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摸清类乌齐县野生藏药植物资源,为野生藏药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根据类乌齐县植被情况,结合藏医院藏药专家野外采集经验,采用样线调查法,记录出现的野生植物信息,并采集当地常用藏药植物标本.结果表明:类乌齐县共有野生植物56科170属332种,单种及寡种科属比例较高,总体分化趋势较弱;生活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藏药植物资源、种属结构、区系成分,生态型特征,开发利用等内容给予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3.
藏药绿绒蒿的品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藏医应用的绿绒蒿属植物进行调查,确认一些习用品和代用品原植物基源。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保护藏药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高山到河谷:德钦藏药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复杂生境条件下,藏药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利用现状,选取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澜沧江、金沙江河谷;梅里雪山、白马雪山山区和高寒山区展开了藏药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使用的藏药资源丰富,共调查到药用植物144种,隶属于63科,126属;资源利用方式以野生采集为主(64%),人工栽培为辅(25%已开展栽培,11%正试验栽培);部分资源存在资源枯竭问题(26%).统计分析表明:从河谷到山区、高寒山区,各海拔梯度的植物资源均有较多使用,但使用的资源类群不同;随海拔高度上升,植物资源易濒危,难栽培,栽培开展受恶劣环境的抑制,受资源枯竭推动,易形成先枯竭、后栽培的不合理开发模式;资源使用过度、植物种群恢复能力弱、采集伤害重是天然资源枯竭的相关因素.应针对上述问题,制定适合特殊生境条件下藏药资源特点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青藏高原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的有效管理、保藏、共享、交流和利用,根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对项目成果共享的要求和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和采集项目执行管理的需求,针对青藏高原植物种质资源本身固有的特征,通过关系数据库模式构建了青藏高原植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设计和开发了数据采集、审核、入库等实用工具.利用微软.NET技术,基于三层架构模式,构建了基于青藏高原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应用平台,实现了植物种质数据的数字化存储、开放共享等功能.为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和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复杂生境条件下,藏药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利用现状,选取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澜沧江、金沙江河谷;梅里雪山、白马雪山山区和高寒山区展开了藏药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使用的藏药资源丰富,共调查到药用植物144种,隶属于63科,126属;资源利用方式以野生采集为主(64%),人工栽培为辅(25%已开展栽培,11%正试验栽培);部分资源存在资源枯竭问题(26%)。统计分析表明:从河谷到山区、高寒山区,各海拔梯度的植物资源均有较多使用,但使用的资源类群不同;随海拔高度上升,植物资源易濒危,难栽培,栽培开展受恶劣环境的抑制,受资源枯竭推动,易形成先枯竭、后栽培的不合理开发模式;资源使用过度、植物种群恢复能力弱、采集伤害重是天然资源枯竭的相关因素。应针对上述问题,制定适合特殊生境条件下藏药资源特点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藏高原中部兹格塘错流域12个样品的花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花粉组合特征能够很好地反映流域植被的总体特征。研究区花粉组合主要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其中莎草科花粉含量占绝对优势,平均为58.1%,其次为禾本科花粉,平均为14.7%,还有少量的菊科、蒿属、蔷薇科、藜科、石竹科和毛茛科等植物花粉。同时,笔者利用禾本科+蒿属与莎草科含量[(G+A)/Cy]比值作为区分青藏高原中部兹格塘错流域高寒草原区与草甸区不同植被类型的依据,并认为其比值大于0.1为高寒草原区,反之为高寒草甸区。该研究为青藏高原中部及其它地区利用花粉重建古植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郝楠  苏雪  吴琼  常立博  张世虎  孙坤 《广西植物》2016,36(6):674-678
块茎堇菜(Viola tuberifera)为青藏高原特有两型闭锁花植物,属多年生草本,具独特的混和交配系统,既可通过早春开放花异花受精和夏季地上地下闭锁花自花受精有性繁殖,还可通过秋季新鳞茎无性繁殖产生后代。高山环境下,异花受精常因花粉限制而无法正常进行,自花受精和克隆繁殖成为保障植物种群正常繁衍的不二之选,而克隆繁殖更能在植株资源消耗最小的情况下保障子代的存活。该文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的混合繁育植物块茎堇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生长期内鳞茎分配的个体大小依赖性,以及植株如何权衡鳞茎的资源分配以适应个体大小的变化。结果表明:块茎堇菜生活史阶段的鳞茎分配具有个体大小依赖性,鳞茎分配与个体大小呈极显著负幂指数相关关系(P<0.01),个体越大,鳞茎分配越小;反之,个体越小,鳞茎分配越高。即块茎堇菜对鳞茎的资源投入受个体大小的制约,通过鳞茎分配比例的高低响应植株自身资源状况的变化,保障在高寒环境下植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该研究结果为高山植物克隆繁殖的生活史进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羌塘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塘高原及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是植物学研究相对薄弱的地区.通过对该区域进行植被调查、植物种质资源采集,共收集到31科90属148种(变种)植物标本及其种质资源,其中以菊科、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等植物为主.分析结果表明: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广布为主,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种的分布类型以中国特有与中亚分布及变型占有绝对优势,反映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特有种的大量形成及与中亚植物区系的密切联系.对调查区域一些植被类型进行了描述,对冰川棘豆、镰荚棘豆、青海刺参等8种植物的资源与开发利用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合理保护与利用植被与植物资源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该文以青藏高原东缘的12种菊科植物为研究对象, 结合Logistic函数和积温公式, 通过非线性回归方法估算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和积温, 研究了种子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 (1)青藏高原东缘的12种菊科植物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的平均值为0 ℃, 积温的平均值为94.5 ℃·d。与前人的研究相比, 该研究中萌发的最低温度较低, 积温较高, 这是该区域菊科植物长期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的温度环境的结果; (2)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与积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 = 0.04)。萌发最低温度较低的物种积温较高, 避免了种子在多变的温度环境下较早萌发所遇到的风险; (3)种子大小与积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 0.01)。在萌发最低温度差别不大的情况下, 与大种子相比, 小种子萌发所需的积温较低, 萌发较快, 在群落演替的早期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桃儿七潜在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濒危藏药。依据模糊物元模型建立桃儿七分布点位以及其产量数据与12个气候环境因子之间的模糊隶属函数,采用最大信息熵模型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确定我国西部7省桃儿七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研究表明研究区桃儿七不适宜生境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76%;低适宜生境占20.11%;中适宜生境占7.70%;高适宜生境占10.43%,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四川、甘肃、青海境内次生植被丰富、地形复杂的高海拔地区。结果显示基于GIS与模糊物元构建的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可以准确的对我国西部7省桃儿七生境适宜性做出科学综合评价,量化适宜生境面积和空间分布,为其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青藏茶子种子中的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青藏高原藏药特有植物青藏茶子种子中脂肪酸进行了萃取,其萃取率为12.0%。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和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在90%以上。其中α-亚麻酸26.23%、γ-亚麻酸2.60%、亚油酸43.21%。  相似文献   

13.
王业迪  王迎新  陈哲  田琳琳  孙建 《生态学报》2024,44(11):4865-4875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广,是全球范围内最典型的高寒地区之一,探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和土壤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特征及其控制要素,对深刻理解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集并测定了青藏高原不同区域135个草地样点中的植物和土壤碳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探讨了不同植物功能群和表层(0-10 cm)土壤δ13C特征及其与气候、土壤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杂类草δ13C显著低于禾本科、莎草科和豆科植物δ13C(P < 0.05)。表层土壤δ13C与禾本科、莎草科、豆科植物δ13C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与杂类草δ13C无显著相关关系,且表层土壤δ13C对三种植物功能群δ13C的敏感性为禾本科>豆科>莎草科。(2)在影响禾本科、莎草科、豆科植物和表层土壤δ13C的环境因子中,气候因子的相对贡献率均大于土壤因子,气候因子中太阳辐射相对贡献率最大,杂类草δ13C与气候和土壤因子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太阳辐射是决定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和表层土壤δ13C的主要因子。研究可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和土壤δ13C特征与有机碳动态循环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琳  吴彦  孙庚  吴宁  张林  徐俊俊 《植物研究》2011,31(4):451-460
依据2006~2008冬季的自然雪被分布状况,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寒草甸中设置3条样带(即深雪、中雪和浅雪)。在2009年的生长季,在3个雪梯度样带中,分别测定了2种优势植物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和黑褐穗苔草(Carex atrofusca subsp. Minor)生物量和碳氮营养积累及分配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深雪能够促进圆穗蓼和黑褐穗苔草生物量和碳氮养分的积累,可能使它们产生的凋落物数量更多且质量更好。深雪更有利于圆穗蓼(非禾本科草本植物)根系生物量、碳氮养分的积累;深雪不仅同时促进黑褐穗苔草(禾本科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碳氮积累,而且还使其种子产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潜在地增强了黑褐穗苔草种子的繁殖能力,可能使得黑褐穗苔草的种间竞争能力增强。可以预见,未来季节性雪被的变化,必定会引起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的初级生物量及其结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等均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南缘及邻近地区东方蜜蜂Apis cerana样本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研究,为进一步解析青藏高原东方蜜蜂的遗传资源多样性、种群扩散规律以及适应高原生境的分子进化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对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南缘及邻近地区77群东方蜜蜂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运用群体遗传学方法,基于群体结构、主成分分析、系统进化树、遗传分化指数、线粒体基因组单倍型以及选择信号分析对东方蜜蜂这77群及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90群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这167群东方蜜蜂区分出来自川西高原、藏南高原、滇北高原和川北高原的4个高原型群,分属于两个进化支,平均遗传分化指数(Fst=0.1178)高于非高原型群的(Fst=0.0411)。基于种群间最小遗传距离分析,东南缘的藏南高原群、滇北高原群与滇南群具有更近的遗传关系;东缘的川西高原群、川北高原群分别与川西山地和秦巴群具有更近的遗传关系。结合线粒体基因组单倍型分析,初步推断出青藏高原东缘及东南缘高原型群体祖先单倍型及来源。选择性分析鉴定到了潜在的参与脂肪酸代谢、光转导、温度适应、卵巢发育等信号通路相关的潜在受选基因。在藏南高原和滇北高原群体中发现两个共同受选择基因ISL-1和FOXO,主要参与胰岛素分泌以应对细胞压力,暗示它们在东方蜜蜂适应青藏高原东南缘生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青藏高原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丰富,东南缘的藏南高原和滇北高原群体以及东缘的川西高原和川北高原群体在遗传分化上明显区分,这4个高原群是由邻近地区非高原群扩散后的地理隔离形成了种群分化;初步筛选获得东方蜜蜂高原环境适应性潜在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析青藏高原东方蜜蜂适应高原生境下的分子进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7月11日—18日,我参加了国家动物博物馆组织的动物生态科学探索营——甘肃莲花山鸟类科学考察活动。甘肃莲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康乐、临潭和卓尼三县交界处,地理上处于青藏高原东缘,同时又属于广义秦岭山脉的西段,动植物资源丰富。短短的八天,我收获了49种鸟,认识了许多植物,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了不少关于鸟类的各种知识。  相似文献   

17.
青藏茶藨子种子中的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藨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青藏高原藏药特有植物青藏茶藨子种子中脂肪酸进行了萃取,其萃取率为12.0%。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和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在90%以上。其中α-亚麻酸26.23%、γ-亚麻酸2.60%、亚油酸43.2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象牙参属植物种类分布及药用资源,探讨它们的分布特点及其药用价值.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馆藏植物标本的查阅和文献资料的整理进行研究.鲒果:中国象牙参属植物有14种3变种,其中有8种作为藏药和民间草药使用,具有补肺定喘,治咳嗽哮喘或温中散寒、止痛消食等功效等功效.结论:我国西南地区象牙参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东缘常见4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大小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青藏高原东缘常见禾本科植物的种子,测量并计算种子的长、宽、高、质量等9项形态学指标,将上述指标分别与海拔高度、种子质量和种子总体方差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种子的各表型性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种子长/高的变异系数最高,而种子质量的变异系数最低,表明种子质量较稳定。②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的长与种子质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海拔高度与禾本科种子表型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沿海拔梯度,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高、种子宽/种子长和种子质量逐步减小;总体方差与种子长/种子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认为可以用种子长/高替代总体方差来衡量禾本科种子的整体形态;海拔是影响禾本科种子大小及变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市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为调查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法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重点区域11个样地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记录到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有120科421属755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9属21种,种子植物113科412属734种。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以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科属分布为优势主体,以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33.11%),海淀区西北部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最为丰富(65.56%),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种。该调查结果可为北京市海淀区野生维管束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