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域外油料作物引种中国是丝绸之路中外农业交流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外来作物主要包括芝麻、亚麻、红花、棉花、蓖麻、花生、向日葵等七种。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本土,并成功得到推广扩种,很快成为中国众多油料作物中的普通成员,有的甚至在现今的油料作物构成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究其原因,外来油料作物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环境接纳性,与传统种植制度的协调一致,利用途径丰富、经济效益明显,以及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普遍接受认可等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中华文明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外来农作物也不断地被引进中国,随之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饮食文化。据农史专家统计,当今中国人饭桌上的150余种主要蔬菜中,大约有60%原产地为域外。这些外来作物传入我国,逐渐成为人们日  相似文献   

3.
正南瓜源自美洲大陆,自16世纪初期传入中国以来,它在大江南北的种植和利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中国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南瓜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南瓜果实形状或长圆,或扁圆,或如葫芦状;果皮色泽或绿,或墨绿,或红黄,品名繁多。作为中国重要的菜粮兼用作物,传统的南瓜加工利用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体现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煮食作羹在南瓜传入之初,较早从东南海路引种南瓜的是浙江省。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指出  相似文献   

4.
源于伊斯兰教的尤纳尼传统医学体系的维吾尔医药、回回医药和源于印度阿育呋陀体系的藏医药、蒙医药与傣医药等,均是随着丝绸之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传入才逐渐创建或发展起来的。本文介绍了古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回族医药、维吾尔族医药、傣族医药、藏族医药、蒙古族医药发展历史与影响。在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我国民族医药学又将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5.
论生物防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陆庆光 《生物多样性》1997,5(3):224-230
外来种有害生物传入新区之后,在适宜条件下,往往严重干扰本地的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传统生物防治学,采用国外天敌引种的策略和技术防治有害生物,常可获得持续控制的效果。文章概述国内外天敌引种研究情况,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尽快健全法规,提高技术水平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围绕入境台湾果蔬涉及的重要有害生物,在收集文献资料基础上,从传入和扩散、传入后的危害以及在中国大陆的适生区预测等3个方面阐述了橘小实蝇、三叶草斑潜蝇和螺旋粉虱在中国大陆的灾变过程。橘小实蝇、三叶草斑潜蝇和螺旋粉虱等3种有害生物相继传入台湾之后,分别经历了22年、17年和8年时间又相继传入中国大陆,且两者相距时间有缩短的趋势。橘小实蝇和三叶草斑潜蝇传入大陆后,得到迅速扩散蔓延,给大陆果蔬生产和贸易造成重大影响;而螺旋粉虱目前分布局限在海南,并在局部地区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台湾发生的有害生物在中国大陆均有较大范围的适生区,即便是已传入数十年的橘小实蝇,因气候等条件的变化,其在中国适生区也在扩大之中。根据分析结果,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口岸查验和检疫、入侵害虫的监测与防控等方面提出有效管控入境台湾果蔬有害生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胡萝卜的来历根据苏联科学家在《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中的记述,胡萝卜起源于阿富汗的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地区,约在10世纪传入伊朗和阿拉伯地区,到11世纪又经阿拉伯国家传到叙利亚,随后进入欧洲。到了15世纪,胡萝卜已传遍欧洲大陆。除了向西方传播外,在13世纪末,胡萝卜也开始进入中国。最初传到中国的胡萝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其外表呈紫色或黄色。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但也有学者认为是西汉武帝时,由张骞出使西域,通过丝绸之路,经中亚、西亚带至中国的。如果这种说法正确的话,那么胡萝卜传入中国的历史就已经有2000多年了。  相似文献   

8.
西瓜起源于非洲大陆,至迟在唐朝末年经由古代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地区。五代时期,契丹征伐回鹘得到西瓜种籽,并带回辽国种植,当时北宋境内还未发现西瓜。金灭辽和北宋之后,西瓜得以传入中原。南宋初年,洪皓出使金国,归来后将西瓜种带入江南地区,再加上民间的频繁交往,西瓜传播遂得以加速。南宋中晚期及元朝以后,西瓜的种植与食用已经非常普遍。经过千余年的栽培,西瓜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瓜区和地方品种。优异的自然品质、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及丰富的栽培技术经验是西瓜在古代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杉引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dies Hu & Cheng)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的发现是中国近代植物学界最值得自豪的一件大事,为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被公认为是我国乃至世界二十世纪植物界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对于中国有重要价值,也具有世界意义。水杉引种过程可以说是新中国植物引种过程的一个缩影,在发现50年后成功引种至26个省、市、区和特别行政区以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用材林树种、沿海防护林树种、农田防护林树种、城市绿化树种以及世界上著名的风景景观树种。水杉既为新中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证,又是科学技术在林业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同时水杉的发展也是我国林学界最值得骄傲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该文仅对我国水杉引种学进行系统的论述,对水杉的引种阶段进行了划分,简述26个省、市、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引种现状,分析了水杉在中国引种区的适生状况和原因。有关在国外的引种及迁地保护情况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10.
林寒  李刚  刘虹  陈雁  方莹  覃瑞  张丽 《生物资源》2018,40(4):314-320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油用、药用、食用价值。我国的红花栽培历史和药用记载可以追溯到2 000多年前。本文详细阐述了红花在中国的引种历史、种植概况及其地理分布。目前,我国红花的商业化种植主要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和甘肃省。河南省、四川省、浙江省等地区曾有较大规模的红花种植,并分别培育出延津红花、简阳红花、淮红花等优良品种,现在这些地区的红花种植都是零星分布。本文对红花种质资源管理、引种选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我国红花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保存和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异域杂草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92,自引:1,他引:92  
经过调查研究和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中国的异域杂草有108种,隶属23科,来源于世界各地,而其中美洲起源的占60%。这些异域杂草58%是作为有用植物引进的,其余则随交通工具、进口农产品等途径无意传入。对传入时间的分析表明,自古代以来就有异域杂草的传入,而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呈上升趋势。异域杂草在中国的分布是其固有的环境生态适应性、杂草自身的传播能力和人类的传播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葡萄及葡萄酒从汉代起通过丝绸之路逐渐传入中国。西域是汉唐时期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缓冲区和中转站。葡萄栽培及葡萄酒文化是西域在该时期的显著特色之一。综合利用传世文献、出土资料和文物遗迹等材料,对汉唐西域地区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文化作一个相对全面系统的考察。由汉至唐,西域葡萄种植业持续而稳定地向前发展,葡萄酒酿造及其文化也繁荣昌盛,并且都对中原内地产生了深远影响。汉唐西域葡萄栽培规模与其葡萄酒文化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北地区的植物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北地区共有17个植物园,这些植物园在植物物种保护、固沙植物的繁殖推广、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及其他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者指出:西北地区虽然物种数目相对较少,但植物园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干旱地区物种保护的问题更为突出。“濒危生境”和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在西北干旱地区植物园,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汉唐以来以中国首都为核心,向世界呈网状分布的交通路线。因为中国的首都往往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以东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半岛同样也与整个网路联系在一起,而传统的丝绸之路更多的是强调中国与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国际交通网络,首先是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物产和文化的交流,才渐渐向外发展开来的,最后在中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因张骞出使西域而获得全线开通。从此以后,丝绸之路空前繁荣起来,它把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主要文化地区,如东亚、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联系起来。不仅在物产上实现了互通有无,比如佛教东传、中国四大发明西传等,也使得各  相似文献   

15.
皇家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皇家爱丁堡植物园保存活植物名录数据库的查询,详细整理了近100年来该园从中国引种植物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爱丁堡植物园引种中国植物的多样性、来源省份及不同阶段引种人(队)、引种主要类群、种类数量等。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初到现阶段,爱丁堡植物园在持续不断地引种中国植物,上世纪80年代前主要以个人收集为主,每年收集成活几种到几十种,到90年代开始有专业考察队参与收集,每年收集成活种类数量有所增加,在90年初收集成活数量最多的一年达500多种,引种地区涉及我国的20余个省(市、地区),其引种较多的地区为云南、四川、西藏和台湾。本文还探讨了在与生物资源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关注的背景下,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在生物资源保护方面面临问题、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研究围绕粮食、经济、果树、蔬菜、饲草与绿肥、花卉六大类作物,以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为主线,开展了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科学界定和系统规范了种质资源概念和范畴,提出了层次结构的理论,查清了中国粮食与农业植物有9631个物种及其分布、特征特性及用途;深入研究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本底,首次明确了中国农作物总计有528种(类),涉及1339个栽培物种和1930个野生近缘植物物种;优化了农作物种以下农艺性状分类技术指标,阐明了中国农作物地方品种的987个变种、978个变型、1223个农艺性状特异类型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得出了中国是禾谷类作物裸粒基因、糯性基因、矮秆基因和育性基因等特异基因的起源中心或重要起源地之一的结论;首次编撰出版了《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专著6卷,并编撰了《中国粮食与农业植物物种名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理论体系。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东盟国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是全球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中国是东盟农产品的主要输入国,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经贸交易和人员来往日益频繁,使来自东盟国家的农业有害生物的传入途径增多,传入风险急剧增大。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是中国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地区,相似的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种类及气候环境增大了东盟国家有害生物在这些地区成功定殖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北张家口丘陵地区果树引种试验可以得知,果树在引种的时候会受到品种与地域的影响。通过对多个果树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从而培育出适合该地区发展的果树品种,这些果树品种包括石榴、枣树等,并且在抗旱、耐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果树的引种从根本上为河北张家口生态林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建设,为建设河北张家口物质资源基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崇仁  张颖君 《广西植物》2021,41(3):334-339
三果浆(三勒浆)为源于印度的传统果药剂,由使君子科植物诃子和毛诃子,以及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等三种植物的果实为原料制作而成,是著名的藏药基础方,也是印度阿育吠陀传统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代表方剂.三种植物同时录入《中国药典》,余甘子列入我国药食两用植物目录.中古时期,三果浆随着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传入中国,而今只...  相似文献   

20.
银毛龙葵(Solanum elaeagnifolium)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恶性杂草,已被列入中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银毛龙葵已于2012年入侵中国并呈扩散蔓延趋势,明确其传入途径和适生区对制定早期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银毛龙葵在全球的扩散动态分析明确了其在全球跨区域扩散的驱动力与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进而利用其全球已知分布构建Maxent生态位模型模拟其环境适应梯度并把模拟的最优环境生态位投影到中国预测其潜在的适生区域。结果表明:除东北三省、内蒙古、青海、新疆天山山脉以北、河北北部地区以外的区域都是其适生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西南边境和新疆南疆的部分地区;针对银毛龙葵在中国广阔的适生区以及繁殖能力强、繁殖体易于随交通工具、农事活动、进口粮谷和饲料等传入和扩散的特性,其在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快速扩散阶段;建议对新入侵的地区采取早期监测预警与根除措施,加大适生区内进口货物接受港口、机场、进口货物中转站、加工厂等极易传入区域的监测力度,以预防其再次入侵,控制其在中国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