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肝病毒preS抗原决定簇与核心抗原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preS抗原决定簇片段与核心抗原进行融合,分别构建了在核心抗原中间对应第75~83位氨基酸之间的融合及在核心抗原羧端对应第156位氨基酸处的融合,并在tac启动子的控制下于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均被表达,其单体分子量大小与推算值一致.电镜观察和CsCl密度梯度超离心测定都表明融合蛋白能形成颗粒,其密度略小于天然的HBc颗粒。初步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能产生高滴度的抗-preS1抗体,表明PreSl(21~47)在核心抗原elloop区的融合能大大提高其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乙肝前S2抗原决定簇串联体与核心抗原的基因融合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前S2(HBVPerS2)肽段由55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肽段含Th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为增强PreS2的抗原性,本实验采用将化学合成的PreS2epitope(120-145)基因以串联方式与HBcAg的基因进行了融合,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通过ELISA比较研究了融合蛋白中PreS2epitope单体及串联体的抗原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4.
构建了丙肝病毒核心蛋白 ( 1~ 191)及其N端 ( 1~ 69)和 ( 1~ 40 )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 1~ 14 4 )羧端的融合克隆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 .其表达产物B14 4C191,B14 4C69和B14 4C40同时具有乙肝核心抗原 (HBc)和丙肝核心蛋白 (HCc)的双重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CsCl密度梯度超离心和电镜观察表明 ,融合蛋白能组装成颗粒 .比较等量的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后发现 ,融合的HCc长度对HBc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影响不大 .而B14 4C69和B14 4C40比B14 4C191免疫小鼠能产生更高的抗HCc抗体 .利用表达的融合蛋白建立了ELISA法 ,对人血清中抗HBc抗体和抗HCc抗体进行了检测 .  相似文献   

5.
乙肝核心抗原与外源抗原决定簇融合的基因工程肽苗研究进展朱运峰(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100850)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疫苗的发展已经历了几次大变革,早期的血源性疫苗由于受来源、数量等条件的限制,后被亚单位疫苗所取代,然而亚单位疫苗又受到不同亚型的限制,继而出现了合成肽苗,它克服了血清型不同的差异,且不含任何无用成分,无副作用,但由于其抗原决定簇本身的分子量较小,免疫原性低,且单个抗原决定簇受MHC限制,不能使各种HLA单倍型个体产生免疫应答,[1]幻因此对合成肤苗进行改造就成为新一代疫苗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乙肝前S2(HBVPreS2)肽段由55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肽段含Th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为增强PreS2的抗原性,本实验采用将化学合成的PreS2epitope(120-145)基因以串联方式与HBcAg的基因进行了融合,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通过ELISA比较研究了融合蛋白中PreS_2epitope单体及串联体的抗原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PDGF受体结合域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合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域13肽基因,并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基因5′端融合,序列分析表明化学合成的13肽基因及融合后基因的阅读框架正确.将融合基因亚克隆于tac启动子控制的pET3a表达质粒中并于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产物经ELISA、WestrenBlot鉴定表明,融合蛋白已被表达,其单位分子量与推算值一致.电镜观察证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形成颗粒.  相似文献   

8.
朱运峰  石成华 《病毒学报》1994,10(3):221-228
乙肝前S2(HBV PreS2)肽段由55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肽段含Th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我们将化学合成的PreS2 epitope(120-145)基因不同位点进行融合,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对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经ELISA和Western-blot实验表明,融合蛋白具有PreS2和HBcAg两者的抗原性。此外,研究还表明,强启动子能使表达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乙肝前S2(HBVPreS2)肽段由55个氨基酸组成,其N端肽段含Th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我们将化学合成的PreS2epitope(120-145)基因与HBcAg基因不同位点进行融合,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对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经ELISA和Western-blot实验表明,融合蛋白具有PreS2和HBcAg两者的抗原性。此外,研究还表明,强启动子能使表达水平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用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是十分必需的,但从尸肝中提取可用于诊断的HBcAg十分困难。为了获得大量廉价的HBcAg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检测,我们将HBcAg基因进行了重组,并在原核细胞中得到满意表达。 首先将带有完正ayw亚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pHBV-1质粒DNA(梁伟才惠赠,7.5kb)切下1504bp的BamHI片段,后者含有完整的HBcAg基因。将它插入pUR222的Ba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含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信号肽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核酸疫苗。方法将HBcAg基因用PCR方法扩增并分别引入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然后克隆入pJW4303载体中获得相应的核酸疫苗,经筛选鉴定后,用上述核酸疫苗与野生型HBcAg核酸疫苗及空载体质粒pJW4303分别用脂质体瞬时转染293T细胞,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核心抗原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以pJW4303为载体的含tPA信号肽的HBcAg核酸疫苗,体外表达证实含tPA信号肽的HBcAg在293T细胞胞内和胞外均能表达,含tPA信号肽的HBcAg核酸疫苗的核心抗原表达水平较高。结论以pJW4303为载体的含tPA信号肽的HBcAg核酸疫苗能够将细胞内的HBcAg分泌到细胞外,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原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乙肝核心抗原由于其天然的颗粒组装能力和特异性激发针对外源表位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的特性,成为载体蛋白研究的热点.本简要综述乙肝核心抗原的结构特点、免疫学特性、作为免疫载体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HCV/HBV 复合疫苗的可行性,将合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与HBsAg 基因连接成PCXS基因,与β-半乳糖苷酶(GZ)基因融合后在大肠杆菌及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中获得表达.目的蛋白GZ-PCXS可被抗-HBs 及抗-HCV 抗体所特异识别.GZ-PCXS抗原皮下注射免疫ICR小鼠后,诱发了较高水平的抗-GZ-PCXSIgG反应.构建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pWR/PCXS)口服免疫小鼠后,诱发了高水平的CD8+ T细胞增殖反应及抗GZ-PCXSIgG反应.所有免疫小鼠均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该研究揭示,HCV/HBV 复合抗原可诱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而活菌苗口服可能是理想的免疫途径,为HCV/HBV 双价疫苗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前S1抗原,并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人群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28.6%;乙肝e抗原阳性及阴性人群中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1.1%、13.9%(p<0.01);前S1抗原阳性人群ALT(49.5U/L)高于前S1抗原阴性人群(43.2U/L,p<0.01)。结论:前S1抗原与血清标志物e抗原有较高的一致性,是反映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能较早发现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是构建HBVS基因和截短C基因融合的胞壁型和分泌型大肠杆菌和分枝杆菌(E.coli-BCG)穿梭质粒。采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MTB毒株H37Rv的基因中扩增出相对分子质量为19000的抗原胞壁区及其上游调控元件基因,克隆入穿梭载体pOLYG中。以含HBV基因组的质粒pCP10序列为模板,PCR扩增获得5基因片段Sw和C基因编码氨基端的部分基因片段Ct,克隆入胞壁型穿梭表达载体pCW和分泌型穿梭表达载体pDE22。经酶切和序列测定证实,胞壁型和分泌型载体pCW-Sw-Ct和pDE22-Sw-Ct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含S基因和截短C基因融合的重组BCG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乙肝病毒侵染肝细胞过程中的功能蛋白 ,通过印迹免疫分析技术从人肝cDNA噬菌体表达库中筛选出一株编码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 (hepatitisBsurfaceantigenbindingprotein ,HBsAg BP)的cDNA克隆 .基因测序结果表明 ,该cDNA具有独立的开放阅读框架 ,编码 1个由 34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可溶性蛋白分子 ,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 .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TriplEx后 ,在E .coliXL1 Blue菌株中获得 4 4kD的重组蛋白 .重组蛋白经Western印迹和ELISA实验证明具有与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进一步经流式细胞仪实验显示 ,在纯化的重组蛋白存在的情况下 ,天然的HBsAg与肝细胞株HepG2的亲和力显著增高 .结果显示 ,该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可能是介导乙肝病毒对肝细胞亲和侵染的可溶性辅助受体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表达HCV核心蛋白,为检测丙肝病毒提供合适抗原。方法:以含HCV核心全长cDNA克隆的pMD18T/core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全长的HCV核心抗原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QEN1构建重组质粒pQEN1/Core,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6×His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和鉴定。结果: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显示HCV核心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正确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22 kD,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0%。纯化后的C蛋白能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血清反应。结论:HCV核心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具有较强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8.
对由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表达的多聚亚基蛋白HBsAg在离子交换层析过程中容易因亚基解离而导致蛋白解聚和丧失生物活性的难题,实验中选择聚乙二醇(PEG)作为保护剂伴随式(Polyethylene Glycol-Accompanied)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HBsAg。实验表明,在流动相中加入1% PEG10000(W/V)作为纯化伴侣, HBsAg的回收率由55% 左右提高到80%以上,纯化倍数基本保持在12左右。对纯化产物进行SDS_PAGE分析表明,1% PEG10000的纯化伴侣伴随式离子交换层析能全部保留HBsAg的糖基化蛋白单体(27kD和30kD),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多角度激光散射(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_Multi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HPSEC-MALLS )进一步分析阐明了PEG能促使HBsAg颗粒尺寸分布更均一,结构更接近天然乙肝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19.
带有PreS的重组乙肝表面抗原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带有PreS区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有望成为新一代更高效的乙肝疫苗。利用毕赤属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表达了带有PreS区免疫决定簇的理组乙肝表面抗原S1S、SS1和S2S。对表达产物的性质鉴定表明,产物可以形成2具有相应的S、PreS1或PreS2抗原性的颗粒,表达水平高于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获得B病毒gC蛋白的特异性表位抗原。方法利用长片段基因合成的方法,合成B病毒C蛋白的特性抗原表位基因,将该基因连接到pMAL-5x载体,转化到BL21受体菌进行表达,并纯化表达产物。结果成功的获得了B病毒gC蛋白的特异性抗原蛋白,该蛋白以可溶的形式表达。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可以产生B病毒gC蛋白的可溶性抗原,可以作为B病毒的检测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