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曾经指出:“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是和进化论不相容的……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究竟什么是“非此即彼”和“亦此亦彼”?它们相互的关系如何?怎样真体的运用这两个概念?不弄清这一系列基本问题,要想深入探讨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性质,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认为“非此即彼”体现着事物的差异性,反映了事物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而“亦此亦彼”则体现着事物的同一性,反映着事物的变化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非此即彼”和“亦此亦彼”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补充,构成了对事物的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在这里讨论生物界的各种生命现象时,我们会感到现有的科学知识是多么不够。在化学还未进入到有机生命的领域时,我俩就还不能深刻的揭露生命的秘密,我们至今还只能依据着经验,和表象的观察来进行研究。科学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它最初只是以有限的事突和观察为基础,随着新的事实,新的观察不断的发现,旧的假说就不适用了,就要对它进行修正,补充。最后“假说”不断的趋于完善,而成为“定律”。然而任何“定律”都不是绝对的,它随着科学的发展,或者被推翻,或者被修正。“永恒的定律愈来愈变成历史的了。”(恩格斯)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受着历史条件的限制的,但只要历史在发展,人类的认识也随着发展。  相似文献   

3.
“天圆地方”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世世代代劳动、生息在大地上。同认识其它事物一样,人类对于自己“老家”——地球形状的认识,也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的。人们抬起头,头上是圆穹形的蓝天,放眼望,周围是一片无垠的原野,于是就以为天空是一个圆形的屋顶,象一只倒扣着的碗,罩盖在平  相似文献   

4.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其成功的关键是医院自身必须具备内生动力。“高州模式”的成功案例表明,公立医院改革应切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坚持“又好又快”的改革与发展方向,“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只有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宽广的民生情怀彰显医务工作者的科学发展意识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才有彻底成功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这个名词,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外国引入我国的,经在我国发展和实践,目前我们所说的生态农业的实际内涵,已远超过原来西方生态农业的概念,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态农业”是针对当前西方以“不可再生能源”为依托的“能源农业”和古老的传统农业而言的一种新兴农业生产类型。它具有较独特的哲学思想基础,认为事物的各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生物种群”,不是自然主宰者,而是管理者。农业生产是一个创造过程,而  相似文献   

6.
龙和龙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龙”的形象:故宫门前的华表、保和殿后的云龙阶石都刻有张牙舞爪的龙;首都北海公园里和山西大同市的九龙壁上的龙更是神气活现。许多人从童年时代就知道不少关于“龙”的神话,说它能翻江倒海、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挟持雷电,掌管人间旱涝,任意作威作福……。倒底有没有“龙”,究竞“龙”的神话是怎样产生的,“龙骨”又是怎么一回事?这一直是人们感到兴趣的问题。人们总是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时期,由于生产规模很小,对自然界的现象,如刮风下雨和他们周围发生的事物还不能作出符合客观规律的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评价动物的益害同样地必须运用这个法则。倘若孤立、静止、一成不变地去看待动物的益害,陷入形而上学的迷途中去,那就在往会混淆是非,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本文遵照毛主席关于“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的教导,就鸟、兽的益害问题,谈谈  相似文献   

8.
生态审美观念的关键是“修建依然丑陋的人类心灵的感受力”。这意味着:必须对于敏感性进行培养,必须获得“对于自然对象的一种提纯了的纯净趣味”,从而捕捉大地上超越优美和如画风景的审美潜力。在生态意识中,一片凌乱的丛林可能因为其生态功能而美丽,而某种美丽的紫色野花可能因为损坏而不是增强本地植物而被视为“丑陋”的。生态学、历史学、生物学、地形学、生物地形学等知识和认知形式,都会帮助我们穿过事物表面,使我们的感官体验超越一般的优美风景而欣赏平凡、甚至丑陋的事物。  相似文献   

9.
羊的习性     
和研究任何事物一样,在研究羊的习性的时候,必須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作为思想前提,因为只有辩证唯物观点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研究羊的习性自然亦不例外。鉴于此,我们先解剖一下习性本  相似文献   

10.
Artifact一词在B超图象文献中经常出现,通常译为“伪象”。但就其含义来说,不仅图象中存在,凡检测到的数据与真实数据有差异就存在Artifact,这种差异实质上是误差(error),但它不易被人们所认识,通常还被当作真实的数据。所以在此不称误差,而将Artifact称为伪差。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今天不认识的事物,明天有可能被认识。医学超声中的结论同样具有相对性,今天正确的结论,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会发现现在认识的不足,对医学超声中伪差的认识也是逐渐深入的。医学超声中产生伪差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原理上的不足引起的伪差;其次虽然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编》中曾高度称赞中国人向来乐于接受外人所能提供的好事物,“采纳许多有用的外国植物以为己用,并把它们并入自己完整的农业系统中去”。这一段“采纳和吸收”的过程常被我们忽视,然而,它对于中国农业的自我更新与发展却着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化”的生活黄瓜(胡瓜)、大蒜(葫)、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环境污染调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产生新的认识或创造新的事物 ,从而发展自我、改变环境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们在进行“生态系统”一章的教学时 ,结合对我市天门河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 ,力求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的创新活动 ,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1 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创新激情为了把考察过程变成学生的主动探索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考察前我们没有规定考察的方法和程序。选定两岸人口居住密度最大、污染最严重的船闸——大桥段 ,并把学生带到了处于这一段中部的义水码头…  相似文献   

13.
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氮在生态系统的循环涉及一系列相当复杂的主要由微生物调节的过程,是“生物固氮”一节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师通过对构成氮循环全过程的若干环节的具体剖析.以及与碳循环的差异比较.不仅能够较好地突破难点.更能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认识事物的深刻性,从而达成既定的隐性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认识或接触某一事物,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称为“首因效应”。在初一学生首次接触生物这门课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首因效应,为今后的生物学教学开个好头,打好基础。怎样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首因效应呢?1留下第一好印象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列宁选集》第二卷)脊椎动物的进化史,也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雄辩地反映了自然界进化发展和对立面斗争的事实。它们从鱼类进化为两栖动物,又从两栖动物进化为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又进化出两支,一支到鸟类,另一支到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这是脊椎动物五大类间的进化,此外还有本类动物中的小分支的进化。每一进化,都是矛盾斗争的结果,是新陈  相似文献   

16.
环节动物门一章主要以蚯蚓为例说明环节动物门的特征,按照常规先是在课堂上讲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器官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并通过环节动物之间的比较,总结出环节动物门的特征,然后进行解剖蚯蚓的实验。这一教学过程是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我们认为这是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初中学生心理活动特点是对外界事物感兴趣,总想亲自动动手,探讨事物的本  相似文献   

17.
郑春和 《生物学通报》2000,35(10):19-21
(上接 2 0 0 0年第 3 5卷第 9期第 2 7页 )2 .2 情感目标分类 我们认为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情感行为都是对某种现象或刺激的反应 ,学生的情感反应有一个从“启动”→“容纳”→“赞同”→“体察” ,直至形成一种信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根据对刺激做出反应的程度不同 ,学生的情感行为可依次划分为 :接受、认同、参与 3个层次 ,每个层次又可细分出各自的亚层次。情感目标分类水平接受 觉察关注认同 赞许承诺参与 体验追求  上述情感目标分类的构想体系中 ,“接受”是最低层次 ,所谓“接受”是指学生愿意接受某个现象、事物或作…  相似文献   

18.
人们的大部分认识活动往往是基于观察,也依赖于观察,通过观察能力的表现、实施和能动地的发挥,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学有专长的农业科学家、植物学家、生态学家等都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如生物学家达尔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都是如此。因此,观察能力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本领。  相似文献   

19.
远在原始时代,我国先民在生活实践中需要辨别周围事物,对鸟类也必须和对大自然界其他动物一样,对其有益与无益、有害与无害有若干认识才能生存下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从我国古文字便可窥见古人对鸟类的分类阶元、种的形成和命名等方面的初步认识和区分。动物分类阶元,在我国古籍中称为“部”、“类”、“群”,名称不同。含义相似。从公元前十一世纪起,直至公元前六世纪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有诗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这些诗不仅广泛地反映西周前、后期,春秋前期的社会面貌,而且确认鸟类有35种。其中刘于鸟…  相似文献   

20.
《生态科学》2005,24(4):354-354
广东省科协于2005年11月15-21日举办了“第三届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活动,主题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此次由39场活动,旨在贯彻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广东省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和相互展示才能的活动平台,扩大科协和学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