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珍珠生产中提高三角帆蚌幼蚌的成活率是增殖三角帆蚌蚌源的关键之一。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自1974年开始,在南汇县水产养殖场和南汇县老港公社成立一大队育珠组进行了三角帆蚌幼蚌的三期培育工作。到1978年,该蚌的成活率可达60—70%。1976—1978年每年培育量分别为12、20、30万余只。其培育方法为:  相似文献   

2.
蚌的观察     
蚌是我们很熟悉而容易找到的软体动物,因此用来作软体动物代表来讲,当然是恰当的。淡水蚌类在我国种类很多,分布也广泛。我们用来作实验材料的蚌(Anodonta),种类也不少。有A.woodiana(Lea)、A.gibba Benron、A.  相似文献   

3.
橄榄蛏蚌     
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是我国特有种,蚌体呈扁长形,壳薄而脆,壳内珍珠层白色有光泽。目前仅知分布于安徽省巢县、河北省大清河、江西省鄱阳湖上游河道、江苏太湖及湖北天门河。 我县城关一段老县河河床上的橄榄蛏蚌,土名义河蚶。蚶肉营养丰富,烹调成羹汤,味道鲜美,深受群众喜爱,为天门特产。我省或地区的历届农业展览都收集它作为特产展出。 生活习性 此蚌为穴居动物,有发达斧状的足部,渔民反映,它有终身一穴的说法。潜居  相似文献   

4.
池蝶蚌和三角帆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rlii)和三角帆蚌(H.cumingii)GST片段,两种蚌的GST核苷酸序列相同,推导其编码92个氨基酸;经与不同物种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其与软体动物、两栖动物和高等哺乳动物的GST具有高度同源性。RT-PCR半定量分析表明,GST在两种蚌的肝、闭壳肌等11种组织中除肠以外均有表达,肝中表达量较大;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后,三角帆蚌血细胞中GST表达量先降低后升高,而池蝶蚌血细胞中GST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且在感染3h、6h、9h和24h时表达量约为三角帆蚌的2倍。  相似文献   

5.
背瘤丽蚌稚蚌的生长与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显微技术连续观察了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稚蚌发育、行为、生长和壳型变化等重要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08.5μm,在水温23.9~32.8℃条件下,经过75 d生长发育,进入幼蚌阶段,此时幼蚌平均壳长10.12 mm。壳长(L)、壳高(H)与日龄(t)的关系分别为L=0.220 4 e0.051 2t(R2=0.993 5)和H=0.227 7 e0.041 8t(R2=0.994 2),壳高(H)与壳长(L)的关系为H=0.781 5 L0.814(R2=0.998 1)。以稚蚌行为特征变化为依据,将背瘤丽蚌稚蚌发育划分为爬行期和埋栖期,再以稚蚌壳形状变化为依据,将爬行期稚蚌发育分为稚蚌脱落期、背部平直期、壳顶突出期,反映了背瘤丽蚌稚蚌生长与发育过程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三角帆蚌幼蚌贝壳形态及体重的生长规律,采用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幼蚌一个生长周期内4个贝壳性状形态及体重性状的生长规律。结果显示,三角帆蚌幼蚌的贝壳形态与体重的增长过程均遵循Logistic生长模型。运用Levenberg-Marquardt迭代法估计出生长模型中的3个生长参数,得到在观测周期内各性状的生长极限值分别为,壳长9.216 cm、壳高4.985 cm、壳宽2.212 cm、全高8.262 cm、体重75.240 g;各性状的快速生长区间分别为壳长2.211 ~ 5.181月龄、壳高2.107 ~ 5.363月龄、壳宽2.712 ~ 5.470月龄、全高2.294 ~ 5.026月龄、体重4.247 ~ 8.065月龄,可见体重具有明显的生长延缓现象。各性状的瞬时增长率曲线均呈钟型,先增大到达生长拐点后又逐渐减小;瞬时增长加速度曲线为倒S型曲线,有最高和最低点;相对增长率在养殖初期最大,然后随着生长逐渐下降。上述结果可为三角帆蚌的养殖生态及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紫踵劈蚌(Potamilus alatus)贝壳外部和内部特征,并对紫踵劈蚌、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进行了形态学比较。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分析了3种淡水育珠蚌的形态差异。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其中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66·90%,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3·10%,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100%;采用逐步判别法,从11个比例性状中筛选出6个主要性状建立了3种育珠蚌的形态判别函数,其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的蚌制品,系出自山西省新绛县三家店。其地层为粗细砂粒,地貌部位为汾河第三阶地。与蚌制品同一层位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Palaeoloxodon namadieus,Equus of.prjewalskyi,Sus sp.,sinomegaceros sp.,Bubalus sp.等。它的发现,为研究汾河中下游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性质,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在不同浓度铜(Cu)暴露下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体Cu的吸收特征,选定对Cu吸收能力更强的幼蚌作为实验对象,依据Cu对幼蚌96 h-EC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梯度2.0、1.0、0.1、0.01和0.005 mg·L-1,进行24 h Cu暴露实验及水体Cu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随暴露浓度的升高,幼蚌Cu吸收效率迅速升高,最高值出现在2.0 mg·L-1暴露组为(0.69±0.11)μg/(g·h);幼蚌Cu去除率总体呈现出降低趋势,其中0.005 mg·L-1暴露组去除率最高为84.8%, 1.0 mg·L-1暴露组去除率最低为28.9%。综上所述,背角无齿蚌幼蚌具有较强的Cu吸收能力,表明其在淡水渔业水域环境Cu污染防控方面以及开发作为监测评价淡水渔业水域环境Cu污染的模式生物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关于费尔干蚌Ferganoconcha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顾知微 《古生物学报》2002,41(1):152-158
在追溯费尔干蚌属与科的最初定义及过去学者对此属归科的不同意见后,从我国标本所获对此属铰齿构造了解,说明此属为蚌类化石。认为额尔古纳蚌Arguniella。也是蚌类化石,作者过去将它与费尔干蚌属合并是错误的,同时肯定了原苏联马廷生(G.G.Martinson)对费尔干蚌铰板与铰齿合并的解释。费尔干蚌属的区别特征,在其扁而无壳顶脊的外壳与狭细片状齿无铰板的发育。文末简述了陈金华1999新的不同意见,并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11.
三角帆蚌精子的发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报道了光镜和透射电镜下三角帆蚌精子的发生过程及其一系列重要的形态变化。包括核延长,染色质浓缩,线粒体逐渐融合并后移;胞质减少及鞭毛形成,精原细胞是精巢中体积最大的细胞,细胞膜界限不明显,内质网发达,精母细胞开始出现中心粒,精细胞分化可分为3个阶段。成熟精子属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查氏拟齿蚌Pseudodon chaperi (Morgan, 1885) 见壳近似长方形,略膨胀。前部短圆,后背缘呈截状与后缘相交处有一不明显的角。壳顶部低平,略低于后背缘,位于贝壳的前部,距壳前端1/3处。腹缘略直。壳面呈黄褐色或棕褐色,常被腐蚀,生长  相似文献   

13.
Unionicola sp.与弯弓蚌螨U.arcuata在形态结构上非常相似,为了鉴别弯弓蚌螨U.arcuata 和Unionicola sp.,本研究扩增出Unionicola sp.12S rRNA的部分基因片段,与基因数据库中5种寄生蚌螨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Unionicola sp.与弯弓蚌螨U.arcuata遗传差异为0.145,而分子系统树表明,Unionicola sp.与弯弓蚌螨U.arcuata聚为一支,具较近的亲缘关系.我们推断Unionicola sp.是弯弓蚌螨U.arcuata的1个隐藏种.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寄主蚌造成了宿主隔离,从而引起了蚌螨遗传基因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究氨对蚌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分别以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的钩介幼虫及稚蚌为实验对象开展了24h和48h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氨对褶纹冠蚌钩介幼虫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0.63 mg NH3-N/L (NH3,分子氨)和78 mg TAN7.0,20℃/L (TAN7.0,20℃,pH 7.0水温20℃时即标准化的总氨氮);氨对褶纹冠蚌稚蚌的48h LC50为0.60 mg NH3-N/L和104 mg TAN7.0,20℃/L;上述阈值高于已有研究中氨对其他淡水蚌类的毒性阈值;褶纹冠蚌钩介幼虫对氨氮的耐受性低于稚蚌,二者均低于幼蚌,因此褶纹冠蚌更早期生活史阶段对氨的耐受性更低。相关研究结果可完善氨对蚌类毒性的理解,为水体氮管理策略的制定和蚌类保护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77年7月作者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畜牧兽医研究所寄生虫研究组的同志们进行贝尔湖贝类资源考察,采得一批贝类标本。经分析鉴定,发现蚌科(Unionidae)冠蚌属(Cristaria)一新种,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1.要求通过杂交种能培育大型珍珠。目前较好的育珠河蚌是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但它们的育珠性状还不理想。三角帆蚌所产珍珠,质量虽佳,但插核植片部位的壳间距离小,不能育成大珠;褶纹冠蚌体型大,插核植片部位的壳间距离也大,外套膜厚实,能插大核植大片育成大型  相似文献   

18.
19.
张帅  陈修康  肖利娟  胡韧 《生态科学》2011,30(3):280-287
2009年5月31日-6月20日在广东省大沙河水库利用微型生态系统比较不同放养密度的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和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对水体氮、磷及浮游植物的影响,探讨两种蚌在控制南亚热带水库富营养化水体藻类水华上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处理组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增加,而铵氮的浓度显著下降;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导致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改变和数量的增加,实验过程中绿藻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两种蚌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是在不同的作用强度下,时间上的响应不同。综合实验结果,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难以有效地运用于我国华南地区水库的水质改善与富营养化控制。  相似文献   

20.
绢丝丽蚌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绢丝丽蚌卵为均黄卵,爱精卵在雌蚌外鳃中进行胚胎发育,其卵裂为不等完全卵裂。在秋季自然常湿(水温变幅为24-8℃)时,胚胎发育历时51d,经过卵裂期、原肠期,发育为具有透明原壳、过钩、闭壳肌丝、内足丝、刚毛和外足丝的成熟钩介幼虫。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与外鳃特征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