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息与动态     
冯兴无 《人类学学报》2005,24(2):136-136
2004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水北调文物考古队在丹江水库淹没区开展了第二次旧石器、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这次工作是1994年调查工作的补充和延伸。1994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受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委托,成立南水北调文物考古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水库淹没区开始进行有关旧石器、  相似文献   

2.
许勇 《化石》2006,(1):5-7
美丽的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处,地处秦岭南坡、伏牛山和武当山之间,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间的汉江中上游地区,汉水及其支流丹江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交汇处,水域面积126万亩,蓄水总量81亿立方米。这里水质清澈、透明,是国家重点水利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水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省丹江口水库的马口鱼和宽鳍鱲的鳃上发现的寄生桡足类1新种丹江鳋.形态观察的结果表明,丹江鳋与鳋属的其他种类有很多共同特征,尤其是与博氏鳋和膨大鳋.与其它所有鳋属种类不同的是丹江鳋的第2触肢内缘光滑无刺,及其楔形第2节的外缘呈明显的弧状.以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为标记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与膨大鳋相比,博氏鳋与丹江鳋的亲缘关系更近些.无论是形态还是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都支持丹江鳋为鳋属1个独立的新种.  相似文献   

4.
报道采自湖北丹江的狼蛛1新种,即丹江狼蛛Lycosa danjian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5.
在湖北省丹江口水库的马口鱼和宽鳍(鱼巤)的鳃上发现的寄生桡足类1新种丹江鳋。形态观察的结果表明,丹江鳋与鳋属的其他种类有很多共同特征,尤其是与博氏鳋和膨大鳋。与其它所有鳋属种类不同的是丹江鳋的第2触肢内缘光滑无刺,及其楔形第2节的外缘呈明显的弧状。以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为标记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与膨大鳋相比,博氏鳋与丹江鳋的亲缘关系更近些。无论是形态还是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都支持丹江鳋为鳋属1个独立的新种。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库区双河一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双河镇,埋藏于丹江左岸第三级阶地棕红色黏土层中。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对该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400m2,出土石制品225件。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裂片等。古人类选择河卵石为原料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岩性以石英岩为主;硬锤锤击法为剥片的主要技术;石制品总体以中小型居多;石器主要以砾石为毛坯,砍砸器是主要类型;石器多在砾石一端采用锤击法加工而成。石制品特点显示中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的因素,同时石制品组合中出现了片状毛坯加工的尖状器。地貌和地层对比显示该地点形成于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7.
层次分析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水质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多指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其理论内容深刻而表现形式简单,包括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判断矩阵的建立及其求值、一致性检验和综合指数计算等运算过程.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3个采样点进行了2a的水体浮游植物和9项理化指标的检测,并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季节4因素和6项理化指标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层次分析综合指数PI在3采样点有差异并且变化灵敏,渠首 (陶岔S1 ) PI=0.5697,水质属于污染;库心 (小太平洋S2 ) PI=0.3619,水质属于尚清洁;丹江入库上游 (大石桥S3 ), PI=0.7755,水质属于中污染;AHP分析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根据结果分析认为:层次分析法做为综合评价法对水质评价有重要性,值得推广应用;丹江口水库是重要的水资源,但目前水质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做好水源区的长期生态监测,加强理论和技术研究,改善水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及其控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水北调工程浩大,必然对受水区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钉螺能否作为有害外来物种随南水北调迁徙至北方地区生存继而繁衍,导致血吸虫病流行,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防范和化解这种风险,确保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为人民造福。  相似文献   

9.
2010~2012年在东秦岭丹江上游商丹盆地(商洛-丹凤盆地)第三级阶地顶部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 采集石制品211件, 部分石制品直接采自遗址黄土地层剖面上。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丹江河床的石英质砾石, 其次是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砾石, 砂岩、火山岩和硅质灰岩等砾石原料偶尔被使用。早期人类主要采取锤击法直接剥片, 砸击法剥片技术也被使用, 碰砧法剥片可能只是在偶尔的情况下才被采用。石核和石片以自然砾石台面者居多。石制品种类有石锤、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及碎片屑。工具中砍砸器数量最多, 其次是大型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重型刮削器与小型刮削器, 石器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石球、手斧和手镐, 商丹盆地的石制品可视为含阿舍利(Acheulian)器物组合类型的石器工业。根据遗址的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 初步判断商丹盆地丹江第三级阶地旧石器地点埋藏石制品的黄土-古土壤地层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 在获得地层绝对测年结果之前, 石制品年代可暂置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裴源生  王建华  罗琳 《生态学报》2004,24(10):2115-2123
提出可定量分析研究流域水循环变化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关联分析方法 ,并对海河流域现状进行了关联分析和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改变了海河流域的天然水循环并导致水生态环境全面退化。进一步对未来无南水北调和有南水北调的情况进行定量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在无南水北调的情况下 ,未来海河流域将处于无法兼顾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困境 ;在实施南水北调的情况下 ,水资源可支撑海河流域经济发展并影响和改善整个流域的水循环状态 ,从整体上遏制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但入海水量仍无法改善  相似文献   

11.
就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情况,本刊记者访问了刘昌明院士和陶传进博士。尽管他们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要性看法不同,却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声音:受水区应把挖掘自身的节水潜力摆在优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北京市某区南水北调通水前后农村地区自备井水中硝酸盐等主要指标含量及合格率的变化。方法:在某区农村地区5个乡镇设置29个自备井监测点,于2014年-2015年每年枯丰水期对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监测,监测指标为硝酸盐、氨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pH值、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以2014年饮水监测结果作为南水北调前自备井水水质的基础数值,将南水北调后自备井水监测结果(2015年)与南水北调通水前(2014年)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南水北调通水对农村自备井水硝酸盐等指标含量及变化原因。结果:自备井水硝酸盐含量由2014年的39.2 mg/L降低至2015年的35.9 mg/L,同时总硬度含量由621 mg/L降低至581 mg/L,pH由2014年的7.17升高至2015年的7.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含量无明显变化。硝酸盐合格率由2014年的19.7%上升至2015年的33.6%(P0.05),其他指标合格率无明显变化。结论:2015年某区自备井水硝酸盐、总硬度含量下降,地下水水质呈优化现象,与南水北调有一定关联性,长期水质变化及健康影响需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丹江库区周围发现的三种兔形类化石:产在丹江二级阶地基座岩层中的淅川跳兔(新种)Alloptoxxichuanwnsissp.nov.个体小,形态较早中新世中期的A.minor原始,其时代可能是早中新世早期,同时详细讨论了Alloptox的进化和分类;发现于台子山林场裂隙堆积物中的进步上新五褶兔(新种)Pliopentalagusprogressivussp.nov.个体为该属已知各种中最大者,形态较已知种更接近于现生的Pentalagus,它的时代可能为上新世末或更新世初;产于郧县曲远河口汉水Ⅳ级阶地的复齿拟鼠兔Ochotonoidescomplicidens与蓝田金丝猴发现于同一阶地,推测其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外来物种在入侵地的扩张蔓延是其造成危害的关键。南水北调工程可为已入侵外来物种的进一步扩张蔓延提供通道和驱动力。风险评估可为预防入侵植物通过该途径的扩散蔓延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的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生物入侵的发生过程(传入、定殖、扩散、危害)构建了包括4个层次29个指标的外来物种入侵综合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规范了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系统评估了24种入侵植物沿南水北调输水通道向北扩散而入侵京津冀受水区的风险。【结果】紫茎泽兰和互花米草的入侵风险值(R)相对较低(R0.6),其余22种入侵植物的风险值均较高(R0.6),其中,喜旱莲子草、凤眼莲和大薸3种外来水生植物的入侵风险等级最高(R0.8)。【结论】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会促进入侵植物向北扩张蔓延并最终入侵京津冀受水区。建议尽早开展监测预警工作,以控制入侵物种随南水北调工程的扩张蔓延,进而阻止或降低其对京津冀尤其是华北最大水源地——白洋淀和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汪伟  梁幼生  戴建荣  黄轶昕 《生态学报》2008,28(9):4235-4245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北方缺水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战略性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北上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因其引水口处在有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孳生的江苏省江都市,并且输水干线将穿过我国钉螺分布区及其最北点的宝应县(北纬33°15′)进入钉螺非分布区.为探讨因南水北调将钉螺带到北方钉螺非分布区后,钉螺能否生存与繁殖并形成新有螺区,研究沿工程输水干线在江苏徐州(北纬34°21′)和山东济宁(北纬35°23′)现场设点,采用螺笼放养定量观察法,对北移钉螺生存繁殖力及其子代钉螺的适应性作了为期8a的纵向观察;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及电镜技术,观察了北移钉螺生殖腺变化.结果:北移钉螺及其子代在徐州存活时间不超过8a,在济宁存活时间不超过1.5a;钉螺北移3~6个月后,其雌、雄生殖腺均呈萎缩状,相关代谢酶和组化成分含量出现异常变化.研究认为,南水北调若将钉螺移至北纬33°15′~34°21′地区,钉螺虽然能存活一定时间,但其繁殖力逐年下降,种群呈逐渐消亡趋势;若移至北纬35°23′以北地区,钉螺则难以存活.因而,随南水北调移至北纬33°15′以北地区的钉螺难以正常生存繁殖形成新的有螺区.  相似文献   

16.
于2018年5月—2020年6月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11个采样点表层水中18种重金属的浓度进行周期性采样监测, 并分别利用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法评估常见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水平和水生态风险水平。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18种重金属均被普遍检出, 平均浓度大小排序为: Fe>Sr>Ba>Zn>Ti>Ni>Mn>Cu>V>Cr>As>U>Rb>Se>Pb>Bi>Co>Cd, 均未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水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表层水中8种常见重金属(Cr、Cd、As、Cu、Pb、Zn、Ni、Mn)对儿童和成人的总健康风险值处于10–8级别。基于构建的8种常见重金属(As、Ni、Pb、Cr、Zn、Se、Cd、Cu)的SSD曲线, 计算重金属对本土淡水生物5%危害浓度(HC5)和潜在影响比例(PAF), 结果显示,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中目标重金属对全体水生生物种群的影响比例小于5%, 但Cu和Zn分别可对8.54%和16.77%的藻类种群造成影响, Cr可对6.44%的甲壳类种群造成影响。上述结果表明,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中重金属的当前含量不高, 不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健康风险; 以保护95%的生物物种为标准, 个别重金属对总干渠中藻类、甲壳类种群可能具有一定潜在风险, 尚有待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经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毅  张松林 《生态学报》2021,41(18):7226-723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为沿线二十四个大中城市提供了紧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调水影响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径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过程所知甚少,阻碍了人们对该工程生态效益的科学评估与沿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研究有助于沿线土地的合理规划和科学利用。为此,首先基于改进的当量因子法分析了2000、2005、2010、2015、2018年研究区生态服务的静态价值时空变化,然后利用优先指数重构了研究区生态服务的动态价值并探讨了其时空演变的特征。结果表明:① 2000—2018年,研究区生态服务的总价值先减后增,2018年达到峰值。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② 研究区水文调节功能价值占总价值的比例最高,约占30%,养分循环功能的价值占比最低,约为1%;各年份林地、草地、耕地和水体均为研究区生态服务总价值的主要构成部分。③ 2000—2018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自西部向东部递减,调水后北京市和天津市的高值区增加。④ 研究区生态服务的动态总价值(1.38×1012元)只有静态总价值(2.58×1012元)的一半,主要是由于动态与静态生态服务的价值系数差别较大。因此,应重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薄弱生态服务功能对生态服务总价值的影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周边开展针对性保护,以稳步提升整个区域生态服务的总价值。  相似文献   

18.
1三顾茅庐 南水北调是举世瞩目的一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战略布局调整、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黄、淮、海平原、胶东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特别是津、京、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一项特大基础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全元  刘昕  王辰星  单鹏  董孟婷  唐明方  吴钢 《生态学报》2016,36(19):6012-6018
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的输水管道工程在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地域分配不均的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输水管道工程的建设在产生巨大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同时,也给工程建设区域、调水相关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新的问题。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往往关心工程建设、运行时期对相关区域内主要环境要素的影响、响应及评价,而对工程建设相关的关键生态系统的影响关注较小。而南水北调等输水管道工程是与水密切相关的国家级大型工程,对工程建设区域、影响区域的水生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何科学、定量地评价输水工程对关键生态系统的影响是输水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之一。基于对生态需水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总结及输水工程生态影响定量评价难点的分析,对生态需水与水生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将生态需水引入输水工程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路径与评价模型。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对其影响范围内的生态需水量进行评价,进而判断工程建设运行对相关区域关键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5月~2006年11月,对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了5次野外调查,根据实际地形调查采用样线法或样方法,调查地点为毛坪、平祥、雷公山工区、格头、小丹江、昂英、桥歪、雷公坪、西江、桃江、高岩、交腊等地。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36种两栖动物,隶属2目8科19属,其中国家II级保护动物2种,即大鲵和细痣疣螈。分析了保护区两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垂直分布和雷公山模式产地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