横斑锦蛇为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较高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横断山脉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组成及区系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啮齿动物的区系分布和地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安徽省啮齿动物区系情况,解放前Allen(1940)、Gee(1930)、Tate(1947),阿部余四男(1944)曾有过一些零星报道,解放后盛和林等(1963)、王岐山等(1966)、黄文几等(1978)也进行过调查,但就啮齿动物区系而言,尚缺乏完整的系统材料。我站从1958年起,开始对本省啮齿动物进行调查,重点主要在平原及丘陵地带,对皖南及大别山区调查较少。近年来,我们在皖南山区的祁门、休宁、绩溪、黄山、宁国、宣城、泾县、歙县、青阳及大别山区的金寨、霍山、岳西、潜山、舒城等山地进行了补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结合以往的工作和文献作初步整理,并就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和优势种,综合自然地理等因素进行啮齿动物的地理区划。  相似文献   

16.
甘肃有尾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龚大洁  牟迈 《四川动物》2006,25(2):332-335
甘肃地理与气候条件复杂,南部地区有尾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共有3科、3属、3种.其中,文县疣螈为甘肃特有种.但由于滥捕乱猎、栖息地丧失、破坏、污染以及异种侵入等原因,已造成有尾两栖动物的渐危和濒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保护举措和建议,希望能在维持有尾两栖动物资源储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于2005—2006年先后3次对庐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得知庐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24种两栖动物,隶属2目8科,占江西省已知39种两栖动物的61.54%。有21种属东洋界种类,3种属广布种,无古北界种类。分别有6、6、3、5和4种两栖类的生态类型属静水型、陆栖-静水型、流水型、陆栖-流水型和树栖型。除大鲵、虎纹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外,其余22种两栖动物均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此次调查采集的小角蟾、阔褶蛙、虎纹蛙、竹叶蛙和花姬蛙为庐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新记录,并与江西省其它自然保护区讲行了两栖类相似件系数比较,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2008年10月对河南省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8种,隶属于2目6科8属.区系组成中广布种、东洋界种和古北界种分别为4、3、1种,分别占总数的50%、37.5%、12.5%.大鲵为珍稀濒危物种,黑斑侧褶蛙和太行隆肛蛙为优势种群,秦巴拟小鲵和宁陕齿突蟾为近两年发现的河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根据考察结果,提出了多样性保护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琼  龚大洁  张可荣  许颖 《四川动物》2007,26(2):329-332
2006年7~8月对甘肃白水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9种,隶属于13科4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65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8科2目;爬行动物37种,隶属于11科3目。其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79.63%,古北界成分占14.28%。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根据资源特点,提出了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可持续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