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棘(Hippophae rhanmoides L.)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沙棘的叶、枝、根、果实和种子可以提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沙棘油,其除工业和食用外,还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沙棘油不仅存在于沙棘种子内,也存在于沙棘的果实、果肉、叶子中。据报导,沙棘油中含有维生素E、F、K、A,以及类胡萝卜素、β—谷固醇等物质,尤以果肉油中的维生素A含量最多。沙棘油具有抗辐射、抗疲劳、增强肌肉活力的性能。据N.N.马塔福诺夫报道,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青海玉树沙棘的营养价值,选取青海玉树5个不同地区的沙棘,对其不同部位(果实、枝、叶、籽)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营养价值的评价,为玉树沙棘再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分别用亚临界流体丁烷和1,1,1,2-四氟乙烷(R134a)萃取出沙棘不同部位中的粗脂肪和黄酮类成分,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法(ASE)提取沙棘中的糖分,然后分别测定了各部位脂肪、黄酮类成分、总糖、多糖、类胡萝卜素、总酸、维生素C、原花青素、沙棘籽中脂肪酸含量,同时还测定了各部位主要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各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等。结果表明,玉树沙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以干计,6.89%)、可溶性糖(7.56%)、类胡萝卜素(34.1 mg/100g)、维生素C(1430 mg/100 g)和总矿物质元素(226.4 mg/100 g);玉树沙棘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7.5%)、总黄酮(2.10%)、氨基酸(以干计,15.41%)、总矿物质元素(748.1 mg/100 g);玉树沙棘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3.5%)、粗纤维(21.1%)、熊果酸(144.1 mg/100 g)、氨基酸(以干计,11.62%)、总矿物质元素(376.9 mg/100 g);玉树沙棘籽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1.4%)、原花青素(3.27%)、氨基酸(以干计,18.63%)、不饱和脂肪酸(548.6 mg/g)。上述数据表明,青海玉树沙棘不同部位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可为青海玉树沙棘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类重要天然色素物质的总称,其生物功能广泛.类胡萝卜素是人类饮食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医药、化妆品及食品与饲料工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类胡萝卜素还是一些维生素合成的前体,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具有抗癌的功效.目前有大量关于提高植物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定向改变其种类的研究,对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的理解是这些研究的基础.主要阐述植物天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及利用基因工程对类胡萝卜素改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沙棘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衡量沙棘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报道青藏高原沙棘果实的不同生长期、不同产地、不同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储藏温度下,其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青藏高原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合理选择沙棘原料基地和确定最佳采果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优良品种引种选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5-1998年先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陕西吴旗,安塞县进行了沙棘优良品种引种选育试验研究。通过引种国内不同地理种源20余种优良沙棘类型。引进俄罗斯优良沙棘品种,采用家系选择法进行试验研究,初步筛选出生态经济型5种沙棘类型,经济型2种类型。前者生长迅速,树冠好,根系发达,郁闭快,水土保持效益好,且果实较大(果径0.8-0.9cm,百果重20-31g),单株产果量为2-3.5kg,Vc和含油量较高,其生态,经济性状较当地野生沙棘为好。此种类型沙棘适于在黄土丘陵大面积荒沟,荒坡种植,通过引种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为好。此种类型沙棘适于在黄土丘陵大面积荒沟,荒坡种植,通过引种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与本地野生中国沙棘对比分析看,出,其适应性,抗性较中国沙棘差,经济性状较好,通过试验筛选出2种优良类型,果径为0.9-1.3cm,百果重46-52g,单株产果量2-3.5kg,无刺或少刺,此项研究为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大面积荒山,荒沟建造高产,优质沙棘林,高效,持续发展沙棘产业具重要意义,在引种试验中必须掌握好其关键技术,建立好采穗圃,种子园,并建立一定面积的集约经营的高产,优质沙棘园及良种繁育基地,掌握好抚育管理技术,特别是水,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sinensis Rousi)自由授粉的种子进行父本分析,研究其子代的父本来源和花粉散布模式。结果显示:在80%的置信水平上,193个子代中有104个个体可以确定花粉来源;在20个确定的父本中,16个为中国沙棘,4个为肋果沙棘(H.neurocarpa S.W.Liu et T.N.He)。传粉格局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沙棘有效花粉散布范围为3~71 m,平均距离为20.4 m,2株母本分别有87.23%和78.95%的有效花粉来自距其30 m的范围之内,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棘自然种群以近距离传粉为主。此外,在黑河上游沙棘杂交带中,中国沙棘子代中的肋果沙棘花粉平均贡献率达到14.84%,表明中国沙棘与肋果沙棘存在较高的种间当代花粉流。  相似文献   

7.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sinensis Rousi)自由授粉的种子进行父本分析,研究其子代的父本来源和花粉散布模式。结果显示:在80%的置信水平上,193个子代中有104个个体可以确定花粉来源;在20个确定的父本中,16个为中国沙棘,4个为肋果沙棘(H. neurocarpa S. W. Liu et T.N. He)。传粉格局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沙棘有效花粉散布范围为3~71 m,平均距离为20.4 m,2株母本分别有87.23%和78.95%的有效花粉来自距其30 m的范围之内,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沙棘自然种群以近距离传粉为主。此外,在黑河上游沙棘杂交带中,中国沙棘子代中的肋果沙棘花粉平均贡献率达到14.84%,表明中国沙棘与肋果沙棘存在较高的种间当代花粉流。  相似文献   

8.
从野外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产类胡萝卜素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结果分析,该菌株应归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玫瑰色微球菌(Micrococcus roseus)。对其所产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吸收光谱扫描及高效液相分析,研究表明为新型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沙棘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沙棘资源蕴藏量大,野生资源丰富.沙棘属植物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极好生态效应的野生浆果,其研究和开发利用倍受国内外重视,本文对我国沙棘属植物的资源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重点介绍了沙棘在医药、食品、饮料、化妆品、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杨树、沙棘水分关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在盆栽条件下对杨树、沙棘进行了3种土壤水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沙棘的叶含水率在同一土壤水分下比杨树高、而水势低,说明沙棘叶的抗旱保水能力强于杨树;沙棘单叶的光合速率能够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蒸腾速率却并非如此。杨树无论在生长初期,还是生长中期其单叶WUE均高于沙棘。以新生枝生物量/耗水总量计算的整体WUE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杨树的WUE分别是沙棘的2.4倍、2.3倍、2倍,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2个树种都以中度亏缺下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整个生长季节处在严重干旱下的杨树和沙棘的生长均受到显著影响,沙棘生长受干旱影响程度小于杨树,从整个生长趋势上看杨树适宜于良好水分下的生长,沙棘在适宜水分和中度亏缺下均可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11.
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述了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并从突破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上游瓶颈限制、类胡萝卜素代谢各分支途径的改造、提高植物细胞对类胡萝卜素物质积累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酶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叶表皮毛、角质层和气孔器可作为沙棘属各分类单位分类依据之一。柳叶沙棘全为星状毛,西藏沙棘全为盾状毛,为两个独立的种。肋果沙棘叶表皮毛虽与其他沙棘种(亚种)相似,但其气孔器较大,呈盘状而有区别。从叶表皮毛和气孔器上,中国沙棘、云南沙棘、中亚沙棘、蒙古沙棘和江孜沙棘相似。但江孜沙棘星状毛毛臂具螺旋状细条纹饰与柳叶沙棘相近。  相似文献   

13.
沙棘绕实蝇Rhagoletis batava obseuriosa是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果实的主要害虫,通过研究其对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物体选择的差异,可为利用其视觉信息控制沙棘绕实蝇的行为奠定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磴口县沙棘林样地,分别悬挂不同颜色、形状、表面积的实验材料,测试沙棘绕实蝇成虫的选择性;采用野外采集的沙棘绕实蝇蛹,室内待其羽化后,引入有不同颜色产卵器的饲养箱内,观察记录成虫在不同颜色产卵器上的产卵量。结果显示沙棘绕实蝇成虫在野外对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相同表面积球体的趋向性为:橙色黄色绿色红色蓝色紫色。不同表面积、相同颜色和相同形状的野外引诱实验中,大球的引诱量显著高于中球和小球,正方体的表面积越大引诱能力越强,且不同正方体之间差异显著;不同形状、相同表面积和相同颜色物体对沙棘绕实蝇的引诱实验中,4种形状的引诱能力为:正方体正三角体长方体球体,但形状之间的诱捕效果差异未达显著性。沙棘绕实蝇雌成虫在产卵期对颜色的偏好性依次为橙色绿色黄色红色浅绿色蓝色。沙棘绕实蝇成虫对不同颜色和表面积具明显的趋向选择性,对不同形状没有明显趋向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薄层色谱、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对虾青素高产菌株-法夫酵母JMU-MVP14中的类胡萝卜素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硅胶柱层析和氧化镁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法夫酵母JMU-MVP14菌体中的类胡萝卜素成分有很好的分离效果。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各组分中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单一,有利于进一步通过各种波谱技术对其进行定性。此方法弥补了单纯依靠高效液相色谱(ODS 柱)对法夫酵母 JMU-MVP14菌体中类胡萝卜素分离效果不佳,可供选择的商业化类胡萝卜素标准品少,液相保留时间漂移等因素给法夫酵母JMU-MVP14菌体中类胡萝卜素定性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沙棘的主要可利用成分沙棘果汁、沙棘黄酮、沙棘籽油等的高效高值综合利用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提出了沙棘果的综合利用加工工艺,能够将沙棘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功能性成分、沙棘黄酮、沙棘籽油和花青素得到有效的提取和分离,实现沙棘果的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及其相关基因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近年来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分离与功能鉴定,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植物体内类胡萝卜素成份和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有关类胡萝卜素合成的生物化学及其在体内调控研究的新进展,使通过遗传操作调控植物体内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成为可能.该文综述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并结合作者的工作介绍了应用转基因技术改变植物体内类胡萝卜素成份与含量的最新成功的事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不同光质和类胡萝卜素专一抑制剂 norflurazon 对欧洲赤松(Pinussylvestris)子叶叶绿体色素形成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1.在远红光下,类胡萝卜素相对合成速率大于叶绿素的合成速率,而在红光下恰恰相反。2.在白光下,当类胡萝卜素合成受抑制时,叶绿素的合成速率也有所降低。但是叶绿素相对积累量比类胡萝卜素大得多,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增大到10:1,说明这两种色素的合成与积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3.把连续在远红光下类胡萝卜素合成受抑制(含量为正常幼苗的30%)的松苗,移入强白光下4小时后,其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有增加,表明只要有少量类胡萝卜素存在,光对色素合成的促进仍大于光氧化破坏。  相似文献   

18.
沙棘属植物弗兰克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爱梅  殷一然  孙坤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11):3933-3944
弗兰克氏菌(Frankia spp.)能够与沙棘等非豆科植物形成根瘤进行共生固氮,其固氮效率远远高于豆科植物根瘤菌,与沙棘共生的弗兰克氏菌还能够促进沙棘对旱寒等各种不同生境的适应性,是自然界一类具有开发潜力的放线菌资源。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弗兰克氏菌资源,推进弗兰克氏菌分类鉴定工作,加强弗兰克氏菌与寄主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机制研究,促使弗兰克氏菌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尽快应用,本文简要介绍沙棘属(Hippophae L.)物种多样性、结瘤状况与分布特点、沙棘根瘤形态结构与功能、弗兰克氏菌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征,讨论弗兰克氏菌的结瘤机制、生理生态效应与作用机制以及影响沙棘属植物与弗兰克氏菌共生的主要因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沙棘属植物弗兰克氏菌的系统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沙棘林的复壮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野生沙棘资源十分丰富。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沙棘林“重种轻管”,特别是对那些天然的沙棘林更是极少进行改造更新,以致大面积的沙棘林老化衰退。为了使沙棘林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增加经济效益,延长利用年限,要及时对那些老化衰退的沙棘林进行复壮与更新。1沙棘林的复壮 据观察,沙棘在1~2年间生长速度较慢,4~6年间生长较快,以后又逐渐减慢。一般情况下,裁后4~5年即可结果,10~15年为盛果期,25~30年以后开始衰退。根据沙棘生长发育的特性,到一定的年限后,要对其进行复壮。复壮的基本方法是对沙棘…  相似文献   

20.
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Rousi)Lian]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广生态幅的小乔木,在拉萨河谷地区的海拔3500~4200m范围内均有分布。前人工作多集中在江孜沙棘果实的开发利用方面,对其基础生态学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江孜沙棘沿海拔梯度的群落组成和表型变异的规律。为此,在拉萨河谷上段沿海拔梯度由东向西设置了4个样带:3850m、3950m、4050m和4200m,每个样带设置2至3个10m×10m的样方进行研究。首先,详细记录了每个样方内林下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样方内的沙棘盖度、海拔、样方与河岸的实际距离,并用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去势对应分析)]排序方法对群落及其组成物种进行排序分析。随机抽取了每个样方内的20个江孜沙棘植株个体,测定其胸径、基径、株高和叶片长度,用回归分析法分析这些变量和海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孜沙棘在拉萨河谷内的主要生境分为4种类型,即:河边砾石滩地、河阶草滩、河边草甸和河边林缘,样方排序结果主要受海拔的影响;同时,江孜沙棘植株的基径、胸径和高度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减小,而叶片长度与海拔之间无显著相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江孜沙棘而言,海拔所代表的综合环境因子对其分布和表型有显著的影响,而局部光照可能也是影响其表型特征的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