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是一种为害春茶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天敌军配盲蝽Stethoconus japonicus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对茶网蝽的捕食能力,为茶网蝽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室内开展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以及南方小花蝽的种内干扰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的捕食量与茶网蝽3龄若虫的密度呈正相关,但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南方小花蝽成虫、3龄若虫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11.49头、12.82头)大于军配盲蝽成虫、3龄若虫(10.10头、6.41头);军配盲蝽成虫对茶网蝽的寻找效应高于其3龄若虫,而南方小花蝽3龄若虫的寻找效应高于成虫。南方小花蝽成虫、3龄若虫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作用均存在种内干扰反应,且符合Hassell模型,分别为E=0.4263P^-0.825和E=0.5234P^-0.762。综上研究结果,军配盲蝽和南方小花蝽对茶网蝽3龄若虫的捕食作用较强,均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潜能。  相似文献   

2.
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Jakovlev)具有植食性和肉食性,但对其肉食性缺乏研究。作者在室内环境下研究了中黑盲蝽对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Hufnagel)、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卵和初孵幼虫的捕食作用。研究显示:(1)中黑盲蝽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2)捕食量随着若虫龄期的增加而增加,高龄若虫、雌性成虫与雄性成虫之间的捕食量没有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2龄若虫。雌成虫对小地老虎卵及初孵幼虫、甜菜夜蛾卵及初孵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38.60粒和6.80头、56.62粒和5.80头,表明中黑盲蝽对小地老虎和甜菜夜蛾卵和初孵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海南本土长蝽类天敌昆虫对三亚瓜菜上主要害虫的捕食潜力,为天敌昆虫的田间应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在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当南亚大眼长蝽Geocoris ochropterus Fieber和西沙大眼长蝽Geocoris xishaensis与不同害虫共存时,统计2种长蝽分别对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rall、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叶蝉Cicadellidae和露尾甲Haptonchus luteolus的取食偏好性,评估2种天敌对主要猎物普通大蓟马的捕食能力。【结果】与蚜虫、叶蝉和露尾甲相比,2种长蝽对普通大蓟马具有较强的捕食偏好性,且对普通大蓟马成虫捕食偏好性高于蓟马若虫。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比较2种长蝽对普通大蓟马的捕食量,结果表明28℃是2种长蝽的最佳捕食温度,南亚大眼长蝽雌虫、雄虫、4-5龄若虫和2-3龄若虫对普通大蓟马的最高日捕食量分别为(49.18±8.71)、(47.23±7.81)、(43.60±10.29)和(30.10±4.65)头/d;西沙大眼长蝽雌虫、雄虫、4-5龄若虫和2-3龄若虫对普通大蓟马的日捕食量分别达到(33.37±3.89)、(32.65±5.12)、(23.87±2.37)和(27.36±3.19)头/d。【结论】南亚大眼长蝽和西沙大眼长蝽成虫和若虫对瓜菜上主要害虫均具有一定的捕食潜力,无论成虫还是若虫对普通大蓟马具有最高的捕食倾向性,且雌成虫对普通大蓟马成虫的捕食能力最强。研究结果为将来2种海南本地长蝽的田间防控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杂食性昆虫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重要天敌之一。为探索烟盲蝽对不同虫态烟粉虱的捕食作用及捕食偏好性,在室内进行了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试验中,烟盲蝽雌成虫、雄成虫以及5龄若虫可以捕食烟粉虱成虫和各龄若虫,但极少捕食卵。其中,烟盲蝽雌成虫、雄成虫及5龄若虫对烟粉虱1龄若虫的捕食量最大,分别为134.2头、101.3头和88.1头,其次是2~3龄若虫,捕食量分别为94.1头、64.2头和53.4头。而在选择性试验中烟盲蝽雄虫更偏好捕食烟粉虱的2~3龄若虫,其次是1龄若虫、4龄若虫和成虫。该结果对了解烟盲蝽控制烟粉虱的作用以及如何对烟盲蝽和其他天敌组合应用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室内开展了东亚小花蝽二龄、四龄若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26℃试验温度下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东亚小花蝽若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捕食上限分别为9.2头和23.0头.  相似文献   

6.
微小花蝽对温室白粉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L.)对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微小花蝽成虫对温室白粉虱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Ⅱ型。微小花蝽成虫对温室白粉虱卵、1龄和2龄混合若虫及其3龄若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3,74和52头/d。微小花蝽成虫对温室白粉虱卵的捕食效应随捕食者个体间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符合Hassel-Varley方程,捕食作用率(E)随着微小花蝽数(P)增加而呈幂指数下降,模拟模型E=0.1021P-0.3189,干扰系数为0.3189。在15~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微小花蝽成虫对温室白粉虱卵的寻找效率提高,最高达1.1990,处置时间缩短,最低达到0.0035d。  相似文献   

7.
室内研究了蓝蝽Zicrona caerula(Linnaeus)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低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选择效应。HollingII型圆盘方程和HollingⅢ型新模型拟合结果共同显示,蓝蝽若虫对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大;4、5龄若虫及成虫的捕食量均在17头以上。由HollingII模型获得蓝蝽对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的控制能力为2龄<3龄<4龄<5龄<成虫;随着食物密度的增加,蓝蝽各虫态的寻找效应逐渐下降。田间防治马铃薯甲虫1龄幼虫时,2~5龄蓝蝽若虫及成虫的最佳益害比应该分别为1∶2、1∶4、1∶13、1∶14、1∶13,然而,食物选择效应显示蓝蝽原生境中猎物-兰叶甲可能会对防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明东亚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效能,开展了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该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8℃~26℃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量增加,而在26℃~34℃则有相反的趋势。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随着东亚小花蝽成虫密度的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地降低,东亚小花蝽成虫之间存在分摊竞争。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条赤须盲蝽Trigonotylus coelestialium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历期和成虫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为条赤须盲蝽的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21年9-10月郑州室内自然变温(22.0~28.1℃)和25℃恒温条件下,以玉米灌浆期籽粒为食料进行饲养,并观察、记录条赤须盲蝽个体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测定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及雌成虫产卵量。【结果】条赤须盲蝽卵块产于玉米籽粒基部内颖内侧,卵粒长圆筒形,向一侧略弯。从1龄若虫开始触角呈现红色,随龄期增加红色逐渐明显,至5龄若虫时触角第1节出现3条清晰可见的红色纵纹。翅芽从3龄若虫开始明显可见。雌成虫产卵器长瓣状,平放于生殖节中部的沟槽内。室内自然变温下,条赤须盲蝽卵历期为6.27 d,卵孵化率为89.90%;1-5龄若虫历期分别为2.80, 2.33, 2.70, 2.77和3.90 d,若虫总历期为14.50 d,若虫总存活率为85.97%;雌成虫产卵前期为4.43 d,产卵持续期为13.93 d,单雌产卵19.47块,产卵量为82.55粒。25℃恒温下,条赤须盲蝽卵历期为7.73 d,卵孵化率为81.13%;1-5龄若虫历期分别为2.17, 1.90, 1.77, 1.90和2.93 d;若虫总历期为10.67 d,若虫总存活率为7184%;雌成虫产卵前期为4.17 d,产卵持续期为11.27 d,单雌产卵21.17块,产卵量为72.22粒。【结论】条赤须盲蝽的5龄若虫和成虫的触角第1节的形态特征可用于区分其与该属其他昆虫;其翅芽的发育特征可判别若虫龄期;变温能延长其若虫历期和成虫寿命,同时有利于提高雌成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对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的捕食情况及防治潜能,在27℃条件下研究了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雌成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伪蛹、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及喜好性。结果表明: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Ⅱ、HollingⅢ模型,采用HollingⅡ模型拟合,海岛小花蝽雌成虫及5龄若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捕食能力(a′/Th)最强,分别为52.97和58.15,捕食上限最大,分别为47.38头/d和49.22头/d;采用HollingⅢ模型拟合,海岛小花蝽雌成虫及5龄若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捕食上限最大,分别为27.50头/d和27.41头/d。海岛小花蝽在捕食时存在自身密度干扰情况,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逐渐降低,分摊竞争强度逐渐增大,表明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符合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海岛小花蝽更偏向于捕食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其次为成虫,对伪蛹偏好性最弱。综上所述,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有较...  相似文献   

11.
季洁  张艳璇  陈霞  林坚贞 《蛛形学报》2010,19(2):115-119
本研究进行了斯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swirskii (Athias-Henriot)以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Kishida)为猎物时,在15℃、18℃、20℃、25℃、30℃和35℃下的发育历期和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结果表明15℃时斯氏新小绥螨不能完成发育,18℃时仅少量个体能完成发育.在18~35℃之间,雌螨的发育历期为7.15~18.70 d,雄螨的发育历期为4.00~16.20 d.在20℃~35℃之间,斯氏新小绥螨的雌雄性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20℃时性比最大(1.77),25℃时净增殖率(R0)最大(36.497),35℃时世代生长周期最短(15.433),30℃时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最大,分别为0.197和1.218,种群倍增时间(t)最短(3.513);随着温度的增加,斯氏新小绥螨的平均寿命逐渐变短,20℃时最长(73.40±1.26 d),35℃时最短(25.10±1.20d);25℃时每雌平均产卵量最高(60.44±1.51粒/雌),35℃时日平均产卵量最高(2.06±0.09粒/雌/d).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 Hughes在5种温度(15、20、25、30和35℃)、食料为芦笋蓟马,相对湿度72%,L∶D=12∶12条件下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巴氏钝绥螨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及世代发育历期在15℃下最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5℃下最短。产卵前期在15~30℃下,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35℃下稍有延长。存活率15℃下最低,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30℃下最高。产卵量15℃下最少,其次是35℃,20~30℃下产卵量较多。根据实验结果,组建了巴氏钝绥螨以芦笋蓟马为食料在5种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芒果输出蒸热杀虫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芒果输出蒸热杀虫处理研究,包括海南产金煌、爱文、象牙和台农1号4个品种芒果鲜果内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的卵和不同龄期幼虫的耐热力试验;芒果小规模、大规模蒸热杀虫处理试验;以及蒸热处理对芒果品质的影响等。结果显示,当蒸热室温度逐步达到50℃,芒果果心温度上升至47℃(使用饱和热蒸汽)并保持这一温度时,在不同处理时间(0、5、10、15、20min)条件下,不同品种芒果内橘小实蝇的耐热力由强至弱的发育期依次为2龄幼虫→3龄幼虫→1龄幼虫→卵,其中以金煌芒果(海南产芒果品种中果体最大,平均重量856g)内2龄幼虫的耐热力最强。完全杀灭海南产金煌芒果内橘小实蝇的卵和幼虫的蒸热条件是果心温度保持在47℃和使用饱和热蒸汽处理20min。金煌芒果的小规模、大规模蒸热杀虫处理试验的结果进一步确认和验证,在上述的蒸热处理条件下,总计数量分别为14000头和35000头最具耐热力的供试橘小实蝇2龄幼虫全部被杀灭(死亡率100%),完全可确保其检疫安全。同时,经蒸热杀虫处理后第7d和第12d的金煌芒果鲜果与对照鲜果品质(包括色泽,以及还原糖、蔗糖、总糖、总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的比较测定数据表明,蒸热温度47℃和使用饱和热蒸汽处理20min,除维生素C的含量有微量损失外,基本可保持鲜果的品质不变。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Athias—Henriot)在14、17、20、23、26、29、32、35℃和RH=85%的条件下,以截形叶螨为猎物各螨态的发育历期,分析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4℃不适宜斯氏钝绥螨的生长发育,存活率仅17.5%;在17~35℃之间其生长发育正常,存活率均100%,各螨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缩短,未成熟期总发育历期从21.36d缩至3.97d。采用线性日度模型拟合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发育速率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现象。斯氏钝绥螨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不同,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92℃和94.69日·度。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黑豆蚜体内共生菌胞数量及宿主体型大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献辉  李保平 《昆虫学报》2006,49(3):428-432
为了明确饲养温度对黑豆蚜Aphis fabae 内共生菌和宿主蚜虫体型大小的影响,对在室内不同温度下饲养的黑豆蚜内共生菌胞数量和宿主蚜虫体型大小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同一发育时期蚜虫内共生菌胞数量的影响在不同温度范围内有所不同,1龄若蚜体内的菌胞数量除在25℃与35℃间有显著差异外,在其余各温度间没有显著差异; 其余时期的蚜虫内共生菌胞数量在高温(> 30℃)下显著低于较低温度下的菌胞数量,存在负直线相关性。温度对菌胞数量随宿主发育到产仔前的变化趋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较低温度(15℃、20℃和25℃)下,菌胞数量随虫体发育显著增加; 但在高温(30℃和35℃)下,蚜虫体内菌胞数逐渐增加直到3龄达到最高,然后略有下降(30℃)或显著下降(35℃)。除1龄若蚜外,蚜虫体型大小总体呈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格局,但随其内共生菌数量增多而增大(35℃下除外)。据此认为,温度可能通过作用于蚜虫内共生菌胞数量而影响蚜虫体型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孪斑唇瓢虫成虫对桑白蚧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治钢  赵莉  杨森 《昆虫知识》2010,47(1):146-15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孪斑唇瓢虫Chilocorus geminus Zaslavskij成虫对桑白蚧Pseudau 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各虫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和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孪斑唇瓢虫成虫对桑白蚧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孪斑唇瓢虫成虫对桑白蚧各虫态的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拟合出1头孪斑唇瓢虫成虫对桑白蚧各虫态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成虫26.7头、卵185.2粒、1龄若虫47.9头、2龄若虫46.8头。当孪斑唇瓢虫成虫与桑白蚧各虫态的数量同比例增加时,孪斑唇瓢虫成虫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系数为0.3901,0.7891和0.9827;当桑白蚧2龄若虫数量不变而孪斑唇瓢虫成虫数量增加时,孪斑唇瓢虫成虫个体间的相互干扰系数为0.0960。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7个恒温(16、19、22、25、28、31和34℃)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生长发育、存活、成虫寿命及繁殖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其有显著的影响,金银花尺蠖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明显缩短,当温度继续升高到34℃,发育历期反而延长,各虫态发育历期同温度之间呈抛物线变化;25℃时金银花尺蠖各虫态的存活率最高,均达到90%以上,在高温和低温下,存活率则明显下降;低温条件下,金银花尺蠖的雌性比率大于雄性的比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雌性比率在不断的下降;成虫寿命与温度成负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平均单雌产卵量在25℃时最高,为232.34粒,高温和低温下,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在6个恒温下研究普通肉食螨Cheyletus eruditus(Schrank)不同螨态对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Troupeau)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普通肉食螨不同螨态对椭圆食粉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其中雌成螨的捕食能力最强,其次是雄螨、若螨、幼螨;在各温度处理中,雌成螨在28℃时具有较高的捕食功能;普通肉食螨在16℃的低温状态下捕食功能很低,仅有雌螨对猎物有捕食行为;在猎物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普通肉食螨捕食猎物的数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莲草直胸跳甲是恶性入侵杂草喜旱莲子草的有效天敌。为探明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繁育的适宜温度条件和卵的低温冷藏适期,本文研究了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在25、27、30、32、35℃下的存活、取食和产卵特性及卵在15℃下冷藏不同时期的孵化率。结果表明:在25~35℃,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的生存曲线差异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雌雄成虫寿命呈缩短趋势,表现为25℃>32℃>35℃;但27和30℃的生存曲线与25和32℃差异均不显著。温度对莲草直胸跳甲成虫的取食量和产卵量均有显著影响,在25~35℃,随着温度的升高,跳甲的取食量和产卵量呈下降趋势;成虫期取食量、日均产卵量和世代产卵量表现为25℃>27℃、30℃>32℃>35℃;成虫期取食量和世代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将莲草直胸跳甲卵在15℃下冷藏1~10d后转移至25℃,其孵化率均可达100%,但孵化进度则有差异,孵化高峰期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提前。与未经冷藏的卵(对照)相比,在15℃下冷藏1d,莲草直胸跳甲卵的始孵化日提前1d,但高峰期不变,均在第5天;在15℃下冷藏4、7和10d后,其孵化高峰期分别较对照提前1、2和3d。可见,在25~35℃时,25℃是莲草直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