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8):I0001-I0003
[科研中国SciEI.com整理]新浪科技2006年8月2日报道:有人说人类已经停止进化了,有人说人类进化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孰是孰非,看看科学家们的争论吧。  相似文献   

2.
对人类进化全过程的思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吴汝康 《人类学学报》1995,14(4):285-296
本文从人类的诞生,人类发展过程的连续与间断,人类进化过程中体质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现代人的进化等4方面来论述人类进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吴新智 《人类学学报》2005,24(4):259-269
本文简略介绍最近几年发表的与中国现代人起源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几篇分子生物学论文,结合中国的人类化石、旧石器、古哺乳动物学和亚洲西部的旧石器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资料,论证根据Y染色体一些基因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古老人类被来自非洲的现代人完全替代的推论不能成立。古人类学的研究已经显示人类进化是十分复杂的过程,新的分子生物学论文也显示人类的分子进化比过去认识的远为复杂。在对新信息进行解释和推论时必须对这样的复杂性保持深刻清醒的认识,人类进化不可能既是这样又是那样,只有将各个有关学科得来的信息进行综合思考才可望使得根据这些信息得出的推论趋于协调,对人类进化的认识逐渐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列宁选集》第二卷)脊椎动物的进化史,也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雄辩地反映了自然界进化发展和对立面斗争的事实。它们从鱼类进化为两栖动物,又从两栖动物进化为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又进化出两支,一支到鸟类,另一支到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这是脊椎动物五大类间的进化,此外还有本类动物中的小分支的进化。每一进化,都是矛盾斗争的结果,是新陈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通报》2008,43(1):20-20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现遗传证据表明,人类进化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已经停止或维持一个恒定的速度,而是正处在一个加速的阶段。这意味着世界各大陆的人们正变得越来越不同。相关论文12月10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相似文献   

6.
减数分裂重组是基因组进化的重要驱动力,揭示基因组在与重组有关进化压力下的进化规律是基因组进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一系列证据表明基因组编码信息量在进化过程中随时间增加.重组率与自然选择效率成正比,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信息量的增加速率可能会受到重组率的影响.本文定义表征编码信息量增加速率的信息参数,以人类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基因组信息量的增加速率与重组率的关系,发现二者显著正相关,表明重组可能是加快基因组信息量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它们在植物、多细胞动物和病毒的基因组中广泛存在并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这类重要调控因子的进化特性还知之甚少.大多数的miRNA被认为在进化上是高度保守的,但近期随着大量相对不保守的miRNA被相继发现并报道,人们发现在进化过程中不断有新的miRNA产生.在本文中通过研究一个微小RNA超家族,分析了miRNA在脊椎动物中的进化特性.发现新产生的miRNA在其出现后的一段时期内会经历一个近似中性进化的过程,在序列上快速演变,随后逐渐固定下来,并在进化上趋于保守.同时观察到miRNA有系特异性(1ineage—specific)的大规模复制现象,以及miRNA在串连复制后,同源的miRNA前体可能会选择其发卡环不同臂上的序列作为成熟体,从而大大增加了miRNA新功能产生的可能性.这些观察表明,miRNA这一类重要的调控因子在进化过程中是十分活跃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5月7日报告.他们成功绘出了鸭嘴兽这一奇特的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草图.这对研究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进化起源“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高星 《化石》2002,(1):5-7
人类是一个充满进取心和求知欲的生物种类 ,其进化与开发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自诞生之日起人类便不断向外扩散 ,向未知的领域进发 ,其生活的领地不断扩大。至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已扩散到相连陆地适于居住的各个角落和与这些陆地接近的一些岛屿。但由于大自然的阻隔 ,人类在很长的时期内无法涉足澳洲和美洲这样远离非洲和欧亚大陆的板块和岛屿。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我们的先辈终于冲破大自然的羁绊与束缚 ,扩散到了新的领地 ,完成了对全球陆地的征服。人类向澳洲进军对于人类进入澳洲和新几内亚等南太平洋岛屿的时间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很长时…  相似文献   

10.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就开始不断探索经济植物的开发和利用。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对可食用植物的人工选择和人工培育有了长足的进步.选育出数百种食用植物。但人们在教学和食用过程中.经常不能确切说出某种植物人类所利用的是什么器官或哪个部位,因此有必要对一些常见经济植物的主要食用部位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1.
生物历史和人类学资料等揭示,生物演化和人类进化是2种不同的改变形式,遵循不同的规律:生物演化以物种结构修改适应环境,环境变化主导物种演化,演化无方向性,它维持了物种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人类进化是脑和工具意识突破,即出现"依靠工具"意识,它带来了工具进步性方向改变,并产生了人体适应工具、文化等的结构修改以及人的环境关系性质改变。论述了生物演化基本规律和人类进化独特性、"演化"和"进化"的区别、人类进化的"转折点"等。  相似文献   

12.
物种生态位构建理论与双点位基因模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物种生态位构建与其进化关系的研究属于生态位理论的新进展。本文就生态位构建理论做出全面的介绍。分别论述了该理论中最基本的定义(什么是生态位构建)。其进化意义(对双点位种群基因模型的分析结果)及生态位构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结果有:①物种的生态位构建机制。从进化尺度上具体描述了其通过新陈代谢、活动和选择来确定自身的生态位(包括部分的创建。毁灭);②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具有进化方向异向性,生态位构建可能导致进化惯量与进化动量不同的变化规律;③生态位构建能导致有害的等位基因的修复。能支持或消除稳定的多态现象.引起不平衡等。据此.提出对未来工作的3点展望:①由于人类的生态位构建除了所有物种都具有的特性外,文化是其重要的进化源。因此可将该理论应用到人类社会学科中探讨人类的发展进程;②最初提出生态位构建是基于种群水平的,也可将其作用机制放大或缩小至各种不同的尺度研究具体问题;③由于生态位构建中两种进化方向的异向性,所以在现实的生态环境中特别突出人工选择的作用,可为品种选育和人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生物历史和人类学资料等揭示,生物演化和人类进化是2种不同的改变形式,遵循不同的规律:生物演化以物种结构修改适应环境,环境变化主导物种演化,演化无方向性,它维持了物种与环境的依存关系;人类进化是脑和工具意识突破,即出现"依靠工具"意识,它带来了工具进步性方向改变,并产生了人体适应工具、文化等的结构修改,以及人的环境关系性质改变。论述了生物演化基本规律和人类进化独特性、"演化"和"进化"的区别、人类进化的"转折点"等。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中学达尔文主义基础课程中,人类起源这一章,是要说明人类起源于动物,但人类又脱离了动物界,人类进化的规律显然与动物进化的规律不同,人类有创造性的劳动,能改造自己的环境条件,而不再地像动物那样只是适应于自然条件了。人类什么时候和怎样脱离开动物界而沿着自己的规律而发展呢?那就是当人类的祖先一开始了劳动时就开始了,也正是由于劳动古猿才进化成了人。也就是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5.
疾病是宿主与寄生物之间关系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寄生现象又是一个历史久长的宿主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学者公认在建立了寄生关系之后某种寄生物在宿主体内寄生的历史年代越久,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越趋于平衡,宿主对寄生物的反应就越轻,从而疾病现象也轻或表现为慢性病,反之疾病现象越严重,甚至宿主趋于死亡。 从进化上来看,各种生物表现了它们自己的进化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性别与进化的关系:阐述了性别是进化而来的;论述了性别分化对生物机体和人类文化进化的推动作用,以及文化进化对未来性别的再进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阎锡海 《化石》2001,(4):18-19
人类是从370多万年前的森林古猿进化来的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历史事实 ,即由森林古猿经过西瓦古猿〈sivapithecus〉、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进化为人类。人类起源的原因 ,即由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原因 ,迄今仍众说纷云 ,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原因固然很复杂 ,很多 ,至今尚无充足的证据将其证实 ,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是其进化为人类的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在人类起源中具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有利于其向直立行走方向进化人与古猿的重要区别之…  相似文献   

18.
综合一些新研究和人类进化历史,阐明人类进化与物种演化性质不同:物种演化是适应特定环境,与特定环境产生依存关系,人类进化是适应不同环境或不再依存特定环境,出现与环境关系性质改变。说明人类进步实质是脑等变化带来与环境关系性质改变,使人类生存和进步出现由偶然性到必然性变化,进步标准是适应不同环境,即出现与特定环境依存度减小的趋势性变化。以环境关系为衡量尺度,对物种进步标准、进化定义和进化树结构提出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9.
《遗传》2021,(2)
正人类大脑起源于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其最显著的改变是大脑的认知功能,反映在脑容量的显著扩增和脑结构的高度精细化~([1])。人类进化过程中哪些遗传改变造就了人类大脑是国际科学界长期力图回答的重要科学问题。所有器官包括大脑的形成都是通过发育过程来实现的,人类独特的脑发育模式源于在进化中基因组积累的功能性突变。通过近20年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发现大量人类特异的基因组序列变异和调控元件,典型的如人类快速进化区域(human accelerated regions,HARs)和人类特异的增强子(human-specific enhancers, HGEs)~([2,3])。  相似文献   

20.
《遗传》2016,(11)
大脑皮层是人类最高级的神经中枢,控制着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认知能力,其结构与功能的高度复杂性起源于人类特有的遗传变异。应用基因组学技术,大脑皮层发育和进化的分子机制已经被逐步揭示。本文概述了基因组学技术如何运用于研究人类特有的遗传变异对大脑皮层发育与进化的影响,涉及采取基因组学方法研究人类和黑猩猩等其他哺乳类动物大脑皮层的基因表达差异以及重要的非编码调控序列—人类加速进化区(Human accelerated regions,HARs)在大脑发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讨论了未来人类特有遗传变异在神经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