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隶属于微茎科、马蹄亚科中的二个新属、新种。其材料的处理方法及量度单位悉同作者前文(柯小麟1976)。虫种的模式及切片标本均存放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研究室内。 异类茎属 Allomicrophalloides,新属  相似文献   

2.
微茎科中微茎亚科的虫种多年来在我国仅报道过两属四个虫种(叶英等,1950 Chen,1944;陈心陶,1956,金大雄等,1981),进展很慢。在国外,隶属于该亚科的属,种报道频繁。由于该亚科的属分类是以生殖器官末端的微细结构作为主要依据,因此,呈现多种相异的意见,迄今不能统一。本文除报道微茎亚科的一个新属——杓鹬雌杯吸虫,新属新种外,并将微茎亚科的属进行整理,列出检索表,以供参考及研究。 杓鹬雌杯吸虫,新属新种的材料处理方法及量度单位悉按作者前文(柯小麟,1976)。正模及副模标本均存放在中山医科大学寄生虫学研究所内。  相似文献   

3.
作者前文(1976)报道马蹄属(Maritrema)在我国的种类时,已指出微茎类吸虫在我国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隶属于微茎科(Microphallidae)、马蹄亚科(Maritreminae)中的类茎属(Microphalloides)的种类,迄今在我国尚未见有报道。作者1964年在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滨海城市湛江、北海及其附近海滩、沼泽捕获的鸟类中剖检获得这个属中的二个新种,订名为: 1.裂巢类茎吸虫,新种Microphalloides ovariolobatus sp.nov. 2.南瓜类茎吸虫,新种Microphalloides peponis sp.nov.  相似文献   

4.
国内已报告的微茎吸虫只有三种,作者(陈心陶,1944)首先描述由家鸭肠腔取出的二叶肉茎吸虫(Spelotrema pseudogonotyla)。不久叶英、吴光二氏(1951)在蝦体内发现小微茎吸虫(Microphallus minus)的囊蚴。最近蔡尚达氏(1955)又报告一新属新种——陈氏假拉吸虫(Pseudolevinseniella cheni)——其囊蚴寄生于蝦体内,但成虫可通过实验方法感染家鸭及苍顶夜鹭。  相似文献   

5.
类茎属一新种及其囊蚴在体外的培养:吸虫纲:微茎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于1986年5——6月间,检查辽宁省营口二道沟天津厚蟹 Helice tridens tientsinensis Rathbun,发现类茎属 Microphalloides Yoshida,1938的囊蚴,经感染家鸭、大白鼠、小白鼠、犬、猫及体外培养,结果于家猫及IMDM培养液中获得成虫。经鉴定为一新种,订名为辽宁类茎吸虫Microphalloidesliaoningensis,其与日本类茎吸虫相似,但不相同。木新种阴茎囊的肌纤维束有4束,阴茎囊基丁质突起的前端块末端非鱼尾鳍状,分二圆叶,前叶小于后叶,后端块远端钧状,向前弯曲。卵黄腺滤泡16—23个。虫卵较小而囊蚴较大。后尾蚴经体外培养99小时,虫体发育良好,子宫内可见大量虫卵,这对该虫形态、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杜仲茎组织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杜仲茎内初生结构的分化和次生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描述。杜仲的茎端是由原套和原体组成,原套为一层细胞。茎的初生结构的分化开始于皮层和髓二部分基本分生组织,而原形成层环首先在3—4个分散的束内分化出初生维管组织,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分化出更多的束,使初生维管组织联接成环状。参照Esau的观点,杜仲茎的初生维管系统应属于叶迹系统,而其节部结构的特征为单叶隙、单叶迹。在杜仲茎内初生结构分化完成时,其表皮即转变为木栓形成层,产生第一次周皮,此时,维管形成层也开始细胞分裂,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因此,在生长季结束时,茎内次生结构已成为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52种微茎类吸虫的18项成虫形态学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卵巢位置、子宫延伸位置等7项性状对第一主成分贡献较大,提示描述器官位置的指标是重要的分类依据。52个虫种在前三个主成分上的排序图显示应将其划分成4个亚科。  相似文献   

8.
在吸虫分类学上,生殖系统的具体构造是其主要的分类特征之一。在雌雄同体的吸虫,阴茎及生殖孔构造的差异亦造成机械性的种间隔离,形成新种,对徽茎类吸虫,阴茎的形态特征在其分类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迄今人们所观察到吸虫的阴茎及生殖孔的形态基本上都是光学显微镜下展示的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对其精细构造的具体研究工作尚未见报道。本文就对10种微茎类吸虫的阴茎及生殖孔在扫描电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果作一简报。  相似文献   

9.
作者前次发表微茎科的吸虫时(陈心陶,1956),曾指出研究本科吸虫在医学上及兽医学上的意义,国内除了已报告的4种微茎类吸虫外(陈心陶,1944,1956;叶英,吴光;1951;蔡尚達,1955),本文再报告3种。这7种的名称和分布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微茎类吸虫的囊蚴及成虫广泛寄生于咸、淡水领域的甲壳类及各种动物体内,广东及广西等地虫种很丰富。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高原,位处边境,山高林密溪河纵横,地形复杂,甲壳类及动物种类繁多。但过去有关微茎类吸虫仅钟惠澜等,1975论及当地淡水蟹体内有微茎类吸虫囊蚴寄生,但未有进一步作动物饲喂感染或体外培养以获得成虫。故云南省有关该类虫种的材料极贫乏。作者近年曾到云南省进行调查采集,初步整理出微茎科吸虫中两个属内的两个新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在我国首次发现的隶属于微茎科、马蹄亚科中的结实卵腺吸虫(新属新种)及腺顶突吸虫二个虫种。这些材料的处理方法及量度单位同作者前文(动物分类学报,4卷1期,18—22页)。有关标本全部保存于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在湛江市附近海域海鸟体内获得的两种吸虫,经鉴定为新种,命名为巨口类茎吸虫,新种Microphalloides macrostonrs sp.nov.,珊瑚多黄吸虫,新种Multivitellus coralius sp.nov.  相似文献   

13.
水稻茎线虫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能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在我国水稻茎线虫属于检疫对象。该病害在孟加拉国、印度及缅甸等危害严重。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水稻茎线虫病原、形态、分布、症状等方面综述了水稻茎线虫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开展检疫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选幼嫩蚕豆一株连根拔出,用清水洗净根、茎表面污物备用。 2.将根部浸入碱性洋红溶液(配制:取0.5克碱性洋红溶解于2毫升95%酒精中后,用自来水稀释至150毫升)中染色12小时左右,待细小叶脉染为红色后,取出,用清水漂洗数分钟。  相似文献   

15.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腐病是国内外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机械收获和籽粒直收,茎腐病已成为玉米生产中最具威胁性的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茎腐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因此,本文从茎腐病的发生与为害、病原菌种类、抗茎腐病种质资源筛选、抗性遗传和抗病基因发掘与定位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玉米茎腐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病害的综合治理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79—1981在广西海滩的蟹类及广东山区的淡水虾体内分别检获三种微茎类吸虫囊蚴,通过动物饲喂感染均获得成熟的成虫,对囊蚴及成虫进行了染色、封固、测量及观察。作者认为其中有一个新种——旋圈圆盘吸虫 Sphairiotrema cylista sp.nov.,首次报告了巨卵马蹄吸虫 Maritrema majestova Ke,1976的蟹类中间宿主及囊蚴形态,还发现马坝似蹄吸虫 Maritreminoides mapaensis Chen,1957的囊蚴可以寄生在另一种淡水虾体内。 本文的材料及方法、描述测量单位、模式标本保存地点等悉同作者前文(柯小麟等1976;1980)。  相似文献   

17.
徐氏拟裸茎吸虫是一种少见的人类肠道吸虫,感染人群主要分布于韩国西海岸与南海岸,近年来感染范围不断扩大,与其相邻的中国和日本等国或将受到感染威胁。近年来,韩国学者对该吸虫生物学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成虫从宿主体内排出的机制和虫体感染所引发的宿主肠道屏障功能增强等。杯状细胞增殖、肠上皮更替加快、肠道平滑肌收缩加剧以及宿主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改变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该虫感染的发病机制和如何防治此病等相关问题研究较少。本文就近年来对徐氏拟裸茎吸虫感染与免疫、排虫机制与此病自限性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在植物染色体研究中,大多利用种子萌发后取其根尖进行制片,这在许多植物是极为方便而有效的。因为幼嫩很尖细胞生长旺盛,分生组织活跃,制片干扰因素少,因此根尖已成为染色体研究的主要材料,但对于一些多年生草本或木本植物以及长期无性繁殖的植物,取其幼根比较困难,而植物芽的外面常被有苞片或幼叶,具茸毛,质地较硬及含有色素,采用常规的盐酸水解、孚尔根法或醋酸洋红法染色后压片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我们在苎芝麻染色体的研究中,除利用根尖外还采用了茎尖和腋芽进行去壁低渗火焰烤片染色体制片技术,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茎蜂科简脉茎蜂属中国4新种:申氏简脉茎蜂Janusshenisp.nov.,黄丽简脉茎蜂Janusbelussp.nov.,红胸简脉茎蜂Janusrufithoraxsp.nov.,刻盾简脉茎蜂Januspunctatenussp.nov.。文中还提供了中国茎蜂科已知属和种的名录及分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中国茎蜂科昆虫系统分类研究之七,报道中国茎蜂科哈茎蜂族昆虫2新属3新种;兰胸柄腹茎蜂,长鞘大茎蜂,无目无刺茎蜂,无刺茎蜂属系一罕见属,是中国新纪录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