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实验种群的繁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树实验种群的繁育。结果是5对成年树在7个月内共产11窝31只仔树。27只出生后即人工喂养的仔树中,25只健康存活至进入动物实验。成年树平均产仔周期为(52±8.9)d;仔树的人工喂养成活率为92.6%。可以认为树实验种群的人工繁育是可行的。人工繁育的树有望取代野外捕获的树用于有关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树鼯实验种群的繁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学杂志》2001,36(3):32-36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繁育树鼩生理指标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繁育的22只成年树鼩进行生理指标的检测,并与正常人参考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树鼩红细胞数8.19×1012/L,高于人参考值上限;白细胞数2.21×109/L,低于人参考值下限;肌酐16.63μmol/L,低于人参考值下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7.92U/L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79.9U/L,都高于人参考值上限;HBsAg均为阴性0.022ng/ml±0.005。表明树鼩作为更接近人类的低等灵长类动物,适合应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比较野生和人工繁育树鼩的部分生理指标,为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创制提供基本参数.血液采自昆明地区54只野生树鼩(被捕获后人工饲养1-2月)和54只子一代人工繁育树鼩.该研究首次报道在两组动物中,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总胆汁酸、果糖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在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这些指标在人工繁育树鼩中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依次为:1449(956)U/L、5.94(7.23)μg/L、15.6(19.7)μmol/L、393.5(80.8)μmol/L和0.36(0.32)mmol/L;在野生树鼩中依次为:986(564)U/L、4.01(4.10)μg/L、20.0(20.6)μmol/L、379.0(104.0)μmol/L和0.46(0.23)mmol/L.人工繁育树鼩生理指标表现出个体间离散程度降低趋势,但个别反映肝脏功能及心肌情况的指标表现出平均值上升,个体离散程度扩大的现象.这些生理指标为人类疾病的树鼢模型创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6种中国特有闭壳龟的人工驯养繁育种群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婷 《四川动物》2007,26(2):448-451
2003年1月~2006年6月期间,调查了6种中国特有闭壳龟的人工驯养繁育种群状况。结果显示,三线闭壳龟(含越南三线闭壳龟和中国三线闭壳龟)的人工驯养繁育种群数量最多,种龟8000~10000,其中30%~40%是中国三线闭壳龟;金头闭壳龟134只,潘氏闭壳龟49只;百色闭壳龟39~44只,周氏闭壳龟29只;云南闭壳龟最少,仅2只。6种中国特有闭壳龟中,除中国三线闭壳龟外,其他种类人工驯养繁育种群数量均不超过50~150只;没有形成稳定的人工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6.
尖吻蝮的人工繁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松  黄接棠 《动物学报》2003,49(6):854-857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our first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 artificial propagation about the five paced pit viper ( Deinagkistrodon acutus ) and breeding to its second filial generation. In May, 1994, 18 adult snakes (8 males, 10 females) were captured in field, and were reared in man made environment. In July and August of the same year, 5 females laid 134 eggs in total (26 8±5 26), which were artificially incubated into 123 hatchlings. 100 hatchlings (average body weight 12 13±1 50 g)were selected to feed. Three years later, 58 snakes were alive (livability 58%). In September of 1997, April and May of 1998, some of the 58 snakes copulated. From July to August of 1998, 6 females laid 64 eggs in total, 58 of which were fertilized, and 54 were incubated into hatchlings in September of 1998. Therefore, we had successfully bred the second filial generation of the five paced pit viper in complet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7.
实验动物树鼩和人类疾病的树鼩模型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如回答人体各种重大生物学问题、解析人类疾病机理和新药研发等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转化医学存在的问题使得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实验动物重新得到重视;人类疾病的树鼩模型也再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树鼩研究进展,包括树鼩基础生物学及动物模型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暗腹雪鸡人工饲养繁育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世界共有5种雪鸡(Tetraogallus),新疆境内有3种分布,其中暗腹雪鸡(Tetraogollus himalayrnsis)广泛分布在天山,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1993年以来先后承担了2项雪鸡研究项目。本文报导了暗腹雪鸡的人工驯化繁育的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根据新疆气候特点和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生物学特性,探究在新疆人工繁育白星花金龟的可行性及潜力,以期为白星花金龟在新疆的人工繁殖和转化利用畜禽粪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牛粪为繁育基质,在适宜季节分别在室内外保育白星花金龟的蛹及作为成虫产卵基质,最终统计比较室内外成虫的羽化及产卵情况.[结果]室外露天条件更利于白星花金龟的羽化,老熟幼虫做土室26 d后羽化出成虫,比室内及室外棚下处理提前4d.在化蛹30d后进入羽化高峰期,持续13d,羽化率83%.成虫雌雄比接近1∶1,雌虫羽化时间早于雄虫1-3 d.白星花金龟成虫室内外产卵量差异不显著(P<0.05),室内单雌产卵量109.80粒,室外105.94粒,成虫羽化后30-35 d进入产卵高峰期,第60天室内外成虫产卵量显著下降(P<0.05),甚至不产卵.[结论]白星花金龟规模化人工繁育在新疆是可行性的,在室外自然条件和室内控温条件下白星花金龟繁育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40对树鼩笼养条件下的繁殖。雌雄1:1配对饲养,受孕率为58.1%,每窝产仔2—6只,平均3.48±0.8只,初生幼仔体重均值为10.30±1.2克,35日龄断奶体重均值为59.1±17.6克。正常怀孕期41—45天。在半人工哺乳情况下,新生儿的成活率为74.3%。在与某些灵长类资料比较后,我们认为,树鼩的繁殖特性与灵长类有别。  相似文献   

12.
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人工采集等因素致使珊瑚野生资源不断衰退的背景下,开展珊瑚的人工繁育是修复珊瑚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野生珊瑚采集的主要出路之一.本文对国内外珊瑚人工繁育技术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了珊瑚有性和无性繁殖技术以及原地和异地繁育技术的特点与不足;重点从光照、水流、营养盐、微量元素、非自养珊瑚品种的饵料,以及适宜的微生物环境等方面总结了循环海水系统繁育珊瑚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珊瑚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光照是珊瑚水族箱养殖或异地繁殖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珊瑚对光照强度和色温有不同的需求,珊瑚照明创新技术的发展及其能耗对于珊瑚异地繁育非常重要.此外,珊瑚对铵氮、硝氮、亚硝氮及磷酸盐等营养盐的变化非常敏感,各类机械、化学和生物的技术被应用于降低培养体系中营养盐的含量.尽管珊瑚循环海水养殖系统在照明、水流和营养盐控制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珊瑚人工繁育仍然任重道远.将来的突破方向在于有性繁殖、性状改造与疾病防治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树鼩(Tupaia belangeri)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研究组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螺杆菌属(Helicobacter)是树鼩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相对丰度最高的一类细菌,但其具体的细菌种类和结构特征仍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将开展实验树鼩肠道中螺杆菌属细菌的分布种类和特征分析,为后续实验研究工作提供资料。通过系统采集72只树鼩的粪便样本,提取核酸后采用巢氏PCR法应用属特异性引物扩增螺杆菌属特异性片段,再分别采用7个种特异性引物对属特异性阳性样本扩增螺杆菌种特异性片段,包括肝螺杆菌(H.hepaticus)、家鼠螺杆菌(H.muridarum)、胆汁螺杆菌(H. bilis)、啮齿类螺杆菌(H. rodentium)、弯曲螺杆菌(Flexispira rappini)、鼩螺杆菌(H. suncus)和盲肠螺杆菌(H. typhlonius)。属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但种引物扩增阴性的样本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和BLAST比对分析,确认其最终所属的螺杆菌种类。结果显示,72份树鼩粪便样本中,属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有18份,总体阳性率为25.0%。其中,盲肠...  相似文献   

14.
树鼩的许多生物学特性近似于人类,人们利用树鼩成功建立了多种人类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在肿瘤、内分泌、神经、视觉等方面有相当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和研究。本文概述了树鼩在医学实验研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树鼩的生物学特性并参考有关实验动物饲料标准为树鼩设计和加工生产一种实验饲育饲料。结果表明该饲料能满足树鼩的健康生长、饲养繁殖和实验树鼩的营养需求。该饲料的营养成分和混合均匀度均符合地方标准,生产和饲喂方便,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李瑗  杨春  苏建家  段小娴  欧超  岳惠芬  曹骥  班克臣  梁亮 《四川动物》2005,24(1):94-95,F004
在动物室内饲养的树鼩于2003年4月至8月爆发了一次间质性肺炎。疫情特征为患病动物呼吸窘迫,发病急,死亡率高,主要累及新生或幼年动物,红霉素类抗生素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病理检查见光镜下肺组织呈间质性肺炎改变,肺泡腔内无渗出。推测此次疫情的病原为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17.
树鼩实验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3株基孔肯雅病毒人工感染成年树鼩,进行了病毒血症、抗体动态变化、内脏组织病理改变和病毒在宿主体内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感染树鼩能产生2~6天的病毒血症。血凝抑制(Hi)抗体第6天产生,第30~50天达高峰:中和(NT)抗体在第10天产生,第30~40天达高峰,二者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补体结合(CF)抗体第14天产生,第40~50天为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第8~12天能在其脑、肺、肝、脾和肾等组织查到病毒,经病理检查这些内脏组织呈炎性改变和出血倾向,表明该病毒能侵袭树鼩各主要脏器。试验认为树鼩对基孔肯雅病毒敏感。  相似文献   

18.
医院条件下SPF级裸鼠繁育与实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稀有花卉植物猬实在华山地区的种群繁育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稀有花卉植物猬实在华山地区的种群分布特征研究,对其植物群落物种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及其目前猬实的分布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了猬实的逐渐濒危的原因。结果表明,猬实分布区植物群落区系属于北温带性质;猬实在华山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区均有分布,但个体数日少,呈明显的斑块状分布;在小范围内的兜隆繁殖使得其后代生存力下降,在群落中缺乏竞争能力;再加上猬实生存的环境已受到严重的破环,使得其处于濒危状况,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其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中国树鼩实验动物化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回顾了我国树鼩驯养繁殖和研究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树鼩实验动物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状况,提出了今后的工作建议:加强实验树鼩标准化(包括地方和国家标准)的研究、近交系动物的研制、达到商业化树鼩的基础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的研制、人类重大疾病树鼩动物模型研究和建设国家实验树鼩种源基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