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强重组蛋白质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利用重组的IL-17作为分子佐剂,与卵清蛋白(ovalbumin,OVA)一起免疫小鼠,研究IL-17作为分子佐剂对适应性免疫的影响,探索IL-17对蛋白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特别是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OVA作为特异性蛋白疫苗,与不同剂量的IL-17联合免疫C5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SLE的发病机制,通过测定SLE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浆中的IL-17以及IL-23的表达水平,研究SLE患者体内的IL-17以及IL-23水平是否异常,并探讨其在SLE疾病中的作用.通过研究有望为SLE患者的治疗在细胞因子方面提供方向.方法:SLE组33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中IL-17、IL-23的水平,收集整理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按照SLE患者疾病活动度、有无狼疮肾炎和抗ds-DNA阳性与否以及补体水平进行分组.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浆中的IL-17以及IL-2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SLE非活动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非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狼疮肾炎组和非狼疮肾炎组患者血浆中的IL-17和IL-2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IL-17和IL-23的水平在肾炎组和非肾炎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抗ds-DNA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间IL-17和IL-23水平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补体C3、C4水平高值组与正常组间IL-17和IL-23水平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IL-17和IL-23表达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血浆中表达有明显增高,提示IL-17和IL-23可能参与了SLE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密切的关系.是否有肾脏损害以及抗ds-DNA抗体阳性与否、补体水平的高低与否可能对SLE患者血浆中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影响较小.通过此研究我们可以在SLE的细胞因子治疗方面有进一步突破,进一步明确SLE的发病机制,为SLE患者带来更大的福音.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涉及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之一是狼疮性肾炎。研究表明,IL-17和产IL-17细胞可以浸润肾脏,与其他细胞因子协同作用,引起肾脏局部炎症反应。拮抗IL-17的生物制剂已应用于银屑病、强制性脊柱炎等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性肾炎的研究尚少。本文对IL-17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IL-17及其抑制剂在狼疮性肾炎治疗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辅助细胞(Th)相关细胞因子在狼疮性肾炎发病中的免疫机制作用。方法:6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IL-17、IFN-γ、IL-4水平,并对其与SLEDAI、SDI、24小时尿蛋白量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狼疮性肾炎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狼疮无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狼疮性肾炎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狼疮无肾炎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IL-4水平在狼疮性肾炎组、狼疮无肾炎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狼疮性肾炎组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狼疮无肾炎组(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5);狼疮无肾炎组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SLE患者血清IFN-γ表达水平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402,P<0.05),血清IL-17、IL-4表达水平与SLEDAI、SDI、抗ds-DNA抗体、C3、24小时尿蛋白量均无相关性。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中IL-17、IFN-γ、IL-4等促炎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促起炎症发生及组织损伤,参与了狼疮性肾炎的免疫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IL-17作为前炎症因子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它主要由CD4+T细胞的一个亚群--Th17细胞分泌释放。目前,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抗IL-17A抗体已经生产并进入临床实验,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疾病。但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其有效性亦尚需进一步探讨。本文主要针对IL-17家族的各个亚型的表达、调控、生物学作用及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关系进行阐述,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23/IL-17轴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40例,以28天预后为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21)和病死组(n=19),分析各组病人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同时在入ICU第1天采取外周静脉血做IL-23和IL-17检测,并对病死率和IL-23、IL-17、APACHEⅡ、SOFA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存活组比较,病死组患者拥有较高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P<0.01),且外周血的IL-23和IL-17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APACHEⅡ和SOFA评分、IL-17和IL-23含量与28天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Th17细胞分泌的IL-23/IL-17增加,加重患者病情,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早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20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根据观察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母体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母体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均是新生儿感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产产妇血清IL-17与胎盘IL-17 mRNA、血清IL-21与胎盘IL-21 mRNA、血清IL-22与胎盘IL-22 mRNA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早产产妇血清IL-17、IL-21联合IL-22预测新生儿感染发生的AUC为0.910。结论: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升高均与新生儿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血清IL-17、IL-21联合IL-22预测新生儿感染的效能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哮喘是一种由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 cell)调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Th1/Th2的失衡一直被认为是变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IL-5以及IL-13在变应性哮喘特异性症状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IL-17参与变应性哮喘的发展过程,IL-23在Th17细胞维持生存和功能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抗原诱导的气道炎症反应。该文对目前IL-23/Th17轴在变应性气道炎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肠杆菌(E.coli)表达的IL-17A单体蛋白免疫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针对IL-17A的单克隆抗体,用Bio-Plex悬浮芯片技术筛选出能通过双抗夹心法识别IL-17A的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对,最终实现用Bio-Plex悬浮芯片技术定量检测样品中IL-17A含量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2(IL-32)、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37(IL-37)联合检测对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方案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治MM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的治疗方案,根据早期治疗反应性分为敏感组(142例)和非敏感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IL-17、IL-32、IL-33、IL-37水平,并分析其联合检测对早期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敏感组治疗前血清IL-17、IL-32水平低于非敏感组,IL-33、IL-37水平高于非敏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血清IL-17≥29.70 pg/mL、IL-32≥63.02 ng/L、肿瘤分期III期是早期治疗反应性的危险因素(P<0.05),IL-33>141.97 pg/mL、IL-37>69.17 ng/L是保护因素(P<0.05)。血清IL-17、IL-32、IL-33、IL-37联合检测预测早期治疗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95%CI:0.801~0.972)。结论:年龄、肿瘤分期、血清IL-17、IL-32、IL-33、IL-37是MM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血清IL-17、IL-32、IL-33、IL-37水平对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一线治疗方案的初治MM患者早期治疗反应性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吸烟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诱导痰中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吸烟与非吸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88例)以及76例健康体检者诱导痰中IL-4和IL-17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吸烟者与非吸烟者IL-4和IL-1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者中吸烟者与非吸烟者IL-4、IL-17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与下呼吸道诱导痰中IL-4、IL-17的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吸烟可使下呼吸道诱导痰中IL-4、IL-17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2.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17(IL-17),辅助性T细胞T_H17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在抵抗胞外细菌、真菌感染的宿主防御以及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T_B17细胞、IL-17的发现作了历史性回顾,并综述了IL-17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为T_H17细胞、IL-17及其受体作为药物治疗的新靶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普遍认为是由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持续性肠道感染、肠黏膜屏障缺损、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近年来,研究发现IBD患者血清中IL-21水平异常升高,提示IL-21/IL-21R信号可能在IBD的病变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IL-21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通过对CD4+T细胞、CD8+T细胞、Th17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影响,从而参与IBD的发生发展。本文就IL-21/IL-21R信号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17与IL-23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8例,其中包括56例为缓解期组,42例为急性发作期组,对照组为20例体检健康者,观察三组的血清IL-17、IL-23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缓解期组和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者的PEF%、FEV1%、V50%、V25%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r=0.685,P=0.000),血清IL-17与FEV1负相关(r=-0.592,P=0.000)、与PEF负相关(r=-0.515,P=0.000),IL-23与FEV1负相关(r=-0.598,P=0.000),与PEF负相关(r=-0.532,P=0.000)。结论:血清IL-17和IL-2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形成,并能影响疾病的进程,两者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immune-related pancytopenia,IRP)是临床多个学科易见的疾病,也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关于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Th17)对IRP发病作用的研究更是热点。通过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中Th17细胞数量及功能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IRP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发现,IRP患者(IL-23R)+CD4+/CD4+细胞比率及其骨髓上清液IL-6、IL-17、IL-23水平增高,提示IL-23介导的Th17细胞分化亢进可能是IRP发病原因之一。免疫干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Th17细胞比率及IL-23R,抑制Th17细胞分化亢进可能是治疗IRP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 IL-17A)是T辅助细胞17(Th17)分泌的关键性促炎因子,与受体结合后可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诱导多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分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多种IL-17A单克隆抗体获得批准用于炎症性疾病的临床治疗。该文对IL-17A抗体在炎症和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17A(IL-17A)是一种促炎因子,是IL-17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该家族的细胞因子分别被命名为IL-17A至IL-17F,IL-17A是该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它能够促进炎症细胞释放多种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抗菌肽等,诱导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增殖,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IL-17A的家族细胞因子在很多肺部过敏性、自身免疫性甚至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宿主防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囊性纤维化(CF)、结节病、支气管扩张等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均存在异常表达,虽然在多种疾病中未能阐明IL-17A影响疾病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但已证明其水平与疾病的发展存在关联,这不仅为研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为其新型治疗手段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IL-17A在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IL-17B是IL-17家族中的一员,参与了多种炎性疾病,但其在肺部炎症疾病中的研究较少。该研究检测了重症肺炎儿童血清中IL-17B的浓度,发现其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为进一步研究IL-17B与肺部炎症的关系,将IL-17B作用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结果发现,经IL-17B刺激后, HBEC表达IL-6的水平明显升高,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随后,通过信号通路抑制剂筛选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进行验证,发现IL-17B是通过活化P38 MAPK、ERK、JAK、NF-κB信号通路,进而上调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IL-6。最后,再次检测了重症肺炎儿童血清中IL-6的水平,其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此外,还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重症肺炎儿童的IL-17B和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肺部炎症感染时, IL-17B能通过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上调IL-6水平,进而促进免疫应答。研究IL-17B在肺部炎症感染中发挥的免疫效应有助于了解肺部感染免疫的进程,进而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L-21单克隆抗体对MRL/lpr狼疮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 将20只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同年龄同性别C57BL/6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治疗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IL-21单克隆抗体(100 μg),正常组及模型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0 μg),连续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观察小鼠皮毛、活动等一般性状及浅表淋巴结大小,并采集小鼠血液、尿液及肾脏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小鼠肾组织中IL-2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比较三组小鼠血清抗ds-DNA抗体、ANA抗体、血尿素氮、肌酐和炎症因子IL-17A、TGF-β1水平;采用生物化学法比较三组小鼠24 h尿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IL-21、血清抗ds-DNA、ANA抗体水平、尿素氮、肌酐、IL-17A浓度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TGF-β1浓度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肾组织IL-21、血清抗ds-DNA、ANA抗体水平、尿素氮、肌酐、IL-17A浓度、24 h尿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TGF-β1浓度升高(P<0.01)。结论: 腹腔注射IL-21单克隆抗体可改善MRL/lpr狼疮小鼠免疫功能与肾损害,提示治疗机制可能与重塑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颗粒,包裹重组改组的猪IL-2基因表达质粒(VRIL2S)、重组IL-6和CpG(VPIL6C)质粒(CNP-VRIL2S-VPIL6C-CNP), 按0.5 mg/头肌肉注射壳聚糖包装质粒接种21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同时肌肉注射免疫灭活口蹄疫疫苗;在免疫后7、14、28、42和56 d,采血检测实验猪的免疫球蛋白、特异抗体和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接种后56 d,改组猪IL-2和重组IL-6C质粒接种猪血液中的特异性抗口蹄疫抗体、IgG、IgA和IgM含量均较对照空白疫苗免疫猪显著升高(P<0.05),其IL-2、IL-6水平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数量也相应较灭活疫苗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这些证明猪IL-2和IL-6基因与CpG有良好的免疫协同增强效应,能有效地增强疫苗的特异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可作为安全高效的新型免疫基因分子佐剂,促进猪对口蹄疫疫苗的免疫防御抗病力,抵御口蹄疫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